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未来科学与文化大会文章选登: 从远古走来

谢卫国


【正见网2013年11月28日】

引言

今天,人类处于二十一世纪,回顾人类科学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当我们认识的越多、越深入,我们的知识似乎越贫乏,自然界的难解之迷、未被认识的新生事物也越多。现在,我们或许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人类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一下我们应该把怎样的一个新的科学带入人类历史新纪元。

本文将回顾史前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消失的古文明、人类对神的信仰、西方实证科学的发展与局限。从中,我们将试图寻找有怎样的规律引领着这些变化,有怎样的启示必须遵循。从而,将探索未来科学如何能更符合“天人合一”之道,走一条符合宇宙规律的发展道路。

一、 史前文明

近一百多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我们地球上不止存在过我们现在的文明,而是有过不同的史前文明时期,有些文明彻底消失在历史中,有些文明残留下一些历史碎片。

  

1)史前冶炼技术 - 28亿年前的铁球

在冶炼技术方面,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矿工们发现了几百个金属球,而这些球所处的地层据考证有大约28亿年的历史[1][2]。环绕铁球的凹槽十分精致,制铁技术专家认为很难解释成是自然过程形成的。

  

2)史前物理学–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在物理学方面,在非洲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Oklo)铀矿区,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核反应堆。 1972年6月,进口奥克洛铀矿的法国一铀提炼厂惊奇地发现,运来的铀矿石中铀-235的含量不足0.3%,而其他任何铀矿中的铀含量都在0.72%左右。后来很多科学家去考察,最后确认是一个20亿年前的古老的核反应堆[3],运转时间达50万年之久。1975年6月23-2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加蓬的利布维里专门召开了奥克洛现象专题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共有来自19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的74位代表的40余篇论文。

尤为不可思议和至今仍能启发现在科学家们的是其核废物处理的结构图,保证了即使核废物由于各种原因溢出内层,核辐射也会被不同的外层吸收。

  

多层防护的核废物处理的结构图[4]

3)史前地理学 – 古老的南极地图

在地理学方面,土耳其人哈基.亚哈马德早在公元1559年所绘的地图上就标明了南北美洲的海岸线,但是旅行家和地图绘制者得到完整美洲地图却是整整两个半世纪以后的事。另外在距今3500年的西藏古文书也有关于美洲的记载。土耳其人奥伦奇.费那乌斯在公元1532年绘制的南极地图海岸线与现代南极地图极为相似[5],另外他还精确地绘出了南极在8000年前冰封前的大陆形状。而现代人知道南极冰封下的地形是公元1958年科学家通过穿透冰层的勘测才知道的。上面所有这些16世纪的地图都是他们依据更为古老的地图临摹下来的。

  

4)史前天文学

在天文学方面,古代玛雅人不知道望远镜,却知道天体的精确运行周期,并和现代极为相近。比如,太阳年(即一般意义上的一年)现代的精确测量值为365.2422天,而古代玛雅人却知道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比准确数字只少0.0002天;同样玛雅人概念中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28395,而现代的测量值为29.530588[6]。玛雅人对金星的会合周期的计算能精确到每6000年只差一天。在危地马拉Quiriga出土的一块石碑,标明了4亿多年前某一天的日月位置,其计算过程清楚。

  

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广场上的遗迹

5)史前建筑学

在建筑学方面,地球上有很多史前巨石建筑群,其特点是非常高大宏伟,用非常庞大的石块砌筑而成,而且拼接得非常完美。而这些巨石要用现代化的机器才能搬运,有的甚至连现代化的工具都无能为力。这些建筑中往往都运用了十分精确的天文知识。建筑物的三维尺度、角度和某些天体精密对应,蕴涵着很深的内涵。

比如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平均每块重达2.5吨,最大的达250吨。其几何尺寸十分精确,其四个面正对着东南西北,金字塔内的小孔正对着天狼星。另外,法国化学家约瑟夫.大卫杜维斯从化学和显微角度研究,认为金字塔的石头很可能是人工浇筑出来的。基沙高原的狮身人面像,正对着东方,经最新天文分析和地质分析,其建筑年代可能要比考古学家早先的估计要久远的多。美国地质学会修齐教授说,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受到的侵蚀似乎不是风沙造成的,风沙造成的侵蚀应该为水平、锐利的,而狮身人面像的侵蚀边缘比较圆钝,呈蜿蜒弯曲向下的波浪状,有的侵蚀痕迹很深,最深达2米。另外上部侵蚀的比较厉害,下部侵蚀程度没这么高。这是典型的雨水侵蚀痕迹。而狮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多年,其余时间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于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风沙侵蚀的话,那么同时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筑,也应该受到同样程度的侵蚀,然而古王朝时代的建筑中没有一个有狮身人面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而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基沙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造成狮身人面像侵蚀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释这些痕迹是很久远以前、基沙高原上雨水多、温度高时的时代残留下来的。另外根据天文学计算,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8810年左右,地球上每年春分时太阳正好以狮子座为背景升上东方的天空,此时狮身人面像正好对着狮子座。根据以上分析,考古学家推测狮身人面像很可能建于一万多年前[7]。

  

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与秘鲁交界处的蒂亚瓦纳科(Tiahuanaco)文化遗址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距离的的喀喀湖不远,是由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巨石严密砌成。考古学家还在巨石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些小金属钉,其作用是固定石头,据推测,这些金属钉是把金属熔化后再倒入凿出来石头模子中制成的。可能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整块岩石凿成的石门,它矗立在长30英尺、宽15英尺、厚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门是用同一块岩石雕凿而成的。在蒂亚瓦纳科古城的太阳门上雕刻有1万2千年前灭绝的古生物“居维象亚科”(跟现在的大像类似)和同期灭绝的剑齿兽。太阳门上还雕刻有既繁复又精确的天文历法。在蒂亚瓦纳科遗址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贝壳、飞鱼化石,显示它过去曾是一个港口,拥有完善的船坞和码头,其中有一座庞大的码头可供数百艘船舶同时装卸货物使用。而建造这座码头所用的石块每块大致在100-150吨之间,最大的达440吨。根据毕生研究蒂亚瓦纳科文化的玻利维亚学者Posnansky教授用天文黄赤交角推算,该古城可能建于1万7千年前[8]。

  

在英国西南索.尔兹巴尼平原,竖立着高大的巨石阵,巨石阵的主石群排列成圆环形似的马蹄铁状,在周边的石环,大部分还站于遗迹中,在这石环里还有一个比较小的石环。而这两个石环中有被称为“三石牌坊”(Trili-thon)的史前建筑,即两个直立的巨石上横放着另一巨石(楣石)。令人们感兴趣的,除了怎么令重达数吨的楣石升至直立巨石的顶部之外,还有如何使楣石与直立巨石紧密接合。科学家发现,由石柱顶部的凸出部分与楣石凹沟接合,与如今木匠所用的“入榫”技术如出一辙。

 

英国巨石阵 “入榫”技术 

6)史前艺术

在艺术方面,秘鲁纳斯卡荒原上雕刻有神秘的巨型图案[9],最大的一个图案长度达5公里。这些图案栩栩如生,只有在空中俯瞰才能清晰地看出它的全貌。图案沟纹的深度宽度是根据旭日斜射率精密计算过的,使图案恰好在晨曦中跃然地面。所谓“纳斯卡线”是指纳斯卡人利用自然侵蚀在周围空旷的沙漠刻下的图案。纳斯卡沙漠是一座高度干燥延伸53英里(多于80公里)的高原,在秘鲁的纳斯卡镇与帕尔帕市之间。 “纳斯卡线”在1939年由美国考古学家Paul Kosok发现。它们是公元前200年至公元700年之间的纳斯卡文化所创造。有数以百计的个别图形,出自简单的线条,以复杂排列构成蜂鸟、蜘蛛、猴子和蜥蜴。纳斯卡线在1994年被收录入世界遗产。

