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31日 星期五

  • 春节寄师尊

  • 小说连载:出尘(一○九)

  • 羊的故事

  • 我梦到的法正人间

  • 修炼偶记

  • “一切尽在不言中”:印尼佣神奇得法记

  • 闪画:浊世清莲

  • 过年的传说

  • 唐代山水派诗人与修炼的渊源关系

  • 郭玉传

  • “萤火丸”的传说


  • 春节寄师尊

    贯明

    堕入红尘数十春,
    迷失归途造业深。
    幸遇主佛下凡世,
    喜得大法知返本。
    佛法破解迷中雾,
    真理开启亿人心。
    世间弟子共精进,
    大道通天真善忍。
    又逢新春佳节近,
    万里遥拜谢师恩。


    TOP

    小说连载:出尘(一○九)

    扬帆

    我想了一下,接着说,“刘颖的问题很好,在我们师父讲的法中提到过生命的来源,大概有两种。怎么说呢,这个问题比较大。”我沉吟了一会儿,“嗯,我说说我的理解啊,也不一定对了。你们都知道《圣经》里面说耶和华是耶稣的父亲,圣母玛丽亚是耶稣的母亲,象耶稣这样的神就是父母产生的。那么耶和华是怎么来的呢?《圣经》上也说,他是‘自有永有’的。就是说他自来就有,而且永远存在下去。这个用咱们人的概念不太好理解,中国的道家说‘有’来自于‘无’。这个‘无’却是相对的。”

    我抬头看到同事们都被我说糊涂了,就笑了一下,“我没说明白啊。这么说吧,你能够看到一个东西,是因为你看到了这个东西发出的光。如果一个东西不发光,也不反射光的话,你就看不到它。黑洞不就是这样的东西吗,只能探测,却无法看见。人的视网膜上有一些感光的细胞,这些细胞之间是有间隔的,他们能够感受到的光波的波长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一种粒子它非常小,那么它所发出的光根本就不在可见光的范围之内。它所发出的高频电磁波不但可以穿过你眼睛的感光细胞的间隙,连感光细胞本身都能够穿越,那么你就看不到这种粒子。如果一个微观的空间中弥漫着这种粒子,你看不见他们,就说这个空间是‘无’,可是这个空间却并非真的什么都没有。微观的粒子,如果互相聚合成更大的粒子,等到你能够看得到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空间中突然出现了粒子,你也看见了,那么你就会认为这是从‘无’到‘有’,认为‘有’来源于‘无’。这是简单地说了。这可以解释一个进化论解释不了的千古之谜。”

    我故意停了一下,然后说,“过去人们经常问一个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师父回答过这个问题说,‘我说也没有鸡也没有蛋。就是微观的物质组成了宏观的物质。’等你能够看到的时候,鸡和蛋都有了。另外呢,微观物质也是有生命的,微观的神你看不到,但是他却有能力造生命造物质。”

    “你说的微观的神是不是都很小啊?”陈薇问道。

    “不是这个概念,”我说,“大和小在我们这个空间是固定的,在另外空间是可以变化的。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有关超弦的文章,具体的内容记不太清了。说经过数学推导,发现空间可能是26维的,而且当空间尺度缩小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自动产生一个对偶的大空间。这边空间缩得越小,那边的对偶空间就越大。这个我不太懂,我就是说到了别的维度的空间,‘大’和‘小’都不是这个概念了。”

    “我还是没有听懂,”刘颖追问说,“你说的意思是神是更微观的神造的,是吗?那有没有终极的神呢?”

    “那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我说,“每一个生命,你和我,都有一个来源。那个来源决定了我们能够有多大的智慧,绝不会再多了。因此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认识,也只能认识我们以下。但是,我们修炼的这个法啊,师父传的这个法轮大法却是包含了宇宙从最宏观到最微观的奥秘、智慧。限于我现在的修炼层次,我也只能给你们讲讲我理解的东西。你们要想了解更高的,那么你们就自己看《转法轮》,可能你们的体悟会比我还深。师父在法中讲过生命的来源,也谈到过开天辟地是怎么回事儿,我现在理解的就是这么多。”

    我忽然灵机一动说,“我有个建议,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干脆就到我家里去好了。我家里有我们师父在济南讲法的录像,我们一起看好不好?”

