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诠释“大义”的真实涵意

真愿


【正见网2021年07月25日】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七侠五义》等都是提倡义的。那么真正的“义”到底是什么呢?

一、两位“大义”之士

据《大唐新语》记载,唐朝凉州长史赵持满,是长孙无忌的亲属。礼部尚书许敬宗秉承武则天皇后的意旨,陷害长孙无忌。他唯恐留下赵持满对自己不利,就诬陷赵持满与长孙无忌一同阴谋反叛朝廷,将他召到京城长安后逮捕下狱严刑拷问。赵持满感慨地说:“你们可以杀死我,但是,让我改变供词,承认我跟长孙无忌一同阴谋反叛是不可能的。请上奏皇上,我愿意代替长孙无忌领受这份罪过。”于是,赵持满死在狱中,尸体被扔弃在城西,他的亲属没有一个人敢去收尸。

王方翼感叹地说:“从前,栾布为被杀害的彭越大哭,这是讲求情谊的最大的义举;周文王下令掩埋已经朽烂的骨骸,这是施行的最大的仁政。跟朋友断绝义气,蒙蔽主上的仁德,这样的人怎么能侍奉国君呢?”说完后,让人去城西收殓赵持满的尸体,按照礼仪将他埋葬。唐高宗认为王方翼的做法是侠义之举,听到这件事情后没有过问。

二、“義”的真实涵意

古人对义的理解是:义,一般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 “义者,宜也。”《釋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

古人认为义是符合人的普世价值的,而普世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仁义礼智信”。

赵持满坚持真相,宁可自己死也不诬陷别人,是坚持“真”的义;王方翼不忍好人暴尸街头,是坚持“善”的义;唐高宗推崇“善”的义,而不去问罪王方翼,是推崇正“义”。古人对义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并非简单的一个标尺。

今天的人认为义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不管这件事是否是真的正义。甚至为此无恶不作伤害好人。已经与“义”的真实涵义背道而驰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