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 拾珠玑】苦斋记 (刘基)

幸紫


【正见网2011年06月10日】

【白话试译】

谈起苦斋这房子,乃是章溢先生隐居的住所。室内有十二根直柱支撑,上头覆盖茅草,位在匡山之顶,也即是匡山所在之处的龙泉县西南方二百里,剑溪之水从此处发源呢。山之四面峭壁耸立拔起,岩顶山崖都是苍森巨石,远观像在崖岸之外,其实位于岩崖之中,其下惟见白云缭绕,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方吹来者,大都湿气大不干燥,且善带“苦寒”意味,所以这里的植物中,其味都苦,而其他物性倘若带苦味儿的,也乐于在此生长哪。

于是鲜支、黄蘖、苦栋、侧柏等树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等草本;地黄、游冬、葴芑等之菜蔬;以及槠栎、草斗的果实,和楛竹之笋,没有不密布繁殖而纠结杂生的。野蜂营巢于这些植物枝叶之间,采花之精髓作蜜,连蜂蜜味儿也苦。山中有方言,称此蜜为“黄社”。刚入口,颇感觉难以下咽,久了就觉得苦后回甘。能治疗积热、袪除烦渴等疾病。其中有种植物叫槚荼的,也是苦。平常这苦味,都由根部排出于泉水中,再穿凿石缝往出流。其泉水源头沸沸汤汤滔滔汨汨,缜密而曲折的注入大山谷里。水中多石斑,又有种小鱼,游动之间,伴随着如吹沙之状,入口味苦而微带辛辣,食之可以清宿醉解酒。

此山离人世稍远,惟有先生乐于赏游,而跟从者,多半对这种晨昏之间,得一来一往的艰辛,视为畏途,因此之故,干脆选择岩巅低陷之处筑室而居啦。接着携带童仆数人,拾取干落的笋壳、竹皮,展示加工手艺,种上谷类、豆类、蔬菜,吃这些草木之果实或拿来作药用。有了闲暇,就缓步慢行攀登崖岸,倚在?竹木林间长啸,或下临清泠泉池玩赏,听闻密林中有樵歌传出,就拍打着岩石而附和之,人都无法知晓其乐之妙。用先生的话,说:乐与苦两者,是彼此依赖、相辅相成的。人只知快乐是乐,而不知吃苦亦为乐;人只知乐其所乐,而不知维护庇佑“苦生于乐”的道理,这样一来,乐与苦的感受,相距的境界,能不是差远去了吗?

如今的富家子弟,端坐于华贵的堂屋之上,绝口不尝荼蓼类之苦味,身躯体力没经历农事田亩操劳之苦,就寝必盖厚重被褥,吃食必选珍馐美馔,出入必定乘舆、坐轿,有仆隶侍候,这种种都是人所谓的“乐事”也。可有朝一日,走了霉运、穷神降临、福星远离,挫折困顿生于不测,却不知习惯于宿醉醇酒、挑肥拣瘦的肠胃,是不可能充塞这种疏食粗米的;籍着柔软织品覆盖保温的躯体,是不可以盖那些以蓬草芦苇填充的薄被的。如此一来,想效法那些粗野挑夫、低贱皂隶们,靠劳力整日屈身跳跃、窜高伏低,而苟全性命于艰难贫苦的恶境中,那是不可能的。这么说来,难道不是因昔日之乐才造成今日之苦的缘故吗?所以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赵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人视之为苦的事,而我视之为乐,而这后来之乐,是我先以苦换来的。

我听说:有井水因其甘甜异常,于是被众人加速汲取而干涸竭尽;李子因其枝干味苦无用,而被大量削成木刻用的椠本。吴王夫差以酣酒作乐而亡国,而勾践却以卧薪尝胆而中兴,没有一件事不是遵循“苦乐相倚伏”的道理的。于是刘子听闻之后恍然大悟,为其室取名曰“苦斋”,我作了这篇《苦斋记》。

【原文】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厅堂前的直柱;房屋一间为一楹),覆之以茆(通“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皆苍石,岸外而曰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大抵;约略估计、较量之词)不能干,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栋、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密布)而萝生(纠缠生长)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社”。初食,颇可难,久则弥(满、更加)觉其甘。能治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荼是一种苦菜)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噬、咬、缺、侵蚀)石而出。其源沸沸汨汨,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又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感到困难)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低陷处)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干枯跌落的竹皮、笋壳)以艺,粟(谷类)菽(豆类)茹(蔬菜),啖(吃)其草木之艽(即秦艽,可药用)实。间(空档期间)则蹑屐(缓步行走)登崖,倚?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佑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今夫膏梁之子(富贵人家的子弟),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蔬类植物,又名苦菜)蓼(生长茂盛)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挫折)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浓厚的酒)饫(饱足)肥之肠,不可以食疏粝(粗米);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荻(蓬草和芦苇)。唯欲效野夫贱隶,垡(行而不進谓之垡)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草木丛杂的样子)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予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后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尽),李以苦椠(椠本,木刻的书籍版本),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心得体会】

本篇选自明朝刘基的同郡人,丽水地方的何镗,所编校的《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卷之六。

开头先把苦斋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阐明;接着介绍各种苦味食蔬,连蜂蜜、鱼味儿也不能免除,都苦,可却能治病、醒酒;再写筑斋的缘由、享受自然的乐趣以及斋主对苦乐的体悟;作者再以现况的人心思维,印证苦乐之间的连带关系;末尾再次以过去的历史事件,来证明此种关联的必然性,而点破此斋之所以如此命名的缘故。

看来这个地方的水土风物,倒是挺奇特的,利用这一切,在七百多年前的明朝大预言家刘伯温,已在此篇文章中,藉着为“苦斋”写记而揭示了“吃苦当成乐”的宇宙真理。并以历史上有名的往事,为我们阐述这苦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这和日月的晦明、盈亏以及天地的否泰是一贯的,那是宇宙的规律,是“天人合一”的人类生活守则。所以人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里里外外操不够的心啊!

懂得苦乐相倚伏的道理:否极泰来,晦明相辅、盈亏互成;先苦后乐、苦尽甘来、吃苦当成乐。不管困厄多大,怎么艰难,如何过不去,都别放在心上,按着宇宙的规律走,终究会雨过天青的!随其自然的过活,人就能轻松多了,是这个道理吧?

【作者】

刘基(西元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進士。辅佐明太祖平定群雄,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卒谥文成。诗文皆有名,为明初一大家,著有《诚意伯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