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中医方剂各论

李应达


【正见网2008年02月17日】

第一章 补养之剂

前言:

补者,补其所不足也;养者,栽培之,将护之,使得生遂条达,而不受戕贼之患也。人之气禀,罕得其平,有偏于阳而阴不足者,有偏于阴而阳不足者,故必假药以滋助之。而又须优游安舒,假以岁月,使气血归于和平,乃能形神俱茂,而疾病不生也。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故先补养,然补养非旦夕可效,故以丸剂居前,汤剂居后。

1、 六味地黄丸 (钱氏仲阳因仲景八味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以小儿纯阳,故减附桂,今用通治大小证。)

主治 : 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仲景曰:气虚有痰,宜肾气丸补而逐之)发热咳嗽,头晕目眩(《直指方》云:淫欲过度,肾气不能归元,此气虚头晕也;吐衄崩漏,脾不摄血,致血妄行,此血虚头晕也,)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证(诸证皆由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

组成: 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 山茱肉(酒润) 山药(四两) 茯苓(乳拌) 丹皮 泽泻(三两。)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

钱氏加减法:血虚阴衰,熟地为君;精滑头昏,山茱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小便淋沥,泽泻为君;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脾胃虚弱,皮肤乾涩,山药为君。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只用臣分两。

方义: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李时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丹者,南方火色,牡而非牝,属阳,故能入肾,泻阴火,退无汗之骨蒸);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能涩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妻能常服,其功未易殚述也。

2、还少丹 (杨氏)

主治: 治脾肾虚寒,血气羸乏,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肌体瘦弱,牙齿浮痛等证(肾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二本有伤,则见上项诸证,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则老可还少矣)。

组成: 熟地黄(二两) 山药 牛膝(酒浸) 枸杞(酒浸,两半) 山茱肉 茯苓(乳拌) 杜仲(姜汁炒断丝) 远志(去心) 五味子(炒) 楮实(酒蒸) 小茴香(炒) 巴戟天(酒浸) 肉苁蓉(酒浸,一两) 石菖蒲(五钱)加枣肉,蜜丸,盐汤或酒下。

打老儿丸:一方茯苓换茯神,加川续断,名打老儿丸(妇人年过百岁,打其老儿子不肯服此丸)。

方义: 此手足少阴、足太阴药也。两肾中间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阳,人之曰用云为,皆此火也。此火衰微,则无以薰蒸脾胃,饮食减少,而精气曰衰矣。

苁蓉、巴戟能入肾经血分,茴香能入肾经气分,同补命门相火之不足,火旺则土强,而脾能健运矣;熟地、枸杞补水之药,水足则有以济火,而不亢不害矣;杜仲、牛膝补腰膝以助肾;茯苓、山药渗湿热以助脾;山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远志、菖蒲通心气以交肾(遗精白浊,由于心肾不交);大枣补气益血,润肺强脾;楮实助阳补虚,充肌壮骨。此水火平调,脾胃交补之剂也。

3、龟鹿二仙胶

主治: 治瘦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精极之证(五劳之外,又有六极,谓气极、血极、精极、筋极、骨极、肌极也。精生气,气生神,精极则无以生气,故瘦弱少气;气弱则不能生神,故目耗不明;精气不固,
水不能济火,故遗泄而精愈耗也。)

组成: 鹿角(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二斤) 人参(一斤。)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净,水浸,桑火熬练成胶;再将人参、枸杞熬膏和入。每晨酒服三钱。

方义: 此足少阴药也。龟为介虫之长,得阴气最全(介虫阴类;)鹿角遇夏至即解,禀纯阳之性(阴生即解,)且不两月长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无过于此者(人身惟骨难长,)故能峻补气血;两者皆用气血以补气血,所谓补之以其类也。人参大补元气,枸杞滋阴助阳,此血气阴阳交补之剂,气足则精固不遗,血足则视听明了,久服可以益寿,岂第已疾而已哉(李时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以养阴也;鹿首常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

4、天王补心丹 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

主治: 治思虑过度,心血不足,怔忡健忘,心口多汗,大便或秘或溏,口舌生疮等证。

组成: 生地(四两。酒洗) 人参 玄参(炒) 丹参(炒) 茯苓(一用茯神) 桔梗 远志(炒。五钱) 酸枣仁(炒) 柏子仁(炒,研去油) 天冬(炒) 麦冬(炒) 当归(酒洗) 五味子(一两。炒。)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临卧灯心汤下一丸,或噙含化。

方义: 手少阴药也。生地、玄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既济之义也;丹参、当归所以生心血;血生于气,人参、茯苓所以益心气;人参合麦冬、五味,又为生脉散,盖心主脉,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百脉皆朝于肺,补肺生脉脉即血也),所以使天气下降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万物乃生);天冬苦入心而寒泻火,与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远志、枣仁、柏仁所以养心神,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敛心气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上浮而归于心,故以为使;朱砂色赤入心,寒泻热而重宁神。读书之人,所当常服。

5、参苓白术散

主治: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土为万物之母,脾土受伤,则失其健运之职,故饮食不消;兼寒则呕吐,兼湿则濡泄也。饮食既少,众脏无以禀气,则虚羸日甚,诸疾丛生矣。)

组成: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山药(炒) 扁豆(炒) 薏仁(炒) 莲肉(去心,炒) 陈皮 砂仁 桔梗。为末,每三钱,枣汤或米饮调服。方义: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脾之药也,然茯苓、山药、薏仁理脾而兼能渗湿;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陈皮、砂仁,入补药则补;)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肺和则天气下降,)使气得升降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药之上僭也。

6、四君子汤

主治: 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脾者,万物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不健运,故饮食少思;饮食减少,则营卫无所资养。脾主肌肉,故体瘦面黄,肺主皮毛,故皮聚毛落;脾肺皆虚,故脉来细软也。)

组成: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煎。

方义: 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進,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7 、补肺阿胶散 (钱乙)

主治: 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

组成: 阿胶(蛤粉炒。两半) 马兜铃(焙) 甘草(炙) 牛蒡子(炒香。一两) 杏仁(去皮尖。七粒) 糯米(一两。)

方义: 此手太阴药也。马兜铃清热降火(兜铃象肺,故入肺),牛蒡子利膈滑痰(润肺解热,故治火嗽),杏仁润燥散风,降气止咳,阿胶清肺滋肾,益血补阴。气顺则不哽,液补则津生(阿胶补血液),火退而嗽宁矣。土为金母,故加甘草、粳米以益脾胃(李时珍曰:补肺阿胶散用马兜铃,非取其补肺,取其清热降气,而肺自安也。其中阿胶、糯米乃补肺之正药。昂按:清热降气,泻之即所以补之也;若专一于补,适以助火而益嗽也)。

8、玉屏风散

主治: 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

(阳也者,卫外而为固也,阳虚不能卫外,故津液不固而易泄,且畏风也。此与伤风自汗不同,彼责之邪实,此责之表虚,故补散各异。)

组成: 黄耆(炙,四两) 防风(一两) 白术(炒,二两。)为末。每服三钱。

方义 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黄耆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以为臣;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耆畏之,故以为使,以其益卫固表,故曰玉屏风。(李东垣曰:黄耆得防风,其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