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读:《帝范》务农第十 

天使


【正见网2007年03月29日】

编者按:本网站发表了由李剑同修写的“《帝范》─盛世明君唐太宗的治国之道”系列文章,由于该同修被严重迫害致残,该系列不能继续。另有同修开始将原文译成白话文,但是不能完成“评析”部分。如有同修能协助完成“评析”部分,请将来稿寄正见编辑信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志廉耻。故躬耕东郊,敬授人时。国无九岁之储,不足备水旱;家无一年之服,不足御寒暑。然而莫不带犊佩牛,弃坚就伪。求什一之利,废农桑之基。以一人耕而百人食,其为害也,甚于秋螟。莫若禁绝浮华,劝课耕织,使人还其本,俗反其真,则竞怀仁义之心,永绝贪残之路,此务农之本也。斯二者,制俗之机。

  子育黎黔,惟资威惠。惠而怀也,则殊俗归风,若披霜而照春日;威可惧也,则中华慑?,如履刃而戴雷霆。必须威惠并驰,刚柔两用,画刑不犯,移木无欺。赏罚既明,则善恶斯别;仁信普著,则遐迩宅心。劝穑务农,则饥寒之患塞;遏奢禁丽,则丰厚之利兴。且君之化下,如风偃草。上不节心,则下多逸志;君不约己,而禁人为非,是犹恶火之燃,添薪望其止焰;忿池之浊,挠浪欲止其流,不可得也。莫若先正其身,则人不言而化矣。

译文:

穿衣吃饭是人的天性,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本。粮仓里堆满粮食之后,百姓自然就懂得讲求礼节;达到丰衣足食之后,百姓自然就有了羞耻之心。所以我亲自在东郊种田,为的是给百姓做示范。国库的粮食如果没有九年的储备,就不能抵御水灾和旱灾;家中衣服如果没有一年的积存,就不能抵御冬天的寒冷。如果出现饥荒而百姓缺衣少食,就会盗贼四起。百姓都去追求牟取暴利的商业,使农业生产和纺织废绝,就动摇了国家的根本。让一个人去耕种,去养活一百个人,这样做的害处比秋天的蝗虫去吞噬庄稼更大。治国大计,没有什么比尽力消除浮糜奢华的不良风气更好的了,劝勉督促人们专心致志地从事耕种和纺织,使百姓重新回到重视农业的根本之路,社会风俗也会因此变得真朴淳厚起来。这样,人人都会怀有仁义之心,也就永远断绝了贪财好利的后路,所以务农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以上这两个方面,是制驭风俗、掌握天下的关键。

君主统治黎民百姓,只能借助刑罚和仁惠两种手段。施仁惠就会使民心所向,那么也会使风俗变得纯正,恩泽所及,人们就如同在严冬沐浴在春阳之中一样感到温暖;刑罚可以使坏人恐惧,也可以使天下的臣民变得像车辕之中的牛马那样驯服,坏人如常感脚踏刀刃头顶雷霆,就不敢为非作歹。因此,必须威慑和仁惠一起使用,刚柔并济。制定了刑法之后,人们就不敢去违犯,用商鞅搬移圆木给以赏金的办法树立威信。如果赏罚分明,那么人们对于善恶是非就区别开了;多施仁惠,诚信爱民,那么不论远近,人心都会安定。鼓励人们从事农作,那么饥饿寒冷就不会发生;遏止奢华艳丽,国富民强的景象就会出现了。君王如果以仁义和诚实的风范引导天下,百姓就会服从实行起来就会像风过草倒一样顺理成章。君主如不知节制欲望,臣民就会好逸恶劳;君主如不能严于律己,却去禁止别人不做坏事,就像是怕火燃起,却用加上柴薪的办法去扑灭火焰;也如同讨厌池水浑浊,却自己动手不断搅动,希望它能澄清一样,这是办不到的。还不如先从自己做好开始,尽管你不说什么,民心风俗也会因此而变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