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嗟来之食(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5月21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1)之。有饿者蒙袂(2)辑屦(3),贸贸然(4)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5)!来食 !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6)而谢(7)焉。终不食而死。曾子(8)闻之曰:“微(9)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下》)

【批注】

(1)食:音四,拿食物给人吃。
(2)蒙袂:用袖子遮脸,即不愿见人。袂,音妹,衣袖。
(3)辑屦:拖着鞋子。屦,音巨,鞋子。
(4)贸贸然:眼睛看不清楚而冒失前行的样子。
(5)嗟:音接,有轻蔑意味的招呼声。
(6)从:跟随。
(7)谢:表示歉意。
(8)曾子:即曾参,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弟子。禀性至孝,相传《大学》为其所述;又作《孝经》。后人尊称为“宗圣”。
(9)微:不必、不应当。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齐国爆发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食物,供应饥饿的路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疲累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拿着汤饮,说道:“喂!来吃吧!”那个人扬眉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就是不愿意吃这种无礼的施舍,才会饿到如此地步!”黔敖立即追上前向他道歉,但他仍然坚持不吃,后来终于饿死了。曾子听了这件事后说:“应该不必这样吧!黔敖无礼招呼时,当然可以不吃离去,但如果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浓缩为“嗟来之食”这句成语,原比喻带有轻蔑态度的招呼别人来吃食物,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

【讨论】

(1)那个饥饿的路人为什么不吃黔敖提供的食物?
(2)在帮助别人时,除了要顾及别人的自尊和立场外,你认为应该抱持什么样的心态才是真心诚意的助人?

【造句练习】

例:这个慈善团体在救助贫户时,总能细心体恤的做,让他们不会有嗟来之食的感受。
例:如果抱着慈悲善良的心去救助别人,就能让人感受到诚意,而不是嗟来之食。

【相似成语】

嗟来食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嗟来之食→食( )不化→化为( )有→有始( )终→终身大( )

参考答案:
嗟来之食→食(古)不化→化为(乌)有→有始(有)终→终身大(事)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