此前有报导称,在1940年代中期,一个名叫玛丽亚.雷施(Maria Reiche)的德国女孩致力于进一步发展索克的天文学理论。她的数学及天文学背景使她能够对照并研究那些沙漠里的图形。她注意到很多纳斯卡线均与太阳至点连成一条线,并且发现更多与太阳循环期之间的关系。她发现猿猴、鲸鱼、蜘蛛及好几种鸟类的大型图案。她小心的清理、测量并在纸上重新制造那些线条,并且发现一种古代艺术家所使用的测量标准。在1977年,她出版了一本名为《沙漠中的奥秘》的书,总结了她对纳斯卡线的研究,她并且继续她的研究一直到她1998年去世为止。

在十九世纪,发现于法国南部拉斯科山洞(Lascaux)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Altamira)的壁画,引起许多考古学家的震惊,他们拒绝相信这么鲜活逼真的动物图像是出自于冰河时代人类的手。法国多尔多涅(Dordogne)的拉斯科洞穴是于1940年9月12日被四个孩童发现的。整个洞窟是由一系列洞室和通道组成,共约250公尺。壁画作于17000多年前后[10],比索尔谬(Sormiou)的壁画大约晚一千年。洞中共有千余处绘画和雕刻均为记号和动物形象。唯一的人物形像是一个被野牛撞倒在地的人。表现最多的是马共有355处。在这时期的作画者,充分显示初期绘画技巧,利用岩壁形状色彩,及利用洞窟结构的才能。他们主要从矿物中提取颜料,像是从氧化铁中得到黄色、褐色和红色,从氧化锰中得到黑色,从高岭土中得到白色,而黑色也可从木炭中提取。暂经过刮削和研磨的颜料中加上水,使之成块。然后用兽皮、植物纤维扎成的毛笔、毛刷或模版甚至手指涂抹颜色。他们运用均涂、渐层、影线、点化、空白等方法造成颜色变化。这些技巧能充分表现对象的形体与动作。

  

7)史前医学

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含有《素问》、《灵枢》等共18卷162篇,论述丰富,除医学外还涉及天文、地理、物候、气象、历法等。内容大致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论治、运气、药性理论等。经络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其客观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制造了腴穴探测仪,耳穴探测仪等仪器,来探测穴位。尽管很多穴位十分隐蔽,即使现代的仪器都很难探测准确,古人已经发现并熟练地利用它们来为病人治病。中国的针灸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针”,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一根银针可以从人的头顶插下来,从下颚处穿出,不流血,不疼,而且还可以针对病症多穴位进针。那么,古人是如何知道经络、穴位及针灸术的呢?

  

8)史前足迹 – 人与三叶虫同在

三叶虫是2.8-3.2亿年前的生物,早已绝迹。美国科学家麦斯特(William J. Meister)在犹他州羚羊泉(Antelope Springs)的寒武纪沉积岩中竟然发现一只成人的穿着便鞋踩上去的的脚印和一个小孩的脚印,长约10.25英寸,宽约0.5英寸,嵌在岩层中,就在一只三叶虫的化石上面[11]。经犹他(Utah)大学著名的化学家Melvin A. Cook鉴定这的确是人的脚印。

  

9)月球之谜

日、月、地球间有着奇妙关系。月球是太阳系中最奇异的星体,对于找出月球的起源实在太难了,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欧文.夏皮罗(Irwin Shapiro) 开玩笑说:“最好的解释是观察误差-月球根本不存在。”[12]

  

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38 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1 亿5 千万公里。两两相除,我们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395 倍远。太阳直径约为138 万公里,月球直径约为3400多公里,两两相除,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395 倍大。这样,由于光学效果。使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空看起来,它们的圆面就变得一样大了!这个现像是自然界产生的,或是人为的?宇宙中哪有如此巧合的天体?从地面上看过去,两个约略同大的天体,一个管白天,一个管黑夜,太阳系中,还没有第二个同例。著名科学家艾西莫夫曾说过:“从各种资料和法则来衡量,月球不应该出现在那里。”他又说:“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蚀,小到仍能让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学上找不出理由解释此种现象,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本来天文学家估计月球背面地貌应和正面相似。但是,探测结果照片却显示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当崎岖不平,小陨石坑和山脉星罗棋布。理论上,月球若是太空中自然星体,正面和背面受到陨石撞击的机率应该相同,是不会有内外之分的。

做为卫星它太大了。月球的直径为地球直径的27%,而其它行星的天然卫星,直径一般都不会超过母星的5%。如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二个卫星,大的直径有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另外,月球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小、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的卫星所应有的速度。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圆轨道类似。

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陨石和彗星撞击形成的。月球陨石坑有极多的熔岩,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极稀有的金属元素,如钛、铬、钇等等,这些金属都很坚硬、耐高温、抗腐蚀。科学家估计,要熔化这些金属元素,至少得在2、3 千度以上的高温,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颗“死寂的冷星球”,起码30 亿年以来就没有火山活动,因此月球上如何产生如此多需要高温的金属元素呢?而且,科学家分析太空人带回来的380 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后,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为自然界不会有纯铁矿。这些无法解释的事实表示了什么?表示这些金属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提炼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是谁在什么时候提炼这些金属的?

令科学家惊讶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还要老。太空人携回的月球岩石,已被测定有43亿年至46亿年的历史,这已相当于太阳系的历史了。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的“宁静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远。据分析, 两者相差10亿年之久。由化学分析显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岩石演变,可能来自别的地方。

地球上也有陨石坑,科学家计算出来,若是一颗直陉16公里的陨石,以每秒5万公里的速度撞到地球上,它所穿透的深度应该是直径的四到五倍。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陨石坑竟然都很浅。如,月球表面最深的Gagrin Crater只有6.4公里深,但它的直径却有300公里!按地球的数据估计,其深度最少应该有1200公里,但是事实上Gagrin Crater的深度只是直径的2%而已。有人猜测,在月球表面6-7公里深处有一层很坚硬的物质结构,陨石无法穿透。那么这会是什么呢?另外阿波罗计划中曾多次观测到奇异的月震现象。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脚步声。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55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8分钟,然后振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有一次在飞船着陆时引起的震动竟然维持了4 小时之久。该现象说明,月球是中空的。其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数位科学家基于月球的密度3344 kg/m3远低于地球5514kg/m3(美国航空航天局数据[13]),而提出这一理论。比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克莱顿.尤里博士(Dr. Harold Urey)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戈顿.麦克唐纳博士(Dr. Gordon MacDonald)曾指出月球密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月球内部结构中很大部分是空的;而卡尔.萨根(Carl Sagan)认为天然卫星不可能是空的;因此,人们甚至提出月球是人造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神传文化,是道家、佛家、儒家共容的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维护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人有“感应论”,认为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由相互感应引起的,这种思想对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人对时空也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如浑天说、天外天时空说等。

上古时期,伏羲氏,风姓,又称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等,是中华民族敬仰的始祖,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仰观像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所画八卦是用简单却寓意深刻的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占卜吉凶,这也是后来《易经》的思想基础。 《礼含文嘉》记载:〝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八卦中蕴含了〝天人谐和″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思想,揭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伏羲八卦揭示出要遵循的这么一条规律:人应当效法地,地应当效法天,天应当效法〝道″,〝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规律,即宇宙规律。人在天地间,要知天知地,要懂得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在社会上的位置,要效天法地。伏羲感悟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奠定了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整体观念和完整系统。

