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幼学琼林》:天文(七)

紫穹


【正见网2021年08月14日】

【原文】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晨星谓贤人廖落,雷同谓言语相符。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注释】

献曝:“献曝”的典故,见《列子·杨朱》。

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一农夫,劳作后“自曝于日”(晒太阳)感觉非常舒适,甚至忘记了天下还有“广厦澳室,锦纩狐貉”。于是,他高兴地说:“负日之暄(晒太阳的温暖),人莫知之,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说白了就是农夫冬天晒着太阳觉得十分舒服,以为没人知晓,就决定去献给国君请赏。后以“献曝”形容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之心。

再造: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语出《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二天:比喻恩人如第二个天,能为自己做主。是对庇护者的感恩之辞。

雷同:雷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古时的一种说法,万物因闻雷声惧怕,因此打雷时万物都有回声,比喻看问题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随声附和。如今文艺作品中多指区别不大,没有新意。

天壤之别:指天和地的区别。极言差别之大。出自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译文】

 送礼给人表示敬意,要自谦说聊表献曝的诚意;托人挽转情势,要说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谢他人援救之恩叫做再造;称颂再生之德叫做二天。看似坚固,实则容易消亡的情势或权力,好像冰山见到太阳一样;事物悬殊极大,相去甚远如同天地之差,可称为天壤之别。 贤德之人因稀少罕见,比喻为早晨的星星;人云亦云,言语相似,则用雷同来形容。 心里太过忧虑,跟杞人担心天要塌下来一样有何不同呢?做事不自量力,和夸父追逐太阳一样毫无差别。

【故事】

一、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出自《新唐书.张玄素传》。

唐太宗时期,有一个叫张玄素的侍御史,敢于向皇帝进谏。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并且亲自东巡视察。张玄素认为此举不妥,就向太宗进言说:“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秦朝的皇帝逆天害人。征服天下不可用暴力,而应当勤俭节约,薄赋轻税。君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天下才可安定。如今陛下要大兴土木,损害百姓,我认为陛下的过失,已经超过了隋炀帝。”

唐太宗十分不高兴,说道:“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我同无道之君桀、纣相比,又怎么样呢?”张玄素答道:“如果陛下将洛阳宫乾阳殿重新修建起来,那会同桀、纣一样导致祸乱。我听说洛阳刚刚平定的时候,太上皇曾下诏令,要将那些过度奢侈的宫殿全部烧掉。当时陛下却说,砖瓦木料可以用,应当赐给百姓。后来虽然没有办到,但天下百姓都称颂陛下的德行。如今,陛下要重修宫殿,这就是重走隋朝奴役百姓的老路。只不过刚刚过去了五六年时间,陛下却放弃了正确的主张,采取了不正确的做法,天下百姓会怎样评价您呢?”唐太宗听了这番话,最终放弃了重修洛阳宫,同时赏赐给张玄素彩绸200匹,以表彰他的直言进谏。

唐太宗时期的大谏官魏征听说了张玄素的劝谏之言后,赞叹道:“张玄素谈论天下之事,真是有回天之力啊,可以说是仁人之言啊。”

“回天之力”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后人用其来指能挽回局势的巨大力量。(据正见网《中华典故:回天之力》)

二、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来自《列子·天瑞》里讲述的一则寓言故事。

周朝时,杞国有个人,天天担忧天地会崩塌陷落,身无寄所,因而睡不着觉也吃不下饭。

有人看在眼里,为他担忧,因此去开导他说:“天空,只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不在。你伸展四肢,活动呼吸,整天都等于在天空中活动,为何要担忧天会崩塌坠落呢?”

那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应当坠落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中会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能对你造成伤害。”

那人又问:“那地崩塌了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聚积的土块罢了,充满了四方,无处不在,你天天踩踏在上面,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担忧地会塌陷呢?”

那人听完后,消除忧虑,变得非常开心。

有人说劝解的人把日月星辰当作气体是不对的,其实那不过是安慰之词。想想此人居然能想到地球就在天空中,随处都是天上的思想,可真是不简单呢。我们看日月星辰在天上,那么反过来,生活在其他星辰的人看地球不也是一颗天上的星星吗,也在宇宙中挂着啊,对不对?!可见古人的视角,非同寻常。

“杞人忧天”的原意是提倡“顺应自然之道”,这是道家的思想。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或者无根据的忧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