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11年08月26日】

*评议者案:我们今天的评议主要解答几个作者、读者提的问题,同时也把审稿中发现的、急需立刻告诉某些作者的问题及时的告诉作者。这些内容基本上就是过去我们的“诗歌评议”的全部内容(不妨叫“第一类问题”)。而对一些作者的作品做比较全面的简评并提供建议,那是这一次重开评议才增加的内容(不妨叫“第二类问题”)。第一类问题在时间上要求得比较急迫,因此一旦产生就尽可能优先处理;第二类问题对涉及到的作者,甚至所有作者都很重要,但时间上不要求那样急,我们就尽可能在没有第一类问题时来做。

作者云缥缈在8月22日的来稿附言中提出了对一首诗歌的看法,并且认为类似的问题我们的诗苑里还有很多。同时也提到一些用词方面的问题。我们首先非常感谢作者对诗苑的信任,把自己有疑问的现象提出来。不管这些现象反映的是别的作者的问题,还是审稿的问题,抑或是提问作者自己的问题,只要是提出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就是進步了,就是提高了,至于提高的是哪一方,那是很次要的。因此,除了再次向(提问)作者致谢以外,我们也希望所有的作者、读者,都能把自己不明白的、有疑问的现象或者是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来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由于作者的问题对原作好些地方都有疑问,也就是包含了好几个小的问题,为了读者看得清楚明白,我们把作者问题涉及到的原作先附在下面,然后把作者提出的问题,依次一个个的分开解答。

原作:一道金光

辗转千载,红尘万丈。迷失自我,忘记仙乡。
争争斗斗,疲惫神伤。何处归途,前路茫茫。
大穹之巅,一道金光。飞来法轮,下走圣王。
救度众生,挽救穹苍。洪微层层,上下十方。
法船悠悠,幸哉登上。惟愿精進,莫负师望。
厚德如霖,滋润八荒。苍生渐醒,颂恩无量。

问题:8月12日正见诗歌《一道金光》中“大穹之巅,一道金光。飞来法轮,下走圣王”,“洪微层层,上下十方。”对这首诗提出一些看法:

1、其中“下走圣王”,这句话似乎不当,用在这里好象是自己在高处往下看“圣王下走”似的。这句话的白话的意思是,法轮飞到这里来,“圣王”往下走去,很是不敬。再说师父下走之时,你怎知道是一道金光呢?这不是把师父的经文《同化圆满》给曲解了吗? 师父层层下时是何形式,我们没有看到是不能乱写的?

解答1:作者对原作中“飞来法轮,下走圣王”两句的解释是错的:说“法轮”是“飞到这里来”,而“圣王”是“往下走去”,这个“去”是作者额外加上的,原作中完全没有这个“去”的内涵。而且我们可以告诉作者和所有的读者,这两句诗的正确解释只能是、也必须是“法轮飞下来,圣王走下来”!下面我们从两个主要的论点来证实我们这一结论。第一,从思维逻辑上来讲:“法轮”和“圣王”的“飞”、“走”的目的地、方向和路线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这里的“法轮”是概括性的概念,不是指某一个法轮。作者说“法轮飞到这里来”,也是这样的用法。因此从逻辑上讲,这两个主体不存在一个“来”、另一个“去”这样的动向。第二,从这两句诗的结构看,它有“互文见义”的修辞效果。“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简而言之,就是两句有关联的诗句中,每一句的某一部份都同时涵盖了另一句子中的相应的部份,这两个部份就叫“互文”。在“飞来法轮,下走圣王”这两句中,“来”和“下”就是“互文”,因为“飞”和“走”不可能成“互文”:“圣王”当然也可以“飞”,但“法轮”一“走”起来就不太好。因此,根据“互文”的手法,这两句就表示“法轮飞下来,圣王走下来”。