1)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于是一般所称《易经》即指《周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像生八卦。”(《易经.系辞上》)。 《老子》第42章中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先天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记载在《归藏》一书,以“坤”为第一卦。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奠定了《周易》以“干”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北宋邵雍给出先天八卦图中的配数是: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先天八卦方位和表意,以及与太极的关系[14]

后天八卦方位和表意,以及与太极的关系[14]

《易经》的本意就是变化之学,就是研究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有大有小,小到某一件事,某一个人的吉凶,大到国家、朝代的兴衰,人类社会以及整个宇宙的变化、天体变化的规律。这里对于第一卦位置的变化,对应天象变化。文王的这种“人伦八卦”、“后天八卦”,而非“先天八卦”那种宇宙万物的“自然八卦”,或“宇宙八卦”。这一点极其重要。著名术数大家邵雍“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人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这里的阴上阳下之象,也表明阴阳反背之象。

《易.系辞上》曰:“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洛书是指在上古,龙马背着一幅图从黄河中出来,灵龟背着一书从洛水中出现的神秘现象。在几千年前的上古,河图、洛书的出现,预示着天象的变化,人间新帝王的诞生。河图、洛书上详细记录古代帝王的兴亡之数,和统民治国的道法。只有天授命的帝王才能得到。

在古人眼中,洛书是上古星图,对天文地理有玄奥的影响。洛书是史前文化,表达着史前人类对银河星系的运行规律的认识。洛书,人们一般认为是方图。比如九宫数的排列,三行三列,分明是一个正方形的样子。如此,洛书也就被说成了方图。然而,这个说法,只算一半;还有另一半,洛书也可以说成是圆图。古人的解释很简单,九五一、三五七、四五六、二五八,这四组数的和都是十五,和“圆的直径等长”这条圆的性质非常一致。如此,洛书也被说成是以数字五为圆心的一个圆图,其余八数则均匀分布在圆周上。

  

有关河图,李淳风在《 晋书.五行志》说:“伏羲在位为王时,接受上天赐予的河图,依照上面的图形,画出八卦图。”原文:“《晋书.五行志》: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在《正见-算术漫谈:万字符在洛书中的数字规律》中,作者九数探索出下面规律[15]:

  

万字符在洛书中

这两张洛书连线后,对照着看,按照同样的方法取数,可以得出非常有趣的数字规律。

先看内旋模式。

正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四十九,二十七,六十一,八十三;
反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二十九,四十三,八十一,六十七。
49+27+61+83=220
29+43+81+67=220
49^2+27^2+61^2+83^2=13740
29^2+43^2+81^2+67^2=13740
49^3+27^3+61^3+83^3=936100
29^3+43^3+81^3+67^3=936100
[注:9^2表示九的平方,得数为八十一;9^3表示九的立方,得数为七百二十九,其余类似。 ]
再看外旋模式。

正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九十四,七十二,十六,三十八;
反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九十二,三十四,十八,七十六。
94+72+16+38=220
92+34+18+76=220
94^2+72^2+16^2+38^2=15720
92^2+34^2+18^2+76^2=15720
94^3+72^3+16^3+38^3=1262800
92^3+34^3+18^3+76^3=1262800

这个结果是非常惊人的。算式中,出现了平方,这个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出现了立方,确实非常奥妙。

上面这组算式,在取数的时候,没有用上五,只取了两位数。如果取三位数的话,五相当于旋转中心。看上去,内旋和外旋,更容易区分。

仍然是先看内旋模式。

正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四百九十五,二百七十五,六百一十五,八百三十五;反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二百九十五,四百三十五,八百一十五,六百七十五。
495+275+615+835=2220
295+435+815+675=2220
495^2+275^2+615^2+835^2=1396100
295^2+435^2+815^2+675^2=1396100
495^3+275^3+615^3+835^3=956875500
295^3+435^3+815^3+675^3=956875500

再看外旋模式。

正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五百九十四,五百七十二,五百一十六,五百三十八;反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五百九十二,五百三十四,五百一十八,五百七十六。
594+572+516+538=2220
592+534+518+576=2220
594^2+572^2+516^2+538^2=1235720
592^2+534^2+518^2+576^2=1235720
594^3+572^3+516^3+538^3=689842800
592^3+534^3+518^3+576^3=689842800

本文作者再进一步发展:看取四个数情况,内旋时:
正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四九五一,八三五七,六一五九,二七五三;
反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四三五七,八一五九,六七五三,二九五一。
4951+8357+6159+2753=22220
4357+8159+6753+2951=22220
4951^2+8357^2+6159^2+2753^2= 139864140
4357^2+8159^2+6753^2+2951^2= 139864140
4951^3+8357^3+6159^3+2753^3= 959505262100
4357^3+8159^3+6753^3+2951^3= 959505262100

看取四个数情况,外旋时:
正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一五九四,七五三八,九五一六,三五七二;
反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七五三四,九五一八,三五七六,一五九二。
1594+7538+9516+3572=22220
7534+9518+3576+1592=22220
1594^2+7538^2+9516^2+3572^2= 162675720
7534^2+9518^2+3576^2+1592^2= 162675720
1594^3+7538^3+9516^3+3572^3= 1339660242800
7534^3+9518^3+3576^3+1592^3= 1339660242800

本文作者最后:看取五个数整体情况。
正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四九五一六,八三五七二,六一五九四,二七五三八;反向万字符中,取数依次为:四三五七六,八一五九二,六七五三四,二九五一八。
49516+83572+61594+27538=222220
43576+81592+67534+29518=222220
49516^2+83572^2+61594^2+27538^2= 13988275720
43576^2+81592^2+67534^2+29518^2= 13988275720
49516^3+83572^3+61594^3+27538^3= 959655012242800
43576^3+81592^3+67534^3+29518^3= 959655012242800(注意:此时已经是15位数了!九百五十九万亿还多!)

对于以上的洛书,取数的方法很普通,多是纵、横、斜方向取数。按照万字符的形式取数,所得的结果出现了一次方之和、平方之和、立方之和均相等的现象,实在神奇。而且,一次方之和,取几个数结果就是有几个2,然后0结尾,不可思议:神来之笔。

因为洛书是史前文化,而且表达着史前人类对银河星系的运行规律的认识。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内旋和外旋模式有着如此定数(竟然有一阶、二阶、三阶等量定数),真可谓相生相克,阴阳制衡,难以打破。也能引申出道家无为的法理,只有天象变化下才能随着天意动,否则,做任何事都会有相应的等量负面因素产生。

2)天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巨星中最璀璨的一颗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他是宇宙结构理论中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好像一个鸡蛋壳,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他虽然认为天有一个硬壳,却并不认为硬壳是宇宙的边界,硬壳之外的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他在《灵宪》这篇著作中,一开头就力图解答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他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混沌沌;既分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为星。他用“近天则迟,远天则速”,即用距离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宇宙的无穷尽观。张衡认为,人们目之所及的宇宙世界是有限的,但在人们目之所及之外呢,张衡进一步明确提出在“天球”之外还是有空间的。他说:“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就是说,我们能够观测到的空间是有限的,观测不到的地方是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宇宙。这段话明确地提出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思想。

据《后汉书.张衡列传.第四十九》记载,他共留下科学、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三十二篇,列传中全文收进去的有两篇,即《应闲赋》和《思玄赋》。这两篇赋确实反映了张衡的思想境界。前者表明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后者则是一篇难得的人类到星际旅行的随想:“既防溢而静志兮,迨我暇以翱翔。出紫宫之肃肃兮,集太微之阆阆。命王良掌策驷兮,逾高阁之锵锵。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弯威弧之拨剌兮,射嶓冢之封狼。观壁垒于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乘天潢之泛泛兮,浮云汉之汤汤。倚招摇摄提以低回戮流兮,察二纪五纬之绸缪遹皇。”(译文:在修神静志之后,趁我闲暇去翱翔。我走出清幽幽的“紫微宫”,到达明亮宽敞的“太微垣”;让“王良”驱赶着“骏马”,从高高的“阁道”上跨越扬鞭!我编织了密密的“猎网”,巡守在“天苑”的森林里面;张开“巨弓”瞄着了,要射杀嶓冢山上的“恶狼” !我在“北落”那儿观察森严的“壁垒”,便把“河鼓”敲得冬冬直响;款款地登上了“天潢”之舟,在浩瀚的银河中游荡;站在“北斗”的末梢回过头来,看到日月正在不断地回旋。) (注:以上引号内的内容是古代天文星座。)

