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6年09月19日】

*正见网2006年09月16日登载“莲出淤泥”:

原诗第四诗节:“农工商贾军政臣//行行法徒正乾坤//横扫烂鬼慈救人//苍宇永驻真善忍”。第一句中的“臣”改为“学”,因“军政”中已有“臣”的内涵,而“学”却被漏掉了。第三句改为“ 慈悲救度扫烂鬼”保留原意,但读起来通顺些。

*正见网2006年09月16日登载“怀古看今”:

登载时删去了原诗标题后面的“(新韵,古风律诗)”的说明,因为我们不能确定作者所说的“新韵”是哪种韵,更不知道作者用这种新韵的原因。至于说“古风律诗”,可以理解为一种诗体,或者是一种风格。根据作者的稿件,我们认为应该是指风格,否则作者就可能会把这种新诗体的具体要求交代一下,以便我们接受这种诗体时可以根据作者的标准去审阅原稿。创造一种新诗体是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任何作者希望创造一种新诗体,我们都希望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要提出自己创造新体的理由,并且拟出一个具体而合理的定义的细则,可以使任何人都能根据这种定义去创作和评判。

*正见网2006年09月17日登载“诗四首:世人迷、人心、识破、败象”:

其中第二首的原文是“示宗教徒:神在世上行,世人看不清。末劫大审判,善恶是人心”。其标题牵涉的面很广,而且“世人看不清”也不单是“宗教徒”,我们不应该把宗教徒特殊化,这样不但起不到好的劝善作用,反而可能引起对方反感,因此据内容把标题改为“人心”。另外,“清”和“心”随然读音相近,但不同韵,因此原诗就不押韵了,按理也就不能登载了。好在原诗第一句尾字“行”是押“清”的,因此把原诗四句的次序重排,使其押韵:“善恶是人心,世人看不清。末劫大审判,神在世上行”。

原诗第四首“败象”本来是以元曲“山坡羊”的形式投稿,但因为平仄、韵脚都不合曲谱的要求,因此去掉曲牌,以长短句诗的形式登载。

*正见网2006年09月17日登载“法中锤--读《忆师恩》有感”:

凑巧,这首诗的形式也是仿照元曲“山坡羊”的句式写的。但作者知道自己没有按照任何平仄格式写,也猜测可能除平仄外,还有别的要求,因此没有使用“山坡羊”的曲牌来投稿,但在来稿中表达了对学写元曲的兴趣。下面我们就顺便把元曲写作的要求简单的说一下。为了方便,我们把它和宋词对照着说。

和宋词有词谱一样,元曲也有曲谱。每一个固定的词、曲谱,都至少包含下面的基本信息:全词(曲)共有多少字,分为多少句,共有多少韵脚,这些韵脚放在哪些句子的尾字上(特殊的韵也会出现在句子中间)。曲比起词来更复杂的是:词的字声只分平、仄两种,对于仄声中的去、上、入声不再分别要求;而曲却往往要求分别去、上声,(北曲)并把入声全部分到平、上、去三声中去。因此曲谱中要求用去声的,就不能用上声;用上声的也不能用去声,而在词谱中就都属仄声,不再分别了。你看到曲谱中写的“平”,可是读到某些作品却发现那地方用了仄声字,仔细一看,那个仄声字一定是个入声字,是北曲“入派三声”的结果。元曲另一个让初学者发懵的特点是:用衬字。同一曲牌,你看这个作者这一句是五个字,另一个作者却写出七个字来,去查曲谱,却是三个字!

对于想学词、曲写作的作者来说,第一个必须过的是平仄关:要能正确判断自己用的每个字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否则你就写不出合谱的作品来。在没有过这关前,你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曲格式拿来模仿着写(就象上面第二位作者那样),这样写出的东西虽然不可能合谱,但至少锻炼了自己按固定字数和韵脚写句子的能力。与此同时,逐渐调整句子中的平仄格式,向谱上要求的格式靠拢,能成功固然好;不能成功,至少还能以诗歌的形式发表,自己的努力也丝毫没有白费。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