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9月20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1)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2)。使天下之人齐(3)明(4)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5)!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6)’夫微之显,诚(7)之不可 掩(8)如此夫。”(《中庸・右第十五章》)

【注释】

(1)盛:大。
(2)遗:这里指离开。
(3)齐:通“斋”,斋戒。
(4)明:洁净。
(5)洋洋:流动充满的意思。
(6)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引自《诗经・大雅・抑》。格,至。思,语气词。度(duó),揣度。矧(shěn),何况。射(yì),厌,厌怠不敬。
(7)诚:真实无妄。
(8)掩:掩盖。

【语译】

孔子说:“鬼神所具有的德行,可真是太盛大啦!看他也看不见,听他也听不到,但他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什么都不能离开他。他会使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整齐的衣服去祭祀他。神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也好像就在你的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人是不可揣度的!怎么能怠慢不敬呢!’神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灵验不可掩盖,就是这样啊!”

【研析】

孔子这里说的“鬼神”应该是指“神”,即“鬼神”是偏义复合词,义的中心在“神 ”。孔子怀着敬仰之心、赞美之情,对神做了准确的描述,人看不见他的形,听不见他的声,却感觉到就在身边。孔子肯定了神的真实存在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赞美神的盛德,也告诉人对神应有的态度。神造了天地万物,也按照他的形象造了人,人就生存在众神造的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神赐给人类一切,掌管着一切,安排着一切,惩罚邪恶,呵护善良。神具盛德,神是高于人类的智慧的觉者,具有大智慧,大能力,是宇宙中伟大的生命。但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因为神在更微观,与人不在同一空间,也不给人显现,最大限度显现出光影。如果真的相信神,会感受到神的无处不在,从宏观到微观的真实存在。当然,即使不信,也证明不了神的不存在。在古代,由于人的德大,由于人相信神的存在,所以神会显现给人,因为那时是人神共在的时期,中华文化也是半神文化。人应该虔敬的祭祀神,赞美神,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神,绝不可怠慢不敬。孔子是这样讲的,在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对神的礼敬在记录孔子的言行的书中有很多记载。

【延伸思考】

1、 你认识了解哪些位神?知道神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吗?
2、 人可以修成神吗?历史上有哪些人修成得道了?

【思考提示】

1、玉帝掌天盘,王母掌地盘,冥王管地府。风云雷电神各司其职,日月星辰各居其位,山川河海各有其主。社神管土地,稷神管五谷,灶王管炊饭。生病有药王,婚姻有月老,生死有司命。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修成得道的人很多。一直到五六十年代,西藏地区很多人,包括部队的军人、政府的官员,都亲眼看见过得道的喇嘛肉身虹化飞升的情景。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比罗卫国的太子,修炼得道成如来佛。唐朝时新罗国(今朝鲜)王子隐姓埋名到九华山修行,人称他叫金乔觉,后成就地藏王菩萨,现在不腐的肉身仍保存在九华山。西藏密勒日巴苦修一世,修成后成为藏密白教的始祖。韩愈的侄孙韩湘子道成后位列八仙之一。达摩、济公都修成罗汉。

【相关资料】

(一)一思一念神难欺

清咸丰同治年间,江苏宜兴有个秀才叫吴生。他虽文才出众,但屡次科考都不中。他的姐夫为此非常焦急。

除夕之夜,姐夫做了一个梦,看见庙里挂着牌告,上面写着吴生在明年将中解元,但不一会儿又撤去了。他姐夫正在惊诧之中,旁边一位神吏告诉说:“这人将要在新年期间做一件大恶事,所以把他的名字革除了。”他还在主管的神吏那里看到一本簿子,看见上面载着吴生本应作三元宰相,但由于口头上和笔头上造了大孽,全被勾销了。上面有关本次科考的记载,与现实完全一致。姐夫叩头哀求,希望可以帮助防范那还没有发生的事,并以全家的性命替吴生担保。主管的神吏于是允许了。他看见那块牌告又挂了出来。醒来之后,正想把此事告诉妻子,不料其妻子也做了个类似的梦而被惊醒,梦中看到她弟弟中解元,马上有人来把喜报夺了过去说:“吴生已除名,不要误报!”夫妻两人商量后想了一个办法,决定将吴生骗来关起来,希望可以防范不让他做那件大恶事,以此来警惕和保全他。

