2003年3月2日 星期日

  • 小说连载:出尘(完)

  • 诗五首:正信 慈悲救度 正心 回家 自觉

  • 同根何相煎

  • 英文展板:请帮助营救美国公民查尔斯-李

  • 我得法和正法的经历

  • 见证与圆融

  • 脉冲星展示双重冲击结构(?)

  • 〖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八) 孟浩然


  • 小说连载:出尘(完)

    扬帆

    接下来的事情顺利得难以想象。我和璐璐在美国大使馆的签证处一起拿到了签证。那个签证官甚至连“你为什么要出国”这样最起码的问题都没有问。跟我们聊了几句天儿,就准备撕小黄票让我们领签证了。

    可能是他也突然觉得问的问题太简单了吧,他最后忽然问我,“你会继续读博士吗?”

    “看情况吧,” 我说,“如果学校给我奖学金,而我又生活得下去的话。”

    “那你学成以后,想回中国干什么呢?”他又问。

    “我没有想好,”我老老实实地说,“社会的变化很快,我无法预计几年以后的事情。我只能说也许干什么,但是却不能说一定干什么。”

    签证官笑了笑,把小票递给我们,让我们到右边的窗口等签证。

    我回到公司之后,立刻给各位经理发了一份辞职申请。他们虽然感到非常惋惜,但是却没有一人表示意外。

    库而兹和人力资源部打了个招呼,那些复杂的辞职手续办起来一路绿灯。三天以后,我和璐璐已经将要带到美国的东西装了四个大箱子和两个小箱子。其中最重的那个箱子里,我们把所有的法轮功书籍和音像磁带都塞了进去。

    奥迪车驶进了丽都饭店的大院中,我和赵总、张斌下了车。这是我在公司上班的最后一天,赵总说要请我吃午饭以示告别。

    “祝你和太太到美国一切顺利,”赵总举起杯子说。

    “谢谢,”我喝了一口杯子里的饮料说,“赵总,人家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觉得我就非常运气。在公司这七年的时间,公司的业绩一直蒸蒸日上,我也就水涨船高地学到了很多东西。更难得的是公司是个充满了年轻人理想和笑声的地方,还有各位经理对我的栽培和帮助。我回敬您和张经理一杯,祝公司能兴旺发达,也祝您二位前程远大。”

    “我和赵总都舍不得你走啊!” 张斌说,“如果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我们肯定会想办法把你留下的。但是从朋友的角度来说,你还是出国发展更有利。”

    “经理,”我感动地说,“如果不是形势逼人,我可能还会再拖一年再走。其实我不是愿意背井离乡的人,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我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自己的祖国,她是否贫困,她的生活条件如何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是否有机会为祖国贡献什么。我记得我第一次从西直门坐火车去八达岭的时候,在青龙桥暂停,我看到站台上矗立着詹天佑的铜像,火车随后就奔行在有史以来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上。而詹天佑就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中的一员。我和璐璐也说起过,中国最早的留学人员中还有后来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以身殉国的北洋舰队管带邓世昌和北洋海军副提督刘步蟾,以及后来成为北大第一任校长的著名思想家严复。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肯定不如现在这么强大,是什么驱使他们放弃优裕的生活?第一是爱国心、第二是报国有门。说真的,我现在没有什么即将扬帆远航、踌躇满志的感觉,我希望这种感觉出现的时候,将是我回国的那一天。”

    ※※※

    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随后机头昂起,直插云端。

    我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片让我深深眷恋的土地。我知道在那个遥远的自由国度里,还有新的使命等待我去完成。

    璐璐从随身的行李箱中抽出了一张卡片。那是同事们在告别宴会上送给我的。上面写满了他们深深的祝福。

    “你的这些同事真好!”璐璐说,“这张卡片我现在看来还非常感动。”

    “是啊!”我感慨地说,“他们对我们信仰的理解与支持,无论对我还是对他们自己都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眼前浮现出当时告别宴会上那喜庆中夹杂着留恋的氛围,仿佛又看见陈薇走过来对我说,“杨帆,你给我们也留几句话吧。”

    我欣然接过她递过来的卡片,思索片刻后写道:

    礼致诸仁君
    佛主传妙文
    无量威德真善忍
    名曰《转法轮》

    大法正乾坤
    救度迷中人
    精进圆满者
    成正果金身

    (全文完)

