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范》─盛世明君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一)

李剑


【正见网2005年08月05日】

前言

公元648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一代英主李世民并没有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悦和四海臣民的贺岁声中,他以极大的毅力、睿智的目光,将自己戎马一生的征战经验、励精图治的治国之道,用流畅的文笔、深邃的智慧、成功的范例一气呵成,撰著《帝范》十二篇,作为对太子李治的训诫之辞。写完此书第二年,太宗即与世长辞,《帝范》便成为他的政治遗嘱和绝笔之文。

《帝范》一书,分《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全书结构严谨,每篇自成体系。这是唐太宗修身治国经验的总结,也是“贞观之治”的理论概括。

唐太宗对《帝范》评价很高,推崇为“帝王之纲,安危兴废,咸在兹焉”。该书言简意赅,辞约义丰,凝结着太宗一生的心血,堪称是他治国思想的精华。他将此书赐给太子后,语重心长的告诉太子:“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勉励他知行合一、善始善终。拳拳之心、殷切之情跃然纸上。

此书著成后秘藏宫中,鲜为人知。新、旧《唐书》虽有记载,仅仅说明《帝范》内容有四卷,详文不知。《资治通鉴》也未见全文。此书在宋代遗失,大多数内容已不为世人所知。庆幸的是,在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帝范》一书在云南被意外发现,重现于世。清代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大儒纪昀等人参照元人注释,并考证其误,重作列注,附于原文之中,上奏清高宗弘历过目,经批准后,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一》,才使后人能领略全书原貌和宗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斗胆评译《帝范》原文,难免有疏漏之处或有失偏颇,恳请读者指正。王道荡荡,读者尽可以仔细阅读原文,领悟《帝范》一书的思想底蕴,定会受益良多。

《帝范》一书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必将永远保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中,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帝范序

[原文]序曰: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锡夏禹之功;丹字呈祥,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昔隋季版荡,海内分崩,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然由五岳含气,三光戢曜,豺狼尚梗,风尘未宁。朕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靖大难以济苍生,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鱼鳞之阵,朝临鹤翼之围,敌无大而不摧,兵何坚而不碎,剪长鲸而清四海,扫挽枪而廓八□,乘庆天湟,登晖璇极,袭重光之永业,继大宝之隆基,战战兢兢,若临深而御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汝以幼年,偏钟慈爱,义方多阙,庭训有乖,擢自维城之居,属以少阳之任,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每思此为忧,未尝不废寝忘食。自轩昊以降,迄至周隋,以经天纬地之君,纂业承基之主,兴亡治乱,其道焕焉,所以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

[译文]唐太宗在《帝范》序文中说:我听说天地的高尚德行是生成万物,君主最宝贵的东西是权势和地位。分辨尊卑上下,确立君臣名分,是为了抚育百姓,教化庶民。如果不是聪明睿智、文武具备、受到天命眷顾和保佑的君主,那怎么能有符瑞出现而轻易登上王位呢?所以在唐尧盛世,有神龟从翠妫川中浮出,向唐尧献上《河图》,表彰他的圣德;大禹治水,涉历山川,上天赐他元圭,褒奖他的巍巍之功;周朝兴起时,有赤鸟口衔丹书飞到岐山,向文王宣喻天命,呈现祥瑞,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汉高祖刘邦怒斩白蛇而起义兵,奠定了两汉二十四帝的国基。由此观之,自古帝王的基业本由天命,决非人力可以争夺而得。隋朝末年,炀帝违反天道,昏庸残暴,朝纲不整,天下大乱,四海之内分崩离析。先皇高祖以神武之姿,遇上这改朝换代的风云际会,效法刘邦,在太原起兵平乱,奠定了大唐王室的基业,重修清明政治,登上了君临天下的大位。高祖称帝时,神州大地妖氛未净,群雄割据,哀鸿遍野,天日暗淡,豺狼横行,烽烟四起,天下未宁。我年方十八岁,胸怀救国救民的慷慨大志,一心想平定大乱,救济苍生。每临大战,一定亲自披挂上阵,不避矢石相加,勇猛直前。朝朝夕夕面对敌军的险恶阵势,毫无畏惧。无论敌军声势如何浩大,无论群雄有多少坚甲利兵,我率军进攻,无城不破,无坚不摧。剪除长鲸,澄清四海,扫除余孽,平定八方。大唐王朝繁荣昌盛,我作为高祖之子,受群臣拥戴登上王位,继承了大唐光耀日月的伟业。每日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驾朽车,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之心。一天比一天谨慎,经常思考在治国安民时,如何能善始善终。你身为太子,从幼年起,便受到父王和母后的钟爱,言行不合义理,往往背离我的训诫。我非常信任你,把你由藩王册立为太子,赋予你继承王位的重任。但你自幼生长在深宫,不懂君臣礼节,不知百姓生活的艰难。每想到这些,我深感忧虑,经常废寝忘食,心绪不宁。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北周、隋朝,有经天纬地之才,创业垂统的君主,他们的功业彪炳,有目共睹;历代兴亡,国家治乱,道理显然,无一不载入史册。为了让你更好的继承大唐基业,开创太平盛世,作一代明君,我追溯前代君王的盛绩,博览史书,将他们治国要旨汇聚成册,作为对你的训诫。

[评点]唐太宗在序文中说:“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锡夏禹之功;丹字呈祥,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可见,自古帝王即位就是君权神授,国君奉天承运,要证明自己是一个有道明君,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有神论和天命论。

皇帝高居九重之上,以九五之尊仍自称天子,要受到天意的管辖和约束,不时要下诏罪己,向天忏悔。周朝兴起时,有赤鸟口衔《丹书》飞到岐山,向文王宣喻天命。周武王即位之初,向老臣师尚父讨教治国之道,尚父乃述《丹书》中的言语,说道:勤政敬天战胜懈怠的人,事业就能昌盛;怠忽职守战胜恭敬的人,事业就会衰亡;为政公义战胜私欲的人,事业就能顺利;私欲战胜公义的人,事业就要受到挫折。只要在“敬”、“公”二字上做功夫,这即是所谓保存之简便、做起来容易、能让子孙万世效法的治国之道。唐太宗说自己为政“战战兢兢,若临深而御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可谓深谙此道。

唐太宗仁政爱民,行王道、持中庸、求平衡,博施于民而济众,百姓因此能循礼守法,安居乐业,君民共享太平伟业。太宗英名远播,业垂后世,大唐盛世万古流芳。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