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孔子君臣之礼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6年11月09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2)?”孔子对曰:“君使臣以(3)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第三》)

【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西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2)如之何:即“如何”也。
(3)以:解释成“用”的意思。

【语译】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侍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侍奉君主。”

【研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

【延伸思考】

1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实践“礼”?(手足、亲子、师生、同侪等多方面讨论)
2当你与人相处时,会不会凡是要求别人如何对待你,而忘记要求自己?

【相关成语】

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指别人以礼相待,也要以礼回报。语出《礼记・曲礼上》。后亦用“礼尚往来”形容别人如何对待你,你亦如何对待别人。

【成语出处】

《礼记・曲礼上》

太上(1)贵德,其次(2)务施报,礼尚(3)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注解】

(1) 太上:上古时代,指三皇五帝之时代。
(2) 其次:指三王之世。
(3) 尚:注重,重视。

【说明】:

《礼记》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汉朝戴圣所辑,为十三经之一,内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所记。书中所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礼俗仪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礼记・曲礼上》中提到,上古时代人心纯朴,凡事没什么准则,只照着内心的诚意来行为;到了文明时代,就讲究施与受间的互相往来,受到别人的恩惠,也要回报别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却不报答,就不合乎礼;如果受人报答却没有给人恩惠,也于礼不合。人与人的关系,因为礼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谐,如果没有礼,就会发生危机。所以礼是一定要学习的。“礼尚往来”比喻别人以礼相待,也要以礼回报。

【课后作业】

如果你以礼对待别人,对方却没有“礼尚往来”时,你会如何看待自己及对方?

*建议:

1、引导学生检视自己对礼的实践,有无强为或有目地心?
2、培养孩子宽容对待别人不足的美德。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