“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在当初作者“千瑞”学习格律诗的“对仗”时,我们在评议他的诗作时介绍过。由于这一方法毕竟不是初学者容易理解和运用的,我们以后也没有再专门去介绍它。这种方法运用的典型环境就是格律诗的对仗部份,这种环境中它最能发挥丰富内涵、美化句式、造出工整对仗句的作用。但在一般的平行结构句子中,其运用也是很明显的,比如我们这里的“飞来法轮,下走圣王”,就是明显的平行结构。熟悉这一修辞手法的读者会立刻发现这两句话的准确内涵。其实,在没有平行结构的句子中,甚至在散文中,有时也用到了这一修辞手法。它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文字,增加了每一个字的使用效率,避免了文字的重复:有重复的内涵却没有重复的字词,而这正是每一个诗人所希望的。

另外,“大穹之巅,一道金光”两句,不是表示“师父下走之时”“是一道金光”。作者这样去理解诗句就让人有点意外。这两句诗构成一个语法句,和后面的两句“飞来法轮,下走圣王”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大穹之巅”是“圣王”和“法轮”下来之前的所在地,这是毫无疑义的。而“一道金光”和后面两句的关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真的看到了金轮转动的轨迹,或者是看到了师尊光圈的瞬间的一闪,或者是对后面两句内涵的心理上的印象,或者完全是用“金光”这个耀眼的、与佛家有关联的对象来隐喻一场即将到来的照亮整个世界前程的伟大事件。这种隐喻在各种文学作品中都广泛存在,不单是诗词。比如过去邪党的口头禅之一就是“霹雳一声震天响,中国出了X X 党”,但它不是说当时它们成立邪党时就雷声大作,更不是说这个邪党自己是个大炸雷,它是隐喻邪党的成立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它选择“霹雳”这个对象来比喻,也就刚好预示了它要成为一个靠恐怖和淫威来统治的党。邪党的文学作品也会用一般人能接受的文学手法来写。回头说吧,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一道金光”这个句子都是对的、正面的,而且有形象,满足形象思维的写作方法,比起干瘪瘪的抽象描述和赞美更好。可能就因为“一道金光”这个句子内涵丰满而有形象,所以作者把它作为标题。

问题:2、“下走”音同“吓走”,咋听好象是被吓跑了似的。

解答:汉语是同音字、同音词很丰富的语言,如果按作者这样说,几乎任何正面的、好的句子都可以用反面的同音字、词来替换,而造出反向内涵的句子来。比如下面的同音词:教授-叫兽;教师-叫狮;教员-叫猿;洪微-红危……我们也不能因为听起来一样,就说用这些词的作者有恶意了,或者文章有缺陷了。作者也说“咋听好象是”,但诗词是要让人阅读的,不是光让人听的。作者提这个问题,对于写歌词是有意义:歌词主要靠耳朵听,最好一听就知道说的甚么,因此要考虑听起来和读起来的区别,这也是歌词比诗词难度更大的一个方面,但歌词也有比诗词更容易的一面。对于诗词,并不存在作者所提的这个问题。

问题:3、“洪微层层,上下十方”,其中“上下十方”有给“洪微”下定义之嫌。除了师父之外,我们是不能乱解释“洪微”的。

解答:作者这个错误的理解,是因为把这两句和前面两句割裂开来思考而造成的。前面两句“救度众生,挽救穹苍”概括了师尊下世所做的事情的内容。后面两句“洪微层层,上下十方”就是补充说明师尊是在甚么样的范围内、以甚么样的次序来做这些些事情:“上下十方”按佛家概念就是世界、宇宙,就代表所有的时空之内。“层层”就是在“上下十方”之内层次高低不同的各个天国;“洪微”则强调在物质结构上巨细不等的层面上都毫无遗漏。“洪微”“层层”“十方”是并列的关系,每一“方”都可有很多“层”;每一“层”都有从“微”到“洪”的不同结构,它们之间不存在谁定义谁的问题。特别是“洪微层层”和“上下十方”之间,前者讲的是结构,后者讲的是范围,更没有谁定义谁的关系。

