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思清韵”教学随笔:由“话说多 不如少”谈起

晨思


【正见网2012年03月16日】

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和历史故事,我愈来愈深的体验到,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为师者,在课堂内外都要以同情心去尊重和关怀学生,努力做到谨言慎行,不仅要“怡吾色,柔吾声”,还要对其严格要求。这样就能不失教师的威仪,更能令学生心悦诚服。

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就是一面镜子,亦能照出自己的真实心境。前些日子,在去某年级上课时,走進教室迎接我的是一片小朋友的欢呼声,而最近,不见了他们的欢呼雀跃,有时迎接我的则是一片喧哗或骚动,令人不得不反思,自己到底在孩子面前表现如何呢?

每天走上讲台,首先和小朋友们讲,要努力做到真诚、善良和忍耐,符合真、善、忍,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可是反观自身,修炼这么多年,在孩子面前,自己随时都做到了吗?对学生们讲《弟子规》时,告诉他们要谨言和慎行,“话说多 不如少”,再问一问自己,做到“谨言”了吗?平日里又有多少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的话,可能无意中伤害、刺痛了孩子那颗敏感的心?

每节课的“经典诵读”时间里,带学生再次读到“言语忍,忿自泯”时,在心底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会忍耐。圣者云:“难忍能忍”。其实那些课堂上因自己的急躁或对差生的不够宽容,而产生的忿忿不平的心绪,在“言语忍”之后,都是可以随之化解的。懂得收敛情绪,心平气和的讲每一句话,教育、引导学生才会理智,收到良好的效果。“话说多,不如少”。往往当讲话较多时,就容易犯“言多语失”的毛病,甚至会口不择言,向学生肆意发泄种种负面情感,所以真的是“不如少”。忍着性子,“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舒缓、宽和的话语总比飞快、急疾的语速更入耳、入心,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使教育学生的语言更具理性和智慧。

调整了心态,克制偶尔的不良情绪,带着灿烂的笑容,笑意盈盈的站在学生面前,我不再允许自己课堂上说任何消极的话,只要开口就是对小朋友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上课时,尽量有分寸的赞美每一个孩子,当有调皮的男生管不住自己,说话或做小动作时,则以一个眼神或手势恰到好处的暗示、提醒。我发现,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安静有序,而且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没有受到老师负面的言语刺激,因此,不仅听课时注意力集中,也更能与自己的教学思维同频共振。

这时候,孩子们也愿意在课前、课后跑过来和老师亲近、聊天了。一个小精灵般的女生笑呵呵的说:“我喜欢上音乐课!”我问:“为什么?”她不假思索的答:“因为喜欢唱歌,喜欢老师!” 一会儿又对我说:“我最喜欢你了!老师,你真漂亮!”还会时常有小朋友陆陆续续送来自己的手工折纸等小礼物。记得那天刚上课,就有一位小男孩手里捧着两瓣小橘子递过来,一定要送给老师吃。真是好感动喔!下课了,孩子们跑到自己身旁,争先恐后的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的挥手道别,而我常常是在许多孩子的包围中,步履轻快、心情甜蜜的走出教室。

由此可知,为了孩子的身心皆能健康发展,教师应培养自己拥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同时也是一种优秀职业习惯的养成。一个美好的声音形象,不仅塑造了为师者自身的形象,更会影响每位学子的个性与人格成长。古人讲:“言为心声”。善言善语暖人心,让善的、优美的语言如春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传递的将是人类最优秀的品质――真诚、善良与宽容。

注:
“怡吾色 柔吾声 ”引自《弟子规》之〈入则孝〉
“言语忍 忿自泯” 引自《弟子规》之〈出则弟〉
“话说多 不如少 ”引自《弟子规》之〈信〉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引自《弟子规》之〈信〉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