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未来科学与文化”讲座征文】向传统医学借智慧防范流感

胡乃文


【正见网2009年10月20日】

摘要

传统的中国医学,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包括治病、包括防病;现代的各种流行病,都不像以前那样,只是病菌感染,反而一旦发生,几乎就都属病毒感染。

科学发达了,仪器精良优质化了,最微小的病原也几乎能找到了;可治病防病的效能,却没有同步跟上,发生了严重断层。怎样将现代愈来愈严重的病毒感染,消弭于其开端;怎样从传统的中国医学中找到更高的见解和智慧;也许应该是现代医护人员和医药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也应该是所有人们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前言

流感,这个词的本来面貌,应该是“流行性感冒”;不知何时,却一变再变的,成了“流感”,成了个专有名词。

从2003年初,大面积流行过“严重急性呼吸症状病(SARS)”之后,人们见流感就如临大敌。2003下半年的“禽流感”,还正方兴未艾之时,又有手足口疫的再度流行……,之后在2009年4月底,又出现了一种本来只应该在猪身上传染的病毒,却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称之为“猪流感”。

那么,古时的中国人怎么叫大面积流行之传染病呢?叫做“瘟疫”。

鬼所役使的病

看一看古书中有关“瘟疫”这个医药名词的描述:“瘟”,《抱朴子微旨卷》原文中,人问“方术繁多,诚难精备,除置金丹,其余可修,何者为善?”,于是谈到许多与修炼有关的问题,其中认为修炼中,自然会产生“经瘟疫则不畏”这种免疫能力;但它也说,这只是小能小术般的“此皆小事”;通过修炼,在很低层次的修炼中,人就会产生对于疾病的免疫能力,就算碰到瘟疫也无需害怕。《说文》云“疫,民皆疾也”;《释名》云“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意思说,“疫”病是,人民都已经染患疾病了,而且是另外空间的“鬼”,在役使生病哪。

鬼,这个“现代化”以后的中国人,只要提到它都要被人耻笑的“迷信词”,虽然在口头上没人敢讲了,但多数中国人心理上却能接受,只要看看七月半中国许多地方的“烧纸钱比赛”,就知其梗概了。

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

古人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说法;“医国”的意义,那就是国君、国王、总统、国务院、或地方的执政者,他们如果能让他所治理的地区,人民少灾殃、少有流行病、没有吃不饱的问题,那就算是医国的“上医”了。观看《史记》中的文字,叙述了好的和不好的君、王:

《史记.历书》谈论到,黄帝命人根据自然的节奏,制作历法;记载五种官职,有“五官”之说。人们懂了历法、五行、消息等,于是人民“有信”,神有“明德”,人对神“敬而不渎”,于是人民就能享受自然,不生灾害。同时,举了一些例子说明古时敬神和不敬神的王君与人民,凡是正确对待历法、明确人神互敬之理的时代,都是很好的时代。明君如尧、舜、禹,都是重视这种“历数”的、懂得敬重天地的,于是“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人民不受疾疫影响;而那些相反的就出乱子。

(《历书》原文:少?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疫苗能做些什么

现代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疫苗能防疫。

人们自小就和疫苗为伍,例如肺结核的疫苗、破伤风疫苗、腮腺炎疫苗、小儿麻痹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等。

有一次,一位大约12岁的西人小孩,得了个“怪病”,面颊肿,痛到颈脖子不能回转,我告诉他这是“腮腺炎”,中医所称的“大头瘟”、“蛤蟆瘟”。他对笔者说,绝对不可能,因为他曾经施打过腮腺炎疫苗。又把他在学校中所学的有关免疫知识跟我论述。我想,现在的人们,真的“中毒”了,中了西方现代科学的“毒”很深了,为什么用过疫苗就一定不会生那个病了?绝对化了的、僵化了的教育,让人思索问题的方向也拧了劲儿。

防疫的想法,的确很好,西方科技和医学知识的发展,也的确让人为之耳目一新。生物医学的实验研究,找到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理论发展也看起来很好了,所以近代很多的疾病,也因为那个理论的发展,而获得了很多的解决,可是,它也可能有不灵的时候吧?什么时候不灵了?那可不是人们自己说了算的,当病原一再变种的时候就是。

现在被称之为“A型H1N1”的猪流感病毒,就是典型的多变产物。根据相关研究和报导,它这种病毒,融合了猪、人、鸟类的流感病毒DNA,还会不时的产生突变种,且在人类之间互相传染。

免疫学的知识,抗原(亦即病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类似锁和钥匙的关系,是一对一的。钥匙不对了,不能打开锁,抗体不对了,也不能防病原。疫苗是针对了将要流行的病所特制的减毒或灭活病原,为的是诱发人体产生对抗那个病原的抗体,如果下次来的病原不是原先所预测的,那就无效,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每年施打感冒疫苗,而却常常不管用的原因。

可是呢,许多国家的政府医政单位,每年却一定宣传注射流感疫苗,以利民众防感冒的措施,不知何因?

