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辛公义移风易俗(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10月20日】

【原文】

以驾部侍郎狄道辛公义为岷州刺史。岷州俗畏疫,一人病疫,合家避之,病者多死。公义命皆舆置已之厅事,暑月,病人或至数百,厅廊(1)皆满,公义设塌,昼夜处其闻,以秩禄(2)具医药,身自(3)省问(4);病者既愈,乃召其亲戚谕之曰:“死生有命,岂能相染(5),若相染者,吾死久矣。”

皆惭谢而去。其后人有病者,争就使君,其家亲戚固留养之(6),始相慈爱,风俗遂变。后迁并州刺史,下车(7)先至狱中,露坐,亲自验问(8),十余日闻,决遣咸尽,方还听事,受领新讼,事皆立决(9);若有未尽,必须禁者(10),公义即听事,终不还合。或谏曰:“公事有程(11),使君何自苦!”公义曰:“刺史无德,不能使民无讼,岂可禁人在狱(12),而安寝于家乎!”

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讼者,乡闾(13)父老遽晓之(14)曰:“使小事,何忍勤劳(15)使君。”讼者多两让(16)而止。

(出自《资治通鉴今注》)

【注释】

(1) 厅廊:厅:厅事。廊:走廊。
(2) 秩禄:俸禄。指古代当官的薪水。
(3) 身自:亲自的意思。
(4) 省问:问候的意思。
(5) 相染:互相传染的意思。
(6) 固留养之:指留在家里待疗养。
(7) 下车:到任的意思。
(8) 验问:考验讯问的意思。
(9) 立决:立即决断的意思。
(10) 必须禁者:必须囚禁。
(11) 公事有程:指公事多少,就有一定限度的意思。
(12) 禁人在狱:指拘囚人在牢狱。
(13) 乡闾:指邻近的人。
(14) 遽晓之:告知的意思。
(15) 勤劳:勤也当作是劳,这两字是复合词。
(16) 两让:两方互相让步。

【语意参考】

隋朝任命爙(音嚷)书省驾部侍狄道人辛公义为岷州刺史。岷州地区的社会风俗,人们特别害怕病疫,如果有一个人生病,全家都会避免与病人接触,因此病人大多死亡。辛公义下令将病人抬到自己的听事大堂内,当时正是炎热季节,病人被送来数百人,厅堂内和外面走廊里都挤满了病人,辛公义就在厅堂内铺设榻床,不分昼夜的守候在病人身边,用自己的俸禄请医生买药材,亲自一个个省视慰问病人。每当病人痊愈后,就召见他的亲戚家人,告诉他们说:“死生有命,疾病怎么会互相传染呢?如果会互相传染的话,我早就死了。”于是病人的家属感到惭愧,拜谢辛公义后便离去。其后只要岷州人得病,都会争着要住到辛公义身边去,他们的亲属都一定要留下并照顾他们,于是人们的关系开始变的和睦慈爱,这一区坏风俗也被改变了过来。

辛公义后来被调任到弁州刺史,他到弁州刚一下车,先到监狱中露天坐下,亲自一个个的审问囚犯,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就把监狱里的囚犯判决并遣送完毕,然后才回到州衙听事堂里受理新的案件。辛公义审理案件都会当天立刻判决,如果有的案件白天处理不完,案件的当事人必须暂时拘禁的,他就住在听事堂里,始终不回寝室休息。有人看到就劝他说:“处理公事都有一定的程序,使君您何必如此劳苦!”辛公义说:“我作为刺史没有德性,不能使老百姓都和睦相处、不打官司,又怎么能把人拘禁在狱中而自己在家却安心大睡呢?”犯罪的人听到辛公义的这一番话,都被深深感动,痛快的认罪服法。

后来有要上官诉讼的人,他们的乡里父老赶紧劝他们说:“这只是小事一桩,你们怎么忍心再次劳烦刺史大人呢?”于是原本要诉讼的人们,双方都会互相谦让而作罢。

【研析】

此故事在描述辛公义对于他在岷州与弁州的所作所为,都是以实际行动来改变当地的风气。就如同刚一开始辛公义到岷州的时候,当地的人非常害怕病疫,甚至丢下自己的亲人不管,而辛公义看到便觉得当地的风气一定要纠正,自己下去亲自慰问照顾这些病人。辛公义舍身的救这些病患,就是要让当地的人了解到生命和亲情的可贵,为何为了区区一个小病而就要丢下可以被救活的病人呢?

辛公义在这两个地区当刺史,都是自己亲自处理事情,就像他在弁州审问犯人的时候,虽然案件未处理完,但是还是不回去休息,宁愿要赶快处理案件,这就是所谓的“今日事,今日毕”。虽然没有做到这个程度,但是辛公义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让这地区的治安能够平安。辛公义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也难怪这些百姓宁愿息事宁人,也不愿劳烦辛公义了。

【延伸思考】

1. 从本篇故事学到了什么?
2. 对于辛公义和现在社会的人处理事情的态度上,有何区别?
3. 从辛公义处理案件的态度上,自己是否跟辛公义一样呢?

【参考资料】

1.《中华丛书资治通鉴今注》 宋‧司马光 著作者 李宗侗夏得仪等 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55年10月初版 67年8月三版
2.《白话资治通鉴精选为政篇》 《通鉴》今译系列编委会 编译 陈圣元 编 鸿态图书公司出版部 83年11月初版第1刷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