张衡的《思玄赋》显示出他元神离体后星际旅行的过程,不难看出这是他之所以知道地球是球体而非无限平面的原因。这也是他能提出符合宇宙结构的浑天说的原因所在。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张衡的成就是与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紧密相关。他走的是和现今实证科学完全不同的研究宇宙的方法。 《后汉书.张衡列传.第四十九》中也有记载可以佐证他的研究方法和他的预言: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筭。常耽好《玄经》,谓崔瑗曰:“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非徒传记之属,使人难论阴阳之事,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复二百岁,殆将终乎?所以作者之数,必显一世,常然之符也。汉四百岁,玄其兴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筭罔论》,言甚详明。

3)算经十书

中国的算经十书,可谓玄奥高深,后世人都望而兴叹。唐代李淳风等人注释十部算经,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完成,作为国子监算学馆的教材和明算科的考试项目。但是唐代的十部算经和现在的《算经十书》不尽相同,根据徐岳《数术记遗》的记载,李淳风注释的十部算经是:《周髀》、《九章》、《海岛》、《孙子》、《张邱建》、《五曹》、《五经》、《缉古》、《缀术》和《夏侯阳算经》。

在《周髀算经》中写道:“以岁终日影反长,故知之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六日者一。故知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岁终也。”这说明早于唐代,中国已经准确掌握太阳年。

至今,在《周髀算经》中还有令人难以理解的神奇语句:“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

这里的四千五百六十岁,难道是人类一次大劫难的年限吗?是否说明上次人类遭遇的大洪水是在四千五百六十年前,是否现在人类又临近这一大限?

再往前的四千五百六十年(即距今九千年前),人类又发生了什么?李洪志先生在《大纽约地区法会讲法》说:“其实阿拉伯人过去也是白人,而且阿拉伯人过去生活在地球的北部──不是现在的这个大陆板块,原来的大陆板块在九千年前已经变了。他们是过去在北边地区的人,那个大地的变化把他们移动到现在这儿了。”

这九千年前的变化,也被新的理论和发现佐证。哈普古德教授(Charles Hutchins Hapgood (1904 – 1982))在研究古代南极地图时,提出了地壳移换(earth-crust displacement)假说。这种学说完全不同于“大陆漂移论”

(continental drift)。他提出:地球的整个外壳有时可能整体转动位移,如同一只空松的桔子的厚皮,松脱后就会整个转动移位。该假说认为:30英里厚的地壳,在8000英里厚的地球核心上滑动。现在的南极大陆,原来在南极以北大约2000英里。在这次人类文明产生前,至少公元前4000年前(即至少距今6000年以前),发生了一次地壳转移,整个地壳转动移位,把南极大陆推到现在的位置。这使得南极洲由温暖骤然变冷,渐渐被冰雪掩埋。在西伯利亚北部的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史前哺乳动物。许多专家指出,这些动物死后立即冻僵,以后一直保持着冰冻状态,使得它们的肉和长牙保存得十分完好。在阿拉斯加冻原的软泥中:扭曲的动物遗体和横七竖八的树干,搀杂着结晶的冰块和一层层泥炭和青苔……美洲野牛、马、狼、熊、狮子……显然,在某种力量的威迫下整群动物死亡……这一堆堆动物和人类的尸体,绝不可能是寻常的自然力量造成的。

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说,数学“大则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物,类万物”,“今数术之书,尚余三十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九章》所载,即周官'九数';系于方圆者,为'惠术',皆曰外算,对内而言也。其用相通,不可歧二。”说明中国古代的数学博大精深,有秘传的算法,内算和外算相通,与西方数学的来源和发展过程完全不同。

4)中医

《礼含文嘉》记载:〝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伏羲开创了易文化和中医文化之源。 《帝王世纪》记载:〝伏羲画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像;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无枉焉。″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素问》、《灵枢》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内容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和论治之道。 《黄帝内经》:“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其中上品、中品各120种,下品125种。被列为上品的中药,为无毒、有强健身体作用的“补药”。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列传》中精彩地记述了扁鹊如何为神人慧眼所识而得其真传的事迹。 【原文】:扁鹊者,勃海郡帱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史记》中还记述了扁鹊慧眼识病三劝齐桓侯的故事。 【原文】: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千古药王”,他在中华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他为后人留下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本巨著。这两部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孙思邈以德养身,以医药济世为怀,不慕功名利禄,他在《千金要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医德高尚。

在十六世纪中国明代,出现了一位被后人誉为“医圣”的医学家,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末清初重验证、考查的代表人物。他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编写了一部药典《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医药史上的经典著作。李时珍当时走遍了中国江南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终于搞清了许多药物的疑难问题。同时,他也参阅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西元1578年)的那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全书约有19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万多个,附图1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另外此书在化学史上也更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

三、消失的古文明

1)纳斯卡文明的消失

前面提到的史前艺术中的巨型图案,是秘鲁古纳斯卡人的杰作。古纳斯卡人曾经生活在秘鲁南部沿海附近地区,纳斯卡人最为著名的“遗产”便是他们的“纳斯卡线”。

考古学家对纳斯卡人遗迹进行了研究,发现一系列人为诱发的事件令这个民族终遭“报应”,在公元500年左右灭亡。据考察,这个神秘民族为了农业生产,不惜破坏大片森林。由于森林砍伐导致气候过于干燥,使得他们不能在附近山谷种植足够的粮食,最终加速了他们的灭亡。以剑桥大学科学家为首的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发现了纳斯卡人走向灭亡的真正原因:大肆砍伐森林,纳斯卡人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在刊载于最新一期《拉丁美洲古迹》(Latin American Antiquity)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科学家发现,纳斯卡人为了获得农业用地不惜将大片森林砍倒,整个过程持续了几代。结果,曾经覆盖于秘鲁沙漠地区的特有树种Huarango逐渐被棉花和玉米等农作物所取代。他们研究了在伊卡山谷(Ica Valley)发现的植物残骸,以揭开当地气候变化之谜[16]。

研究人员表示,Huarango树对沙漠脆弱的生态系统尤为重要,它们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湿度,让纳斯卡人狭窄、易遭破坏的灌溉系统保持原状。 Huarango树牢牢扎根于土地中,避免水土流失,抵御侵蚀的破坏。纳斯卡人砍伐了大片森林,最终使沙漠的生态系统到达一个临界点,因这种天然防御系统的消失而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洪水接踵而至。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保护着脆弱的沙漠生态系统的森林依旧存在,那么洪水造成的破坏可能会非常小。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的戴维.贝雷斯福德-琼斯博士说:“这是一片独特的森林。Huarango是一种具有显著的固氮作用的树种,是当地人重要的食物来源,还为他们提供木料和燃料等生产物资。” 贝雷斯福德-琼斯补充说:“随着时间推移,林地的不断砍伐跨越了生态临界点,将土地暴露于该地区极端的沙尘暴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

  

