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栀一无所私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01月31日】

【原文】

先是帝赐栀(1)空名告身(2)千五百,命书填将佐之有功者。栀复檄上,谓不若自朝廷给之为荣,至是始具功状以闻,凡统兵官之立功者,皆以上所赐碗带予之;其有过者,则杖责之,斥为士伍。金人之始至也,游奕军统领田守忠、正将李忠恃勇深入,皆手杀数十人而后死。栀厚加优恤,遂以犒军银帛十四万匹两均给将士,军无私焉。

(出自《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三》)

【注释】

(1)栀:刘栀(1098年~1162年),字信叔,宋朝名将。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外表出众。通晓兵法与风水五行之术,擅长射箭,声音响亮如洪钟,死后被尊为神。在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有刘王爷庙。
(2)空名告身:未填姓名的补官文凭。

【语译参考】

先前宋高宗赐给刘栀一千五百个空名告身,命令他填写颁给有战功的将领。刘栀又把空名告身缴回,声称不如自朝廷给付显得荣耀。这时才开始把部将立功的情况报告朝廷,凡统兵官立功的,都以皇上所赐给的银碗腰带赏给;凡有过失的,则予以杖责,降级为士卒。

金兵刚开始入侵时,游奕军统领田守忠、正将李忠恃勇深入敌中,都是亲手杀敌数十人后才战死。刘栀给他们丰厚的优恤,把朝廷犒军的白银和丝帛共十四万两、匹,平均分给将士,自己一无所私。

【研析】

奖惩自古以来就是鼓励部属效命与抑制违规过失的方法,不论是文官或武将,均以此作为升官或降职的依据。而武将在外,为了及时行使奖惩,因而有空名告身,让主将在时效上鼓励部属。但刘栀觉得如此不够慎重,若由朝廷颁发将更有荣耀,因而将空名告身缴回。其优点是上报朝廷,朝中可以掌握哪些人战功较大,对以后任用人才管道较为畅通。另一方面,他对于为国牺牲的将士,从优抚恤,如此一来,更可激励部属无后顾之忧的为国效力。而对朝廷犒赏军队的物资,不以己利,无私的平分给将士,他大公无私的胸怀,就足以掳获人心,让部属乐意为之效命,符合了带人先带心的准则。他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金主完颜亮南下时,还下令有敢言栀姓名者,罪不赦。但最后他因为生病不能成功,宋廷赠开封仪同三司,赐其家银三百两,帛三百匹。后谥“武穆”。

【延伸思考】

1.一个人的心态,如果是为公的,部属就会深受感动,乐意为他效命。但常人却是为私的多,为公的少,请你分析原因为何会如此?
2.授权给前线将官及时封赏与回报朝廷再赏赐,两者各有何优缺点?
3.刘栀能得部属尊重,是因为他具备哪些高尚品德?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七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