猪的流感病毒,突变非常的快,变种情形非常严重。其实,医生们都明知这个事实,也明知注射疫苗可能无效。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香港的医院中,医生、护理人员很多都拒绝施打猪流感疫苗;不是没有原因的。

向古代中医借用抗病智慧

古时的中国,也有大面积的流行病发生过的,所以可见诸古时的中医书籍者,有所谓“瘟疫”的说法,它的意思是说,沿门阖户都染患同样的疾病。还有,《黄帝内经》中已有这样的叙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这种大家都染患同样病症的,不就和现在所云之流行性传染病的意思相同了吗?既然相同,我们可以看看古人怎样想办法避免继续的流行感染。

(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内经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中记载,黄帝悲天悯人的询问岐伯,怎样可以在疫疠流行之时不使用救疗的方法,却可以避免感染。“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说了很多个方法,最能引起笔者注意,并愿提供参考的是,人如果脑中有正气,就不会被邪气给侵扰了,“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于是教给了黄帝,怎样将五脏的正气在脑中一一想过,如此就算在疫情流行的地区,也不受邪气侵袭。

(二)利用节气,利用药物

还有,《内经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云,顺应和利用不同的节气调理,也可以防病;例如春分之日或雨水之后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调理。

另外,《内经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还传出了一种药方,名叫“小金丹”的,每天吃一粒,十天之后,不再受到流行病的干扰。这个小金丹的处方制作方法以及服用的方法,笔者在“正见网”曾经发表过。

(三)大黄,橘叶,泡黑豆

《松峰说疫》广泛的搜集瘟疫的理论、避免感染的方式、治疗瘟疫的方式,还有许多他自己经验或阅读书中记载的故事,做了一些评述。

《松峰说疫》举了避免瘟疫感染的例子,包括了各种免疫法,例如服用泻药而治愈疫情、饮橘叶水或黑豆水都能治愈流行之瘟疫等:(1)陈宜中梦神人语曰:天灾流行,人多死于疫疠,唯服大黄得生,因遍以示人。时果疫,因服大黄得生者甚众。松峰曰:大黄,瘟疫症尚在表,总不宜服,唯入里宜服。(2)苏耽最孝,谓母曰:后三年郴人大疫,宜穿井植橘,病患食橘叶水一盏,自愈。(3)时瘟疫流行,水缸内每早投黑豆一握,全家无恙。五更潜投黑豆大握于井中,勿令人见,饮水,家俱无恙。

(四)利用嗅觉,时时嗅香包,也能防疫情

笔者在古中医书中发现了可用以避免瘟疫流行的香囊,它的制作也不算太费事。只要研磨几种药物,放入绢布制做的囊袋中,佩挂在胸前,时时持以嗅其香味,流感就离人远去。2008年的正见网已经收录笔者预见地震灾后可能发生疫情,为了救那些身陷四川震区人民,而将香囊处方公诸于世,后来大纪元网站也有收录。

嗅觉,这种对挥发性化学物的特殊感觉,很值得科学家進一步研究。笔者曾经醉心于西方的神经药理学基础研究工作,深知神经学至今仍是所谓“尖端科学”,它有一些知识可以应用于解释某些现象。

通过嗅觉,几种中药的香味,在鼻黏膜上的嗅觉区刺激了相应的神经受体,经过嗅神经将这个刺激变成神经冲动,送入大脑皮层而认知其嗅味;神经冲动也刺激了低级的中枢如下视丘、脑下垂体等,而诱发了一些特殊荷尔蒙的分泌,荷尔蒙互相的影响,又触发身体各处的免疫机构发生变化,以致于调动了抗原、抗体相对应的快速形成,达到免疫的效用。它不像疫苗,只是诱发一种相对的抗体,它是“广谱”的、以“见招拆招”的方式,产生应该产生的抗体。

一些已经佩挂这种防疫香包的使用者反馈,香包使他们的咽喉疼痛消失了、香包使他们的鼻塞通了,香包使他们的感冒痊愈了,都是笔者原先没有预料到的附属作用,可见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经验,非常值得现在的人们去学习并且探究,也许能开创医疗环境的另一扇天窗。