    ※※※

    (待续)

    TOP


    羊的故事

    辛静静 整理

    一提到羊,小朋友们一定立刻会想到羊那温和可爱地样子,因为羊总静静地漫步在山坡上或者是吃着青草,从不与其它动物争什么东西,也不会去欺负其它小动物,所以“羊”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一种善良有义的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善”字、和“义”(繁体字)字中都有一个“羊” 字呢。

    好,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个有关羊的故事:富翁的第一百只羊

    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宋陵子的人,宋陵子虽然贫穷,但是却知足常乐,没有把自己的贫穷看作是很痛苦的事;可是有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叫魏文侯,魏文侯常常讥笑宋陵子,而且还鄙视地对宋陵子说:“你一直都很穷,难道要穷一辈子吗?” 而宋陵子听了却一点也不生气,他看了看魏文侯,然后平静的说,“请你不要担心,慢慢听我说。前几天,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一个养有九十九只羊的富翁,他一天到晚就希望能再得到一只羊,好让自己的羊的数目变成一百只!想来想去,他就想到隔壁那个贫穷的老人不是有一只羊吗?于是富翁就兴冲冲地跑去找那穷人帮忙,请求老人割让那只羊给自己。”

    宋陵子说完上面这段寓言式的话后,又接着说:“如果富翁还须要求助于人的话,就很难说到底谁富谁贫了!”最后宋陵子还语重心长地对魏文侯说:“富有的人并非真正的富有,贫穷的人也并非真正的贫穷啊。”

    小朋友们“富翁的第一百只羊”的故事讲完了,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懂得了什么道理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富有,如果一个富翁有了九十九 只羊,可是还不满足,还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羊,那他就不会快乐。而一个贫穷的人如果总是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那么贫穷的人反而会活的开心,那么这个贫穷的人是不是一个在精神上很富有的人呢?!


    好,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个有关羊的故事:白石化成羊

    从前,有个善良的好人名叫黄初平,黄初平是丹溪这个地方的牧羊人。有一天,一个修炼得道的道士看到了黄初平,看出黄初平是个根基很好的人,身上带的德多,是有希望修炼圆满的,于是,道士就带黄初平到金华山上去修炼。黄初平进入石洞中修炼后,经过了四十年才重新回到人世间。

    当初黄初平被道士带走后,黄初平的家人一直都替他担心,怕他会遭到不幸的事。黄初平的哥哥也时常想念弟弟,于是就坚决地放下了羊群,到各地去寻找弟弟。经过了许多年,黄初平的哥哥终于在金华山上找到了黄初平。

    黄初平和哥哥快乐的相聚几天后,哥哥不禁想起家中的羊群,于是就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黄初平。黄初平听后笑了笑说:“哥哥,您放心吧,家中平安,羊群也很好。”

    黄初平说完,就带着哥哥回家看看。他们来到了家附近的旷野一看,那里有羊群,只看到一块白色的大石头!哥哥不禁着急起来,转身问黄初平:“羊呢?” “羊不是在这里吗?”只听黄初平大声说道,然后拿鞭子往白色大石头上一抽,那一块白色大石头,立刻就变成了许许多多白绵羊了。

    “哇!真是太棒了!”哥哥禁不住地替黄初平高兴。

    小朋友们“白石化成羊 ”的故事讲完了,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又懂得了什么道理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中国古代,有一些修炼的人,他们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炼就可以修出一些特异功能来呢。其实,从古代到现在,有许多修炼的方法在世界各地流传,例如:中国的太极,印度的瑜珈,还有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人在炼的法轮功等。

    好,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谢谢收看,再见!

    TOP


    我梦到的法正人间

    美国大法弟子

    一个星期前,有一天晚上两次在梦境中见到法正人间的景象。师父坐在大莲花座上,我轻轻地跃上自己的小莲花,由低向高,慢慢向大莲花座下飘去。结印打坐中的我全身轻松,四肢柔软,俯视下面的一切,洞察一切世事渊缘。心中平静和缓,没有激动,没有喜悦,一切都似乎浑然天成,一切又来去自然。天空和空间清澈明晰,天光柔和,只有“天清体透”可以形容。远远近近,无数的法轮和另外不知名的灵体静静而悠然地漂浮、飞旋着。

