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讨论医学研究面对的难题

周正


【正见网2006年08月24日】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可是对许多人来说,在病魔面前,健康已几乎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名词。近年来医学研究中碰到的难题也让人忧心。最近几期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一) 英国临床试验的失败

据报导,今年三月份英国的一次药物试验险些酿成悲剧,六名志愿者在注射一种实验抗体后出现了生命危险。虽然经抢救志愿者们保住了生命,但是这出人意料的事件使研究人员百思不解,为什么同一种药物在人体上产生了同动物实验完全相反的反应结果。

另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络新闻8月14日消息,最近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透露了当时的一些细节。实验药物TGN1412是一种抗体。研究人员起初希望这种抗体能够抑制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些免疫疾病。在先前的动物实验中,效果也比较理想。可随后三月份的人体实验结果完全出乎意料,所有注射了TG1412抗体的志愿者在注射后60至90分钟内都出现了严重反应。其状况就象是严重血液中毒状态下一般,很快志愿者们便出现多器官衰竭,生命危急。而注射安慰剂的志愿者则没有任何特殊反应。

整个过程中最令研究人员不解的是,在注射抗体八小时后,志愿者血液中的一些免疫细胞竟然降到了零,而不是按预计的那样增加。而且这种反应在所有志愿者身上是一致的,这与先前动物实验的结果完全相反。对此研究人员还不能给出确切的解释。至少志愿者后来的康复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也不会有人敢把这种药用到人体上了。

据《自然》杂志报导,TGN1412是一个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由于此次临床试验失败而申请破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英国伦敦的临床试验是药物本身造成的。也就是说,不是由于试验操作或规章制度的错误造成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如何避免这类事情再发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路在何方?

据《自然》杂志2006年8月10日报导,尽管对艾滋病的疫苗研究已经進行了20多年,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什么突破。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25年里,全球至少有6千万人患上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盖茨基金会计划以3亿美元来支持癌症疫苗研究。在此之前,美国国家卫生署也计划在7年内拔款3亿多美元用于艾滋病疫苗研究。

艾滋病毒的变异和抗药性也很严重。2005年2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一篇文章报道,在2004年12月,纽约市的一名男性经测试为艾滋病毒阳性,并很快出现艾滋病症状。纽约健康和心理卫生局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Mental Hygiene) 认为他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只有一二年时间,而通常艾滋病要10年后才发病。不仅如此,这个病人的艾滋病毒也对三大类治疗药物具有抗药性。该病人艾滋病的快速发病及多种抗药性使得纽约健康和心理卫生局官员提醒公众要引起重视。负责人Thomas Frieden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个例子‘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报道中说,该男性曾与其它男性多次发生不正当行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病病毒学家Jay Levy表示,“我希望这会让公众认识到真实情况。我们也希望少看到这种危险性的行为。”不少科学家及社会人士对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前景并不乐观,他们认为对付艾滋病还是要靠自身预防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三) 癌症:什么原因造成的?

癌症是近几十年来的难题和热门话题,各式各样的研究也方兴未艾。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在2005年的经费就有约48亿美元,此外还有各个大小不等的公司、私人机构,及基金会等等。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经费是用来研究癌症致病基因和如何对付它们。然而,据一些媒体2006年5月11日报导,关于癌症基因的努力可能是没什么用的。

研究人员指出,一些研究试图建立基因与癌症的关系,其实结论并不是很客观的。他们同时举了一个很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比如从双胞胎的癌症数据来看,基因在导致癌症上只起一小部分作用。据一篇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文章指出,尽管陆陆续续的有不少资金用于研究基因的差异与遗传、并试图探求它们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但最近科学家们发现,“这样的基因并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对癌症的产生没什么决定性的影响。”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发现癌症与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都有相当大的关系。统计学家Stuart Baker 和 Jaakko Kaprio还发现有时在一二代人之间癌症的患病率就会产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太快,很难想象是由新的基因型引起的。”

《自然》杂志2006年8月17日报导,早在25年前,研究人员就发现在美国诊断出的癌症中有75-80%从理论上讲可以预防,这些方法包括减少抽烟和饮酒,以及饮食上注意等。后来的研究结果发现肥胖和少动也会增加患癌症的机率。现在,抽烟导致了美国30%的癌症,肥胖导致15%,而饮食不当占25%。所以,除了寻求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如何预防癌症也就成了一项热门话题。

预防癌症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在澳洲,防护措施把皮肤癌患病率降低很多;而过去几十年来的戒烟活动也使有关的癌症减少很多。但相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在发展中国家,抽烟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而且人数还在增加;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四) 禽流感:危险知多少?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介绍,禽流感已经在亚洲泛滥,也在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地方传播。虽然直到现在,人与人传播还是比较少见,但仍对公共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由于人一般对禽流感病毒没有什么免疫力,而且现在的禽流感病毒变种比过去的更容易在动物与人身上造成疫病,所以问题也就更严峻。

比如,科学家们发现,感染了禽流感的鸭子与过去相比体内有更多的禽流感病毒,而且在出现症状之前潜伏的时间也更长。这意味着它们可能由此传染到其它禽类、甚至于人。

禽流感疫苗是一个广为关注的话题。而刊登在2006年8月17日《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则指出,即使具备了很有效的疫苗,如果免疫不彻底(比如低于90%的禽类免疫),禽流感病毒则可能更容易在免疫了的禽类间悄悄的传播,直至大规模爆发。当然这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也就是说,即使有了好的疫苗、即使禽流感变异的不快,人们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五) 小结

身体有疾时,有人认为体质差、有人认为健身少、有人认为祖上积德不够、有人认为这辈子行善太少,众说纷纭。所以为了健康,有人跑步、有人做健身操、有人感到打坐炼功真妙、有人去除心中琐事只为他人好,各有各招。

亲爱的读者,您是怎么想的呢?


参考资料
http://www.nature.com
http://www.dajiyuan.com/gb/6/8/15/n1421492.htm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6/5/16/37710.html
http://www.cdc.gov/flu/avian/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生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