    TOP


    诗五首:正信 慈悲救度 正心 回家 自觉

    大陆大法弟子 风影 雨荷

    正信

    层层寰宇层层天
    盲人怎知有大千
    点石成金古人传
    今有大法在人间

    慈悲救度

    洪恩浩荡满人间
    为醒世人结善缘
    走出迷途往回返
    心存正念破谎言

    正心

    苦苦苦,悟悟悟
    三界众生向谁诉
    今有主佛来救渡
    传遍四海和五湖

    苦苦苦,悟悟悟
    听信谎言走岐途
    执著不去迷了路
    师父慈悲等众徒

    回家

    师父洪恩语难诉
    默默承受为众徒
    唤醒本性法中悟
    铲除邪恶归正途

    自觉

    神州大地春意浓
    亿众得法出迷朦
    多发正念除烂鬼
    助师正法上苍穹



    TOP

    同根何相煎

    ─ 写给被谎言蒙蔽迫害过大法的人

    大法弟子

    我们同生一片热土,
    我们共拥一个祖先。
    本是骨肉同根,
    本是血脉相连。
    你也原本纯朴,
    你也天生良善。
    只不过,
    你被迷雾蒙住了双眼,
    你被谎言恶毒地欺骗。

    受人指使,被人利用,
    你举起棍棒皮鞭,
    你握紧凶狠老拳。
    你可知──
    你的双手沾满了血啊,
    把你引向地狱的深渊。
    你迫害善良的大法弟子,
    你这样对宇宙大法发难,
    法理不容,天地同鉴!

    君不见──
    天灾人祸,恶报连连:
    南方暴洪,北国大旱,
    六月飘雪,三九乍暖,
    恶警遭报,吓煞公安…
    同胞啊,
    恶报面前快醒悟,
    别贪小利上贼船。
    贼船上易下却难,
    迟早船翻命不全。
    知道真相就是福,
    放手回头就是岸。
    主佛不记过往错,
    大法重赐恩无限。

    同根何相煎,
    同胞何相残。
    迫害弟子罪滔天,
    维护大法福无边。
    如果你也有信仰,
    如果你也曾修炼。
    如果你也遭迫害,
    如果你也受摧残。
    你定会把真相讲清,
    你定会把谎言揭穿!

    同根生啊何相煎,
    骨肉血脉心相连。
    大法慈悲救众生,
    择善远恶心决断。
    莫负一席劝善言,
    人心归正福泽添。
    停止迫害免淘汰,
    悬崖勒马还不晚,
    还不晚,还不晚!


    TOP

    英文展板:请帮助营救美国公民查尔斯-李


    展板一 高精度(463KB)   展板二 高精度(1.8MB)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

    TOP

    我得法和正法的经历

    大法弟子

    我是1997年10月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喜得大法的,我没得法之前,有严重的痔疮病,整年用药来维持,乳腺癌大手术,手术后效果一直不好,去哈尔滨治疗两次也不行。后来就用药来维持,经常去医院复查,所以我的压力太大了,就象背了一座山,喘不过气来,脾气又不好,见火就着(地方言),因为一点小事跟丈夫吵翻了天。自从得大法以后,我真是变了一个人,严重的痔疮病好了,乳腺癌也好了,从学法那天开始我一粒药也没吃过,医药费一分钱都没花过,真是一身轻,处处用宇宙特性真、善、忍要求自己做个好人,家庭也和睦了。

    2000年12月19日,我决定去北京正法,我们一起去十多个人,一路上我们互相照顾,互相谈学法心得,我心里太高兴了,就一念,赶紧到北京,到了天安门我打出了“法轮大法好”的横幅,喊出了我的心声,“法轮大法好”!就这样恶警把我们抓上车,在车上我们喊了一路“法轮大法好”“法轮大法是正法”“还我师父清白”“窒息邪恶”。恶警把我们拉到一个地方,不说出地址、姓名的就坐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大约坐了两个来小时,那时天气已经很冷了。后来又把我们分到北京各派出所审问,审我那两个恶警挺邪恶,他们把大法师父的像用脚踩,骂师父,我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做他们不听,那时我心里难受极了,只想到他们不诬蔑师父我怎么承受都行。他们让我举着胳膊站着,骂我,用脚踢我,把我兜里的300元钱要撕了。就这样从5点多开始一直到下半夜一点多,他俩困了,才把我送回笼子里。

    后来又把我们几人送到北京东城区看守所,到那里我们就绝食绝水,到第五天又把我们送到行唐县刑警队,后来又被关进行唐县看守所里,等着各地方去往回领人,我共被关了十六天,到最后没人领就让自己回来了。

