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化柔


【正见网2005年01月04日】

有一次在教儿童美术课程时,我以题有“法轮大法好,世界需要真善忍!”字样的精致小书签作为奖励孩子的小礼物。其实他们已经每人都先挑选过其他图样的小书签,而且已经拿过了,但看到我手上还剩一张黄色底的粉红莲花图样的小书签时,他们仍齐声嚷着:“我要!我要!”表示出他们的喜爱,并且希望拥有这样精美而带有善意的书签。但此时是唯一的一张小书签了,却有两个大约四岁的小女孩却争吵着要,而且双方都不肯退让,一直争着要书签。

这时我提醒他们说:“小朋友们,先等一下!你们看喔!我这边只有这一张书签,真的就才这么一张而已,如果我把这一张书签给你(其中一个小孩),那么她(另一个小孩)就没有了耶!而如果我给了你(另一个小孩),那么她(其中一个小孩)也会没有了罗!”

她俩在听完这句话之后,好像听得懂似的停顿了一下,但想要拥有精美书签的心还是很强烈,仍继续争着要。这时我再一次的提醒她们,她们仍是停顿了一下,但他们还是想要拥有精美书签的说:“我要!我要!”只是这次说“我要!”的气势减弱、缓和下来了,声音也比较小声了,并且提出要如何拥有这张唯一的书签的办法。比如说把这张书签分为两半,一人一半,或者是其它的方式等。我明确的说:“这张书签不能分为两半,只能给其中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都不拿,等到下次我带两张同样的书签时,再分给你们,好吗?”他们都听得懂似的停止相争了,虽然仍是很想要书签。结果是两个人决定都先不拿,等待下次两个人都能拿到时再一人一张。

在这个真实的教室情境中,原先争相要拿取书签的两位小女孩,在他人提醒要考虑到别人时,也都会停顿一下思考对方的感受,而稍微减缓自己对于所想要的东西极想拥有的欲望。也就是说,在自己真的很想满足自己的欲望时,若能被提醒“善”的重要性,体会一下别人也跟自己有同样的欲望和心情,虽然不至于没有那种拥有某物的欲望,但至少比较容易节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想要拥有某物的私心,比较能够忍耐、忍让,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能够善良。

在生活中,有太多关于失与得的抉择。这也意味着,有太多的选择善良或选择自私的机会。例如:车位有限,名额有限,位子有限……一个人的好坏、善恶在许多关键时刻都可以看得出来。在利益当前时,这个人是护卫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衡量,还是能考量别人的立场,替别人设想,从中就能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善良的,还是私心重的。因为“善”的意义包含要考虑到别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只有想到自己。

因此,在教育上,我们希望孩子和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能体贴别人的、善良的,还是很自我、很自私自利的?在日常生活的每个抉择点上,身为父母师长的我们是引领孩子和学生朝向哪个方向走?而我们又是怎么做的?我想我们真得静下心来思索一下。

在幼稚园的班级中,常常有小朋友们玩在一起,也不可避免的会吵闹着。不时会听到:老师,某某对我怎么了,例如:他不借我玩玩具、他不跟我玩、他弄我哪里了…… 等诸如此类的小报告,总是别人怎样对我不好了,别人不对了,而希望老师来处理,以有一个让心比较舒坦的所谓公平的制裁。这时我们是如何处理的?我们教导孩子和学生要如何做?

其实,我们大多仍是教导孩子和学生要友爱、礼让、体谅、原谅、宽容和不计较。我们会劝告得理不饶人、个性倔强的孩子要学习去体贴别人,去设想别人的感受。我们会劝告明显伤害别人的小朋友要向受伤害而委屈、难过(通常都已经哭了)、气愤者道歉,请求他的原谅,请他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我们也会请受害、委屈、难过、气愤者尝试去包容、原谅施害者,不论对方是有意的攻击或无意的过失,再给对方一次机会,而别一直难过、气愤下去。

我们会提醒孩子和学生真诚、纯真、诚实、善良、容忍、忍让、坚强等品格的可贵,即使别人偶尔会做不好,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原谅、包容、体谅和善意的理解。我们希望孩子和学生的品格是朝向正向、健康的方向成长,能越来越善良,至少能保有善良。

由此看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其实就不难得知了。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要礼让,我们就先得学习做到礼让。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要体谅,我们就先得学习体谅。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能原谅别人,我们就先得学习原谅别人。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能够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我们就先得学习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要善良,我们就先得学习善良。

与孩子的相处和对学生的教导,让我们很多的机会学习,学习与他们一同成长,学习让自己越来越善良、越来越能够包容,越来越能够考虑到他人,因为我们真的希望孩子和学生不是只有考虑自己,而也懂得去体谅他人。因为我们衷心希望孩子和学生也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善良。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