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拾慧:王维之《栾家濑》

紫菡


【正见网2009年09月02日】

古时的文人雅士,对大自然的吟咏讴歌,对大自然的敬畏珍惜,处处体现,而且大都保有与万物相通的纯真童稚之情,作品充满了童趣与敏锐的观察。因而古人都能感知万物皆有灵,能相互以一种人眼所看不见,人耳所无法听闻的方式,彼此沟通、表达和相知相惜。同时那生生不息、无处不在的天机,也促使人尘虑大消,因而回归自然后就能开启智慧,懂得大自然自有它独特的语言模式,自有它别样的展现方法,你只有用最纯真的天性,最诚敬的态度,才能用你的“心”去听出来,才能用你的“心”去看懂惦。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这是盛唐时期自然诗派的泰斗,号称“诗佛”的王维《田园组诗》之一,这组诗全是五言绝句,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白鹭惊复下”真耐人细品,言有尽而意无穷,似乎象征着一段美丽的心灵悟觉过程。

想像这么一个画面与场景:曲折蜿蜒的溪水在山谷中奔窜追逐,同时变幻莫测的急速翻滚在溪底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岩块上,深深浅浅、激激越越的时而形成一深潭,亦或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儿觅食。那一身白羽映着安宁幽深的山光,那一双长脚静静的插在水中,如树枝般的兀然不动,直到粗心大意的鱼虾游到了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它全神贯注的等待时,那由于秋雨挹注的急流,突然在此时此刻流经此地与坚硬的岩块相撞,溅起的水珠像小石子跳跃般击在鹭鸶身上,惊得它“噗漉”一声迅速展翅高飞,再瞧瞧身子底下,前呼后拥笑嘻嘻、闹哄哄的水珠子,一点也不以它为意,一点儿也没吓唬它的意思,依旧大伙儿相互追赶跑跳的彼此碰溅、嬉戏。至此白鹭懂了――因惊而悟,悟到这是一场虚惊;由起复下,下到溪底再次安心觅食。知道用不着防谁,更不需要戒备,天地间原是如斯有情,又看似无情;如斯可亲,又仿佛不可亲。于是一切又恢复原状……

<栾家濑>这首诗,展露出天地间自然的原姿――神韵盎然、一片空灵。里头的秋雨、石、跳波、白鹭这些主要的角色,好像全由自然景物所扮演,而人呢!似乎不见踪影。可只要你更進一层仔细玩味这全诗形象的主体――白鹭惊复下,就会霍然憬悟,人,原来也在其中啊!唯其透过人的视觉、情感,方显得那么样的丰盈可喜。瞧瞧那白鹭初时的惊吓,再到后来的处之泰然,你会由衷的发出会心的一笑,心境突然充满喜乐,让这个旁观者也不由自主的乐在其中,体会到白鹭傻得可爱的单纯。此时進一步你会惊觉原来大自然的魅力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到这一步你才会发现它的无所不包与无所不容。人原来不必刻意关注于自己的存在与否,大自然从不排拒什么,总是默默拥抱、无私庇护、无声滋润与养育。人的“自绝”于自然和“自外”于自然都是多余而愚蠢的。在它的怀抱里,没有潜在的威胁,能毫无顾忌的敞开心扉,让先天深藏的本性表露无疑。

人因着先天带有的纯真,所以容易开怀、容易受感动、容易喜乐,也就极易像孩童似的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好奇,看什么都对眼,瞧着什么都能入心,那就是你童真本性与清纯天趣的反映。也唯有仍旧保有先天童真与素朴意趣的人,方能领略到那份大自然即兴的“游戏”;欣赏出大自然那份无心的“戏墨”;也才能激起内心那粲然的开怀一笑!

很羡慕有些老者、耆宿能获得“返老还童”的福分,那不是傻了,也不是痴呆了,他依然耳聪目明、头脑清晰、思路流畅,只不过他对世事不再关心,对红尘不再眷恋,把后天世俗的矫饰、面具与包装全都甩开,全面抛弃,显露出先天的本性,充满了纯真、善良和童心,所以才能似孩童般的看待一切,领略所有的天然野趣,单纯而无挂碍,与天地万物共融互通。

用先天的“童真”看待万事万物,心胸自然开阔;用尚存的“童趣”解读身历的一切周折,日子自然宁静祥和充满喜气。珍惜这份童真意趣,保有这份童心、朴素与单纯的心境,才是活得自在的良方,长寿的秘诀,您以为呢?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