    以上谨以自己所见,与全球同修共勉。
    TOP


    修炼偶记

    北美大法弟子

    “有时作人很狼狈。事情搞砸了,被人家指摘,只好乖乖听着,一个词也不能反驳,简直退化到幼儿阶段。真能象孩童一样羞愧也罢,更糟糕的是,此时为了掩饰内心狼狈,还得堆一脸讪笑,用以自嘲,解嘲,消解人家的怒气。说不定还有更狼狈的时刻。心里藏着的‘小’以及极力掩盖却欲盖弥彰的性格弱点被人揭发时,那种无地自容的情态,就狼狈得一塌糊涂了。如果被人正言厉色训喝一番,也许还舒服一点;憨一憨脸,检讨一番便可作罢。倘或人家引经据典,旁敲侧击地指点迷津,作人就不只狼狈二字可以形容了。此时不但要讪笑,憨脸,还须挖空心思,斟酌词句,既要认了错,又要领了情,兼顾所有人的面子,迂回作战,简直累杀人也。这次第,怎能狼狈二字了得?!唉呀呀,作人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我未修炼时的一篇日记,已不记得因何记下这种尴尬心态,但今日重读,颇为感慨当时爱面子的执著之心竟如此严重。情面是我修炼路上的一大关。由于从小学习成绩好,性格温顺,相貌也还不差,我是大家公认的“乖孩子,”听惯了夸奖,内心深处容不得别人说半句不好。若知道有人对我某方面不满,便习惯性地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像,典型的“玲珑”人;所以尽管听尽了赞辞,很多事情我都是强为,并非心甘情愿。作出的事,表面看来是为别人好,实质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不受伤害。

    十个月前真正下决心修炼,亲朋得知后,大为不解,受造谣媒体言论影响,责我“博士学问都吃到狗肚”,怕我六亲不认,发疯自杀,纷纷对我这个“乖乖”发难。最惧与人冲突的我,何曾听过如此严苛措辞,真如天蹋地陷,乾坤倒转。痛苦中放弃修炼一星期之久,亏师尊多次点化,重新振作,未错失机缘,抱憾终生。矢志修炼下去,才发现自己虚荣心强得不可思议,简直到荒唐的程度。由于对面子的执著,我一连数次“碰”到“丢面子”的事,并极罕见地被一位教授莫名其妙训斥过一顿。若是一年前,我定会找个无人处大哭一场,再想方设法弥补形像损失。“做为一个修炼者,在常人中所遇到的一切苦恼都是过关……”(《精进要旨》)。这一次,我却很高兴,知道这是冲着自己的执著来的,我不再“讪笑”,而是真诚地检点自己不当之处,并劝这位教授不要生气。尽管他仍叫哮不停,我丝毫未觉委屈丢脸,走出他的办公室后,心里反觉无比轻松。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被指责后心中波纹不兴,那份坦然安详比起从前的奉迎人意真是太幸福了。

    随着对正法的参与,多次遇到人们不解的目光,听到讥讽甚至恶毒的言语,遭到网上谩骂,我越来越能坦然相对。那种超然尘俗的慈悲心态,言语岂能尽述!

    TOP


    “一切尽在不言中”:印尼佣神奇得法记

    李述荷

    得法后首次回台湾参加法会兼探亲,我尽量不落下任何有缘人。

    有一次大姐家的印尼女佣来我父母家,在她做完事之后我开始想向她洪法,她不太会说国语,英文又半句不通。我想:东南亚很多佛教徒,如果她是佛教徒的话,也许我可以直接给她看《转法轮》,她可以接受,于是我鼓起勇气走向她。

    “Citi,你-佛教?”

    “啊,不是,XX教。”

    我的心凉了半截,“那你看过经书吗?”

    “我没有……,”她腼腆地笑一笑。这代表她可能连“佛”都没听过,我要怎么跟她解释呢?

