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太甲思过(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8月29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1)。三年,伊尹摄(2)行政当国(3),以朝诸侯(4)。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5)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6)之,乃作《太甲训》三篇(7),褒(8)帝太甲,称太宗。(出自《史记・殷本纪第三》)

【注释】

(1)桐宫:商之离宫,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五里的地方。另一说法是汤冢附近。
(2)摄:暂时代理。
(3)当国:掌管国家政权。
(4)朝诸侯 :接见诸侯。
(5)反:同“返”,归向。
(6)嘉:嘉许,赞美。
(7)《太甲训》三篇:古文《尚书》有<太甲>上、中、下三篇。
(8)褒(音包):赞扬。

【语译参考】

太甲帝即位三年,昏暗不明,暴虐百姓,不遵循汤的法制,败坏道德,于是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此后三年,伊尹暂时掌理国家政权,主持国事,接见各方诸侯。

太甲帝在桐宫住了三年,悔改过失,责备自己,回心向善。于是伊尹便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德行,诸侯都来归服殷朝,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伊尹为了嘉勉他,就作了<太甲训>三篇,赞扬太甲帝,称他为太宗。

【研析】

孔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颜回说:“不贰过”,均是劝人要勇于认错。而太甲身为一国之君,能做到改过,的确不容易,可见伊尹将他放逐到桐宫,让他思过三年,是正确的决定。而在此三年中伊尹“摄政当国”,“朝诸侯”,使国家不致群龙无首,陷入纷乱。更难能可贵的是,伊尹不恋栈权力、名利。一旦太甲帝改过后,能还政于他,不似后来的政客,自己篡位当起皇帝来。

这个故事流传久远,反映了伊尹为贯彻商汤的治国方略,让商王朝长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伊尹也获得了“大仁”“大义”的美名。

一个人名留千古抑或遗臭万年,全在一念之间。重视道德者,为与不为,知所進退;重视名利者,短视近利,可能祸害亦随之接踵而至,甚至永被唾骂。伊尹能被五位帝王重用,得于他具有超凡的人格。

【延伸思考】

1、当你犯错时,是找理由自圆其说、推诿其事,或是真正自我内省、检讨过错?请你利用此机会,好好的检视一下自己。
2、有智慧的人,碰到事情能做正确的抉择,请问你碰到重大事情,是如何下决定的?
3、名利常使人昏了头,忘了该有的正义道德,请问如何在名利当头,依然坚守气节?

【参考数据】

1.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四书五经之路
2.史记本纪(上) 司马迁原著 王利器、张烈等译注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白话史记 谢武雄译 河洛图书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