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戏珠(一)

连理枝


【正见网2020年08月10日】

“二龙戏珠”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两条龙共同对着一颗宝珠戏玩。“二龙戏珠”不仅仅是一句成语,它其实是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常常看到“二龙戏珠”的文化符号:从皇帝的服饰,民间的绘画,到建筑造型、雕刻,再到民间舞龙等等,可以说在中国历史的文化长河中,随处都能看到“二龙戏珠”的文化符号。

“二龙戏珠”的文化符号,是中华龙文化的概括、体现。“二龙戏珠”文化的流传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就是说“二龙戏珠”的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而流传下来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世袭、传承的一个重要标志,世袭的“袭”就是以“龙”而表现的。在一个民族的历史進程中,一种文化,能够伴随这个民族的繁衍久远的流传下来,那么这种文化就一定不是简单的,就一定有这个民族文化的内涵在里面。就是说,作为人类几大文明中、唯一不间断而流传到今天的中华文化,“二龙戏珠”一定是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种概括体现。

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华夏民族的崇拜是龙,中华文化是龙文化。既然中华文化是龙文化,那么“二龙戏珠”就一定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一种代表符号,是对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一种浓缩,或者是形象的概括。那么“二龙戏珠”到底有什么内涵?中华龙文化为什么用“二龙”来表现?“二龙”是指哪两条龙?这“二龙”有什么区别?“戏珠”的内涵寓意又是什么?

其实“二龙”是指黄河、长江两条水龙,黄河是黄龙,长江是赤龙,黄河、长江分别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黄色黄龙文化、红色赤龙文化。

一、黄色黄龙文化、红色赤龙文化

俯瞰中国版图,在中华大地上有两条在中国境内、完全属于中国独有的江河:长江、黄河。中国文化讲龙脉,有山龙脉,有水龙脉,显然,黄河、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水龙脉,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水龙。这两条水龙脉,就象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世袭传承的记载、见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象体现。

黄河、长江是两种不同龙文化的形象体现。黄河为什么叫河?长江为什么叫江?而且中国以“江”命名的河流还是世界上的唯一。这就说明黄河和长江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是有区别的。既然黄河、长江是两条龙,既然中华龙文化是“二龙”文化,那么黄河、长江也就是两种不同龙文化的形象体现。所以,黄河、长江就象两条龙,象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两种不同性质的龙文化。这就是“二龙”的涵义。

既然“二龙”指的是黄河龙、长江龙,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中华文化,那么“戏珠”的涵义也就是:历史就象一台大戏,黄河、长江两条龙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一直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舞台上上演,这两种不同文化的表现、交锋,一直在紧紧的吸引着世人的眼珠。这就是“戏珠”。

所以“二龙戏珠”的内涵,是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一直有两条不同的龙:黄河龙、长江龙-------中华民族文化从古至今一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在传承,在上演;人们世世代代所面对的,就是以黄河、长江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黄河叫河,长江叫江;中华民族的祖先有黄帝、炎帝二人;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从古至今奠定的都是好人、坏人之分的文化;道家讲阴阳;佛家讲善恶。其实殊途同归,都是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的体现。文化的“文”其部首“乄”,体现的就是两种文化的交锋。

那么黄河、长江象征的是怎样不同的两条龙?这两条龙所代表、所体现的是怎样不同的两种文化?历史奠定、传承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目的用意是什么?对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甄别、认识,对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要弄清黄河、长江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内涵,首先我们要弄明白黄河、长江是怎样不同的两条龙。我们从黄河、长江的形态说起。

(一)黄河黄龙

黄河是天龙。黄河也叫地上河、悬河,悬河就透露着离开地面的悬空之意;黄河绵延五千公里呈巨大的“几”字形。所以从形态上看,黄河就象由西而东、在天空中飞翔的巨龙------黄河龙。

如果我们把黄河视为一条龙,那么渤海就是黄河龙的龙口,山东半岛俨然就象龙口的下颚。我们看黄河的入海口:渤海就象黄河龙张开的龙口------沿渤海有山东烟台的龙口,环渤海的辽宁有营口,有旅顺口;在山东半岛龙口的下颚处,有威海的龙须岛;渤海之西是天津-----渤海水就象龙口的津液,因为这是天龙的津液,所以就是天津。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渤海、山东半岛的形态,还是沿渤海的地名,都是围绕渤海为龙口这一主题而布局的。

由黄河入海口往西:在河南的洛阳有著名的龙门,人们说的鲤鱼跳龙门即是指此;在黄河东岸的山西大同,有著名的云岗石窟,这是以云而释天空之意。所以我们看到,历史赋予黄河的角色就是一条龙,而且是在云中、在天空中飞翔的龙。

黄河是黄色文明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延续、繁衍、传承的历史记载。前有河图、洛书、周易;上古有黄帝、炎帝;在几千年的朝代历史中,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至今,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黄河流域一直是这台戏的舞台中心。所以,黄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记载,黄河是黄色文明的象征体现。

黄河是黄龙,是传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象征。黄河流域是黄土地;华夏族的祖先有黄帝;黄河水养育的华夏民族是黄皮肤。所以,黄河龙也就是黄龙,黄河龙所象征的中华文明也就是黄色文明。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奠定的就是黄色文明,黄色文明就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黄色文明的主脉源自于黄帝,这条龙脉的有形体现就是黄河,是黄河龙。所以,黄河象征体现的黄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

为什么说黄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因为华夏民族的祖先虽然是黄、炎二帝,但历史的史实是:黄帝收编了炎帝-------历史选择的是黄帝。所以我们看到,中华文化传承的象征是皇帝,皇帝穿的龙袍是黄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都是皇帝所代表的帝王文化,这个文化的代表色就是黄色。