    到家后派出所、单位都到我家找我,派出所的人到我家把我带到派出所跟我丈夫要了1000元钱说什么“保证金”,我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写了不去北京的“保证书”,给大法抹了黑,过后我痛苦极了,从那以后我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心里总是不得轻。自从看到师父经文“强制改变不了人心”一文后,我彻底放下了包袱,我要坚修大法,紧随师,弥补一切过错。单位、派出所经常到我家来干扰,所以我丈夫骂我,有时打我,不让我出门,看着我。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尽一切办法做真相,直到现在没间断过。在这期间有过两次因为自己有漏让邪恶钻了空子。一次去一个地方贴真相,在后边追上来一个女的,拽着我让我跟她走,给她讲真相,她不听,后来我发正念离开了。又一次我贴完真相被人告密,在我弟弟家被派出所的人带走,当时我衣兜里还有八张真相,恶警在我身上翻了两遍竟然什么也没有,我知道这是师父在保护我呢。就这样他们没有什么证据,把我关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我丈夫把我领回家。到家后我丈夫对我更严了,不让我学法不让炼功,看我炼功就打我,单位让写不炼功的“保证”,不写停发工资,我丈夫逼着我,不写就打我,就这样我被迫离开了家,后来直到他良心发现,答应我“不管了,你随便,回来吧”,我才回到家。后来还有两次类似这种情况,我都是这么做的。

    现在情况一切都变好了,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丈夫明白好坏了,不再阻拦了。我想这是大法的威力,一切不正的东西都能溶化,所以我一定要坚修大法紧随师,跟师父回家。


    TOP


    见证与圆融

    吾得

    2003年1月27日的“新科学初探”[1]尝试着推论了微观空间的状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想就我所看到和感知的微观时空来提供一点佐证。

    (一) 关于背景“光海”

    修炼者在入静时,眼前渐光亮(不管你所处的位置有无可见光)可称为背景光。在它的衬照下,可看到粒子流的运转和种种景象。古代和今天许许多多的修炼者都是见证。“这个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的每一瞬间,都是被光的海洋所支撑出来的。”(《新科学初探》)这背景,细腻,光洁到比眼前的粒子流更微观百倍、千倍。

    (二) 粒子的质量

    个体生命的来源不同,贯穿宏微观的层数不同,三界内更是如此,修炼者修炼的好与差,也使层数发生着增减。因此,层数是变量。用心性来表达:你那颗心修过去了,与那一境界的连带减少,负重减轻,那个世人的心真的带不动你,表现为“修炼者之忍”(《精进要旨》“何为忍”)。师父称之为“升华”和上“浮”,质量减轻,三界内粒子层数随之减少,渐修渐减直至圆满,众体合一。纵向空间的“升华”、上“浮”、“负重”、“发沉”超越科学所限定的量级。状态中,粒子加速度(瞬间渐加速),炼功或起空等;状态结束,体重依旧。速度可改变重量,重量亦是变量,而人体的微粒加速度不需要高温热能,与外力获取原子能完全不同。“那么对于修炼的人来讲,人为什么能离体,为什么能够飞离起来呢?就是因为你们与地球有关的表面物质粒子组成的身体物质发生了变化,和这个环境中的粒子断绝了联系,你们就没有它的粘结力,没有它的制约牵扯力,那么就可以起空。那么你修到哪一个境界中呢,你在微观的生命构成的那一部分就和那一境界是联系的;你再往更高修呢,你就跟更高联系着,就断绝了以下的所有层次的联系。就是这么一个关系。”(《导航》“在2001年加拿大法会上讲法”)

    多维空间的粒子质量取决于个体生命的纵向空间范围,与连通各横向空间的粘结力、时空变量。

    (三) 粒子的运行:粒子越微观,运行速度越快

    以我所见为例:低层空间,例如类似低倍镜下空间,可见点、短线、弧线状微生物在空气中自由遨翔,它们的运动是非匀速的,空间分布协调,无处不在,没有凝聚、堆积,光线下运动中反光,肉眼即可见。

    稍高层次空间,需借助上述微粒子光(背景“光海”)或光线下闭目。运动形式以一粒子为基点在单一系统内表述宏微两个方面。

    1. 向宏观:①单粒子(或多粒子围绕单粒子)闭环或螺旋运动,类似彗星及太阳系运动。②粒子流规律非规则旋动,似连续组合漩涡状运动。将白瓷碗中置清水,于日光下观察,可体会与粒子流类似的水中游汽(正见网2002.3.14《认识论的飞跃》)③多种不同时空粒子流按不同速度在更大范围内绕中心作立体卍状聚散。

