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9年08月23日】

*正见网2009年8月17日下载、审阅,8月18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齐天乐・随师正法

雨晴风静群山焕,
层林彩霞鸿雁。
净水潺潺,烟波渺渺,回首千年嗟叹。
风云变幻。
入三界迷渊,网牵恩怨。
爱恨离愁,古今大戏助谁演?

慈悲主佛一念,
众生闻普度,千古期盼。
朗朗乾坤,金光紫电,穹宇沧桑洪愿。
修心向善。
扫寰宇阴霾,气冲霄汉。
熠熠梅莲,愿将馨意献。

修改与评注:此词主旨,作者言是“颂扬师尊、颂扬大法、歌颂正法时期的大法弟子”。作者在一些句后加注,希望帮助推敲和修改,我们都做了。但作者没有提及的句子,只要不是非改不可的,我们都没有改,留待评议中给作者提出来;改了的当然就是我们认为非改不可的了。我们且先将原作梳理一遍。首句“雨晴风静群山焕”,“雨晴”不妥,改为“雨停”。“焕”字虽未改,但从用法上来讲是有问题的。此字从火,由火生光,有光则明,故为光明之意,用来形容“群山”就不恰当。作者可能想用“焕然一新”之意,但单用“焕”字没有“新”的内涵。第三行“净水潺潺,烟波渺渺,回首千年嗟叹”,“净水”改为“碧水”:前者不是感官直接能判断的。眼睛可以判断“浑浊”和“清澈”,但不是“净”和“不净”,而且这里是写景,以直观为好。“嗟叹”一词用得恰当,保留。第五行“入三界迷渊,网牵恩怨”,“网牵”突兀且内涵稍觉含混,改为“万层”。人既入“迷渊”就必然造业,结下“恩怨”,而且这个过程从高层往下走就一直存在,到了人中,每一世轮回又都存在,所以说“万层恩怨”是顺理成章的。再者,“万层恩怨”与“三界迷渊”成对:领字后的两个四言,虽然不要求成对,但其句读、平仄都能成对,故以成对为佳,前人于此成对的也不少。第六行中“古今大戏助谁演”,“助”字不妥:演“古今大戏”的不仅是弟子,而且是师尊直接在导演和主演,不是“助谁”,只能是“为谁”,因此改为“为谁”。下片第二行“众生闻普度,千古期盼”中,“普度”如加书名号《》则确指那首音乐曲子;不加,除了可解作那首曲外,亦可解作“普度”一词的本义。内涵更丰富,而且都是正面的,当然以不加为好。下片第三行中“朗朗乾坤,金光紫电”,“金光紫电”内涵不太确定。如果作者想说“佛、道”,则“金光紫气”比较容易理解些。由于不知作者确指为何,也就不好轻易改动。另外,这里的两个四言句通常是要求对仗的,但作者没用对仗。可能是因为作者用的是《唐宋词格律》的谱,而龙榆生先生在该书此谱下没有提到对仗的问题。但上片的相应位置上,作者是用了对仗句的(“净水潺潺”对“烟波渺渺”)。下片第五行“扫寰宇阴霾,气冲霄汉”,作者觉得“气冲霄汉”不太满意,但又无更好的替换词。其实,一个词本身是否陈旧或乏力,主要还是看作者怎样使用它。诗词中不是讲“点铁成金”吗?只要语言环境安排得好,用得恰到好处,再陈旧的词都可以焕发光彩。作为诗歌作者,多记、多用一些词汇当然是好事,但更主要的功夫还在加深对常用词汇的深刻理解和巧妙使用上。用“功涌進”之类的语句不直观,常人读者也不能接受。末行“熠熠梅莲,愿将馨意献”,牵扯到两层比喻:首先把大法弟子比做“梅莲”,这一层不但弟子,常人也都容易理解;在这个比喻的基础上,再進一步把弟子“献”上的东西比做“梅莲”的“馨”香。这个“馨”香作者是指明了的,是“意”。但“梅莲”喻人时,其“馨”香通常是指人的高尚品格或者高尚人格对其他人的影响。这里如果是献给师尊,就不恰当;如果献给常人,文意可通,但所言之事则太小,与作者所言“颂扬师尊、颂扬大法”之旨相去尚远。所以,把“愿将馨意献”改为“感恩心意献”:明确了是献给师尊,所献者是“感恩心意”。从修辞上说就是去掉了第二层不太确定的比喻。(案:此词登载的当天晚上,又收到作者短函:“我又想到这一句做结尾如何?‘喜迎春意璨’”。梅花“迎春”当然是正理,但“荷花”就没法“迎春”了,说她“送春”还差不多。因此这一句还是欠通。)

此词前两行和第三行前两句写景比较成功:字句简练、内涵丰富,兼及远景和近景,两顾形象与声闻。自“回首”句转入人事,以“风云变幻”概括千载历史,言其大处;以“恩怨”中之“爱恨离愁”揭示个人遭遇,言其小;以“古今大戏”点明人类社会之本质和目地。简而言之,上片写得比较自如、达意。上片的主要问题是,写景虽然写得不错,却没有明显的喻义。诗歌中的写景都是为抒发情绪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嘛。如果写景写得好,但读者看不出“景语”在讲什么样的心事,那也不算成功。下片首句“慈悲主佛一念”起得很好,与上片紧扣不离。但以下的各句就显得明显的笔力不够了。就如作者言,到后来觉得韵脚太少了。任何诗歌作者,一旦觉得韵脚难选时,你心中想要说的话就很难不打折扣、顺畅的表达出来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功夫不够而造成的。而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功夫不是一朝一夕下个苦功就能成就的,需要作者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原稿:(没有登载的三首诗)

枉费心机
恶党凶狂为谁忙?他人嫁衣空一场.
费尽心机六十年,一本九评将其丧.