第二天,姐夫便以吴生姐姐生病为由,将吴生骗来锁在房子里。两人隔着门对弟弟说了梦中的事。吴生诧异说:“我心里是这么想过,但还没有干,鬼神就已经示罚了!”直到开始考试,两人才把吴生放出来,而且由姐夫亲自陪着吴生一起到金陵赴试。除入考场外,姐夫寸步不离跟着他。等到发榜,吴生果然中了解元。古语有云:“现在的人做坏事,以为人看不见听不到,就可心安理得的任意放纵,丝毫没有畏惧和顾忌。殊不知人的耳目虽然可以被遮蔽,但神的视听是遮蔽不了的。[1]”可见真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神在看着人的一思一念,一举一动,并以此作为惩恶扬善的依据。因此我们待人处事,一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做亏心事,不欺神明,否则只能害了自己。

[1] 出自宋代袁甫《袁氏世范》。原文:“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 安然自肆,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

(二)淳朴之心神明赏

胡牧亭说,他的老家有一位富人。此人养尊处优,闭门不问天下事,人们很少看见他在公开场合露面。他虽然不善于理财,但是财富却始终不竭;虽然不善于养生,但一直都没有得什么病。即便偶有祸患,也会意外得到解脱。

富人家曾有一个奴婢自杀身亡,乡里的地保等人十分高兴,大肆张扬这件事,还报了官。官府即刻派人来验尸。谁料验尸之时,婢女的手足突然微微动了起来,大家都十分惊骇。过了一会儿,婢女打了个哈欠,又伸了个懒腰,随即侧转过身,坐了起来, 她活了过来。官府想让婢女承认是被主人逼奸而自缢的,因此用言语诱导她。但是这个婢女却向上叩头说:“主人的妻妾成群,而且都非常美貌,哪有可能钟情于我呢?如果他钟情于我,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肯自杀?事实上,我是因为听说了我的父亲不知为什么被官府杖杀的消息,悲痛难释,所以不想活下去了。没有其它的原因。”地方官听了失望而去。这位富人的其它偶然遭遇也大抵如此。

人们都说他是一个蠢人,但是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福分?谁也说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一次,有人扶乩召仙,就将此事询问乩仙。乩仙下判语说:各位的想法都错了,他之所以有这个福分,正因为他是个蠢人。这个人在前世乃是一农村老汉,淳朴深沉无计较心,悠悠忽忽无得失心,落落漠漠无爱憎心,坦坦平平无偏私心。有人凌侮了他,他也不与人相争;有人欺骗了他,他也不心生狡诈;有人骂他诽谤他,他既不嗔怪,也不迁怒于他人;有人有意陷害他,他也不進行报复。他终生平庸,死于自己的茅舍中,并没有什么功德。然而,正是他那颗淳朴之心为神明所欣赏,所以,在今生他得到了福报。他所表现出来的愚蠢无知,正说明他与前世身形异但善性犹存,没有完全隐没前生的善根啊。你们因此而生疑,不是大错特错了吗?当时在旁的人相信和不相信的人各半,我想,乩仙这段评语,倒是很耐人寻味啊。(资料来源:清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三)明皇游月宫,仙音留世间

隋唐时代,有很多修炼人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当时的帝王将相,莫不崇佛敬道。根据史书记载,隋唐时代,有一个名闻朝野的道士叫叶法善。出生在隋朝的炀帝大业年间,卒于唐朝的唐玄宗开元年间,活了一百零七岁。叶法善是括州括苍县人,自曾祖三代为道士,到他这儿已经是四代修道了。当时的道士一称,指的是修道之士,并不一定是出家道人。在唐高宗的时候,他开始因为道术高明而名动朝野。

