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毕仲衍“锄一恶,长十善"

陆文


【正见网2008年10月22日】

许州阳翟县人张舁(音于,抬起之意,这里是人名),是北宋仁宗时的大臣,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英宗即位后,由于他已年老体衰,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终于获准。以彰信军节度使的身份,回到许州养老。

衣锦还乡的张舁,发现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还是那样简陋,想办几件有益乡邦文教的事。他获得朝廷的允许和县官的支持,打算在阳翟县兴办乡校,他拿出自己积蓄的部分银子,备办了一些材料,又详细制订了计划和施工安排等事。他访知当地也还有一些官绅士庶的财主,家里也很殷实。他想,倘若能鼓励他们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也捐助一些财物,兴学办公益事业,就能办得更多、更好。他将这个意思,向绅士们谈出以后,其中有些财主,迫于张舁的地位和威势,嘴里不敢说不赞成,但对于要叫他们拿出钱来办公益事业,心里既痛又恨,都怪这个张老头子没事找事。

县里有个小乡绅,名叫马宏,此人牙尖舌利,上下钻营。他也不想掏钱,便心生一计,花言巧语地去挑动县里的一些有头有脸的富豪说:“张舁要兴办学校,这自然是好事,但县官就想趁机敲诈各位,开始叫你们出一千,继而就会要你们出一万、十万以至千万,没有一个止境,势必将诸位弄得无法承受。倘苦你们现在能捐出一百两银子,我拿去为你们活动,肯定能阻止这个计划,使它不能实行。”富豪们心里正不高兴,又清楚这家伙刁钻能干,让他出面去搞垮这件事,真是求之不得。便凑足百两银子给他,搞成了大家少掏钱,搞不成自有他去顶罪。

马宏到府里到处散布说:“阳翟县的官,把张舁的办学款项,全部装進了腰包,没办法向张舁交待,正要往老百姓头上派捐派款。”这些话,立刻就传到张舁的耳朵里,他也产生了怀疑,热心肠子就冷了下来。他马上通知县里,停止筹办学校的工作,而且还把县里中饱、摊派的传闻,告诉了朝廷。

阳翟县的知县,知道是马宏在捣乱。他对自己无端被诬,十分恼火,意欲上奏辩解。县里的主簿毕仲衍,是真宗时的著名宰相毕士安的曾孙,精明能干,他劝知县说:“上奏没有用处。祸根不除掉,你只能在他后面,没完没了地为自己申辩。还不如果断地将马宏抓起来审明真相,办他的罪;这样,问题就不辩自明了。”知县怕得罪地方豪强,优柔寡断,下不了手。

不久,毕仲衍受命摄理知县事,他马上逮捕马宏,加以审讯,仅用五天时间,就将马宏的奸谋和活动情况,查得一清二楚。最后将马宏,流放邓州。他又将事情真相报告给张舁;张舁十分满意毕仲衍的明快措施,并同意恢复進行兴办学校的事业。

全县的大多数士民,都高兴清除了障碍。退休回家居住的张舁,称赞毕仲衍说:“谚语讲:‘锄一恶,长十善’,这句话放在你毕知县头上,真是受之无愧!”

正是:
奸佞时时在捣乱,
欲做好事必除奸;
恰似眼中留沙子,
沙子不除难向前。
与狼共舞讨狼欢,
不日小命染黄泉。
办事当机要立断,
利民为国除凶顽!

(事据《宋史•毕士安传》)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