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6年10月12日】

*正见网2006年10月01日登载“晓遇拾煤童”:

原诗前面四句是:“晨起长街行人少,霜摧花草半零落。急寻单位匆匆走,忽见幼女拾煤核”。这首诗兼押平、仄韵,但前面四句是押仄韵。由于第一句不入韵,尾字当以平声为好,所以把“行人少”改为“少人行”。同样的理由,第三句结尾“匆匆走”也以平收为好,比如改作“走匆匆”。作者不妨把诗中所有这类地方都改一下,再念几遍,体会韵脚和非韵脚的平仄对立产生的音乐效果。第三句中的“寻”改为“向”,因为不加修饰的“单位”应理解为作者自己的“单位”,因此就不用“寻”了。

*正见网2006年10月02日审阅“随感”:

原诗首句“今我不乐思岳阳”有两解:“不快乐,因而去思岳阳”或者“不喜欢去想岳阳”。第二句“烦丝扰人日还长”,此句内涵颇为负面,用“恐”换“日”也好得多吧。第四句“ 闲看黄花落寒霜”之“闲看”与上下文不谐。末句“不若平心待起航”不合适,因为法船早已起航,难道作者又上了别的航船?这首诗给人总的印象是思想、情绪比较乱。

*正见网2006年10月03日登载“诗二首:法中、正念”:

原诗第一首“居中:常居法中志不移//敬师敬法心专一//一思一念纯如净//走在神路永不离”。据其内涵,题目“居中”显然不恰当,故改“法中”。第二句尾字“一”和第四句尾字“离”本属不同平仄(按普通话都是平),因此把第一、二句改换次序,声韵和内涵都有所改進。第三句“纯如净”用了双重比喻,反而不通了:说“思、念”“纯、净”本身是比喻,再来一个“纯如净”的比喻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不通,因为“纯”和“净”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一个表示“成份不复杂”,一个表示“杂质少”,不宜互相比较,更不能用“净”去比喻“纯”,因此改为“纯而净”,实即“纯净”的本意。原诗第二首第一句“常有正念心自明”,“有”改为“存”,请作者辨析词义。末句“正念一出全灭清”中“出”改“发”,正念灭魔必须用“发正念”的特殊形式,特别是师父传的口诀。

*正见网2006年10月03日登载“感恩--恭祝师尊中秋快乐”:

原诗题目中的“五言古风”已经删去。一方面,此诗并没有古风的特殊风格,因此不宜称“古风”;另外,就是真正具有古风的风格,我们也不特别标示其诗体。根据从前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把格律诗和非格律诗分开标示的办法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因此对诗歌一律取消了体格的标示。

原诗第四节中“去私一层层//方体师亦辛”,“亦”字用得很不好。不管是一时疏忽、并非本意,还是真的那样想的,这样写都是很不好的。古人写诗把“炼字”作为最基本的功夫,关键的字要反复推敲很久。我们今天没有那样多功夫去推敲了,但诗写成后还是最好平心静气的读几遍,尽可能减少这一类明显不恰当的用词错误。这里把“亦”改为“更”,虽然也不充分,但比“亦”字好多了。最后一句“人月两相圆”,即“人使月圆、月也使人圆”,可能不是作者要说的本意。因此把“两相”改为“一齐”。

*正见网2006年10月03日登载“盼师归”:

作者仍然是仿元曲“山坡羊”的句式来写。但从两次投稿来看,作者不是照曲谱写、尽可能靠近曲谱,而是照着自己喜欢的某一首曲来写。碰巧这首曲在两个七言句上用了两个衬字,作者就把这两个九言句当标准来写了,结果反而造成不必要的用词不当:“扫除阴霾迎来彩霞飞,法船起航扬帆伴祥瑞”,“彩霞飞”不必、也不宜“迎”;“起航”是早就起了,现在不能再起。因此删去了“迎来”、“起航”。字数也和曲谱相合了。最后两行“圆,也是泪。//缺,也是泪”,易致误解。作者也有些拘泥两个三言句的迭韵用法。其实谱中说“可迭韵”,不一定非要迭韵;就是迭韵,也不一定非要两句相同。所以改为“圆,也伴师归;缺,也伴师归”(用了一个衬字),比较明确和正面。建议作者把曲谱找来看一下,并多读几首“山坡羊”的名曲,思索一番,必能加深理解,下次写得更好一些。

*正见网2006年10月03日登载“炼功”:

原诗第四句“旋机无妙炼金刚”,“无妙”费解,因此改为“奥妙”。最后一句“佛光普照炼功详”,文义欠通。如用“祥”,则勉强可通,也不好,因此代以“炼功场”。

*正见网2006年10月03日审稿“愿你坚强--写给一位同修”:

原诗第一节说“一个人走在路上// 总望有可靠的肩膀// 当心中软弱时// 有人扶着走向前方”。希望有个“可靠的肩膀”,好让人“扶着走”,这样就未免依赖的心多了些。何不就直接希望自己有一颗永远不“软弱”的心呢?我们看到同修艰难时,应该尽力扶一把,但我们自己不宜摆好架式等着别人来扶。原诗第二节:“一个人走路上// 也望有个避风的港//当风雨袭来时//有一个躲避的地方”。这个想法就更不合理了,还没遇到风雨就先想“避风的港”,背着这个包袱走,也走不快啊。遇到风雨了就顶过去!师父说“弟子正念足,师有回天力”嘛,没有风雨的修炼,又怎么修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