    后来我想到老师说过我们洪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他们看《转法轮》。于是我决定不多想,照着老师的话去做。

    “Citi,来!看!”Citi乖乖地跟我进电脑房,我上网把《转法轮》印尼文版显示在电脑银幕上,并叫Citi开始读。这是Citi此生第一次上网。

    我自己则跑到别的房间发正念,清除任何可能干扰她得法的因素。

    过了一小时,我回电脑房,发现Citi还在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读《转法轮》,我不禁有点感动:她得法好像完全没有障碍。

    第二天早上,我马上到益群书局买了印尼文版的《转法轮》和《法轮大法大圆满法》送给Citi,她十分高兴,并讲了一句很惊人的话。她说:“我每天看一章。”我从来没有告诉她每天要读一讲《转法轮》,事实上我连法轮功是什么都没有跟她解释过。

    接着,我找时间教她炼功,我非常惊讶在我只字未讲的情况下,她居然对有法轮功超强的兴趣!她在学第五套功法的手印时,因为一下子学不会,急得快哭出来了!一直说:“我的手怎么办?!我的手怎么办?!”

    她看了《法轮佛法大圆满法》里老师示范第五套功法的图片后,她马上试图要双盘,而且很着急一时做不了双盘。她告诉我在学功时她手掌有强烈的麻电感。

    我不禁感叹印尼女佣好大的根基和缘份。因语言不通,我连法轮功是什么都没跟她说明,她居然这样就能得法。太了不起了。

    Citi说:“我每天早上要炼法轮功。”我很为Citi高兴。师父真是太慈悲了!师父真的是比我们任何人都要珍惜我们自己!

    小小故事,希望鼓励各位同修不要落下任何有缘人,特别是我们身边的人。


    TOP


    闪画:浊世清莲


     闪画:浊世清莲 (配乐,1.5MB)

    用鼠标器左键点击上面的链结可在线观看闪画。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

    TOP


    过年的传说

    史珂 整理

    中国新年是中国历法中年头岁尾的节日,俗称“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如织,元宵节过后,中国新年才算真正结束。

    中国新年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新旧年交接时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年”兽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它的伤害。

    一年的除夕,一个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乡亲们有的忙着收拾行装,有的忙着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没有人有心关照注意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好心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说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住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认为老人在说笑话,就继续劝说老人上山,乞讨老人摇头不走。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進村。它发现在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霹雳啪拉”爆炸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近凑了。

    原来,“年”兽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院内战着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年”吓的转身狼狈逃走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到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爆竹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庆贺吉祥平安的度过了这一天。这样,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平安过这一天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思考怎样把节令定准。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中间,坐在树阴下休息的时候,看到树影的移动,受到启发,设计出了一个靠测日影来计天时的晷仪。可是这种靠日影来定时的晷仪,在阴雨雾天时,就不好用了。后来,他又从山崖上的滴泉生出灵感,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后来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万年将历法刻在了天坛边的石壁上: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
    一岁月有十二圆。

    祖乙一天亲自登上日月阁去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历法。当他把历法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头银须。国君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这个历法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这个节日就称为中国新年了。

    (英文版:http://pureinsight.org/pi/articles/2003/2/27/1476.html
    TOP


    唐代山水派诗人与修炼的渊源关系

    菱云 整理

    以王维为代表的唐代山水派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所说的山水诗派,包括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以山水为审美对象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些诗人,他们是盛唐时的王维、孟浩然、裴迪、常建、储光羲,中唐时的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从这派诗人的身世、创作及其社会活动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艺术风貌上,他们都与修炼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深受修炼的熏陶。诗人以恬淡之心,写山水清晖。空明淡远、神韵天然、超脱尘外、意境悠远。他们渲染山水的宁静与远离尘世喧闹、静谧的氛围。实际上写山水也正是为了写这种遗弃尘世的静谧,于外间世界的风云变幻不取不舍。他们乐于与大自然打交道,也乐于栖息于山林,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其实,山水中的静谧氛围,并非全然是客观描写,主要是一种心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首《饮酒》,说明此意最为恰当。他们都与修炼人多有来往,诗风也深受修炼的影响。

    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他不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同时对音乐也十分精通。他不仅才思绝妙超群,而且品格也极为高贵,在史书中更以笃诚奉佛而著称。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与佛教的深厚缘分。

    王维的诗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诗中往往包含深远的禅意,此外还有大量以佛教修行为主题的咏禅诗。王维诗中最爱用“静”“澹”“远”“闲”一类字样,还有“禅”“寂”“空”“无生”等佛家用语,他能够用静定从容的闲适心情,去观察大自然,抒写于笔端。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清净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王维的临终最后一着,也是颇有意味。《旧唐书·王维传》云:“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卒。”王维一生与佛教的因缘及对于佛理的修习,一览无余。