自然防御:古纳斯卡人砍伐hurango树木森林来种植农作物的方式,摧毁了脆弱的生态系统,并加快了他们自己的灭亡。
表面没有了Huarango树的覆盖,当厄尔尼诺现象来临时,纳斯卡的灌溉系统完全被泛滥的洪水所淹没,也就是说,整个地区已不再适于农业生产。有证据表明,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纳斯卡人的婴儿死亡率突增,成年人平均寿命下降,农作物歉收,干旱也如期而至。纳斯卡人最终在破坏自然的行为后,遭到惩罚走向"自我毁灭"。

2)玛雅文明的消失

玛雅人是曾经居住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文明,具有非常丰富的天文知识、有着许多有关人类、生命和宇宙之谜的答案,也留下了巨大金字塔、神殿和一些古建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民族也从地球上消失了。玛雅有着先进天文及数学知识是其他文明无法相比的。

玛雅文明最大的谜是为何从热带雨林的丛林深处消失?在西元六百年,整个玛雅民族离开了辛苦建筑的城池,舍弃了富丽堂皇的庙宇、庄严巍峨的金字塔、整齐排列雕像的广场和宽阔的运动场。玛雅文明开始式微,征兆是不再雕刻石碑;以提卡尔而言,当地最后一块石碑完成于西元八六九年,整个玛雅区最后-块石碑则完成于西元909年。不但如此,神殿、宫殿等最足以代表玛雅文明的建筑也不再兴建,彩陶也不再制作,一般民众也很少兴建新房舍,城市四周的人口急遽减少,考古学家估计当时的提卡尔人口,至少减少了25%。西元八世纪后,而任由枯草蔓藤侵入住宅和市街,使那里变成了一片废园残景,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使得玛雅人抛弃了美丽的江山故国?虽然历史上也常见民族因战争而灭亡,但玛雅人的城市既不毁于战火,也不毁于天然灾难,这已经由历史学家证实了。

据说玛雅人在西历909年的某一天,百分之80的人口突然明显地消失了,仅留下未建好的寺院。然后,自当天起,祖先的睿智也急速消失,残留下来的玛雅人开始变得无知与颓废。残留下来的人,一方面“啊咿啊咿”地叹息,一方面为传授大自然的神秘及发现执法人的消失而悲伤。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大多数人相信当时遭受地震、飓风的侵袭,加上人口爆炸、粮食不足、农民暴动和异族侵人等原因,造成玛雅文明的衰亡。但是,确实的答案还未出现。

  

3)楼兰文明的消失
楼兰古国遗址

文献中,楼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 盐泽。”楼兰“出玉,多茵苇、怪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囊驼。”但公元4世纪之后就再无记载了。 1224年,马可波罗经过此地时,这里已成了神出鬼没般的漠漠黄沙。

正如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卷二)》中说:“每到一个时期要出现一次大劫,每到一个时期出现一次小劫。小劫难就让局部的人类毁灭,局部地区已变的很坏了,就把它销毁。地震,大陆板块沉下去,沙暴盖住,或者是什么瘟疫、战争,小的劫难是局部的。”

在这里,引用具有宿命通功能的人看到了楼兰文明消失之谜[17]:

楼兰最后一个国王十分的精明,但是却十分的奸诈和势利,那时当地有好几种信仰,有从阿拉伯传过来的信仰和本土的佛和道的信仰。但是,这里的人们很多都是在表面上敬神的同时,心里在亵渎神,甚至心里在骂和取笑神。

一次国王邀请别的国家的过往使臣参观一个宗教场所,那个使臣十分的诚心,在拜佛像,可是这个国王心里却觉得他过于严肃和认真,在吃饭的时候,甚至说,“我从来没看见过神佛显灵,我只不过是为了求他们保护我的位置罢了!反正你也不要过于诚心!”那位使臣一听,马上跪在地上说,“千万不要这么亵渎神佛,你会遭到天谴的!”

“胡说!什么天谴,我在这里就是天!”国王很是不高兴,当下就把那位使臣送走了。使臣在回国的路上,他遇到两个小孩在路边玩耍,于是说,“你们不要在这里了,这里将要有灾祸!”“为什么?”两个小孩不解的问。使臣说:“因为国王亵渎神佛要遭到天谴的!” 两个小孩问:“那我们上哪去?”“那就上车到我们的国家里暂避一时吧!” 两个小孩答:“好吧!”于是他们就上车,随使臣走了。

在晚上,他们停下车来休息。不一会儿,来了个道人,只听道人说,“感谢大人救我两位朋友,楼兰这个地方的确马上就要被黄沙盖住,而且即使有生还的还有一场大瘟疫,你们走的远远的吧!你们的国家好像也得被牵连,千万让我这两位朋友记住今天的事情,我要留下来看守这里的断壁荒冢,到时候等着他们二位在千年之后回来,把这段教训写出来,给那时的人看!让人们深刻的明白这一切其实都是神的力量,如果作为这一层次的生命不敬神佛,那结果就是销毁!!!”说完道人将一个装水的水袋送给了我们。

他们走出了几百里的路,在路途中就看到风沙从头上掠过,向着楼兰方向涌去。

再说楼兰,那日清晨,国王正在与大臣们说着怎样把使者撵回去的事情,言语间还掺杂着亵渎神佛的词句,大臣们也迎合着。正在此时铺天盖地的漫漫黄沙从天而降!

那些无数的沙砾在说:是神让我们来把你们掩埋!谁让你们不敬佛法,亵渎神灵!顷刻间偌大的楼兰变成了沙海,侥幸逃出去的人们,还在庆幸着自己的劫后余生,但是不久一场瘟疫的到来使他们几乎没有幸免!!

4)顷刻间消失的庞贝城

据考证,庞贝人生活中充满了浓墨重彩的肉欲享乐活动。庞贝城内的竞技场是现存的罗马竞技场中最为古老的一个,可以容纳12000名的观众,而当时庞贝居民连奴隶在内只有二万人,这个竞技场却可容纳全城半数以上的居民,足见一般市民亦有能力享受娱乐活动,兼且对人兽对战的斗兽表演异常狂热。比赛常常是不死不休。因此,大部分的格斗士是由战俘、罪犯或奴隶来担任。

但盛极必衰,罗马帝国自上到下养成了一种骄奢淫靡之风,这在庞贝遗迹中也充分反映了出来。庞贝城有两多;一是妓院多,一是酒店多。堪称为酒色之都。妓院墙上到处画着不堪入目的春宫画,其实岂止妓院,甚至在许多住宅里,春宫画也触目皆是。说明罗马人沉溺酒色,风俗败坏,早已显出灭亡的先兆。

公元79年8月的一天,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庞贝因火山爆发在18小时之后消失。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西南海岸。它已经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它开始变得不安静,其后小震不断。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随着一声巨响,火山口揭盖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天8夜。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消失了。后来,考古学家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了的尸体空壳,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当时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令观光者无不唏嘘叹息。

庞贝城演绎了:表面繁华----骄奢淫靡----顷刻灭顶之灾的命运。

5)古巴比伦文明的消失

古巴比伦王国,也有着与庞贝类似的情形。3800年前,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带给人类历史空前的辉煌。《旧约全书》中记载,尼布甲尼撒攻占了耶路撒冷,拆毁了耶和华的神殿,搬走了耶和华殿的所有铜柱,俘虏了一万多名犹太人来到巴比伦为他修筑城墙和宫殿。外界称巴比伦为“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伦古城的全景图,位于巴格达南85千米。

据历史记载。尼布甲尼撒二世时,巴比伦的道德已经十分沦丧,整个城市成了奢华和淫荡的象征,甚至连许多神庙中都充斥着妓女。由于纵欲的结果,男子体质急剧下降,全国性病流行。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国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巴比伦。这个列为世界第一大的城市,从此成为了历史上的陈迹。至公元前2 世纪,古巴比伦被沙漠彻底摧毁。在岁月无情的涤荡下,滚滚黄沙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