(五)焚香嗅烟气,避免瘟疫毒

《松峰说疫》还有个很生动的避免瘟疫例子:余家曾有患瘟症者十余人,互相传染。余日与病患伍,饮食少進,旦夕忧患所不待言,而竟免传染。偶一日,一入疫家,即时而病,求其故不得,因忆伊时举家患病,余忙乱终日,夜来独居一室,闭门焚降真香一块,想以此得力耶。瘟疫不可先定方,瘟疫之来无方也。

这个例子中,竟然只是由于每晚上闭门焚烧降真香,每晚嗅好香的烟雾,而能免除疫疠,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也有一些书籍中记载,的确有焚烧线香防疫的处方,待笔者整理之后,将会发表在其它媒体。

(六)已经感染,找中医辨证施治

除了以上避瘟的方法,还有,就是当已经感染了瘟疫,必须赶紧治疗。以现代医学的方法,对于病毒的感染,尽人皆知,就算是奇招尽出,也没有任何效果可言;中医却有好方法,可以很快治疗,2003的SARS冠状病毒感染,如果没有中医的处方,还不知将肆虐多久。

不过,中医的治疗方法,以“辨证”为最重要。大致上,流行性疫病都是属于“外感”,外感就必须分辨“风、寒、暑、湿、燥、火”等。当“辨证”清楚确定了,就可以以中医中药的方式治疗,丝毫不含糊的。

为避免再生病,患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医治病,近程的目标,就是将已得之病赶紧治好;远程的目标,那就是让人不再得病。因此传统中医有“治未病、治已病”的说法。

流行性传染疾病或瘟疫等,在《内经》的叙述就是属于温病、热病、疫病等范畴,看书中有:“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意思是说,温热之病已经有了痊愈迹象,应该注意不要吃肉,不要多吃食物。可是,现代人的观念里,常以为刚生过重病,总觉没有体力、总觉虚弱,尤其营养学医生或教授们所给人们的观念是,蛋白质的营养为人最最需要的,没有卡路里那就没有能量可以干活。现代笃信营养学的人们,最难以接受的事实便是吃肉、吃饭还会让人病情变坏。

除了忌口这种属于形而下的防病概念,还得有更高层次的防病想法。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人不应该过度听闻或甚至应该拒绝听闻不好的音乐、拒绝欣赏不好的画作或电视节目、杜绝不好的作品等等视听污染,令心中纯净、无杂染之事物。

《内经.汤液醪醴篇》云,人的病情,用尽了各种方法,包括“?、石、针、艾”(亦等同现代之各种手术)之法治病,却仍然“形弊血尽而功不立”的原因就是“神不使”;就是因为针灸砭石等,都是属于“道”的范围,如果“精神不進,志意不治”,那么病就不可能痊愈。于是结论云,一个人之所以“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的原因,那就是《内经》所说的“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老子》所说的“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最后就“精气弛坏,荣泣卫除”;再更甚的,就是“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过度的音色五味都让人生病,拒绝是其一之方法;如果人们都能接触美好的音乐、美好的艺术作品那又会怎样呢?现代人有“水结晶实验”、有“植物情绪实验”,都有肯定的、正面的答案。那么,怎样去接触美好的作品呢?

笔者每阅读《大纪元时报》新闻、观看《新唐人电视》新闻节目,“美国神韵艺术团”全世界各处的表演,都令人振奋、都非常的启迪人心,几乎任何作品都没离开中国美好传统文化之根。她就是可以陶冶人们心情、稳定人们情绪的优良作品。接受访问的、观赏表演之后的人们,几乎一致的肯定她的心灵启迪功效,那就起到《内经》所教给人们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了。

心中存有正气,病邪就不能侵扰人了,如此不就可以无须任何药物的辅助、达到最好的防病效果吗?

结论:建议现代人改变僵化了的观念,认识真理

古时中国人对于疾病演变过程、科学的观察,都非常仔细,现代人很难以望其项背。

现代人,只要谈到医学科学,一切都讲究统计数据,一切都讲究实证,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了解传统中医之所云,更不可能理解并深入传统中医之实践。

如果能从新思考,改变已经僵化了的科学认知和科学观念。彻底的、从根本上、真正的来研究中国的传统科学和传统医学,将会有个崭新的体验,也让处于各种流行疾病而不能自拔的大众,重见光明。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生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