    2. 向微观:①单粒子内两种对立的物质作"阴阳鱼"(太极图)样消长。阳性物质呈白色,阴性物质占据空间不显现,在旋转中此消彼长,负阴抱阳,负阳抱阴。②每一微粒高速自转时抛出及接收更微观粒子(类似科学家片面认识的太阳风-电子风或微粒风)。③微粒在纵向高速运转同时作更精微横向运动,群体同步共振产生修炼者的感受,如能量流、法轮旋转等,(类似手握沸汤中的汤勺木柄;把它放大,类似坐火车时车轮撞击铁轨的规律横向运动)也许与脑电、心电及所有生物电的深层内涵有关。

    如果把上述系统压缩在一个平面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法轮。我曾细看那我能看到的最微粒子,他还是一个运转的法轮。由于我所在境界的局限,我只看到法轮运转的局部,希望同修们补充。“这个法轮图形是宇宙的缩影,他在其它各个空间也有他存在的形式、演化过程,所以我说是一个世界。”(《转法轮》)

    了解粒子的运动,是为了从微观上归正它的偏移。“但是呢,随着整个正法进程速度的加快,不断地向更广空间地冲击,也就是在向更微观上冲击,在宇宙中存在的更微观的庞大生命,他们的变异是宇宙正法的最根本原因。”(《在美国佛罗里达法会上的讲法》)。用强大的正念去归正它,因而有别于以往的“神通”。俗话说“只有不知道的,没有办不到的。”归正了变异的运转,也就从根本上归正了表面及表现的一切。在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更是如此。

    (四) 粒子的存在形式

    我们这个空间是表面空间,是壳的空间,层层粒子都有外壳,而且都与最大的外壳相联系,是一个巨系统。我看到的也是这样。粒子包粒子,层层有类似细胞膜那样的外壳,于是限制了其中微粒的运行范围;组成了大小同等、不等、不同种群,不同排列组合的粒子群。师父常说到“分子细胞”,是举一告诉我们其它。这“细胞”两字的贴切、玄奥、妙不可言。于是,我们便有了不同层次粒子的区别,有了不同宇宙天体体系和它们之间的间隔。在一个巨大的生命看来,无非是天体细胞、宇宙细胞、银河细胞、原子细胞、夸克细胞、中微子细胞……无限可分,无限微观。每一层都是一个物种丰富,千姿百态的繁荣世界。

    能量颗粒就是这样的细胞。修炼以来,我一步步看着自身能量细胞的演化:开始时,间隙很大,颗粒粗,混浊有色外力作用下很容易疏散;进而密集。“换容器”(又一微观境界)时再度疏散;再度密集。密度愈大,外形愈饱满;渐细腻,整体增厚,晶莹剔透。这能量,别人想拿也拿不走,却会在你掉层次中消溶。你潇洒于精深、博大之中,那份喜乐洋溢于生命深处。

    以上只是在我修炼层次所见,所悟。

    [1] 正见网,丹阳,新科学初探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26/20188.html)

    TOP


    脉冲星展示双重冲击结构

    观云

    脉冲星B1957+20的双重冲击结构

    点击 下载高精度图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月27日公布了钱德勒X射线观测仪拍摄到的神秘“黑寡妇”脉冲星图像,为首次揭示拉长茧状高能粒子流的直接证据。该发现显示这颗数十亿岁的脉冲星是一座极为高效的物质和反物质粒子流的发生器。

    “黑寡妇”脉冲星的正式名字为B1957+20,因发射强烈高能辐射导致其伴星蒸发毁灭而得此绰号。该脉冲星以每小时一百万公里的速度在星系中运动着,由此在周围产生了光学望远镜能观测到的弓状冲击波(绿色)。钱德勒观测仪观测到了光学望远镜所观测不到的、脉冲星向后产生巨大压力所形成的第二轮冲击波,最终形成图片所显示的“茧”状粒子流(红色)。天文学家认为,这是首次在脉冲星周围观测到其双重冲击结构。

    参考资料

    http://www.nasa.gov/HP_news_03081.html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pi/index.php?news=1529

    TOP


    〖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八) 孟浩然

    梅松鹤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时期与王维齐名的大诗人。他与王维合称“王孟”,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大多以写隐逸和田园生活而著称,其清淡、自然的诗风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匠心独妙”[1],“神韵超然”[2],格调甚高,颇受后人推崇。他的许多诗“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3],“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4]。换句话说,其高妙之处来自内心的修为,与文字笔墨的巧拙无关。

