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27):茶器之首 再论紫砂

意文


【正见网2020年10月13日】

乾隆  “笨巖”款本色堆泥繪如意海棠壺

清代康雍乾时期国力昌盛,宜兴紫砂的发展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三位帝王的偏好,影响着当代紫砂的发展方向……。

清 康熙 宜興胎畫琺琅萬壽長春海棠式壺-宜興胎畫琺琅四季花卉蓋碗

康熙时期喜好在定制的紫砂素胎上画珐琅彩。

清  雍正  五彩堆泥绘礼佛壶

雍正时期重视的是紫砂泥料的材质美,而不追求壶身的装饰美,紫砂泥色之美得以完美充分地展现,风格文雅脱俗。

 乾隆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壶

乾隆皇帝的嗜茶及对茶相关物事的投入,于中国茶史上无人能出其右。由在位时所建的茶舍就可见一斑,乾隆时期紫砂器最大的特色是,刻绘、泥绘、镶金,不仅形式多样,装饰手法也丰富多彩,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乾隆帝曾说:“世间茶具紫为首”。“紫”指的就是宜兴紫砂壶。

【一】紫砂与和阗玉

【1-1】“紫砂”与“紫砂陶”

之前谈了很多紫砂如何“无中生有”、“以假乱真”,本篇来谈谈目前最说不清、最混淆世人的“本山”与“外山”紫砂矿料。

“紫砂”二字,原本就是个专有名词,在上世纪之前,就是专指“宜兴黄龙山紫砂矿料”以及周边的大水潭、台西、宝山、川埠小煤窑、红卫村小煤窑、赵庄、等地砂矿料的统称而言。这是无疑义的,因为当时1-5号矿井所出产,足以应付当代的使用。

文革后,紫砂开始兴盛,紫砂一厂以外销为主,1986年以后,三、四、五紫砂厂陆续建立,生产中低端大宗商品壶为主。一厂使用四号井的泥料,出产的矿料多到可以拿来做花盆,可见当时黄龙山泥料是不虞匮乏的。

1999-2005年1-5号矿井已经逐步禁止开采,2001-2004期间挖些青龙山、台西以及附近的矿料,在2005年正式封矿之前,本山料除了少数练泥厂有存量之外,外山、外地料就已经开始大量的使用作壶了。

封矿后,出于经济发展的考量,当地把“紫砂”的定义范围,扩大到整个宜兴境内出产的紫砂矿的统称,而不是单指高黄龙山约莫500平方米的矿区。至于占了中国国内95%以上大众消费市场的“紫砂壶”,用的是浙江、安徽,山西、辽宁、陕西、山东、新疆的“紫砂陶土”,这些则称为“外地料”。

从地理学角度来讲,同属天目山余脉的长兴、安徽、广德,因与黄龙山地下矿脉相连,也存在着大量与紫砂矿类似的“紫砂陶土”,以前是专用来做缸、盆、桶、尿壶等的泥料,不会有人拿来做成茶壶。也就是“本山”与“外山”的区别、“紫砂”与“紫砂陶”的区别。

中共没有媒体  只有宣传机器

保守估计,目前市场上占95%以上的外山、外地料的制品,以及以此泥做基底调制的化工料,可是网路上找不到“外山料”“外地料”的紫砂壶照片,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商人都说自家是黄龙山泥料,没有人会说自家是外山料、外地料甚至承认自家是化工料作壶的。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说:“如要让我决定,有政府而无报纸,或有报纸而无政府,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中共没有媒体,只有宣传机器。〈在新唐人电视讨论会上的讲法〉中说:“那个中共邪党的喉舌“殃视”,(笑)那就是个魔窟,是造假与谎言的流氓窝,为邪党欺骗民众的专职机构,......”。

在把媒体当成国家机器的CCTV,2019年有集节目竟将化工染色壶介绍成“紫砂五色土”(下图),让假专家来造一则假节目,传达党要传达的假资讯,在各种领域上藉以一次次愚弄欺骗老百姓。整个社会氛围是这样,想当然含有一点紫砂料的陶土,便自动升级为原矿紫砂,也不足为奇了。

(视频截图)

中共用马克思理论一套唯物论、无神论的党文化,和现代变异的思想取代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普世价值。中共近百年的邪恶本质真相,人民都是受欺骗和愚弄的。“文化亡国”是真正的亡国,丢失了中华文化的根,是让人痛心悲哀的事情。

【1-2】“和阗玉”与“和田玉”

黄龙山泥料的温润玉质感,令我想用“和阗玉”的今昔定义,来类比紫砂矿让读者有更多的了解。

“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和阗玉”。距今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曾发现。因产于昆仑山又位于“于阗国”境内而称之“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阗玉”。

和阗玉中的“羊脂玉”众所周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质地细腻,柔和如脂,具有介于玻璃与油脂、蜡状间的特殊光泽。坊间形容其"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特点为"白、透、细、润"为玉中极品。但市场上却难觅其踪,价格高昂极其稀有罕见。

2003年11月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将“和田玉”一词,统冠所有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

