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探幽(五):五礼

浊世清莲(大陆)


【正见网2008年07月10日】

礼指人的行为规范。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行宾礼,军旅之事行军礼,丧葬之事行凶礼,合称五礼。

古人事无大小,均有与人身份相应的必须遵循的行为法则、规范或仪式等规定。古人常把不知礼之人称作蛮夷,而通晓礼义、又能身体力行之人,则被称作圣人。当年,孔夫子就是以知礼而闻名诸侯的。所以,小学生一入学就得学礼,其進退周还、取与去就都得合乎一定的礼节。

表面看,礼节似乎就是一系列的仪式,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其实不然。古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合乎天道为准则的,大大小小的礼节仪式也都是如此。

《礼记•乐记》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丧服四制》曰:“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就是说,古代礼节的制定,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取法于天地、四季、阴阳、人情的。因此小学生学礼习礼的过程,表面看是在学习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所应该遵循的孝悌忠顺等礼节,实质上也就是了解天地运行、四时交替、阴阳变化、人之本性常情的过程。由此前往,最终达到自觉按照天地、四季、阴阳、人情的发展变化规律行事的高境界。

那么,人间的礼又是如何法天则地呢?

例如天尊地卑。天高地低,天为主宰,地只是顺从,天生万物,地成万物,天永远高于地,地的本分就是努力完成上天的使命。天尊地卑的位置身份永远不可以改变,否则,天翻地覆,一切就都乱的不可收拾了。

《礼记•乐记》曰:“礼者天地之序也。”古代的礼节都是效法天地的,礼是天地之间的差异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比于君臣。君要像天一样纯正祥和,臣要像地一样忠诚顺从,全力完成君主的使命。君臣的身份地位不能随意改变。古代射礼规定,君与臣比赛射箭,臣要让君一尺而退,不能与君并排而立。为什么?君臣之别也。战国时燕王与燕相子之换位,燕王居臣位,燕相子之居君位,结果燕国大乱三年,差点儿亡国。

比于夫妇。夫主事,妇顺从,对内相敬如宾,对外夫唱妇随,中国民间自古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之俗语,都不是毫无道理。

比于父子。父母要爱护养育子女,子女要孝顺赡养父母,父慈子孝。

比于兄弟。兄要爱弟,弟要敬兄,兄友弟恭。

比于师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故曰“师父”。事师如事父。孔夫子去世后,弟子集体守丧三年,子贡一人又独守三年,共六年乃去。

古代的礼节,林林总总,非常琐细繁杂。但不论巨细,都以符合天地的差异与发展规律为准则。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即人立身的根本,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以,小学生一入学就得学礼,学习孝弟忠顺等礼节,摆正自己在社会各种环境中的地位,守住自己在各种地位中的本分而无怨无悔。《礼记•冠义》曰:“孝弟忠顺行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

而今,古礼被弃之无遗。人子人孙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全家都围着他转;无职无位的特权之人,可以呼风唤雨,指挥一切;传统的高雅的绘画艺术被冷落、被排挤,而胡涂乱抹的所谓现代派艺术却占据着艺术的殿堂;正统的神传文化、普世的真理受到批判打压,而各种邪说却占据着大雅之堂,等等等等。正邪贵贱,颠倒如此,社会能不乱吗?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