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感悟

德音


【正见网2023年04月30日】

近日学习《洪吟•道中》:“心不在焉 与世无争 视而不见 不迷不惑 听而不闻 难乱其心 食而不味 口断执著 做而不求 常居道中 静而不思 玄妙可见”,体会到一种没有分别的境界。不为皮相所惑,不为表面的差异所惑,不为这个世间的任何表象所惑。

这也让我想起《道德经》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第二章)(白话翻译: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那么它丑恶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那么它不善的一面就会展现出来。)

恶的由来就是因为去区分美丑善恶等概念。想想,有了美丑之分,人为的制造了优缺点,美的受追捧,变得傲慢自负,不美的受冷落,变得自卑畏缩。整个社会把时间浪费在追逐外表美上,而忽略了心灵美,这不是恶的产生吗?人间区分的善恶,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善恶。人间评判人的立场都是很主观的,很难脱离自我利益的影响,就像察觉制选拔人才,选出来的都是各大家族的人。其他的富贵贫贱也如是。所以这些概念名相使人越来越分裂。

师父讲:“为情者自寻烦恼”(《做人》)。我们本来清净自在,所有的分别都是自寻烦恼。所以,察觉自己和他人的起心动念,对什么事物动心,代表这里有一个观念。

比如一个人走在街上觉得孤单,这就是一个观念,为什么一个人会觉得孤单?内心平静充实就没有孤单的概念。内心空洞的人才害怕一个人的时候。

比如我爸把我和同龄人比较,人家的孩子都很大了。这又是自寻烦恼。人到了年龄必须结婚生子,这也是观念。缘分不到,不可强求。

比如我爸埋怨别人乱放东西,这也是一个观念。东西放在哪里不行?

我爸每一句抱怨都包含一个观念,我说他是自寻烦恼的天才,让他多说点,看看他有多少创意。都把他气笑了。

当然,辩证的看问题,我们要最大限度的符合常人修炼。虽然常人的抱怨是出于观念,但是其中也有我们要修的部分。不可以因为他有观念而轻视他的意见,该虚心反省自己。修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发现了别人的观念执着,更重要的是对照自己有没有。

分别心在购物上也体现的很极端。比如买书看纸质,装帧,排版,要求越来越多。

电子书看品牌,功能,外观,重量,屏幕大小,分辨率,背光……各种参数的需求,也是因为人们的分别心,好了追求更好。

所以现在各行各业的内卷是人们永无止境欲望的反应。人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永远在追逐更大的利润。

人如果知道自己追求的都是多余的东西,就会本本分分过日子,没有非分之想,就像老子说的小国寡民。

个人认识,敬请指正。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大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