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11年10月06日】

*评议者案:我们今天的评议仍然是把近来审稿中发现的、必须及时告诉有关作者的问题告诉大家。

作者云缥缈在9月29日寄来的、30日未发表的诗: “和谐”假话骗人经

特权阶层保“和谐”,流氓怕被权力夺。2
百年大计幽灵梦,安安稳稳喝民血。

公检法司护“和谐”,专食人肉喝人血。4
匪帮结成大同盟,吃喝嫖赌真叫阔。

知识份子装“和谐”,正义骨气被阉割。6
唯命是从听党话,铁打饭碗良心缺。

最伶学子被“和谐”,强饮毒汁学马列。10
邪理歪说大洗脑,青春弱冠为谁活?


简评原诗一共十一个诗节,这里只把我们要谈到的几个诗节摘列出来,它们分别是原诗的第2、4、6、10个诗节,所以把这些数字标在诗节后面。这首诗没有登载,是因为这些诗节里的押韵都属于我们谈到过的第三类混押。(请参看8月8日发表的“诗歌评议”中有关混押的问题)

我们列举的三类混押问题,这一类列在最后,因为这一类混押原来不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突然变得普遍起来,细究其因,可能还是大陆那个所谓的“X韵”在作祟。我们已经给大家讲了,那个东西是错的。我们也不好老是来给大家这样讲,尽到责任了,觉得于心无愧了就行。

押韵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对音乐的感觉问题。如果从小就接触,读一些培养韵感的书,自然就能凭感觉判断两个字之间押不押韵。不是按谁的规定就算押韵或不押韵。象上列四个诗节的押韵,各位作者、读者都不妨出声的念一下,认真的感觉一下:“夺、血”,它们给你同韵的感觉吗?“血、阔”?“割、缺”?“列、活”?它们都给你同韵的感觉吗?如果你真是觉得它们之间是相押的,那我可以说,要么你的读音有问题,要么你的听觉有问题,要么读音和听觉都有问题。因为无论按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中大多数人的读音,它们都是不押韵的。而且我们认为它们之间是非常明显的不相押。

请所有的作者,特别是还没有完全解决好押韵问题的作者,都认真的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押韵是学诗的第一死关,绕不过、躲不了,必须得过。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了,你就永远在诗歌的殿堂门口徘徊,人家就只能把你当门外汉。考虑到大法弟子时间很紧,我们已经尽可能避免作者们自己费时间去读书和思考,而是采取遇到了就说,说了就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真能按步就班的去实践,解决押韵这个问题是不会费太多的时间的。因为真正容易弄错的字也就那些,而且因人而异。大不了自己一个一个的记下来,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的。但自己要有这个愿望,得动动手。诗成之后,在寄出之前把韵脚仔细的看一遍,查一查韵书是否没有押错。如果是长诗,韵脚太多,至少把自己没有把握的韵脚查一查。如果自己的诗登载时经过了修改,而且牵涉到韵脚的改动,那就一定要查一查,被改过的韵脚是否失韵了。如果没有失韵,那就肯定有别的问题。如果自己完全不明白为甚么修改才登的,可以在投稿附言中提问,我们会抽时间给你解释。有时我们认为是明显的问题,我们一改作者肯定就会发现的问题,我们就不一定会在评议中给你解释,你若不知道、又想知道,就得自己问一问。

有的作者过去写过“自由诗”或类似的东西,在遣词构句和表达能力上还是会比初学写诗的作者要好一些,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但在押韵这个问题上,由于一直是不规范的,所以对正规的押韵的感觉还是不够敏锐,也没有怎样改变、调节平仄韵脚来增加表现力和可读性的概念。所以还是得下点功夫,把押韵这个问题解决了。能够不费太多力气就往上猛進一步而不做,多可惜。

作者钟鼓在9月29日寄来的、30日未发表的诗: 学思录

混沌初开沐神风,主佛创世一念中。
五千文明重铺垫,法正人间享太平。

岳母刺字千秋训,精忠报国万古铭。
奇智大勇三国志,义薄云天好弟兄。
明镜高悬君臣礼,太宗慧眼识魏征。
康熙戎马扫众弊,天下一统盛而清。

今逢末劫危于旦,师尊亲临度众生。
大法弟子真善忍,扫尽阴霾正大穹。

简评这首诗没有登载,也是因为混押,而且也是那个第一类混押。在全诗的八个主韵脚中,“中、兄、穹”属第一部“东冬”韵;“平、铭、征、清、生”属第十一部“庚青”韵部。根据我们反复演示过的分析方法,容易看出,韵脚“中、兄、生”是失韵的。此诗内涵安排得没有甚么规律,一般读者不会明白为甚么专挑这几个历史人物来讲,而且也不按时间顺序。如果说给弟子看吧,似乎也看不出作者要给同修传递甚么信息。全诗有点象作者自己想起甚么就写下甚么,并没有考虑要给谁看、向谁说甚么。作者为此诗拟的标题“学思录 ”倒也符合诗的内容。但我们希望作者们写诗时,都能考虑到自己的读者。我们是为读者们写诗,不是为自己写诗。自己“学”甚么、“思”甚么,如果都能围绕着救度众生来做,那就真是了不起。

下面一首诗虽然是作者刚寄来的,但因为和上面一首的问题差不多,就顺便提前在这里告诉作者吧。

作者在10月4日寄来的、5日未发表的诗:弟子修炼歌

吾身虽在人中,吾心不为所动。
天音娓娓入耳,弟子细细聆听。
实修心性升华,苦炼本体洁净。
弃绝执著无漏,留取慈悲神圣。
体察大穹从组,急切救度圆容。
树立威德弥天,三事件件纯正。
永记心在法上,昂首神路畅通。
师尊佛恩浩荡,法徒展翅雄鹰。