历史无疑在告诉我们,即使再繁荣而强盛的文明,都会因道德败坏或亵渎神灵而化为乌有。

四、人类对神的信仰

1)人类对神的信仰是与生俱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着相同的传说,即其民族的起源都来自于神(或神创造了人);很多民族也有共同的预言,即神将再次来世间救度人。西方文明是建立在基督教信仰基础之上的。在东方,佛、道两家的修炼文化及规范世间人伦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基。耶稣给人讲了天堂和地狱,没有讲轮回,释迦牟尼讲了天堂和地狱,也讲了六道轮回,其实他们讲的都是一回事儿,对地上的任何一个人来说最终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上天堂,另一条就是下地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六道轮回只不过是反反复复地给人机会,让人能返回天堂,可是有些人却不珍惜神给人的机会。

以下,几处宗教胜地的超凡脱俗,足见过去人类对于神信仰的至诚:

  

希腊的麦特奥拉修道院群

缅甸的汤恩格拉德寺

土耳其的苏美拉修道院

中国山西悬空寺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破坏。由于信奉者不正确的行为,异质的思想开始介入并掺杂进来,逐渐变得不纯。还由于信奉者(尤其神职人员)的道德堕落,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圣洁和威望受到严重的损害并逐渐成为一种仪式与形式。

在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被破坏的情况下,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实证科学逐渐产生和发展,经过工业革命取得了突出的地位,而基督教日益成为一种表面文明的形式。不断强大的科学进一步扫荡着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的残余,最后使其实质上消失了,而以西方科学为主的变异的现代文明却带动着人们追求物欲、走向异化,败坏着人类的道德。

2)有神论(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等)

  

发现力学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光色原理等的物理学之父牛顿,深深意识到创造浩瀚的宇宙者的伟大。他曾说:“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中各种事物是绚丽多彩,各种运动是如此错综复杂,它不是出于别的,而只能出于指导和主宰万物的神的自由意志。”[18]

 

站在现代科学顶峰的爱因斯坦曾说:“我想知道上帝如何创造这个世界。我不感兴趣于这个或那个现象,这个或那个元素的光谱。我想知道他(上帝)的想法;其他都是细节。”[19] 当然,爱因斯坦最著名的话是:“上帝不掷骰子”[19]。

  

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最大的贡献是首先提出了量子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与次原子的认识,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这两个理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他对神的地位阐述的非常清楚,他曾说过:“宗教和科学都需要对神的信仰。对于信徒,神是一切之始;对于物理学家,神是所有考虑之终极。对前者,他是基础;对后者,他是每个常识世界观高层建筑的屋顶。” [20]

五、西方实证科学的发展与局限

1)西方实证科学的发展与质疑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意是“学问”的意思。一般认为: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与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

现代科学是西方实证式思维模式的产物。从牛顿时代起,实证科学就发出一个清楚的信息:世界是有规律的,基本上是数学规律,是人类能够了解的规律。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有句名言:“自然这本书是上帝用数学语言写成的”[21]。一切事物似乎都可以被数字化或用数字来代替,然后将数字按特定的公式加以演示,结果误差越小,就越正确。这事实上是一种“数学型思维”。

现代科学主要采取分析还原的方法(Analytical and Reductive Method)。其根本特征就是要把复杂的事物、复杂的关系,还原为简单的事物要素和简单的关系,把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然后对各个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考察和研究,抽象化为数字,然后利用公式推演得出结论,用简单要素的规律代替复杂体系的规律,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比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把一切运动都简单归为机械运动,得出“人是机器”的结论。
实证科学发展至今,其局限性也表现明显:

首先,从实证科学的规律概念上看,必须满足“连贯性”标准的才是规律,才是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这个定义本身俱有很大的封闭性。即只有这个理论、观点符合旧理论的才是科学规律,不符合的就不是规律,不是科学。这种封闭性已经成为实证科学自身发展的枷锁,使人固步自封,盲目排斥新的理论、新发现。

其次,从实证科学的科学方法上看,还原分析的方法很容易导致一个习惯,即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像看成是孤立的、静止的、僵化的、片面化的对象,忽视事物的复杂性、有机性、整体性,忽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致使现在实证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隔行如隔山”,一个人的知识视野越来越狭隘,观念也变得僵化,这些都是还原分析的方法的必然后果。

演绎法(Deductive Method)是实证科学的两个重要方法之一,即从一般的知识出发,推演出特殊的个别性的知识。但是演绎法具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它不能为自己准备好作为出发点的一般原则,不能保证演绎的基础——一般知识是正确的,它无法判断演绎前提的正确性。其次,即使演绎的前提是正确的,演绎本身只能揭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不能进一步揭示共性与个性的对立,不能揭示个性的丰富多采的属性。

实证科学的另一重要方法是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是指从个别的、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知识的方法。归纳法的本身也存在很大缺陷。首先,归纳是从观察和实验中搜集大量材料开始的,搜集材料不能盲目进行,必须有某种理论原则作指导,这种理论就成了归纳的前提之一,而此前提也不能保证是正确的。其次,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并不是充分可靠的,因为单纯的归纳不能完全避免片面性和表面性。而且归纳的结果是或然的,人们总是难以穷极所有的个体对象,一旦出现一个反例,归纳的结论就被否定。

实证科学还特别注重数学模型。然而现有的数学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数学工具本身也是很不完善的。比如,实际工程应用中涉及的种种问题,一般都是非线性问题居多,其边界条件是极其复杂的。工程中如果全部考虑各种因素列出数学模型,则模型往往是几乎不可能求解的。所以,必须作出很多假设,忽略很多因素。因此工程中求出的解,误差达百分之十、甚至几十,并不少见。可见实证科学只能大概地描述部分宇宙,是不完善的。

实证科学方法还有一个特点,即特别偏爱实验室实验。认为只有经过实验室实验反复检验的才可能是正确的。这当然在一定范围内是对的,但是问题是,本来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同空间普遍联系着的,把万物从根本上与外界环境隔离放到实验室中,能反映事物的本来联系吗?任何事物都是动态的、关联的,在不同的时空中具有不同的演化边界条件。每一次实验的重复都能保证在各个空间层面上都具有相同的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吗?人类的力量能控制自然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吗?

再次,从实证科学的哲学基础上看,西方实证科学是建立在一种从片面的基点上发展起来的,它起源于对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物质与意识、主观和客观、心与物的根本上错误的看法,是在物质与精神二元对立的哲学世界观指导下形成的方法论。这种实证科学导致的心与物的分离必然带来人与自然、宇宙的分离。人原本内在地包含在宇宙当中,和宇宙在各个空间里发生着息息相通的血脉联系,人和宇宙应该是和谐共生的。西方实证科学使人与自然、与宇宙分离导致这种和谐的关系不复存在,人类不是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而是追求所谓的“征服自然”,企图“支配”自然。人们不把地球“母亲”,这个养育人类的蔚蓝色星球,当成生命,毫无节制地攫取地球的资源,滥用现代科技,导致当今世界的异化。结果是人反而被自然“反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破坏、自然资源匮乏、人口爆炸,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我们的地球正在呻吟!

