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悬镜》──识之卷

沉思


【正见网2011年09月24日】

傅昭(西元454-528年)字茂远,历仕宋、齐、梁三朝,北地灵州人。生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卒于梁武帝大通二年,年七十五岁。以他广博的学识任郡王侍读;治理政事,以清静为主,不尚严肃;清廉贞静无所干预,器度、服饰直率简陋,一身安于粗茶淡饭;尽节、守正,无所参入,竟然因此不罹祸患。在朝堂,无所请谒,不私自招收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静坐,以读书记述为乐事,虽年老而此志仍是不衰。他著有文集四卷《两唐书志》以及短篇笔记《处世悬镜》行于世。

昭个性尤其笃敬、谨慎,他的居身处世、严以律己,不欺暗室,绝不逾越本分。也因为他“依然故我”,所以虽然改朝换代,他仍是当朝倚重的人臣;也因为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丰厚经历,所以那短篇笔记《处世悬镜》的九个处世态度与良方、人生理念和襟怀,一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读来,照样起了“醍醐灌顶”的作用、“当头棒喝”的启迪!

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
(天地万物负载天道,这天道即是宇宙规律;天道长存则万物生机盎然;天道丧失则万物无所依存而覆灭。)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炎炎之火,灭期近矣。
(天道的规律是物极必反、鼎盛则衰。就像那熊熊炎炙的火势,已将燃尽,熄灭之期已到。)

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贱,自强者成。
(能清醒认识自己的,是个智者;能战胜自己的不足与惰性,是个勇者;自暴自弃的人,是作贱自己;能自立自强的,当有所成。)

不矜细行,终毁大德。
(不拘小节、不检点自己的细微末行,最终会毁掉以往积攒的大德。)

夫用人之道,疑则生怨,信则共举。
(用人之道无他,疑心生则怨恨起;信之任之则共襄盛举。)

有胆无识,匹夫之勇;有识无胆,述而无功;有德有识,大业可成。
(有胆量没见识,是匹夫之勇;有见识无胆量,只是嘴巴说说,无功可言;有道德有见识,则扛鼎之业可成。)

柔舌存而坚齿亡,何也?以柔胜刚。
(柔软的舌头长存,而坚硬的牙齿反倒容易断裂,啥原因呢?那是以柔克刚而胜刚的缘故哪。)

见一落叶,而知秋临 (秋天降临);睹(目睹)洼 (低洼)中之冰,而晓天寒。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 (避开)人之短;教人者,成 (成全)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岁寒乃见松柏本色,事险方显朋友伪(真伪)(贤愚)。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草木春秋,亦枯亦荣。

智莫难于知人,痛莫苦于去私。
(拥有最大的智慧,也很难知人知面与知心;最痛的割舍,是苦于无法去“私”。)

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胆劲心方,虽弱亦强。
(胆气刚劲、心存方正,外表虽柔弱也是强者。)

以势友者,势倾则断;以利友者,利穷则散。
(以权势结交朋友的人,权势倾颓则友谊斩断;以利益结交朋友的人,无利可图、穷途末路时则情失谊散。)

谄谀逢迎之辈,君子鄙 (鄙视)之。何以货利 (获取利益)而少舛 (错误干扰)?上之需也 (那就视上天的安排????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三纲五常具备善于修身,自然耳聪目明;处世态度从人性根本着手,则其它微枝末节自然遵从。)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 (给予)为取。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