    他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即具有上述特点。全诗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他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极富于韵味而被“一时叹为清绝”[4],且诵读起来“有金石宫商之声”[5];他的《题义公禅房》情调古雅、潇洒物外,手法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后人誉为“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6];而《渡浙江问舟中人》则被苏轼评为“寄至味于淡泊”[7];他的《晚泊浔阳望庐山》,色彩淡素、浑成无迹、“一片空灵”,后人叹为“天籁”;他的《过故人庄》“淡到看不见诗”[8],“篇法之妙,不见句法”[4],把艺术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至于他的《春晓》,是任何一个稍稍读过几首唐诗的人都会背诵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千多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似乎这短短二十个字中有着不尽的艺术宝藏。诗人情入于境,深得大自然真趣和神髓。此诗是最自然的诗篇。反复吟诵,不免让人慨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之家,“家世重儒风”,世代读“诗”、遵“礼”,总是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勉。并且孟浩然在“词赋”方面的造诣很高[9]。在40岁以前,他一直在襄阳砚山附近的涧南园过着隐居生活。后来上京投考落第,游吴越后再度归隐并投入修炼的生活中。除了晚年在朋友张九龄帐下作过几年官外,他的一生都是在隐居中度过。他特别喜欢山水,游览山水、陶冶性情是他一生中生活的基本内容:住在左右空旷的林野中,听不到城里那种喧闹。在北边的山涧旁钓一钓鱼,打开南面的窗户听一听樵夫们打柴时的“樵唱”。把隐居中心里的想法写下来,找那些善于静思的朋友讨论;在白云飘浮的山上,隐者自我怡悦,登高望远、心境随着远飞的大雁渐入空寂。他对陶渊明特别崇拜,认为陶渊明式的隐居是高雅的林园生活;躬耕垂钓,自逸自足,饮酒取乐,趣味盎然。没有俗人来打扰,培养着古代高人雅士的高风亮节。此外,他还一直象古代隐士那样读书、练剑,书与剑相伴了他几十年时间。他也偶尔种一点菜蔬、培植一点竹木园林,但目的主要是蓄养自己高尚的气质[10]。

    孟浩然四十岁时進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别人怕不行吧。他不高兴地说,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它事情。一个求仕的大好机会失掉了,而他事后也毫不后悔,其“好乐忘名”的程度实在让人感叹[1]。

    这件事情除了表现出他放任不羁的性格外,恐怕也隐含着他的自信:觉得自己用不着别人推荐,凭真本事也一样能平步青云。然而,進士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却出乎意外地落了榜。这一打击对他来说是特别地沉重,因为他曾经“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11],学得满腹才华,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等大诗人和大官的宣扬、延誉,已经在京师颇有诗名了。这一下真是“抬得高,摔得痛”。他在懊丧之余想给皇帝上书,但又犹豫不决、左右徘徊,满肚子牢骚不知向谁去发。在这种复杂的心绪中,他写下了《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表面上他在诗里一连串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层的怨天尤人:“你还向皇帝上什么书啊,还是早点回你那个破房子里去吧;你没有一点才能,圣明的皇上当然要把你抛弃啦;一身毛病,朋友也都疏远你了,真是穷途末路啊;头上都生白发了,求仕心切偏落榜,连美好的春天也都把人往老迈、死亡上推!这排遣不去的愁绪弄得人一晚到亮睡不着觉,而松风明月还偏偏越窗而入,把院落和寂夜的空虚带到已经很空虚的心上!”

    据说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恰遇到唐玄宗到来。玄宗向孟浩然要诗看,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很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12]看来玄宗还是从他那含蕴婉曲的语句中听出了他满腹的牢骚和抱怨,并且认为他在“诬”自己,因而龙颜不悦。不用说,一个最好的、可能得到皇帝赏识和直接提拔的進仕机会又失掉了。

    这一个沉重打击成了他思想上重大转折的起点,就象当头棒喝一样把他猛地推到了决心长期归隐的心境上去。他决定离京,先到江南游览一遭后便回家过隐居的生活。他在离京时留了一首诗给自己的好友王维,以沉痛的语言、怨怼的情怀、辛酸的眼泪描述了自己亲身体验到的世态炎凉、人情似水的滋味,感叹知音太少,表达了自己坚决归隐的决心[13]。

