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学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法的几个问题 (四)

梅花一点


【正见网2007年10月27日】

4、其它。

三式(即“太乙神数、六壬和奇门遁甲”)就是从易学体系发挥并结合天干地支、天象运动,甚至结合有五行,或者一些低层次的运动规律变化(实际就是低灵、低神的运动规律),或者一些低层次的生克变化的理,得出来的不同的术数运算体系。相传“三式”在先秦就有了;在唐朝时代仍然盛行。有学者认为,这三式跟古代的天文学理论“盖天学”有紧密关系。如此说来,不同的天文学术的内涵也许会带来不同的术数方法。这个前面谈到易学体系和星占的时候已经触及。因为对于星体的组合归类,形成不同的星象认识,就如西方面对天空认为有什么双鱼座、狮子座、双子座、水瓶座等等;而中国古代认为是二十八宿;加上古代中的天文学理论不同学派,自然也会对于天象的认识也必然有所区分。这些认识的区分,也会造成天文学术内涵的区分,这就是文化的区别。不过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们认为“六壬”主要是预测日常生活的,“奇门遁甲”主要是预测军事的,“太乙神数”是算国家命运及大事的;但有学者考研过后认为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适用“太乙神数”了,即不灵验了。实际上,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也是运算国家和朝代大历史的,只是邵雍没有留下具体的运算技巧;主要原因是邵雍不想让他的学问变成一种纯粹的术数技巧内涵的东西,而是让其学问是一个“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充分合一的“天人之学”,以此来告诉世人历史的真象及人心道德的重要。

另外,象中医里的“五运六气”(见《黄帝内经》)的术数内涵也和“三式”是同样的,只不过“五运六气”侧重在天气气候的变化上的运动规律,而由此给予人体的生命影响。

至于“四柱”,则主要是年、月、日、时和天干地支的组合,然后配以五行及低层次生克的理来运算的。这是一种关于时间内涵的术数运算;而每个时间场也是有神来掌管的。那么,四柱属于地球范围内的时间场的运算模式,不属于高层次的时间场的内涵。

面相(及手相等等)则是人体肉体及自身的物质形态,保留了人体内一定低层次的时空的范围的认识。因为人体本身的物质形态,具有一定的或者占据一定的时空范围;而面相(及手相等等)的术数内涵主要以人体内涵为出发点,来对于人在世间的时空中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自然也涉及到吉凶命运的安排。而高层次物质对于人体的影响,则无法作出解释。就如出现了高层次的修炼人,因为其身体被高能量代替的时候,则面相技巧则不会适用。人们所说的伯乐识千里马,也是类似面相的技巧,只不过是应用于动物罢了。

风水的知识体系跟现在人们认识的地理学很相似,但是风水里面也使用了术数的运算内涵,使得人们看待地理的方式更接近生命的形态;这又是现代地理学未能注意到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地理形态的变化比较大,加上人们对于地理表面的再造或者破坏能力進一步加大,最终使得风水的内涵的使用的稳定性极低。

我们初步总结一下,这些术数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从人们认识到的、观测到的、感应到的物质或者事物出发,并应用“天人合一”的理作为指导,运用高层次传来(即神传文化)的“象数”文化内涵来制作出各种运算模式,最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和可操作性的术数文化规律。

不过,数术文化只是半神文化中传出较低层次的文化。这体现在术数文化的局限性:

《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曰:“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弃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

笔者认为,由于社会道德及风气的变化,会导致术数文化的不灵验;这有两方面的不同表现:一种是社会道德乃至环境物质出现较大规模的败坏,乃至影响到生克变化的失衡,这是三界内的低神解决不了的,只好退出历史的安排,乃至被淘汰。另一种是,由于高层次的神佛向世间传法,因为其来源较高,足以维护世间物质及大部分的人的人心道德的平衡,乃至促成修炼人修成正果,那么低层次的术数文化就起不到作用了,也没有这个必要了,于是退出历史的安排,也有被清理的。这是从外部内涵来看,其实主要原因也在于术数文化本身的局限性:因为术数文化本身不能使人们得到真正的高层次的理,并在性命内涵上得到升华;术数文化的特点主要也是表现在技术性层面上的追求,而非心性内涵的指导。