由以上分析可见,西方实证科学存在很不完善的地方,它的哲学基点以及自身的封闭性、片面性、还原性成为了它自身发展的严重束缚。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必将走向终结。一个真正的科学应该带给人类真理、幸福、祥和、安宁,然而西方实证科学却把人类带入到重重危机中。

2)达尔文进化论的谬误

在西方实证科学有一个有关生物的假说,即达尔文进化论。首先,达尔文进化论是一套渐进式(Gradualism)的理论。然而,这一渐进的理论却有相当多的“失落的环节”。达尔文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必须通过极度微小、并对生物有利的遗传改变长期不断积累才能发挥作用[22]。主张进化论的人说,每次遗传改变必须是极其微小甚至是不能觉察的改变,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动植物才能渐渐进化出新物种来。高等动物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生物界全体的关系好比是一棵大树,同出一源,低等的生物好比树根,高等的种类好比树枝,如此这般,进化是连续不断的,渐渐改进的。这是生物学上的“进化树”。

如果真是这样,从一种简单低等生物进化到另一种复杂较高等生物,中间必须经过无数代具有微小差异的不同形态的生物;但是迄今为止,考古学界并没有这样的发现。任何种类的生物都是各从其类,找不到任何中间生物。进化论说动物演化过程是这样的:原始的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海中低等生物、有壳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猿、人类。但考古学界从来就没有发现介于两类之间的生物,那么从一类进化到高的另一类,是如何慢慢进化的?如何解释这些“失落的环节”?

例如,如果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从类人猿到今天人类的各个阶段历史时期,都应该有其特征的证据——包括各阶段的化石和相应的文化遗址、工具等。由唐纳德.乔汉森在东非大裂谷发现的“露西”,曾被认为是早已消失的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现在科学家已经鉴定其为一种绝种的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跟人没有关系。

又如,在长达38亿年的化石记录中,最令人费解的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Life's Explosion)或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炸”(Cambrian Life's Big Bang) (指绝大多数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就像“爆炸”一样突然出现)[23]。

  

于1984年开始发掘的“中国澄江化石群”的考古发现引起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震惊考古界和生物界。澄江化石群属于早寒武世化石(前5.5亿年),此外在加拿大布尔吉斯发现的寒武世页岩(前5.3亿年),其中也有生命“爆发”的大量地质资料。可见,在寒武纪(约前5.7亿-前5亿年),几乎所有的已知动物门类都有了各自的代表。而在寒武纪之前,不仅多细胞生物化石非常稀少,而且在以埃迪卡拉动物群为代表的、迄今所发现的新元古代的各种化石中,尚无一种可以确认为已知动物门的祖先。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是在寒武纪突然出现的,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寒武纪出现多细胞动物必然在其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早期演化过程,然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中间演变过程的证据。化石记录是否可能不完全呢?但事实上化石记录是随机的,为什么单单就漏掉了中间环节呢?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詹腓力(Phillip Johnson),当他读到进化论的文献时,马上发现里面充满了逻辑上有问题的雄辩与遁辞。所以他以法官的身份,多次质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进化论'是真实的?确凿的证据何在?”他在自己写的一书《审判达尔文》(Darwin on Trial)中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迹象……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

其次,进化论的基因突变理论也是缺少科学根据的。从进化论的分子基础看,进化论认为,生物的基因基本上很固定,但偶然间会产生突变,会产生与上一代略异的个体,并且此种特性又可以传给下一代,因此代代相传,差异性就愈来愈大,因此突变就是进化论的证据。然而,据统计结果所知,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突变都是不正常的、有害的、有缺陷的,甚至是致命的,并不是有益的、合适的、积极性的变化。而且突变后的个体常常在自然环境中活不久,所以生物的突变只是少数,不是多数,突变是退化而不是进化。生物会有突变,但也只是在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改变,其基本构造仍无改变。例如蛇可以因突变而成为全身雪白的蛇,果蝇可以因突变而成为大型果蝇,乌龟可以因突变而变成花壳龟……然而不管如何突变,这些生物仍然是原来自己那一种属,不会变成高一等的其它种属生物。

截止目前,国际上许多勇敢的科学家已经开始正视达尔文进化论遇到的严重挑战。至少认识到达尔文进化论只是很多关于生命起源学说中的一种,并非绝对真理。新西兰分子生物学家迈克.但顿(Michael Denton )在《进化:危怠的理论》一书中最后一段的结论中指出:“进化论有崇高的地位,多少人花了多少心思力量,将生命的活力局限在达尔文主义的思想之中,真理告诉我们:大自然并不受牢笼。直到如今,我们对新生物的出现仍然无知;那'谜中之谜'——地球上生命之始——仍然像达尔文在猎狗号上扬帆的时候一样神奇。”

综上所述,达尔文的进化论漏洞百出、遭到众多质疑,而人类文明的周期论是有大量科学事实依据的,包括前文中的史前文明例证。其实,达尔文本身要比他的追随者们头脑要清醒一些,达尔文曾给赖尔(Charles Lyell)的信中说:“如果我的自然选择论必须藉助……突然进化的过程才能说得通的话,我将弃之如粪土。……如果在任何一个步骤中,需要加上神奇的进步,那自然选择论就不值分文了。”[24]

六、科学新纪元的启示:“天人合一”之路

人类走过一茬茬的史前文明,目睹不同文明的成住坏灭,对比危机重重的西方实证科学和曾经辉煌的中国古代科学,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应该把怎样的一个新的科学带入人类历史新纪元呢?

1) 科学的基石究竟是什么?

许多史前文明具有不可思议的高超科技,它们与现代西方科学完全没有关系,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其实,中国古代科学与现代西方科学也走了完全不同的路。这说明现代西方科学不是唯一的科学之路,而且现代西方科学由于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现在是应该对一些基本问题思考的时候了。

那么,科学的基石究竟是什么呢?科学的基石应该是宇宙规律的本身,而不是现有理论(或假说)是否占统治地位或有多少的追随者。就像漏洞百出的进化论假说,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有不计其数的专家学者追随和不计其数的人试图找到物种演化的中间环节,然而,其不符合宇宙规律的本身,必将被未来符合宇宙规律的科学所抛弃(即达尔文自己所说弃之如粪土),进化论假说也会成为一个反面例子成为未来人类的一个笑话。

现代西方科学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说明它与宇宙规律相抵触,并没有顺应宇宙规律。这决定了现代西方科学必不会长久,基石不正,大厦难以久立。

回头再来看中国古代科学,它直接针对人体、生命、宇宙去研究。中国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自伏羲的先天八卦开始,揭示出要遵循的规律:人应当效法地,地应当效法天,天应当效法〝道″,〝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规律,即宇宙规律。人在天地间,要知天知地,要懂得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在社会上的位置,要效天法地。伏羲感悟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奠定了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整体观念和完整系统。

西方科学采用将人排除在外的研究方法,即所谓的“排除人为因素”,这样,它的发展就会走向一种人无法控制的地步,同时,它的发展并不以是否对人类有利为方向,因为它的目标也没有人的因素。再者,人在西方科学中被物化,被定格在人肉眼能见的一个世间的动物,这样人的灵性被完全排除在外了。

相比而言,中国古代科学是容入了人的科学,是天、地、人三才统一的完整系统,众多流传下来的故事中表现出许多人的神通广大,知道宇宙更大范围的真理、知道过去和未来,这样的人和记载不胜枚举。

2) 科学与道德

现代西方科学把一个完整的世界划分为两个独立的范畴:物质与精神,由此而建立的自然观把人和自然、人和世界、心与物机械地分割开,对立起来。事实上物质和精神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根本就分不开,失去了一方,另一方和整个事物就不复存在。现代西方科学由于精神物质的二元论,人类把自己从滋养他的宇宙中割离开,自然被看作不具有任何主体性、经验、精神特性等丰富属性的,毫无生命力的、死的、至多复杂一点的大机器,宇宙间不存在目的、价值、理想、道德、规范,甚至真理。但事实上,人终究只是无边宇宙中的一分子,人类必须受到宇宙特性的制约,必须服从宇宙的规律。道德不是人规定出来的,它是宇宙精神特性的体现。只有符合宇宙特性、规律,人类才能生存,不符合宇宙特性、宇宙的规律,人类就会面临生存、发展的种种问题,甚至困难、危机。西方实证科学导致的人类精神文明的破坏或许是实证科学最不完善、最可怕的地方!