    他畅游了江南(吴越两地)的许多名胜,特别是隐居胜地。由于高才落第而来的不满和灰心丧气,在这些隐居先贤们的历史遗迹中找到了最好的安慰;反过来,对隐居先贤们的缅怀和赞叹,又加强了他对隐居的向往和决心。开始时剧烈的矛盾冲突仍然难以放下,心中充满迷茫、看不见前途、惘然如有所失;但想到隐居的先贤们,特别是东汉隐士尚长(“尚子”)和东晋高僧慧远(“远公”),他们是自己早就一直敬仰和爱戴的出世高人,于是禁不住要向隐居的隐士、高僧们吐露自己的心曲:我早晚一定要来与你们共享山林隐逸的雅趣!当船泊浔阳、远望庐山,“远公”当时居处“东林精舍”的钟声在日暮中传来时,他又回忆起远公的事迹,心中升起对高僧的景仰和缅怀;他对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避世而携家隐居鹿门也是十分景仰,概叹其“隐迹今尚在,高风邈已远”;在他看来,隐居是洗掉“尘虑”的最好办法[14]。

    然而,隐居对于许多隐居者来说都不是脱离尘嚣的终结,而只是跳出红尘的起点:一旦隐入山林、远离尘嚣,常人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小时,修炼的巨大吸引力就可能把隐居者進一步变为一个修炼者。而这种变化的第一个表现往往是对世间的名利声荣等“身外之物”逐渐失去兴趣,这也是孟浩然自己体验到了的:我现在只想过耕耘自足的农夫生活;只要有酒喝,谁还想世间名利啊!我宁愿与水鸥玩耍、与江燕为伍,作一个自由“狂歌”的“竖儒”,也不愿作巴结权贵、趋炎附势那些令人感到羞愧的的事情[15]。

    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更美好境界的不断追求。厌世和离世的思想就是通向修炼和“返本归真”最自然的阶梯。孟浩然开始赞誉修炼和修炼人:“象庄子那样的‘傲吏’决非平凡之人,世间的名士、‘名流’应该是那些修炼界的‘道流’”;“有谁不仰慕那些成道的神仙呢?”并且他还广交修炼界的朋友,谈到他们时也总是带着崇拜的口吻:“我那位‘家在鹿门山’的朋友,手中拿着白色的羽毛扇子,脚上穿着青色的芒鞋,经常在山涧的水边悠游”;在陪李侍御拜访聪禅上人时,“我看到石头砌成的房间里好象从来没有人来过,而禅师的绳床上却有一只老虎正在睡觉。”“太一子是一个在天台山修道的朋友。他住在‘赤城’附近,每天‘餐霞’食气,不食人间烟火。”“我曾经亲自去天台山拜见他,得知他经常在鸡鸣日出之时与仙人相会。他虽住在赤城中,但逍遥自在、随意遨游于白云霄汉之间。连他居处的莓丛和苔藓一类植物都与人间的不同,而瀑布则是他与尘世隔绝的界标。我真想永远悠游于那样的境界中啊!”[16]

    孟浩然40岁以前都在隐居中度过,读书练剑,心境闲散,没有什么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四十岁时進京赴考,先是被众人大捧了一番,弄得有点云里雾里的之后,又突然给摔下来,一个接一个的大挫折。这种心理和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必然导致身体上的失常。而且按中医的说法,六淫病易去,七情病难医。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是个特别多病的人[17]。任何一个有病的人,特别是多病或有大病的,在初入道时都有强烈的祛病的愿望。孟浩然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是很明显的。他曾提到去山洞里探查“石髓”和到山崖上采集野蜂蜜的事情。“石髓”是当时的道家弟子喜欢的一类丹药,据称服食了高级的“石髓”可能使人立即飞升。野蜂蜜除了本身可以强身健体外,还是许多丹药的药基(内含大量“蜂王浆”)。他还不只一次地提到采“芝草”的事。“芝草”俗称“灵芝”,包括菌灵芝和草灵芝两大类。菌灵芝对调整身体机能的平衡有很大作用,而草灵芝则据称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甚至起死回生。由此看来,他采到的大概都是菌灵芝,否则他的身体早就没有任何疾病了。另外,他还提到希望向一位道人学习“炼丹液”的方法[18]。