问题:4、此诗开头象是在写自己,结尾又象是在“颂师恩”,一首诗两个主题。其结构散乱,法理不清。

解答:为了解答作者这个问题,我们先将这首诗的结构给大家分析一下。这首诗一共24句,分为六行,每行四句。把它平均的分为三部份,每一部份两行(六句)。第一部份的两行写作者得法前的生命進程和处境,这一部份是典型的、许多弟子都有过的生命、生活经历。写到了很多方面,但用笔简约,不往细节上深入,因为诗的篇幅很有限。第二部份写师尊从“大穹之巅”下来传法,“一道金光”给天地人神、层层众生带来了希望。概括的写了师尊做甚么、在甚么范围内、甚么层次上做。最后一部份第一行写自己得法后的心理感受和精進的决心;第二行写全体众生广被佛恩,觉醒的众生不断增加,最后以所有众生共颂无量佛恩为结,造成全诗的高潮。

原诗的这种结构,简单明了,思路清晰,逻辑线索自然。其实这个结构就是现在很多大法弟子写心得交流时的典型结构。比如:第一部份,得法前,作者一身毛病,活不好、死不了;花光了钱、病不见好;医生下死亡珍断结论;或者矛盾重重,寻死寻活…反正是活得太艰难。第二部份就写得法后,一切来个大逆转,自己幸福、全家高兴。这就自然的和得法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大法的慈悲和神奇。第三部份通常有两种可能的发展:第一种是在迫害中自己坚持走神路,共同的努力使环境变好,瞻望前程,希望在即;第二种是不去讲迫害部份,只写众生觉醒,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加入大法的修炼。不都是这种结构吗?很多文章都是这样写。但不是说所有作者都认为这种结构好,而是看到别人这样写,又容易模仿,而且读起来很好,就都这样写吧。我们讨论的这首诗就是按这个结构中的第二种发展来写的。

所以说这首诗的结构一点不散乱,而且层次很清楚。至于说“法理不清”,就更不是了。通过我们上面对作者问题的解答,作者所谈到的法理方面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问题:类似上述问题,我发现许多。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不知道我应不应该说,如果说错了请原谅!

解答:如果作者发现的很多问题都和上面讨论的问题类似,而作者对我们上面的解答又认可或基本认可,那么作者就可以根据我们最后对作者做的分析和建议去对自己的理解诗词和写作诗词的方法進行改進。作者说的“对不对”,我们觉得基本上都没有说对,多数是作者的误解。但“应不应该说”呢?当然应该说,不但作者应该说,我们还希望所有作者都能坦诚的各抒己见。说出来,对说的人、解答的人、阅读的人全都有好处;不说出来,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说错了,对说的人好处最大、提高最大;说对了,对被说的人提高最大。大家都得到了,没有人失去甚么。

问题:再有我发现,有几个词:“暖心窝”、“暖心房”、“暖心田”、“亮心田”这类词,以往经常出现在歌颂邪党的文章或歌曲中,我不知道是否是党文化专词,所以从不敢用,但在正见诗词中经常出现,我想问一下?

解答:我们认为这些词不是党文化专词:这些词的表达方式是好的,内涵是正的。一个人被感动时,心头是有温暖感觉的;看到希望时,心里是会感到明亮的。就因为这些感觉是每一个人都希望有的好感觉,邪党才会引诱一些人出来这么说,再胁迫其他人来跟着说,最后以高压、恐怖强迫所有人都必须这样说,企图让人们互相期骗,造成一种对他们感恩的假象。它们改变的是人民选择、使用这些词的自主权力,而没有改变这些词本身的内涵和应该有的使用场合。我们现在说大法使我们感到温暖,我们是出自内心的感到了温暖,正好和它们强迫人民说温暖是针锋相对的。

问题:而象“大法暖心窝”这类句子是很不恰当的。大法修炼是何等殊胜。大法是造就宇宙的大法,可不是象什么“党的政策、党的温暖、党的关怀、党的恩情”之类的能暖你的心窝呀!

