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系列】电视片:中国古代建筑术(上)

新唐人电视台


【正见网2007年09月10日】

Real 格式: 在线 (13分41秒) | 下载 (34MB)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

中国古代建筑 (秦代 - 唐代)

一、朝代文化的象征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代,当时北方各诸侯国沿北侧边境筑边墙,以防御匈奴南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北伐匈奴,连通各国长城。据《史记・蒙恬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除制塞,起临泺,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自秦朝开始,以长城分水的关内地带,先后更易了15个帝王朝代,历时2000多年。

北筑长城的同时,秦始皇于京畿腹地修建宫殿皇陵。唐・杜牧《阿房宫赋》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现今挖掘的一处阿房宫夯土台遗址,东西绵亘1000余米,南北宽约500米。长城、阿房宫和秦俑,凝聚了兵征天下王者治国的一代文化,也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和典范。

二、榫卯和瓦当

木构瓦顶是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特点,用于构木结架的榫卯工艺早在石器时代已在中原使用。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榫卯残木推测,距今7000年前,古人已掌握木构榫卯技术,卯孔方整,反映古人的木构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古代传统的木构建筑一般是先沿房屋進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整个房屋的建造上,不用钉卯,完全使用榫卯技术使柱梁构成一体。建筑正面每二柱之间称为一间,若干间并联组成一座横长矩形的单体建筑,進而组成院落和城郭。

鲁班,春秋时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07年。据史书《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世本》、《墨子》等记载,鲁班曾发明了曲尺、墨斗、钻凿,锁、木鸟 、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曲尺、墨斗、钻子、凿子、铲子、石磨、锁、机动木马车、木鸟 、云梯、钩强等),“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鲁班由此被奉为古代木工巧匠的鼻祖。

最早的陶制瓦匹,出现于西周初期,距今大约3000年左右。西周瓦分为筒瓦和板瓦,用于屋顶防水,檐头的筒瓦称为瓦当,板瓦称为滴水。瓦面饰有篆文,云龙图案。从出土的东汉宁城市井地图看,汉时的城扈筑有庙宇、城垣、城门、街巷、衙署和市场等。

三、庙宇建筑

1、佛窟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原后,各地相继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佛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等。据敦煌藏经洞遗书 P. 3720号和莫高窟第 156窟前室北壁左上方的墨书《莫高窟记》中也记载:“右在州东南甘五里三危山上。秦建元中,有沙门乐尊,仗锡西游至此,巡礼其山,见金光如千佛之状,遂架空镌岩,大造龛像”。秦建元中,为公元 366年。

莫高窟从南到北全长1618米,至今还留有492个石窟,其中保存有2000尊以上千姿百态的塑像和许多瑰丽的壁画。相传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经北魏至元,由历代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累积完成。北魏时期的佛像塑像,体格高大,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头发呈波浪状,袒露著上身,留下了印度艺术的浓重印记。唐代,莫高窟的雕塑达到了顶峰。雕塑在洞窟的正中,以释迦牟尼为中心,佛像面容温和慈祥,神情庄严从容,服饰华美。金刚威严、正直、勇猛、坚毅;菩萨面庞圆润,嘴角带著微笑,胸臂袒露,衣裙轻薄。莫高窟共有塑像2415尊。最大的高30多公尺,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是佛教雕塑艺术的宝库。莫高窟的壁画绚丽多彩。这些壁画描绘的主要内容有:佛经故事佛前生故事,尊像图,和装饰图案。

2、寺殿

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始建于南北朝471-499年间,主体是供奉释尊的大雄宝殿。现存最早的木构楼阁式建筑是天津独乐寺观音阁。始建于唐代984年。楼阁分三层建造,高23米,历经千年,仍完好无损。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屋檐中特有的构件,源于秦汉年间。斗是斗形垫木块,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

独乐寺观音阁上下檐的斗拱粗大雄伟,排列疏朗,起著承重作用。整个大阁的斗拱种类繁多,因位置和功能的需要不同,共采用了24种结构,和其它构件配合,组成一个优美统一的整体。据文献记载,独乐寺自辽代重建以来,曾经受过几十次地震,却安然无恙。

3、古塔

古塔是古代庙宇建筑的又一大特征。古塔来源于古代印度的佛塔,同时溶入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早期的古塔用于安藏佛骨舍利和供奉佛像。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1056年间,是现存最早的多层木构建筑。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间夹暗层九层。各层均用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木柱之间使用了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木塔继承汉唐重楼建筑形式,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是古代建筑的典范。

四、赵州桥

隋、唐时期古代建筑進入成熟阶段。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拱券石桥赵州桥。桥面37.37公尺,加上南北两座桥头全长50.82公尺,桥宽9公尺,桥高7.23公尺。石桥两端为开放式造型的三角壁拱洞,是由两端桥面与拱环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三角形部分,又称为侧拱。这四个侧拱在涨水期间就成为排水口,能有效减低水流对石桥所造成的压力。赵州桥在1300年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却安然无恙。架设的桥墩地基坚固无比,重量测定也极其正确,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两端的桥墩仅仅下沉5厘米。赵州桥是一缓和优美的弧型,桥高虽只有7.23公尺,可是其坡度却很适合马车与人的通行。

五、唐代 - 古代建筑技术的综合和完备

唐代,国力富强,朝疆远拓。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著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使用“材”制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法,用于指导绳墨和绘制图样。

(上集完)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科技

正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