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婉转悠长的草原之歌

王静


【正见网2006年11月05日】

深蓝色明净的天空下,徐缓起伏着无边无际的草原。银白色的蒙古包象珍珠洒落在翠绿的草浪间,一道七彩长虹挂在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上。当苍茫辽阔的蒙古舞曲缓缓升起,一群身着宝蓝色镶银边蒙古长裙的少女,头顶着一叠彩色的瓷碗,脚踏着轻盈、明快的舞步,缓缓而出。

在新唐人电视台10月29日晚在纽约举办的《神韵》晚会上,蒙古传统迎宾舞-“顶碗舞”最具民族特征。这是来自新唐人2004年晚会中的精华节目,原由台湾艺术大学学生表演,现在的舞曲则完全由新唐人的旗下艺术人才重新打造:音乐家谈骏毅从新作曲、配乐,新唐人乐队演奏,曾在中国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的出色舞者任蜜儿编排并领舞。充分展示舞者的功底与实力,令人耳目一新。

顶碗舞,是新疆和蒙古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极为喜爱和流行的舞蹈形式。在内蒙,200多年前就流行于鄂尔多斯草原。六十年代由舞蹈艺术家加工整理,搬上舞台。

蒙古民族能歌善舞,牧民在宴会庆祝时经常即兴而舞。该舞生动刻画出蒙古女子豪爽热情而又端庄的气质。舞蹈时要保持头部沉稳上身端庄,碗与头似溶为一体,舞者主要凭藉手、腕、臂、肩的弹、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進行表演。手臂肩的动作比较丰富,使用揉肩、揉臂、耸肩、碎抖肩、提腕、压腕、绕腕等富有蒙古舞蹈风格的动作。

整个舞蹈节奏时快时慢。慢节奏动作包括很多的揉肩、软手和揉臂等动作,舞姿舒缓悠长,典雅富丽,富有雕塑感,彷佛置身于空旷的草原,又好象闻到马奶酒的浓香飘荡在草原的上空。快节奏动作使用圆场、碎步、碎抖肩和耸肩。碎步动作,精致轻巧,行云流水;抖肩动作,明快潇洒,热烈奔放。当碎步圆场动作展现时,飞旋的裙锯犹如在风中绽放的野花,舞蹈的情绪变得欢快热烈,内心的喜悦情感通过身体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舞蹈的最后舞者以高难度的顶碗平转和顶碗下板腰把舞蹈推向高潮。

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的举手投足间展现舞者柔韧的腰肢,俏丽的身段。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旋转、弯腰和穿场中,瓷碗始终稳稳坐在头顶。这类舞蹈在技艺上对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要求极高,特别是顶碗下腰和旋转,没有长期刻苦的训练,达不到精湛的舞艺水平。而飞天舞蹈队的年轻舞者在不到两个月的训练,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可谓奇迹。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