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一直到唐玄宗,都对他礼遇非常,他还一度被加官進爵,尊宠莫与。既然这么受器重,当然是因为有真本事了,在唐玄宗时期,他常常在有大事发生之前就禀告给玄宗。(《旧唐书》、《新唐书》) 唐玄宗就是唐明皇。唐玄宗不但礼遇修炼人,而且对修道也上心,虽是贵为帝王,也常常认真修炼,还掌握了一些变化神通。看他的读书笔记《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还真不是一个常人能够有的见地。唐明皇精于乐理,并擅长作曲,有一紫玉笛,一生珍爱不已。当他因为安史之乱避祸于四川的时候,已是暮年。一日抚笛吹曲,忽然有二鹤至,随曲翩然起舞,曲终而鹤不见。明皇叹道:我是孔升真人下世,今天使命完成了,玉帝要召我回去了。乃逝。(《明皇杂录》)

农历八月十五了,我们就讲一个叶法善和唐玄宗中秋游月宫、记仙曲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皇杂录》,在《太平广记》里也有记载。为了生动有趣,我们这里改编了 《初刻拍案惊奇》里面的故事。开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玄宗在宫中笙歌進酒,凭玉栏,仰苍穹,赏皓月,不觉襟怀旷荡。玄宗心思:“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非常好处。听说嫦娥窃药奔月。既有宫殿,定可游观。只是如何得上去?”急传旨宣召叶尊师,法善应召而至。玄宗问道:“尊师道术高明,能带我到月宫一游吗?”法善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于是叶法善将手中板笏[1]一掷,现出一条银色的长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法善就扶着玄宗,踱上桥去,随走过处桥便随灭。只觉得才走了不到一里多,就到了一个地方,这里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拢四柱牌楼,上面有个大匾额,写着 “广寒清虚之府” 六个大金字。俩人从大门走進来,看庭前是一株巨大无比的桂树,枝叶繁茂。桂树之下,有无数白衣仙女,乘着白鸾[2]在那里起舞。这边庭阶上,又有一伙白衣仙女,拿着乐器伴奏。她们看见二人走進来,既不奇怪也不理睬,仍然玩自己的。玄宗呆呆看着,法善指道:“这些仙女称作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叫《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舞蹈,将两手按节,一一默记了。后来,回到人间宫中,把曲子和舞蹈传与杨玉环,名《霓裳羽衣曲》,流于乐府,为稀世罕音。玄宗听罢仙曲,已是冻得发抖了,就想回去了。法善驾起两片彩云,俩人脚没挪窝就到了人间。路过潞州城上,细听更鼓已是三更,夜深人静。当时月色明朗如昼,照见城中如昼。法善提议说:“臣侍陛下夜临于此,此间人如何知道?刚才陛下习听仙乐,何不就在这儿练习练习?”玄宗道:“甚妙,甚妙。不过没带我的紫玉笛来。”法善问:“玉笛何在?”玄宗道“在寝殿中。”法善说:“这个不难。”将手指一伸,玉笛就从云中坠下。玄宗很高兴,接过手来,把心里记下的《霓裳羽衣曲》吹了一遍;又在袖中模出数个金钱,洒了下去,然后俩人乘月色驾云回宫。潞州城中,有睡不着的,听得笛声嘹亮不同凡响;有爬起来听的,却在半空中吹响。次日,又有人在街上拾到金钱,报知府里。府里官员想是非常祥瑞,就上奏皇帝。十来日表到御前,玄宗看表上写着: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此乃国家瑞应,万千之喜。玄宗心里明白他们误会了,不觉大笑。这就是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和《霓裳羽衣曲》的来历。

[1] 笏,是古代臣子上朝所带的板,要禀奏什么事就扼要写在板子上。
[2] 鸾,凤凰的一种,雄的叫鸾。

七、【课后作业】

请搜集民间的关于鬼神的传说故事并和大家分享。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