    孟浩然有许多道家和佛家的朋友,因此佛道两家的思想对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入道过程也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是一个对修炼的认识逐渐提高的过程。从道家这一方面来看,他开始只是有“去烦恼”、学“长生道”的愿望,这也是常人这一层次中最容易看到的修炼的神奇之处;他也谈到了养“浩气”、利用“五行”理论的辟谷,并進而“养恬素”,一个人白天独坐冥想,以此领悟修炼的道理;最后他谈到了“玄妙理”和“坐忘心”。他曾经想作一个“羽人”。直到晚年,王昌龄来拜访他时,他还提到自己喜欢看“神仙箓”和“山海经”之类的道家书籍[19]。

    然而,他在自己的诗中非常详细地叙述了“湛禅师”对他走入佛教修炼的影响:我从小就听说过“无生理”,因此一直想知道自己生生世世的事情。但在尘世间的生活中很难兼顾到自己内心的愿望。直到晚年决心长期归隐后,才偶然与禅师交友并经常来往。禅师可怜我苦海无边,以我能接受的“方便”说法为我解迷指点。又進一步给我讲解“微妙法”,在我心中植入“清净”的种子,使我顿然了却“烦恼”的侵扰,对山林苦修产生了深情。我早晚向禅师请教自己心中的疑虑并通过讨论明白了越来越多的修炼之理。禅师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修养高超而绝妙,实在令人惊叹。禅房常闭,保持着“虚静”的气氛。周围栽的花、种的药草四季常青。在一块平坦的大石上弹琴和写作,任凭飞瀑落泉的水花飘洒在头上和衣服上;有时和“法侣”们相逢,通宵达旦地讲道谈玄,那是因为自己平生对“真隐”的羡慕和追求、整天探求“灵异”现象的原因[20]。

    我们虽然不能肯定他曾正式投师佛门、有过什么皈依仪式,但从他留下的诗中,我们确实发现他曾两次称佛教僧人为“我师”,并称一起讨论佛理的佛教徒或者居士为“法侣”,甚至称拜访佛教僧人时所用斋饭为“法筵”。这些称呼都不是一个只对佛教有兴趣的局外人可能使用的,况且还是郑重其事地写到自己的诗中,让普天下无人不晓(他的诗流传很广,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21]。并且,他在一些诗中确曾表达了自己愿意、甚至决心皈依佛门的强烈愿望:“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依止此山门,谁能效丘也。”;“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22]。

    更为重要的是,“修炼”是修人的心,完全与“皈依”之类的仪式无关。任何人只要能依照正信、正念和正的法理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性、改善自己的言行,他就已经在修炼中了。当然,许多真正修炼的人会随着自己心性的升华和对法理认识的不断提高而产生某些超常的功能和体验(现代研究者称为“宗教体验”)。从孟浩然的诗中我们发现其心性的变化以及超常的功能和体验也是随着修炼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地在变化着:开始时只是对法理的理解加深了,体会到舍“尘念”、“合真如”,世间“一切是虚假”;随着长期打坐,特别是“闭关”静修,天目渐开,眼前有一些异象出现,初次体验到“静者妙”,但还不能看到另外空间中完整的信息[23];当天目完全打开时,完整的、多生多世的信息蜂涌而入,令人应接不暇:自从自己生命产生以来已经许多劫了,有时看到往世事情,就象回忆儿时在沙滩玩沙一样。看到自己善行而生功德,更加坚定了修炼的“道心”。静坐中自己向各层天界靠近,空中弥漫着天花散落的异香[24];当定力進一步加强时,整个身心和静中所见境象融合一体,能体悟到玄妙的法理,但却很难再用语言来叙述,進入了“忘言”的境界中;此时外尘已经很难干扰,打坐中听到“猿啸”也不分心,反而使“尘外心”更加清净;看到修为很高的高僧,会看到其“莲花”一样“净”的内心,知道其“不染心”一尘不粘[25];天目用久了,便不再觉得新鲜,也渐渐地没有了对于“看”的执著。再加上对“无为”的深入理解,希望“观空”而对“有形”的境象渐生厌倦;此时只想把身心置于一无所有的“虚寂”之中,保持心境永远“闲和”的极高境界[26]。

    李白在他的《赠孟浩然》一诗中尊称孟浩然为“孟夫子”,并具体描述了自己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以至于崇仰之情:孟夫子风流倜傥,天下闻名,真让我爱慕不已。从青春焕发的少壮时代直到须发批霜的晚年,面对达官贵人豪华的车马和堂皇的冠冕,他都能放下仕途而取隐遁,去与松风白云相伴,过高人隐士的生活,表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在皓月当空的清宵,把酒临风,常常喝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留连忘返,连皇帝老子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来;他那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高尚得有如高山一样,甚至高到无法仰望的程度,只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人品作揖而拜,聊表我崇敬仰慕之情[27]。

