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乐器介绍:乐器之王 ― 钢琴

古文明


【正见网2006年07月13日】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当之无愧,因为它是所有乐器中构造最复杂、音域最广的乐器,而且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它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到目前为止亚洲地区主要国家的家庭中也普遍的被拥有。钢琴原名为Pianoforte(或译为古钢琴),亦可称为Fortepiano,但是发展至今,我们普遍使用Piano这个简称。

在巴哈(Johann Sabastian Bach1685―1750)复音音乐时代,还没有象我们这种现代的钢琴,当时使用的除了教堂的管风琴外,就是大键琴(harpsichord)和翼琴clavichord),那个时期钢琴才刚刚发明,性能上还不是很好,但是巴哈的作品至今仍然可用钢琴弹奏。

钢琴也是随着时代的進展而演变,在十八世纪初,有意大利乐器制造家制造了单手弹奏的形式,也有发明了一种类似大键琴且能发出强弱声响的琴,在德国亦有钢琴制造者开始实验有琴槌的简单机械装置,而他们分成了两个发展路线,有的照着比较强音的翼琴制造,另一种则是在构想和音质上象力度柔软的大琴,但是在十八世纪末,在英国重新被发明,琴槌则是依附在琴键上的杠杆的铰链而转动,音量大而宽广。后来又有制琴家在机械装置里加進了卡子,称为维也纳式钢琴,这种琴弹起来更轻更浅,很适合弹奏贝多芬以前的音乐。

進入十九世纪,塞巴斯坦艾尔德(Sebastien Erard 1752-1831)做了复杂的机械与双卡装置及金属支柱的完美发明,使琴弦能经得起音的增强及亮度所需的压力,同时亦可弹奏极轻柔的声音,更進一大步的发明是1825年阿尔菲斯巴科克(Alpheus Babcoc)所发明的铁铸构造和十字琴弦,它的设计是在低音琴弦穿过,其中的高音琴弦与中音琴弦在共鸣板上成扇形的分隔,这种形式也被延用到1855年纽约的史坦威(Steinway)和其子(Sons)所呈现的现代大钢琴式样。

钢琴的复杂性由于钢琴的柔软毡槌不象翼琴的铜块,因上升撞弦而发出声响,也不象大键琴用拨子拨弦而发出声音,它是一定要被弹下去,且立即反弹回来,为了避免琴弦振动所发出的声音被减弱,因琴槌是用弹的,不是往上提的,所以琴槌与琴键间要有一个控制琴槌的机制,当击弦之后立离开,而要避免再弹回,这时卡子就起作用了,它会在琴槌打到琴弦之前,把升起琴槌的杠杆移动,才不至于造成弹回而再次击弦。

除了琴槌的装置外,还有两个或三个的踏瓣,通常右边是持续音踏瓣,当一个琴键被弹下去时,只要压下踏瓣,可再弹不同的音,奏出的音持续圆滑而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左边则是弱音踏瓣,踩下时整个键盘和机械移到右边,而音量减弱。如装有三个踏瓣的中间就是制音踏瓣,制音毡控制所有的音,而不受手指控制。所有的弦都会振动共鸣,音色特别。

时下所见,现代钢琴有直立型与平台型,直立型的钢琴像高高的长方形盒子,也有象书桌式的,而演奏型的平台钢琴,有长达11尺的大钢琴到5尺的小演奏型琴,大大小小琳琅满目。另有各式各样的百年古董钢琴,在漫长的岁月中,展现着各自特有的风采,诉说着无尽的生命历程。

(大纪元)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