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25):大师默许的闇黑经济(下)

意文


【正见网2020年08月21日】

前文揭露了二大套路,还有一些陷阱也必须告知读者:

1.【假泥料】

官方说宜兴紫砂再用五百年也用不完,但是为何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挖紫砂矿的事件不断?(详见紫玉金砂(16))
有人说添加“金属氧化色料”是进步的工艺,是制壶的需要。但是现今壶商也开始知道要与金属色料切割呢?
有人说我买的是“原矿”紫砂壶,家传30年老泥,极品泥料………..等等各种“传说故事”。好像近年卖普洱老茶的商人一样,市场上的“老茶”越来越多,甚至一款茶都可以配一个故事。

请参考前文分别一下本山料、外山料(外地料)、化工料的区别,这是紫砂壶的第一个课题。为了您的健康,请先“停看听”再下手买紫砂壶。〔详见紫玉金砂(16-18)〕

2.【假工序】

挂名大师的紫砂壶就是“全手工制作的本山料紫砂壶”吗?
不少标价高达¥几万元不等的“大师”壶,其实多为模具壶、灌浆壶与机车壶,单壶制作成本仅¥50元至¥200元。
据受控于北京官方的香港文汇报2017-02-21报导:当地业内人士拆解一整套机车壶具制作成本:灌浆壶成本100元;电脑刻绘80元;杯子5元×4只=20元;碟子5元×4只=20元;包装20元,加起来总计成本¥240元。为何连党报都要披露这种事实呢?(详见紫玉金砂(19))

3【自送作品进博物馆】

“博物馆”严格意义上对馆藏品要求是很高的,不仅具有史料价值,也应该是行业中的最高水平作品。如今中国,原本有政府足额拨款的博物馆,现在经费都捉襟见肘,更无资金收好的馆藏作品,不得不想方设法经营以补经费缺口。因此,有人送作品何乐而不为。于是许多平庸之作,堂而皇之的进了“殿堂”,博物馆俨然成了“超市”。

不论将自己的紫砂作品捐赠,或是送钱给博物馆才收下作品,主要得到的“收藏证书”才是自我烫金,提高身价的东西,自然成了吹嘘的资本,大兴舆论。如此叫卖的噱头至今犹在,可以看博物馆的含金量的高低以此分辨。

4.【胡诌家传师承之说】

#胡诌师承说

“名师出高徒”在人们心中有个既定印象。民间工艺、工匠讲究师承,紫砂业尤甚。

做壶人出道前拜师学艺,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把自己说成同时拜几个大师为师,跟随大师多少年,得其真传云云,以炫耀出身显赫荣耀。
当“大师”的证件在手,标明出自某泰斗门下,再登几张PS与高人名人和各级官员的合影。许多人真相信这一套,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定能出高徒”。

紫砂行业中谁是谁的师傅,业内人都一清二楚,“篡改历史”是会被耻笑的。其实,跟谁学并不重要,或是与大师攀亲带戚也好,最终,都是要看作品如何。

#胡诌家传说

民间工艺也讲究家传。几十年前,丁山人学做壶的初衷,只是捧饭碗糊口而已,少有人期望成为“大师”。

1950年恢复紫砂生产,1951年1月组成了【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工场紫砂壶生产组】,开始组织起来的时候总共只有59人。

在1955年10月和1956年11月,两次招收了61名有文化的青年艺徒,从此消除了“宁可抱子投河,不愿给子女学紫砂做坯”的在地旧有消极观念。从此,承传父母辈的人不少,随着紫砂的发展,也出了不少高手。

改革开放前,没有广告,更没有商业包装,而是硬实的以作品说话,一传十、十传百,海内到海外,紫砂高手就形成了。若其子女也承传做壶,就成了家传。至今,第三、四代再吃这行饭就更不得了,成为了紫砂世家,似乎名人之后也一定是名人,殊不知祖辈是多少苦练而成名的。

至于是远房旁支的壶艺人,也凑一脚说是某大师亲传,只和大师同村也要攀上关系的,即使是家传,也要端出作品看看硬实力如何。

5.【金奖获得者】

热衷钻营得奖的“紫砂大师”的人越来越多,不论是紫砂艺术家,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艺术大奖,金银铜奖一罗框。有些比赛都非正规,而是人人有奖。“技术不够,奖状来凑”说的就是这类人。“只要是奖,就想到手,不求最好,但求最多”。

现今各行各业都在评奖,组织评比活动可提升推动该行业,检阅成果,通过评比发现人才,出发点是很好的。

但近年来的评比活动,不是由政府举办,倒是各种与商业连结的评比活动频繁,目的是打响展销会品牌,出租摊位,使展览组织者获利,于是,评比就变味了。

基本上按组织者的意向“评比”,收摊位费、卖奖杯、卖证书才有利可图,于是每个摊位就颁个金奖,银奖随便拿。随后新闻媒体一报道,皆大欢喜,紫砂艺人宣传小册上又多了一项“光环”,名片可增印一行“××金奖获得者”。明年,再来买摊位。

宜兴丁山有几个文印公司专门制作贩卖假的获奖证书,花¥3800元就可以买一座精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证书奖牌。这些证书、作品集、政要名人合影、参展、组织、奖状都有了。此时,已经成为了“著名的紫砂大师”,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自己是信了。

6.【人民币编码防伪鉴定造假】

近年商家翻新花样,“为了更好的防伪”是其说辞,所以采用人民币上的编号和作品进行对应,可以上官网鉴定。只要输入证书上附带的人民币编号就可以查询真伪。是不是觉得很“高大上”?