物质和精神一性通过水结晶实验也可以反映出来。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从雪花结晶独一无二的原理获得灵感,每次以5ml的水样本做实验,滴到培养皿中,然后放到零下25度的冰箱里冰冻3个小时,然后到零下5度的冰箱中在显微镜下拍照。江本胜博士的实验表明:水完全能够看、听、感受并接收人和周围环境给它的各种信息,出现相对应的不同水结晶现象。水能够准确理解人及环境的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空间环境等等),并在水结晶上反映了出来。当人对水表达出一种包含爱、感恩等美好信息时,水结晶常常美丽、漂亮;当给水负面或不善的信息时,水结晶常常扭曲、丑恶,甚至根本不能结晶[25]。

 

爱和感谢 You disgust me厌恶 

而且,科学水平与道德水平是相对应的,从前面张衡的例子可以看出,他的成就是与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紧密相关。据《后汉书.张衡列传.第四十九》记载,张衡品行高洁,淡泊名利,才识卓著,以“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的自诫。张衡的高尚品德还表现在:“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他“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他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他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其实,西方科学家也有例证,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演讲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26]

3) 同化宇宙特性的“天人合一”之路

前面的第二节表明科学水平与道德水平是相对应的,现在人类的科学水平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西方科学把人排除在外,当然也是与道德割裂开来的,使科学出现最表面的发展,造出许多表面物质,同时带来许多的天灾。最为突出的是推崇唯物主义和西方科学的中共,战天斗地,对自然界无限度的索取(即所谓的开发),涸泽而渔的破坏性发展,截断了后代的生路。不难想见古纳斯卡人昔日的报应,将成为中国大陆人明天的不幸。前车之鉴,后世之师,这样的毁灭之路不能继续走下去,必须走回人类应有之路。

  

二零零七年五月底、六月初太湖水严重污染,江南重镇无锡无干净水可喝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去看,人类的道德水平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黄帝内经》的《上古太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们完全顺乎自然的生活,顺应天理大道的处世,自在道中的生命状态,是人类真正应有的生活状态。之后,就是《孝经钩命诀》有这样一句话:“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揭示了历史发展越来越快速倒退,越来越快的坠落趋势。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道废,有仁义”、“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些经典表明人类的道德水平是在飞速下滑。

人类虽然有过老子、释迦牟尼、耶稣出来传法度世,但人类道德水平下滑的趋势没能得到逆转,现在加上人类对于现代科技的依赖,导致宗教信仰的失落,人类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道德最低点。

在这种人类道德濒于全面崩溃的情况下,李洪志先生于一九九二年五月传出了佛家上乘修炼大法:法轮大法(又称法轮功),以宇宙最高特性“真善忍”为根本指导,按照宇宙演化原理而修炼。经亿万人的修炼实践证明,法轮大法是大法大道,在把真正修炼的人带到高层次的同时,对稳定社会、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道德水平,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正面作用。

现在人类的危机,已经是在很多层面都体现出来,法轮大法的传出,能使人类跳出现代西方科学冲向毁灭之车。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中说:“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我们现代从西方学的科学不一样,它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能带来另外一种状态。所以不能用我们现在这种认识方法去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因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是针对着人体、生命、宇宙,直接奔这个东西去研究了,所以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那个时候上学的人,都要讲究打坐,坐着要讲姿式的,拿起笔要讲运气呼吸的,各行各业都讲净心、调息,整个社会都处在这么一种状态。”

中国古代科学走的“天人合一”之路可以作为未来的参照。其出发点是同化宇宙特性,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为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科学水平。这样的科学之路是有人应有的位置,而不是将人排除在外的西方科学之路。由于有针对着人体、生命、宇宙的直接研究,那么就有人精神和灵性的直接参与,人不再是被西方科学固化的肉眼所见的“灵长类动物”,而是带着各种潜能和特异能力,能同化宇宙规律,与远超肉眼所见时空的生命和宇宙范围沟通。前文提到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如: 张衡、李淳风、扁鹊、孙思邈、李时珍、邵子(邵雍)等都是走中国古代科学“天人合一”之路典型人物,他们的事迹和道德修养都值得参照。

最后,在经历久远历史的宇宙中,天、地、人对应的三个转动的盘:天盘、地盘、人盘,如今转到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虽然人类危机四伏,但是有法轮大法的传出和指引,人类将会迎来历史的新纪元和科学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Barritt, D., 1979 Oct 2. South African miners find new evidence of intelligent life on earth billions of years ago. National Enquirer.
[2] Barritt, D., 1982 Jun 11. The riddle of the cosmic cannon-balls. Scope Magazine.
[3] Meshik A. P. The Workings of an Ancient Nuclear Reactor,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ancient-nuclear-reactor
[4] Loss, R. OKLO FOSSIL REACTORS, http://oklo.curtin.edu.au/why.cfm
[5] Hapgood, C.H., 1966, Maps of the Ancient Sea Kings
[6] [英]汉卡克着,李永平,汪仲译,《上帝的指纹》,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
[7] Schoch, Robert M. (1992). "Redating the Great Sphinx of Giza" in Circular Times, ed. Collette M. Dowell.
[8] Posnansky, A. (1945) Tihuanacu, the Cradle of American Man, Vols. I - II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James F. Sheaver), J. J. Augustin, Publ., New York and Minister of Education, La Paz, Bolivia
[9] http://www.peruvianexpeditions.com/nazca.html
[10] Capelo, Holly (July 2010),Symbols from the Sky: Heavenly messages from the depths of prehistory may be encoded on the walls of caves throughout Europe. Seed Magazine.
[11] Brennan, J.H., 1997, Time Travel: A New Perspective,Llewellyn Publications.
[12] Lissauer,J.J., 1997, It's not easy to make the Moon, Nature 389, 327-328.
[13] Moon Fact Sheet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moonfact.html
[14] 小岩, 2011,正见网——未来八卦方位 (二):先天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方位,http://www.zhengjian.org/node/71000
[15] 九数,2008,正见网——算术漫谈:万字符在洛书中的数字规律,http://www.zhengjian.org/node/55541
[16] Beresford-Jones, D., S. Arce, O.Q. Whaley and A. Chepstow-Lusty (2009). The Role of Prosopis in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 Change in the Samaca Basin, Lower Ica Valley, South Coast Peru from the Early Horizon to the Late Intermediate Period , Latin American Antiquity Vol. 20 pp. 303–330
[17] 天涯知己,2009,正见网——浪迹天涯:楼兰悲歌,http://www.zhengjian.org/node/60924
[18] Newton I.,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Book III, Andrew Motte, trans., (London; H. D. Symonds, 1803), II, 160-162 and 310-314. Reprinted in Marvin Perry, Joseph Peden and Theodore H. Von Laue, eds., Sources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 Vol. II: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95) pp. 50-52.
[19] http://www.alberteinsteinsite.com/quotes/
[20] Planck, M.K.E.L., Religion and Natural Science (Lecture Given 1937) 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and Other Papers, trans. F. Gaynor (New York, 1949), pp. 184
[21] Lial, M.L., Millier, C.D. and Hornsby, E.J., 1992, Beginning Algebra p. 2
[22] Darwin, C., 1859,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23] http://universe-review.ca/R10-19-animals01.htm
[24] Darwin, F., 1911, Life and letters of Charles Darwin, Vol. 2, http://archive.org/stream/LifeAndLettersOfCharlesDarwinV.2/LifeDarwin2_djvu.txt
[25] 江本胜博士的网站:http://www.masaru-emoto.net/
[26] 《悼念玛丽.居里》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许良英、范岱年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生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