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张?通西域 (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2月31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 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 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大宛之迹(1),见(2)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3)。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4)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5)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6)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7)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8)单于(9)。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10)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11)亡乡月氏(12),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13),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14)?”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15)。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16),汉之赂遗(17)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18),抵康居(19),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20)而居,地肥饶,少寇(21),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22)。(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注释】

(1)大宛之迹:大宛,古西域国名。迹,形迹。此指大宛国的土地山川。
(2)见:同“现”。发现。
(3)郎:汉代官名,为郎中令属官,即皇帝的侍从。
(4)月氏(音支):也写作“月支”,我国古代西北的民族。
(5)与:同盟者。
(6)更:经过。
(7)堂邑氏胡奴甘父:堂邑氏的奴隶名叫甘父。堂邑氏,姓,汉人。胡奴,指一位匈奴奴隶。甘父,胡奴的名字,下称堂邑父。
(8)传诣:转送到,移送到。传,递解。诣,到……去。
(9)单(音禅)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10)节:旌节,古代使者的凭信物。竿状物,上饰牦牛尾。
(11)属:随从。
(12)亡乡(音向)月氏:向月氏方向逃去。亡,逃跑。乡,同“向”。向着。
(13)饶财:富足。
(14)若欲何之:你想到哪儿去。若,你。之,往,到……去。
(15)闭道:阻塞道路。
(16)反汉:回到汉朝。反,同“返”。
(17)赂(音录)遗(音位):馈赠。
(18)发导绎:派遣向导、翻译。发,派遣。导,向导。绎,通“译”。翻译。
(19)抵康居:送达康居。抵,到达。康居:西域国名。
(20)既臣大夏:已经征服了大夏国。既,已经。臣,征服。大夏,西域国名。
(21)少寇:很少有敌人侵犯。寇,盗匪,入侵者。
(22)要领:比喻人的主旨。“不得要领”,指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没有明确态度。要,通“腰”。是衣腰。领,指衣领。

【语译参考】

大宛这地方,是张骞(音千)发现的。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45年)当过郎官。当时,天子询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打败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做了饮酒的器皿。月氏人逃跑了,对匈奴常怀仇恨,只是没有同盟者和他们共同去攻打匈奴。那时,汉朝也正想消灭匈奴,听到这些话,因此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是去月氏,途中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和堂邑氏的匈奴族奴隶甘父一同从陇西出去。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押解给单于。单于扣留他们,说:“月氏在我匈奴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越过我们前去呢?我们要想派使者经过汉朝去南越,汉朝能允许吗?”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始终保持着汉朝使者的气节,没有丢失。

张骞被长久扣留在匈奴,匈奴对他的看管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向月氏方向逃去,往西奔走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听说汉朝十分富足,原本就想与汉朝往来,却都没有实现。如今见到张骞,很高兴,就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如今逃出来了,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出去。果真能到达月氏,我们回到汉朝,汉朝馈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大宛人认为张骞说的是真话,就让张骞出发,还为他派了向导、翻译,一直送到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的国王早已被匈奴杀死,立了太子当国王,他征服了大夏国,并在那里居住下来。那里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人们意在安居乐业。又自认为远离汉朝,根本没有去向匈奴报仇的想法。张骞从月氏来到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明确的答复。

【研析】

汉武帝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尽管未能完成联络月氏和乌孙共同抗击匈奴的历史使命,但张骞此举却对打开中国与中西、亚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开拓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進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

本文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他率领100多名志愿人员,历经艰险前后十三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最后生还者只有两人,回国后他把搜集的大量资料向汉武帝汇报,使原本对状况不明的西域有了一些概念,于是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军。后来武帝得以开疆,拓展了汉朝的版图,也是由于张骞带回来这些资料的缘故。

在以前封闭自保的传统社会,张骞自请出使西域,可谓具有冒险家的精神。他集中国汉代的旅行家、外交家及探险家之名于一身,对丝路的开拓有着重大贡献。西域诸国从此呈现在中原人的视野中,商人们纷纷沿着张骞探出的道路往来贸易,成就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而且张骞在被匈奴扣留的十一年中,仍不失气节,又再一次验证了古人超高的道德观。

【延伸思考】

1.由于探险家的出现,促進了东西方的交流,请你再举其它探险家的例子与大家分享。(东西方人物皆可)
2.请你分析汉武帝的武功和张骞探出丝路的关系?
3.择善固执,就是凡是好的,该坚持的就当坚持,不因利益而随波逐流。试想,如果你是张骞,你会如何做?

【参考数据】

1.http://www.ld.nbcom.net/shiji/liezhuan/lz063.htm
2.史记列传(五) 司马迁原著 王利器、张烈等译注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9%A8%AB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