修订后的国家标准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中,将和田玉的“白色-青色”系划分成白玉、青白玉、青玉三大类,把“白玉-羊脂玉”、“白玉-羊脂白玉”等名称统一为“羊脂白玉”。自从订定这名称,让消费者误认为羊脂玉要越白越好,不肖商人也有机可趁,变着花样骗人。

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或“矿物”成分来划分,长期以来存在很大争议。

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把透闪石成份占95%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正式确定——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一〕

除中国和阗、青海、贵州在矿层中同处一矿脉之外,和田玉原生矿床分布于世界上20 多个国家,有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朝鲜、印度、波兰、意大利、巴西等。按国标说法,以上所产的玉即可称为“和田玉”。自此“和田玉”成了一种泛称,和大理石一样,已不具有产地含义了。

依照以上的对比制作了一张图表:

【二】看起来一样  其实不一样

【2-1】和田玉

和田玉和俄料、青海料三者同属一矿脉,所以矿物结构十分接近,因而在外观上一时很难区分,市场上经常将其当作“和田羊脂玉”。
但仔细辨别还是各有不同:

〔俄料〕透度不及和田玉,细腻程度也稍逊于和田,温润感不足,油性差,通体发干,白而不润。呈油脂状玻璃光泽,但略带瓷感。
〔青海料〕比和田玉更透呈半透明状,油润与细腻度比和田稍差,缺乏羊脂玉般的凝重的感觉。
〔和田玉〕界于俄料和青海玉之间,恰到好处的细腻,润泽,有油性,透度适中。

白玉杀手—

在现实中的玉器市场与紫砂一样,真伪参杂、良莠不齐。中国大陆造假手段日益翻新,令人叹为观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造假方法:

1.“外蒙玉”

将白色石料制品冒称为和田玉,贴个“羊脂白玉”的标签,其实是“乳化合成玻璃”,行内称为“外蒙料”,说穿了就是蒙外行的料子。

2.“粉压和田玉”

以不同的白色玉石粉末回炉重造,混合化学高强凝固剂,注入模具,再高温加压制作成的。看上去洁白,触感也具玉的细腻、柔和,做工精致度高,更有甚者还能做出纹理,逼真度高,足以以假乱真。

3.“去黑药水”

在业内去黑药水算不上神秘,是用药物去黑拔脏,容易伤皮色且破坏了玉质与光泽度,缺少油润感,料子组织也会变疏松。

4.“玉石变色机”

 

这机器可以自调玉石的白度,还能去斑点、瑕疵、杂质,加工出来的玉石比原产的更好,而且还能过质检。只是苦了诚信良心商家以及不会分辨和田玉真假的人了。

【2-2】紫砂

外山料虽然在色泽和部分性能上和本山矿料看似相近,由于沉积物来源与沉积环境、地质年代等之不同,种类和色泽均不如宜兴黄龙山的紫砂丰富。在实际使用中差别还是大的,当然价格差异也大。

“本山矿料”:紫砂矿--“双层气孔”

黄龙山料成分含量较为多元,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长石(天然钾纳矽酸盐矿物)、高岭土等,它的颗粒层次非常丰富。含有多种有机物,有些含有表面油脂感、自然裂解后均呈细小的颗粒状,所以成器后透气性好。烧成后会出现自然“杂质”,也就是五色土的丰富表现。

手感很润,看上去有砂感,有些紫砂矿料呈现油脂感、亚光,泡养效果相对明显,泡养出来的茶汤口感相对软水且回甘度增强,其优质矿料变化时间更长,包浆更易,泡养后表面泥料变化层次多,呈现出“玉质感”。

“外山矿料”:紫砂陶土--“单层气孔”

矿料比较单一,没有颗粒的层次感。泥质构造和团粒结构与紫砂不尽相同,沉积物来源与环境也不同。安徽、浙江等外地矿料,质地干枯,釉面多不透亮。烧成外观色泽虽然相似,但是色泽单一、成品呆板、砂感不强、质感干枯。

水色不佳,烧成后多数难以泡养,泥料的透气性差。少数外山料虽也能泡养一层薄包浆,但其呈现茶汤之表现情况( 提香、聚气、回甘、增甜、茶氛、茶色)等相对比本山料差。

所以通常外山料的泥料都需要外加“金属氧化物”色料、或添加其人为调配之矿物元素、调砂表面伪饰、淋浆包覆面饰、表面抛光伪亮感等手法,来增加成品壶的色泽美观度,以仿效本山料的质地感。

上述文字,将紫砂与和阗玉的今昔、产地划分、国家定义、差异、造假手段类比在一起,希望能让读者有更好的理解,如此将紫砂和和阗玉的类比应是创见。

紫砂杀手—

请详阅紫玉金砂(16)~ (19)

紫砂泥料商品化,催生了一大批商品泥生产商和供应商,低端的用外地料,中等级别的用外山料或者拼料制壶。现在的科技能够将外山、外地料、新生矿料,通过各种技术、化工处理,可以达到迷惑初入门者的水平。现在电脑分色技术先进,用化工料调出相同颜色的配方,但是颗粒的分布及窑烧气氛是无法仿制的。

