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态恶化:珠江三角洲咸潮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早

周同 编辑


【正见网2006年02月24日】

据中国环境新闻报导,2 月 11 日,由于咸潮进犯广东番禺水厂,使水厂水源处氯化物含量超标 10 倍。番禺水厂对华南碧桂园等地实行了晚间停止供水。

报导说,自2005年年底,特大咸潮影响珠海和中山等地,西江大涌口水闸检测到每升高达 7500 毫克的含氯度,大大超过了 250 毫克/升的饮用水标准。根据广东省水文局提供的情况,目前广东省受咸潮影响的地段主要包括:珠江口门地段沿伶仃洋一带的珠海、澳门、中山、东莞、广州南部的番禺以及广州东部。受咸潮影响最严重的是珠海、澳门。

咸潮是指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流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

珠三角网河区咸潮上溯一般是从每年10月份开始,第二年3、4月份退出,具体影响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汛期来临的迟早。广东省咸潮最为活跃的时间一般在每 年枯水期的12月到次年2月,每年1、2月份尤其是春节前后尤甚,每月又以初三、十八天文大潮前后咸潮最为肆虐。

然而,近年来,珠三角咸潮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早。咸潮打破“初三潮、十八水”的常规。2004年位于珠江入海口的珠海市还在汛期的9月中旬就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最早的咸潮袭击。此后,同年中山在10月初、东莞在10月下旬都分别受到了咸潮袭击。

造成珠三角咸潮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早的原因据专家分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为主要的是广东长年干旱,海水平面上升和气候的变化。

广东地区近三年连续发生秋冬春连旱,使得冬春易发的咸潮“威力”更大。2004年的罕见早期咸潮就是在遭遇四十年一遇大旱之年发生的。今年珠江三大支流全流域干旱,上游来水不足。江河水位降低。由于长年干旱缺水,导致珠江口海水早早倒灌。海水在潮汐作用下向内河回溯,江河水咸度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环境气象中心专家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极地冰块融化,海平面上升, 加上潮汐作用,导致咸潮上溯距离更远更深。根据《2003 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近 50 年来,全国海平面平均上升 2.5 毫米/年,广东沿海地区为 2 毫米/年。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有科学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而珠三角的海平面每上升1米,海水便上推6-8公里。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受径流和潮流共同影响,水流往复回荡,易受咸潮威胁。咸潮上溯已成为珠江河口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mg/L,就不能满足供水水质标准。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盐度不能超过 20mg/L,电厂锅炉用水要求氯化物含量是300mg/L以下;水稻育秧期则要求氯化物含量低于600mg/L;现有制水工艺还不能消除氯离子,较长时期饮用含氯化物水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按正常情况下,淡水下泄到珠江河口甚至到近海、浅海,使该区域成为营养充足的海域,因此才有万山 群岛这个全国著名的渔场。如今淡水无法下泄,使鱼类、贝壳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化,它们的繁殖场和洄流场发生改变,最终将影响这个区域的生态链。

参考资料:

“最严重咸潮预计在今年12月到来 咸潮袭来怎么办?”
“气候变化加剧咸潮”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