这里的韵脚也属第一类通押:八个主韵脚中“动、容、通”属第一部“东冬”韵,“听、净、圣、正、鹰”属第十一部“庚青”韵。与上例不同的是,这里有四个韵脚失韵:动、容、通、鹰。按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也不必修改了。但这个第一类混押的问题,作者是该注意并努力避免了。

作者晓程在9月30日寄来的、10月1日未发表的两首诗:“天音洗尘法中艺”和“天音声声救人急”

少年科班苦学艺 中共误导样板戏
导板京戏打龙袍 回首故国文明史
唤醒公检包青天 昭雪大法师弟子
传统文化是真谛 参赛声乐上国际

为你而来踏万里 为救亲人到故地
水没金山良玉逝 埋没佛性本性迷
神仙面目不相识 大法真相不搭理
国殇日近听悲哀 在劫难逃非本意

简评作者来稿是一组诗共六首,登了四首,这两首没有登载。第一首四个主韵脚中“戏、际”和“史、子”不同部。按“词林正韵”,这四个字是同韵部的,但我们在8月21日登载的评议中(对第二首词“菩萨蛮・除危难 ”的分析中),就声明了“词林正韵”第三部的韵字将要分为三个不同的韵部。在9月6日的评议中又特别通过对甘霖的两首诗的分析,给了大家这个分部的具体例子。作者可参阅那两篇评议,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避免以后再产生这个韵部中韵字的误押问题。另外,这首诗中说的“唤醒公检包青天 昭雪大法师弟子”不太恰当。这样大的事怎么能寄希望于共党“公检”系统中的“包青天”来做呢?第二首里面的“水没金山良玉逝”一句,不知作者所指何事。而且这首诗主要是怨常人自己不接受救度,所以最终“在劫难逃”。虽然有时我们讲的是实际的情况,但要考虑到那样说常人接不接受,他不接受,你就救不了他,所以就不能那样去对他说。

作者万古缘在9月30日寄来的、10月1日未发表的诗:诗鸟

美在眼里博翱,诗在心上做巢。天天飞出小鸟,啾啾婉啭声高。
唱罢神仙不老,又歌风雨虹桥。展翅莲花曼妙,闻香金果良宵。
嬉戏山南海北,追逐险浪惊涛。吟咏春寒料峭,感叹秋色妖娆。
燕剪云裳霞衣,鸿递古月今朝。感恩师传法度,吟咏神韵笙箫。
拨开云遮雾绕,除尽黑恶红妖。穿梭佛缘仙绦,织绣锦帐裟袍。
成就新星果位,归真自在逍遥。佛在心里打坐,凤在笑中归巢!

简评按此诗的写法,作者是把诗比做鸟来运笔,使诗吟诵的对象都与“小鸟”的“啾啾”“展翅”联系起来。这样的作法,确实能使笔调轻松、活泼和多变。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一步走到底。到“感恩”和“吟咏”时就有些脱鸟形了,到“拨开、除尽”乃至“成就、归真”时,已经没有鸟的影子了。比喻有的是暂时的、局部的,写到某处了,临时抓一个对象来取喻,使当时要描写的对象显得生动、活泼或形象一些。那个描写一过,仍然回到原先的场景中来;有的比喻则是全局性质的,要在作品中不断的出现那个取喻对象的形象。此诗一开头,作者已经在“心上”“做”好了“巢”,安好了家,隐喻自己的诗歌都是从心中生长出来的,是“心”的产物。而且“小鸟”是“天天飞出”那个“巢”(当然就要天天飞回来了)。这些都明白无误的显示作者以鸟为诗的设喻是全局性质的,不是临时性的。那么后面那些抛开“小鸟”的写法就会让读者不解,因为那些事情不是“小鸟”能干得了的,而且和“小鸟”拉不上关系。作者一直在写“小鸟”,怎么突然“小鸟”就飞迷路了,不知那里去了。另外,用比喻手法时,无论作者的目的是否专为形象,都必须考虑到取喻对象的形象的合理性和对读者的心理影响。作者把诗比做鸟,取它“啾啾婉啭”“嬉戏”“追逐”的形象,都没有甚么抵触此诗内涵或正面形象的问题。但说它在“心上做巢”,这个形象就很值得考虑了。“心”的形象因人而异,但一般说来都是纯洁的,品格高的人还讲“玉壶冰心”嘛,对修炼人来说则是晶莹透明的,而“巢”的形象大多离不开败叶残枝,而且只要有雏鸟就有鸟粪。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还让“佛在心里打坐”,似乎有失敬佛之心。另外,作者把诗比做鸟,显然是抽象的、作为集合名词的“诗”,不是具体的某一首诗。而后来那个“巢”中出来的不但有“燕”“鸿”,而且还有“凤”。虽然这种安排满足了作者自己设喻的需要,但这个比喻本身的合理性却产生了问题。

由于上述的问题在任何一种全局性的比喻中都可能碰到,所以人们一般都只是临时性的、局部性的使用比喻,以免生出这些难以预料的枝节来,无法自圆其说。

在词汇的运用方面,作者也时有不可解的字词出现,比如此诗首句的“博翱”一词,我们不知当作何解。若有可靠的来源,请于投稿附言中相告,以广见闻。

(待续)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