补上紫玉金砂(16),2010年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二〕节目的影片。用在这儿正好补足。

 

【三】造物主的原意

据创办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的首任馆长时顺华老先生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异想天开,想用人工合成紫砂泥。他们将黄龙山的紫砂泥拿回日本,化验分析出所含的元素以及物质比例,在普通泥中人工添加各种元素。结果,人工合成泥烧出的所谓“合成紫砂壶”,泡茶就别提多难喝了,连同泥料表面质地也大相径庭,后来才作罢。

近来有用仪器检测紫砂壶,测量是否添加碳酸钡或金属氧化物,这样的基础把关对初入门消费者是有好处的。

在好壶难遇的情况之下,如果以外山外地料制壶,没有添加化工料,泡茶也是没有问题的。好不好喝先不说,避免将毒物喝下肚子是选壶第一要件,以先进技术对民众健康把关也是一桩好事。

但是本山料与外山料的地质年代,矿料的元素含量、成份比例与其地质年代是无法如此检测辨认的。

首先紫砂矿是属于自然矿产不可再生资源。既然是矿产资源,那么它的形成应该是由地质因素(地层、岩石、构造)来决定的,矿的品质一定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这就得回归当初造物主造地球时的原意,就是将羊脂玉放在和阗,将紫砂放在了黄龙山,全球琥珀的90%以上储量放在波罗的海海域国家……。

【四】现存的黄龙山矿料比黄金少

1980年代中期之前紫砂厂实行国有制,私人购买紫砂矿料是犯罪的。紫砂原料总厂1980年代破产。所存紫砂矿料或合法或不合法地流落到个人手中,后来的练泥企业基本上都是原来原料总厂的人员,手里存有以前矿料者,也几乎也都从事了练泥。

真正开始大规模屯泥和屯矿的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是1997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改制前夕,第二个是2005年黄龙山封矿之前,很多有眼光的商家和工艺师都屯了紫砂矿石。真正手上有本山料的泥厂是不出售的,有些泥厂面临本山矿料稀少的窘境,把本山料像老汤一样勾兑外山外地料出售。

据世界黄金协会测算,至2017年底,历史上各时期共开采黄金约190,040吨,其中约2/3是自1950年以来开采的,每年黄金矿约以2500至3000吨增加。由于黄金基本上是无法销毁的,意味着这些黄金全部都以某种形式留存于世。

“千年紫砂”要朔及到北宋开始使用紫砂做成器物,明代嘉庆至万历年间(1522-1619)是紫砂壶真正形成工艺体系的时期,明代即有“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当时名壶与等重的金价相当,如明代的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等人的壶,多为达官显贵、文坛骄子镇斋之宝。在那风光的年代,甚至有“价比黄金”、“一两紫砂十两金”的传说。

明清时代、民国初年私人作坊的紫砂壶,除了毁损的之外,留存于世的数量不多〔三〕。国营紫砂厂经营的40多年,是历史上生产的盛况,现今矿井也已封矿无法再开采。在2.5平方公里,60-80公尺高小山丘的黄龙山,现存开采出来的矿料,应该不会多于已开采的黄金数量。

2020年10月7日,台湾银行的黄金条块牌价500公克是882,030元。

制作一把紫砂壶大约费泥500公克,一吨紫砂泥约可做2000把壶,初阶工艺师费用基本2500台币起价,加上前期炼泥陈腐、烧窑、整口、管销、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紫砂矿料…….,紫砂壶基本应该要多少售价才合理?!

当然现在金价不可同日而语,实用器不会卖这么高价,类比是告知消费者,太过便宜的不用买,但贵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这是事实现况。

【五】提供一个研究题目

紫砂壶因为泥料种类不同,练泥的方式不同,制作工艺的不同,明针功不同,烧制温度不同,对于茶汤的表现也不同。真正黄龙山紫砂矿料泡一次茶,壶身就开始变润,一但泡养出效果,就有如羊脂玉般温润光泽显现出来。

黄龙山芝麻青段   泡养20天前後对比(唐韵紫砂)

无论是40年前的厂壶、或是外山、外地料、抑或是本山老泥新做的壶,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用好泥料的紫砂壶一定比泥料差的紫砂壶泡茶好喝。

如果你家中有很多不同时期的、各种矿料的紫砂壶,请以沸水分别注入各个紫砂壶之中,待水降温后喝喝看:水的甜度,软水效果,顺如丝,滑如绸的口感……。试出如上述效果的紫砂壶,泡起茶来焉能不加分!?

注:

〔一〕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二〕目前唯一一档以消费者为核心收视人群的新闻专题节目。

〔三〕北京故宮藏的紫砂器大約近400件,大多是宮廷用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余万件藏品中,陶瓷器有25423件,其中宜兴紫砂器的数量虽未见官方统计,但显然不多,目前已公开发表者仅见20余件。

(图片来自网络)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