解答:作者在这里的说法,就等于先承认邪党给人民的温暖是真的。我们上面说了那是假的,因此人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它们的温暖,怎么能反过来说这些词是不好的呢。正因为大法是殊胜的,我们又得到了,我们才说大法给我们温暖,“大法暖心窝”。难道作者提到大法的时候、想到师尊为我们承受的时候,心里不是感到温暖而是寒冷吗?

问题:我发现的问题太多,不敢多说!如果说错了,请你们原谅!

解答:说错了不要紧,都是好事。真正修炼的人遇到的问题都不是偶然的。你来问了这一些问题,我们给你解释了半天,读者们费了时间来阅读思考,都会有收获的。

我们对作者提的这些问题的总的感觉是:作者对诗歌的表现、写作方法还缺乏足够的思考;对词语的使用,带上了太多的自己的附加内涵和限制。一个词汇,即使在每一本辞书上都是同样的解释,但它在每一个人自己的“辞书”上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和每一个人学习、掌握这个词的经历和方法有关。根据作者对所谈诗歌中的句子的解释,有许多误解的成份,我们觉得作者应该注意,在阅读、写作诗歌时,要尽可能客观的使用词语,不然自己容易误解别人的东西,而自己写的东西也没有完全传达出自己心中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

下面以最简捷的方式回答几个作者提的问题:

作者青竹希望知道“对仗”是怎么回事。这也是我们“诗词常识”里的一篇。你到现在还没有把所有“诗词常识”里的篇章都读一遍吗?真没有想到。抽时间读一读吧。请到下面的地址阅读“对仗”的内容:【诗词常识】(六)对仗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2/15/20471.html

作者平和想知道“形象思维”怎样训练,这可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这个问题不是太急的,会抽时间写篇评议的。

作者甘霖最近投稿的“菩萨蛮赞神韵舞蹈《迎春花开》”里用到词林正韵第三部里的全部三种不同的韵脚。我们在前面的一篇评议里边已经预告了所有的读者:将来我们要把这一部分列为三个部,因此现在给你登了,以后反而增加修改的麻烦。你可以考虑改为一种韵脚再寄来,不好改就暂置勿论了吧。

另外,修改过的三批诗稿已收到,但不可能现在把原来的旧稿替换下来。我们会保存好,以后要正式用到这些稿子时,会以你修改过的稿子为准来处理。

作者新生最近登了两篇稿,但随后又修改了寄来。这种情况我们无法再登或者把旧稿替换下来。这两篇修改稿先自己保存好吧。以后写稿时不要急于投出来,可以多放几天,修改到自己满意了再投寄。要养成不轻易改稿的好习惯:不满意就改满意了再投寄,投寄了就不轻易再改。你的附言都仔细拜读了,学到一点、知道一点就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这就是学诗的正规方法。不动手光读理论,没有任何好处;只动手不知道基本的常识,就是瞎摸黑,進步也不大。祝你在写诗上有长足的進步。但任何时候都不能落下三件大事。

作者圣缘的附言:
编辑您好
我不会写诗,文字功底很差,写的东西象顺口溜,自己看都脸红,我爱看正见网上的诗,很羡慕会写诗的同修。我没有基础,想在很短时间把诗写好,从何入手?《词林正韵》没有学过,有些基本术语不理解,诗歌评议我看有些吃力我很想用诗这种方式证实法,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写好 合十 圣缘

答:你先写起来,认真的写,写到自己认为最好的程度就寄来投稿。投过一段时间稿后,再看情况是怎样的。现在我们根本无法给你说任何方法、规矩等问题,因为我们还完全不知道你现在在怎样的位置上。《词林正韵》现在也不用管它。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