    关于孟浩然,最有力的论据莫过于他本人的诗作。从他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孟浩然与禅僧往来颇为密切。与他经常唱酬的禅僧就有“湛法师”、“空上人”、“皎上人”等。诗人还常栖宿于禅寺僧房,与禅师们讲论禅理。题写于禅寺的诗作有《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游明禅师西山兰若》、《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登龙兴寺阁》、《登总持寺浮图》等二十余首。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到孟浩然是深受禅风熏染的。

    孟浩然的诗作以“淡远”著称。如《北涧泛舟》:“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不在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立公房》:“何如石岩趣,自入户庭间。苔间春泉满,萝轩夜月闲。”《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约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岁除夜有怀》:“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孟的一些名作如《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等篇,都以“淡”见称。

    裴迪是王维的挚友,也是他的“法侣”。所谓“法侣”,也就是禅门中的同道。裴迪现存诗二十九首,《辋川集》二十首是与王维唱和之作,其中颇多禅韵。而其余九首中,与禅寺禅僧们有直接关系的就有《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西塔寺陆羽茶泉》等四首。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于禅门的向往,如“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等等。都可以说明裴迪与禅有较深的关系。

    常建的诗也以富有禅意而为人知。其中最有名的是《题破山寺后禅院》,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禅学的涵养工夫。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宿王昌龄旧居》:“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渔浦》:“碧水月自阔,岁流净而平。”

    綦母潜在这派诗人中不太惹人注意,但是他的诗作却颇能体现出山水诗派的艺术特色。綦母潜存诗只有26首,但与禅有直接关系、并在诗题上明确标示的,就在10首以上。如《题招隐寺绚公房》、《题灵隐寺山顶禅院》、《过融上人兰若》等。《唐才子传》评其诗:“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历代未有。”“方外之情,正是栖心释梵、远离尘俗的心境。

    刘眘虚,也是山水诗派的诗人。“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交游多山僧道侣。”(《唐才子传》)一方面是与禅僧多有往来,另一方面也就使其诗“善为方外之言。”(《唐才子传》)诗中如“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登庐山峰顶寺》)等句,流露出他的禅学修养。

    储光羲是山水诗派中较为重要的诗人,其诗中与禅僧、佛寺直接有关的有十余首,如《题辨觉精舍》、《题慎言法师故房》、《苑外至龙兴院作》、《题虬上人房》等。储光羲的《钓鱼湾》:“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等等。

    刘长卿也是山水诗派中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更多地表现出由盛唐而入中唐的士大夫的心态。长卿诗中那种清冷幽邃的山水画面,有更深更泛的禅迹。与禅寺禅僧有直接关系的篇什有近三十首之多。从中也可看出,他与禅门关系之深。禅的幽趣,完全渗透于山水清晖的描写之中。如《和灵一上人新泉》、《送灵澈上人》、《游林禅师双峰寺》都是如此。细读刘长卿的作品,就会体会出诗人那恬淡自然的心境。如《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再如《江中对月》:“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再如:“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悠悠白云里,独往青山客”、“片帆何处去,匹马独归迟”,“江海无行迹,孤舟何处寻”,“人语空山答,猿声独戊闻”。“芳时万里客,乡路独归人”。俯拾皆是,一望即知。

    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韦诗中与禅寺禅僧有直接关系的也有近三十首之多。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禅学意识是自觉的,也是很浓厚的。如诗中说“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赠李儋》)“缘情生众累,晚悟依道流”(《答崔主簿问兼简温上人》)。“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更深,流莺度高阁。坐使青灯晚,达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群更萧索。”(《寺居独夜寄崔主簿》)“残霞照高阁,青山出远林。晴明一登望,潇洒此幽襟。” (《善福寺阁》)“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柳宗元对佛教的信奉,更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被贬永州之后,对于佛教有了更深的领悟。他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柳诗中如《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禅堂》等作,都是借禅宗的观念来使自己达于“忘机”的境地。柳宗元《禅堂》:“发地结青茅,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杳然喧中寂。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道出了禅观对这种心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唐代山水诗派的诗人们,大多数与修炼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同修炼人有或多或少的交游。由此使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修炼对于这派诗人的思想观念和艺术风貌,有着较为内在、深刻的影响。