这就涉及到我们怎样看待命理文化了。总的来看,命理文化的最低层次的表现就是现代西方学术所认识到所有的“自然科学”的内涵,即广义的“物理之学”。所以,命理文化除了对于物质形态的意义有深刻的表述或者研究;其中另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可推演性,是一种可以技术化的表现。术数文化正是具有物质内涵意义和技术化的可操作性、可推演性所有特点。从这点来看,术数文化的内涵相对于心性文化是属于较低层次的内涵,因为他仍然体现在对于技术技巧层面的内涵的追求,并通过这种技术追求能认识到人类、宇宙物质的变化的规律性,即《周易》所说的“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对于“器”内涵的追求,是技术内涵的追求;对于“道”的认识,则是高层次心性内涵的规律变化,相当于“心法”内涵。而术数文化从现在的人们的认识角度来看,属于由“器”升华到“道”的一种文化内涵,同时这也是术数文化的局限性所在。但从术数文化的起源来看,他则是由“道”的层面传出来的,即是由高层次的文化内涵传出来的,所以术数文化的内涵是与高层次的宇宙、生命及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有直接关联的;只是术数文化自身的理仍然有巨大的局限性,也只是相当极低层次的部分的认识宇宙及生命。因为,超出术数文化内涵的宇宙规律是有的,而且也是广阔无垠的。高层次的理是对于术数文化规律的产生所在;而技术化层面的内涵却是术数文化规律受制约的所在,同时也是术数文化内涵容易走入较低层次的内涵的所在;因为一旦升华到高层次的内涵,其表面技术性的一切内涵都会失去任何意义,即古人所说的“善易者不占”。而人心如果还在过分的执著这些技术性的内涵,则会進一步失去走入到“道”的境界的内涵。

所以,邵雍说:“至理之学,非至诚则不至。物理之学或有所不通,不可以强通。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失理而入于术矣。”(《观物外篇》)意即,用个人的强势观念来对于“术”(技术)的追求,实际上就是人心执著的表现,则可能在学术的研究中出现“强通”的状态,而不是学问、历史或者宇宙的真相的表现。至于说到“强通”的状态,在现在的西学观念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就如关于达尔文的進化论的问题,现在人们将之运用到历史文化的研究之中,完全掩盖了人心道德起到的历史变化规律的真实性。進化论的历史观就是一种“强通”,是人心观念制造的一种假象,而非历史的真实反映。但有一点,如果人们过于依赖假象所制造出来的非真的现实,则可能進一步加强这种假象,并使人们相信它。就如同進化论的历史观一样,现在仍然在部分的指导着人们关于历史的虚假认识及研究,严重的造成人心道德的败坏。所以说,技术问题的研究如果不与心性内涵相关或者相联系,则技术问题仅仅是一个表面的操作的模式内涵,而不是一种文化和生命的内涵真实体现,使得技术内涵的本质意义被剥离,不能上升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或者更高层次的境界,会進一步局限人去认识宇宙、生命的本质内涵,将人的观念固定化、概念化和假象化。这作为在历史研究的技术层面的内涵,同样具有借鉴的意义和教训的深刻。因为人类社会及世间的状态,决定了人是必然永远需要技术性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内涵的。

例如,《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有记载关于术数文化体现的道德心性的反映的内涵,曰:“夫"z策定数,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是以择贤而用占焉,可谓圣人重事者乎!周公卜三龟,而武王有瘳。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晋文将定襄王之位,卜得黄帝之兆,卒受彤弓之命。献公贪骊姬之色,卜而兆有口象,其祸竟流五世。楚灵将背周室,卜而龟逆。”

术数文化的关于人类命运吉凶的判断的重要依据,就是人心的善恶;也就是,心性文化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半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当然,术数文化的内涵意义也只是部分的反映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内涵,而不是全部;更高层次的心性内涵,则惟有修炼人能认识到。所以说,术数文化属于中国古代的半神文化的内涵。

所以说,神传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中起到相当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为人们奠定了半神文化的内涵传统。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来源是深刻的、深远的。因为真正高层次的神传文化根本目地是为了人能修炼乃至修成正果。而半神文化则来自神传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内涵(不是全体内涵),其意义侧重在让人们有一定层次的接近神的文化内涵,并相对于使得全社会的人类的道德人心处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而不至于过快的败落乃至毁灭人间及世间物质,同时也使得人们认识到不同类型的文化意义。这是五千年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主体内涵。

笔者特引《西游记・第二回》的几段话作结,在此非是插科打诨,乃是聊表无为之意,以志史学研究的同道者: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進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祖师闻言,進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


2005年4月1日起稿
2005年4月17日结稿

笔者后注:
关于“天人合一”的内涵,虽是中国古代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现今和未来历史变化的内涵来讲,仍然有其巨大的局限性。在此处,则属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特征的表现而已,仅供古代史研究者参考。新文化由新人类开拓。

另外,由于笔者的学识水平所限及资料查找的困难,文中可能出现常识性错误,则敬请读者原谅。但愿本文辞能达意。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