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幼学琼林(六)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6年10月12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雪花飞六出(1),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2),乃云时晏(3)。蜀犬吠日(4),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5),笑人畏惧过甚。

【注释】
(1)六出:六瓣。雪花的结晶体大多为六角形,因以为雪的别名。 
(2)三竿:三枝竹竿的高度。古人用测量日影或估量太阳高度的方式来推测时间。日上三竿,约上午八九时左右。
(3)晏:晚。
(4)蜀犬吠日:用以比喻少见多怪。蜀,四川。吠,狗叫。
(5)吴牛喘月:比喻人遇事过分害怕,含有嘲讽的意思。

【语译参考】

飘飞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瑞雪是年岁丰收的预兆;太阳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时候已经不早了。

蜀地(四川)因山高少见太阳,所以当地的狗看见太阳,就对着太阳狂叫,是比喻人见识有限,少见多怪。吴地的水牛看见月亮便气喘吁吁,用来嘲笑世人恐惧的太过分了。

【说故事时间】

吴牛喘月

吴牛即水牛,原产于中国长江、淮水流域一带,江浙一带天气炎热,水牛生性怕热,所以夏天时喜欢泡在水中或待在树荫下休息。因为太阳的热力实在太过强烈,水牛深受其苦,因此有时在晚上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已经出来,气温又要升高,而被吓得气喘吁吁。所以在汉代应劭的《风俗演义・佚文》中便有“吴牛望月则喘”之语。后来“吴牛喘月”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关于“吴牛喘月”的故事。晋武帝的臣子满奋很怕风,有一次他坐在晋武帝旁边,北窗有一面琉璃屏风,实际上很严密,但看起来好象疏朗会透风。满奋即使知道琉璃屏风很厚实,不会透风,脸上仍表现出害怕的神色,不由得打起寒颤。武帝看到了就嘲笑他,满奋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象吴牛一样,只要见到了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害怕得气喘吁吁。”

竿影测日法

圭表是以太阳为观测目标的计时仪器,它们的结构简单,是中国流传于世的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实际发明年代已经不可考了。

所谓的圭表就是由“表”所发展而来,再由圭表发展演变为日晷。“表”,最初就只是一根直立于地上的竹竿或石柱,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竿影测日”,利用竿影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远古的人们在平日生活中发现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所在位置而改变其影子方向与长短,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如在北半球夏至时,竿影或圭表的影子为一年中最短;北半球冬至时则正好相反,竿影或圭表的影子为一年中最长。因此,逐渐就有人想到利用竹竿或石柱来专门作为观测日影变化的工具,这就是“表”的最先由来。

表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用途非常多,经过多年的使用后,人们能更纯熟的使用表,而且可以依据影子方向与长短变化定出方向、节气、时刻、地域等。圭表是由直立于平地的表和一个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圭)组成。最晚大约在春秋中叶,圭表测量日影,已经是制定历法的重要方法了。

【动动脑、想一想】

◎ 在机械式的计时工具和方法尚未出现时,远古的人类都用什么方法计时呢?
◎ 想一想、说一说,以大自然的现象作为比喻的成语或俚语。

备注:

《幼学琼林》 三民书局发行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