    TOP


    郭玉传

    李德孚

    编译者注:本文选自《后汉书·方术列传》,其作者是宋代的范晔(公元398-445年)。此书文笔流畅,叙事简洁,结构严谨,疏而不漏,故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本文虽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郭玉为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一说广汉县)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先前,有一老者不知来自何处,常在涪水钓鱼,因而得涪翁之名。他在人间乞食,见到有疾病的人,常用针刺治疗,立即见效,并编著有《针经》、《诊脉法》在世上流传。程高寻求涪翁多年,涪翁见他心诚,才传授医术于他。程高也隐居从医而不做官。

    郭玉青年时拜程高为师,学到了方药、诊断、三阴三阳脉候和阴阳变化的奇术。在汉和帝的手下做太医,治病多有效验。

    和帝认为他不是一般的平凡之辈,又想试其本领高低,于是叫一个妃子和一个手腕长得美如女子的宠侍中(男)坐在帷幕里,假装成一个人,各伸出左右手一只,叫郭玉切脉。郭玉说:“左是阳性,右手是阴性,脉象有男有女,情况象是性别不同的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和帝为之赞叹不已。

    郭玉仁爱而不骄傲,即便是低贱的穷人和仆役,也一定尽心尽力给诊治,但对地位显贵的人的疗效却不如穷人好。和帝就让贵人穿上穷人的衣服,变换一下居处,一针就治愈了。和帝召来郭玉质问其中的缘由,郭玉回答道:“理由很简单。以人之道在于思维意念,腠理是非常细微的,要随着气血的变化巧妙地施用针术,针石的瞬息变化,丝毫的差错就会造成失误。针术的奥妙,潜藏于心与手的体验之中,可以领会却难以用言语表达。贫困患病者尊重和信赖医生,医者得以施展其才能;而权贵们盛气凌人,不遵医嘱,医生精神有负担,心情又不愉快,又怎能发挥其才智呢?针刺有深浅,时机有正误,加上判断疾病的谨慎之需,我的许多顾虑尚来不及消除,哪有余力顾得上治病呢?这就是治不好病的缘故啊。”和帝认为他回答的很好。

    郭玉以上的论述说明了生活、思想行为以及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都与疾病的诊治有关。他是继扁鹊之后又一个对社会、心理、疾病和治疗的相互关联有研究的古代医家。郭玉后来死于官任上。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pi/index.php?news=1484
    TOP


    “萤火丸”的传说

    西茗

    刘子南是汉代的冠军将军,武威郡的太守。他跟道士尹公学道,尹公传与他务成子的“萤火丸”的秘方。这萤火丸能避疾病疫疠、百鬼虎狼、虺蛇蜂虿诸毒、五种兵器的刀伤和盗贼的侵害。药丸的制法是用雄黄、雌黄各二两;萤火、鬼箭蒺藜各一两;用铁槌的柄把它们烧得焦黑;锻铁炉中的灰和羚羊角各一分半,研成粉状,用鸡蛋黄和红雄鸡冠子上的血将它们调和后做成杏仁大小的药丸。用三角形的红布袋装五个药丸,平时常戴在左臂上;当兵的就系在腰间;居家的挂悬在门上,就可以避盗贼和百毒。刘子南依法制好了药丸,就经常将它们佩带在身上。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武威郡边界遇到胡人侵犯,刘子南带兵出阵,一场大战后刘子南兵败,他的部队被击溃,众士兵四处逃散,他单枪匹马被敌人所围。敌人射来的箭像雨一样密集,但在离刘子南的战马几尺远的地方,箭就纷纷落地,根本就不能近其身。胡人以为他是神人,就主动撤兵解围而去。

    刘子南后来把制作萤光丸的方法传给他在军中当兵的儿子和兄弟,他们也同样都没被伤过,大家为药丸的灵验而高兴,把它当成传世之宝。

    汉代末年,青牛道士封君达得到了这药方,后传给了安定的皇甫隆,皇甫隆又将其传给了魏武帝,以后,才逐渐地传到民间。这种药丸也叫“冠军丸”,又叫“武威丸”,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对此药方有记载。

    ( 参考资料:《太平广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