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孟郊

华诗


【正见网2010年07月05日】

中唐社会风气逐渐衰颓。经过安史之乱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破坏,人们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精神空虚。追逐物质名利成了社会风尚,似乎“中兴”的享乐就可以弥补回战乱的苦难。这时诗坛上出现了一位矫激世俗的诗人――孟郊。

孟郊,字东野,读书数十年却不善钻营,饥寒交迫却诗癖不改。别人谈论的是经济,他谈论的是诗歌;别人喜好的是流行歌乐,他喜好的是文学书籍;别人当官后把敲门砖抛到脑后,他当官后依旧不懂做官只懂做诗……用当今人观点来看,十足一个诗呆子。

孟郊早年贫苦不堪,只有一边种田糊口,一边发奋读书,母亲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他。无奈孟郊科举屡屡失利,长期备考使得家境更为窘迫。孟郊三十岁自叹:“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叹命》)孟郊一直蹉跎到四十一岁才取得考進士资格,几次到长安考進士,前两次却名落孙山,令孟郊痛苦不已:“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再下第》)孟郊本无心再考,然而为了报答母亲之恩,三年后再次应试,四十六岁时终于登上進士第,孟郊的心情极为激动:“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走马看花”两个成语。

然而孟郊科考只是为了母亲,本身与世俗时务格格不入,到五十岁才补上溧阳县尉之缺。多年飘泊的孟郊总算经济上得以改观,可以报答母亲的操劳了。在他接母亲来溧阳的时候,激动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子吟(迎母溧上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哪里会做官,上任后不知是诗人被暗中排挤还是诗人只会作诗,天天不坐在衙门办公,反而独自坐在风景优美的林间水边赋诗消遣。一年后孟郊的职务以“不治职事”的理由被“假尉”代理,一半俸禄被分走。孟郊可能感到自己因不善逢迎被人寻隙排挤,对战战兢兢的官场生活颇为苦闷:“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上客处华池,下僚宅枯崖。叩高占生物,龃龉回难谐。”(《溧阳秋霁》)

孟郊与韩愈是忘形知交,韩愈被贬后,孟郊五十四岁也挂冠而去,将母亲接回老家奉养。五十六岁韩愈还朝,孟郊被河南尹郑余庆请到洛阳做官,定居洛阳,几年间与韩愈、张籍等饮酒联句,生活宽裕,然而幼子不幸早夭,倍感老松临死不生枝之痛。五十九岁时遭逢母亲丧事辞官,仍居洛阳,当时尚有积蓄。六十四岁郑余庆邀孟郊到兴元做官,孟郊与妻子走到阌乡时突然急病逝世。韩愈、张籍、郑余庆等为其操办丧事,并资助孟郊遗孀。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生性介直,坚守节操,一贫如洗却从不向权贵乞怜,全靠韩愈等有义气的朋友屡伸援手才得以登第、选官。韩愈是公认的文坛领袖,却极为推重孟郊。称赞他说:“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韩愈后来渐渐荣华富贵,没有因贵生骄,而是惭愧的表示是因为“韩子稍奸黠”,甘愿“低头拜东野”,唯恐失去孟郊这位畏友,韩孟友谊被传为历史佳话。同时代诗人也对孟郊的诗品人品极为敬重,认为举世竞逐浮艳、追求享乐,即使韩愈这样的大师也未能免俗,孟郊的清奇僻苦难能可贵,将其与韩愈并称为“孟诗韩笔”。

孟郊的诗感情真挚,古意盎然,刻画触目惊心,慨叹真实深刻,被誉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哀乐之真发乎情性”,“有古乐府气象”。孟郊诗的文学性被人承认,然而孟郊诗的意义却令后人争论不休。韩愈贾岛等人高度评价孟郊诗,认为:“举世言多媚,无人师此师”,甚至“高处在古无上”。宋元诸多文豪恰恰相反,对孟郊的诗相当不屑,认为“气度窘促”、“虫吟草间”、“读之使人不欢”。在许多宋人看来,孟郊应该安贫乐道,平淡闲雅,不应一受挫就哭穷令人不快,更不应一及第就狂喜令人反感。特别是孟郊口无遮挡:“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别崔纯亮》)被人斥为“天地何尝碍郊?孟郊自碍耳!”

孟郊诗品,为何后人评价差异如此之大,与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关。唐人性格外向,个人感情流露他人不以为非,诗人学魏晋包含学竹林七贤的放诞风度。宋人性格内向,讲究涵养,诗人学魏晋主要学陶渊明的怡然忘机。孟郊真情流露,不加掩饰这方面颇有《诗经》、《楚辞》的古诗韵味,也暗合元曲精神,然而比起陶渊明的仙风灵气就显得是凡夫俗子,在后世儒家看来更是心胸偏狭了。

孟郊的身世及他人对孟郊的态度,令人思索。孟郊晚年“始惊儒教误,渐与佛乘亲。”(《自惜》)、“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读经》)为什么有的人偏偏在世上受苦、受累,还被别人看不起?佛家认为这都是业力轮报,这辈子受苦受难可以消掉上辈子业力,为下辈子积德。在苦难中多愁善感未必就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反而可能招致别人的讥笑。这种讥笑比肉体上的痛苦更令人自觉不公从而难以忍受,然而这正是苦难的一部分。只有自己用苦难磨练自己,从苦难中走出来,才能永远赢得别人的尊敬。

下面随意挑选了一些孟郊的诗:

《列女操》歌颂烈女的坚贞: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灞上轻薄行》感慨繁华都市人情的浇薄:
“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相逢灞浐间,亲戚不相顾。自叹方拙身,忽随轻薄伦。常恐失所避,化为车辙尘。此中生白发,疾走亦未歇。

《静女吟》歌颂静女的志向:
“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君子易求聘,小人难自从。此志谁与谅,琴弦幽韵重。”

《归信吟》表达思念家亲的伤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求仙曲》认为修道在于修心铲惑:
“仙教生为门,仙宗静为根。持心若妄求,服食安足论。铲惑有灵药,饵真成本源。自当出尘网,驭凤登昆仑。”

《衰松》表达怀才不遇的痛苦: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卧病》表达苦难中“有泪不敢流”的无奈:
“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默默寸心中,朝愁续暮愁。”

《偶作》规劝人远色:
“利剑不可近,美人不可亲。利剑近伤手,美人近伤身。道险不在广,十步能摧轮。情爱不在多,一夕能伤神。”

《劝学》规劝人好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达士》感慨人生无常,富贵身外:
“四时如逝水,百川皆东波。青春去不还,白发镊更多。达人识元化,变愁为高歌。倾产取一醉,富者奈贫何。君看土中宅,富贵无偏颇。”

《游终南山》表达对功名的懊悔: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感慨受益佛法后心无是非,自感“寒物生光辉”:
“古树少枝叶,真僧亦相依。山木自曲直,道人无是非。手持维摩偈,心向居士归。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洗然水溪昼,寒物生光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