    李白自己也很喜欢求仙问道和隐居,是个狂放不羁的“谪仙人”,曾经“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28],而他对孟浩然的尊崇,正是表现了这两位朋友之间思想感情的高度共鸣。


    注释:
    [1] 《孟浩然集序》,卷首;(书名见最后)
    [2] 胡应麟:《诗薮》;
    [3]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4] 沈德潜:《唐诗别裁》;
    [5] 严羽:《沧浪诗话》;
    [6] 闻一多:《唐诗杂论》;
    [7] 《古今诗话》或《宋诗话辑佚》;
    [8] 闻一多:《孟浩然》;
    [9] 《书怀贻京邑故人》:“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未躬。昼夜常自强,词赋亦颇工。”卷一;
    [10]《听郑五愔弹琴》:“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还寻静者论。”《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卷一;《李氏园卧疾》:“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题张野人园庐》:“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门无俗士驾,人有上皇风。”卷四;《宴张记室宅》:“谁知书剑者,年岁独蹉跎。”卷二;《自洛之越》:“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卷三;《孟浩然集序》:“灌蔬艺竹,以全高尚。”卷首;
    [11]《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卷二;
    [12]《唐摭言》,卷十一;
    [13]《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卷三;
    [14]《南还舟中寄袁太祝》:“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卷三;《早寒江上有怀》:“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卷四;《彭蠡湖中望庐山》:“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晚泊浔阳望庐山》:“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登鹿门山怀古》:“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经七里滩》:“挥手弄潺媛,从兹洗尘虑。”卷一;
    [15]《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余意在耕稼,”《自洛之越》:“且乐杯中酒,谁论世上名。”卷三;《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跃马非吾事,狎鸥真我心。”《和宋太史北楼新亭》:“愿随江燕贺,羞逐府寮趋。欲识狂歌者,丘园一竖儒。”卷二;
    [16]《梅道士水亭》:“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省》:“谁不仰神仙。”卷三;《王迥见寻》:“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卷一;《陪李侍御谒聪禅上人》:“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卷三;《寻天台山作》:“吾友太一子,餐霞卧赤城。”卷三;《越中逢天台太一子》:“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兹山素所尚,安得闻灵怪。……鸡鸣见日出,每与仙人会。来去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作空界。…永远从此游,何当济所届。”卷一;
    [17]《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上人》,《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家园卧疾毕太祝见寻》,卷一;《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送王昌龄之岭南》:“已抱沉屙疾”卷二;《 岁暮归南山》:“多病故人疏。”《重训李少府见赠》:“养疾衡茆下,”卷三;《宴张别驾新斋》:“衰病恨无能。”《李氏园卧疾》卷四;
    [18]《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上人》:“寻林采芝去,转谷松萝密。…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宿天台桐柏观》:“息阴憩桐柏,采秀寻芝草。”《山中逢道士云公》:“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卷一;
    [19]《宿天台桐柏观》:“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高步陵四壁,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此长生道。”卷一;《重训李少府见赠》:“养疾衡茆下,由来浩气真。五行将禁火,十步想寻春。”卷三;《田家作》:“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卷一;《游精思题观主山房》:“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卷三;《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与王昌龄宴黄十一》:“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卷一;
    [20] 《还山赠湛禅师》:“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喜得林下契,共推席上珍。念兹泛苦海,方便示迷津。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平石籍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明灭意,朝夕海鸥驯。”《寻香山湛上人》:“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卷一;
    [21]《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吾师住其下,禅坐说无生。……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卷一;《秦中感秋寄上人》:“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卷三;《寻香山湛上人》:“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卷一;《陪李侍御谒聪禅上人》:“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卷三;
    [22]《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寻香山湛上人》,卷一;《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卷二;
    [23]《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上人亦何闲,尘念俱已舍。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宿终南翠微寺》:“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卷一;
    [24]《登总持寺浮屠》:“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尽,空香送落花。”卷二;
    [25]《来闍黎新亭作》:“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卷二;《武陵泛舟》:“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大禹寺义公禅》:“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卷三;
    [26]《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为,观空厌有形。”《晚春远上人南亭》:“虚寂养闲和。”卷三;
    [27]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8] 杜甫:《饮中八仙》。

    本文所引诗文,除已注明出处者外,可参《孟浩然集》,王云五主编“国学基本丛书(四百种)”,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台一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