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手足无措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09月15日】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1)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妻而已矣。”

(《论语・子路》)

【注解】

(1)错:通“措”,安置。

【故事阐述】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记载:卫灵公死后,卫人立蒯聩之子辄,是为出公。这一年六月,赵鞅将蒯聩纳于卫国的戚地,与辄对立。直到出公五年,卫君辄始终违抗父亲蒯聩,诸侯们屡次以这件事责备卫国。这时孔子门人子路等多在卫国任职,卫君辄想要请孔子主政。此刻蒯聩已在晋人的协助下回国,占领了戚邑,父子对峙不下,失去彼此该有的风度。在这种情形下,孔子自然不愿意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陈述“正名”的道理,说:“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合道理;说的话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当然安上治民的礼、移风易俗的乐就无法产生;礼乐不能产生,刑罚就因失去依据而不能轻重适中;刑罚失当,人民举手投足都容易犯错,就会惶恐终日,不知如何是好。”

孔子所讲的此一席话,见于《论语・子路》。后来“手足无措”这句成语,就从孔子所说的“民无所错其手足”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讨论】

(1)为何孔子不愿意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效力?
(2)孔子向子路陈述“正名”的道理,内容为何?

【造句练习】

例: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令大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例:喜欢朝令夕改的主管,常常让下属手足无措。

【相似成语】

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六神无主、张皇失措、惊慌失措

【课后时间】

词性结构相同的成语打○,不同的打×。

1()手无寸铁、手足无措 2()大海捞针、浮云蔽日
3()穿云裂石、调虎离山 4()见贤思齐、天方夜谭

参考答案:

1× 2○ 3○ 4×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