可惜
九九不成错,其功盖大过。
可惜一念差,灭顶遭大祸。

進苦海
窃国六十载,行恶不肯改。
兴风仍作浪,只等進苦海。

评注:第一首第二句“他人嫁衣空一场”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重述,但用在这里不恰当。这句话的本来意思是说自己做了好事或建了功劳,自己却没有享受到自己应该享受的东西,反而是别人拿去享受了。因此用这句话来说共产邪党就不恰当:这个邪党自其存在以来就没干这种给他人(特别是人民)享受的好事。另外,韵脚“场、丧”一平一仄,四句的小诗不宜。第二首说“九九”年镇压法轮功是邪党的犯的一个“错”误,甚至是“一念”之“差”造成的,这就不太恰当。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旧势力早就安排好的,它不可能做出“其功盖大过”这样的好事来的。特别是到了今天这个阶段了,我们要讲就讲真正的原因;如果是给常人讲,怕他们接受不了,可以避开这个问题。第三首说恶党“只等進苦海”,这个“苦海”的意思就是吃苦。这样说邪党未免太轻了。

原稿:无题

莫道人间无是处 最苦最迷方能悟
修炼证法救众生 尘中更把威德铸

修改与评注:说人间“最苦最迷方能悟”,这没错。但不能就此反过来说人间并非“无是处”。没有魔的干扰,人就修不成,但也不能就此说:魔也不是毫无是处。这里不牵扯是非问题。站在神的观点看问题,人间本来就不该存在,神掉到这一步时都该全部毁灭了,仅仅为了给堕落的神最后一个自救的机会才造了这层空间。因此将第一句改为“人间最迷也最苦”。

原稿:中士

一手拉着人,一手拽着神。神也不要你,怎(配/可)再当人。
修炼很严肃,恩威亦并存。假修是谤法,神佛看人心。

评注:这首诗把不同层次的理扯到一起了,就难免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一手拉着人,一手拽着神”,按师尊的讲法,应该是指人心多而放不下的修炼人。这样的人不能说“神也不要你”,更不能说“怎(配/可)再当人”。不修炼的、甚至参加过邪党的人,退了党都能够当人,怎么“中士”都不能“再当人”哪?这不太矛盾了吗?至于说“假修是谤法”,这个“假修”指什么呢?是心中明知自己不修,还骗人说他在修?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是在修,但实际上没有修?不管哪种情况,他大概不会当着人说大法不好的话吧,怎么就能说是“谤法”呢?作者把这些不同的层次都说成是“中士”的表现,说“中士”连“再当人”都不行,那可是行不通的啊。

原稿:(作者来函)

学法
学法修心性,正念浩然生。
眺望云深处,高山依旧青。

同修:今学经文《警醒》后,觉得正气改为正念较好,符合大法的原则,避免自己另出新裁。因为法中经常使用正念,请参考。

简复:“正气”和“正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形之于外,一个是存之于心。两个词所用的修饰词也不一样:修饰正气经常用“浩然”;修饰正念经常用“坚定”。如果把两个修饰语对掉一下,说“浩然正念”“坚定正气”,那就乱套了。更不能“因为法中经常使用正念”,我们就把该用“正气”的地方都改为“正念”。

*正见网2009年8月18日下载、审阅,8月19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爱的呼唤

穿越时空,下走红尘。追寻旧友,红尘万里。
恍然回首,万载沉睡。网络连缘,旧友相聚。
纵使怡然,面目皆非。用心点悟,难以相随。
心如刀绞,心力焦瘁。惜日友人,无以面对。
来时洪愿,早已无痕。爱的呼唤,友人快醒!

修改与评注:首先,标题(也是诗中一句)“爱的呼唤”不太好。我们救人是出于慈悲。如果怕常人不接受“慈悲”一词,我们可以讲“真诚”或“诚心、内心”。“爱”字本来内涵就多,加上近代人类败坏的特别快,这个字也特别的滥用得很厉害,因此尽量避用为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所以把标题和诗中倒数第二句改为了“心的呼唤”。第四句“红尘万里”失韵:“里”不押前面的韵脚“尘”,也不押后面的韵脚“睡”。将第三句“追寻旧友”改为“追寻故人”,把第三、四两句交换位置,这样“人”就押前面的“尘”了。原来的第四句“红尘万里”相应的改为“辗转万里”。第八句“旧友相聚”也失韵:“聚”不押前面的韵脚“睡”,也不押后面的韵脚“非”。因此改“旧友相聚”为“旧友聚会”,“会”就押前面的“睡”了。第十四句“心力焦瘁”,作者可能想写的是“心力交瘁”,但此词表示因劳累过度而导致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极端疲乏,与作者所述的“心如刀绞”的精神上的承受不同,因此改为“令人憔悴”:因精神上的承受,让人都形容憔悴、突然老了一样。倒数第二句“早已无痕”失韵:“痕”不押前面的“对”,也不押后面的“醒”,因此把此句改为“早已无影”,“影”就押后面的“醒”。作者可能是初学写诗,对用韵的方法和标准都不太知道。正见网是用《词林正韵》(或《词韵简编》)作为诗、词的押韵标准的,(元)曲则用《中原音韵》作为押韵的标准。作者可参阅正见网上关于押韵的常识文章,并尽快到互联网上下载一份《词林正韵》或《词韵简编》,争取尽快学会用这本韵书来规范自己诗歌中的韵脚。【诗词常识】(四) 押韵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11/20001.html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