但问题是:这是谁的网站?造假者自己构建的所谓官网,你买他的假货,去他设定的网站查询,肯定是可以通过鉴定的。这就是哄骗,玩消费者。


图说:近¥2万元的壶,也没有监赏期,不退不换,找个黑人当大师与壶合照,极尽文化歪曲之能事。

7.【PS大师捧壶照】

有时你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这也是令很多人容易忽视之处。

有了大师的捧壶照片,应该错不了,让壶友十分坚定的认为就是真品。但你知道有PS这种工具吗?可以把人和物经过图像处理编辑,最终形成一张完美自然的照片。

即使捧壶照是真的,也无法说明这把壶的品质好坏,也不能证明这把壶就是作者本人制作的。

8.【大师监制】

发行量几百、上千套的紫砂壶,一旦盖上“大师监制”的标签,价格一下水涨船高。
“监制”原本是影视圈的专有名词,近年来在工艺美术界频现,是指“监督指导”设计制作。即使没有参与创作,也表示对作品的认可。
这么多壶,大师如何“监制”得过来?这是个好问题!
经销商们给大师打点了足够的好处,得到大师的默许,打着“监制”的旗号,至于大师们,只要负责落款签名收钱就可以了。

9.【紫砂拍卖会的玄机】

一般听到拍卖会,都觉得是高档精品荟萃一堂,个中更是深不可测。有市还要有价,深谙此道之人把紫砂壶送进拍卖会“镀金”,几番“炒作”,价钱就上去了。

宜兴一位企业家手上有把顾景舟大师的紫砂壶,原市价不过¥两三百万元,他去拍卖行竞拍,再以1050万元的价格自己拍回来,虽然手续费要¥200多万元,但他拿到了证书,下次再拍卖,起拍价就不会低于1050万元了。

收藏家黄新原在《拍卖,已失去信任》一文中谈到拍卖的弊端:“拍卖时虚高竞价,最后还被本主买回,价格却已标在了市场上,自此作品的身价就涨了。”

当前的紫砂技术职称,被利用来炒作紫砂壶,至今各种拍卖会炒作,更是变本加厉,紫砂壶,被当代紫砂人扭曲到了极致。

10.【说一套做一套】

网路资讯的流通真假难辨,消费者更需费心。
近几年在紫砂市场上,商家也开始对消费者讲解紫砂壶的知识:泥料没有酸洗、不加碳酸钡、绝不添加金属氧化物、是家传几十年老矿料、保证是真正黄龙山紫砂、全手工制作……。
甚至去拍摄制壶的影片、手工练泥的实况………只为了取信消费者。

但是,所卖出的东西和说的对不上号,或许卖的人也不懂,是单方面接收厂家的讯息,有的则是为了销售,不得不蒙骗。如果收到紫砂壶的消费者也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这真是……。

未来真正的紫砂大师可能来自民间

职称就像是学历证书,具有高学历者不一定代表工作能力也强,当然学历和能力能兼备是最好的了。同样,职称只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只有高品质的作品才能证明自己的工艺水平。如果具备真正规格的职称,制壶工艺顶尖,又循规蹈矩的壶艺人是值得尊敬的。

紫砂职称和其他行业考级是一样的,越往高处爬,门槛就越高。这门槛把不少民间高手拒之门外,这是事实。所以在没有任何职称的民间艺人中,也必定是藏龙卧虎。

紫砂壶的成型技术是熟能生巧的,只有勤勤恳恳去做,技艺才能不断的提升,那些默默无名的紫砂艺人,天天坐在泥凳边磨技术。这群“民间艺人”,没有富丽堂皇的工作室,没有高大上的头衔,但他们有扎扎实实的手艺。板凳一坐十年冷,那才是他们壶功的真实写照。

令人心痛的事实是:在丁山,无数民间艺人或有工艺师头衔的从业者,都在“代工”为他人做嫁。三五百一把的让壶商收走,敲了某大师的章,摆在豪华气派的工作室,价格翻了几十倍。

职称加价人人皆知,已成了紫砂行业的“明规则”,根深蒂固在产业链上,没有人会去破坏这个规则。尽管令人失望,但这就是宜兴紫砂生态圈的运作方式,紫砂--养活一整城人。

在中国的美术界也一样碍于体制问题,画院里有一级画家,二级画家,画家都在拼这个头衔,却没有好的作品出来。
吴冠中〔一〕在受访中说:“这些头衔都不要了,画院取消,根据你的作品来颁发大奖,精力才能用到作品上去,才能出好作品。全世界很多美术家都没有学位、文凭这些头衔,什么艺术硕士、艺术博士,都比不上作品。”
并说:“将来真正的画家,很可能是从民间出来的!”

同样的,真正的紫砂大师必须依靠作品征服世人,而不是职称。
占90%製壺師比例的“民间艺人”是宜兴紫砂的基石与未来。同样可预见,“未来真正的紫砂大师可能来自民间。”

千年紫砂被近20年的紫砂乱象搞得,“套路”尘烟障目,乱了好壶的谱,寒了壶友的心,伤了紫砂的美。迷失方向的紫砂业还能走多远!
紫砂大师有各自市场,鱼龙混杂,他们推动了紫砂业内的“逆淘汰”,影响并阻碍了中国宜兴紫砂艺术事业的正向发展。

业内良心人士说:“如果全寄望于行业自律,那不现实,这样的问题至今都是无解的,只能说要靠紫砂艺人们的道德自律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历史真的不会饶恕我们这个时代了。”

注:

〔一〕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男,江苏宜兴人,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是首位获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的中国籍艺术家。

图片来自网路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