所以,华夏文明是黄色文明,以黄河为象征的黄龙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正统文化。这就是黄河龙的历史角色:黄色文明的象征体现,代表的是中华正统文化,是正文化。

(二)长江赤龙

长江是蛇形。从形态上看,长江象是一条蛇:它就象头朝东、西边翘着尾巴、在地上跑的大蛇;而呈喇叭形的长江入海口,就象这条蛇张开的大嘴;这条张嘴的大蛇要吞噬的是崇明岛------崇尚光明的(人)。长江被赋予的形象是一条蛇,对长江的这一历史定位,不仅仅体现在其形态上,还体现在长江、及其流域文化布局的内涵上。

首先,长江通过命名形式体现的是蛇。长江之名是一个总称,因为长江是由多节段江组成的:从青藏高原发源地,到四川宜宾段叫金沙江;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段叫川江;从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矶叫荆江;江苏以下段又叫扬子江。由长江的命名可知,长江其实是由多节段江组成的,“长江”之名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是个无形。长江的这一命名形式,其实体现了长江的节段特征:比如长江三峡的起始地是奉节,贵州有毕节,都是以“节”体现长江的节段特征。长江的“江”部首是“工”:从“工”字的象形之意看,“工”的这“丨”竖就是把长江截断分节、分段的象形之意,体现的就是长江分节特征。而长江用节段来表现,其实就是体现长江被赋予了一种生命属性:蛇。因为蛇的生命特征就是由节段组成的,蛇是可以分节、分段的,把蛇的下半部份截断,它会照样活着,只有使蛇身体完全脱节,或者打其七寸之位,它才会死亡。所以长江以分节段而命名的形式,体现的是:长江被赋予的生命形象是一条蛇。

其次,从长江流域文化布局的内涵上看,长江被赋予的形象同样是蛇。历史沿长江流域布局的是巴文化:比如表现长江的丽江,丽江文化就是东巴族的东巴文化;比如四川叫巴蜀;比如重庆叫巴渝;还有长江北岸的大巴山;三峡所在地湖北的巴东县等等,沿长江流域奠定的是巴文化。而“巴”的汉字解释就是蛇,“巴”字的象形就是盘着的蛇。另外还有四川沿长江的大凉山,大凉山也是指蛇,因为蛇是冷血动物,所以就是大凉,等等。

所以,无论是从长江的形态上,还是从长江流域文化布局的内涵上看,历史赋予长江的形象就是一条蛇。长江分节段的这一特征,和黄河完全不一样。黄河只有上、中、下游之分,这是对河流的通分,黄河是完整的一体。

长江是地龙。长江被历史赋予的形象是蛇,那为什么我们说长江是一条龙呢?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又被称为小龙,所以长江的象征体现是蛇,是小龙,而且这个小龙还是地龙。地龙就是蚯蚓。我们看长江中下游地段,沿江分布大都是不高的丘陵、土丘:长江中下游在土丘、丘陵中跑向东海的状态,俨然寓意的是“蚯蚓”,所以长江又是地龙(蚯蚓)。“地龙”释义地上的文化,地上文化的境界就是不高的,那么用地上不高的丘陵文化引领社会,所以就是“蚯蚓”。

长江地龙是红色赤龙。为什么说长江作为地龙的颜色,是红色、赤色?因为与黄河流域的黄土地不同,长江流域的土地、砂岩基本都是红色。沿长江流域,云南有红土地之称;四川、贵州、重庆都有大片大片的红土、红砂石分布;位于重庆、湖北,代表长江的三峡两岸就是红褐色岩石;江西的红壤、红砂岩更是江西地理的主要特征,所以长江流域在地理上表现的就是红色、赤色。也就是说,长江的形象是被视为小龙的蛇,而这条小龙是红色地龙,是赤龙。所以我们看到,红色的“红”和长江的“江”,都有共同的部首“工”。

红色赤龙文化是负文化。既然黄河黄龙代表的是中华黄色文明,代表的是正统文化;那么长江赤龙代表的就是红色文化,是非正统的负文化,这个红色负文化的源头就来自于炎帝。

作为华夏族的祖先黄帝、炎帝,其实他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是以两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现的,即黄色和红色。黄帝释黄色;炎帝显红色,即赤色,因为“炎”是火,是红色,炎帝又叫赤帝,所以炎帝是“面红耳赤”。黄帝代表的是黄色文明-------黄龙文化,其形象体现是黄河;炎帝代表的是红色文化-------赤龙文化,其形象体现为长江。那么如何认识长江表现的是炎帝赤龙文化?

首先,长江流域以红壤、红岩彰显的是红色,长江又是红色地龙,这与炎帝(赤帝)的代表色赤色是一致的。

其次,炎帝族的落脚地是长江流域。《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表述中,我们读到的信息是:以炎帝后裔所延续的赤色文化,主要表现在长江流域(“炎居”)。这里的“赤水”实际指贵州的赤水河;“祝融降处于江水”之“江”即长江的支流湘江。关于赤帝所代表的赤色文化表现,历史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炎帝族火神祝融(容光),和水神共工。表现火神祝融(容光)的文化在湖南的南岳衡山,而表现水神共工的文化则是长江。这里我们先概括的谈谈共工。

《山海经·大荒西经》对共工的描述是:“共工,人面蛇身朱发也。”不难看出,共工的蛇身与长江为蛇的形象是一致的;共工的朱发,与长江表现的红色也是一致的,因为朱即红;长江之“江”用的是“工”部首,从历史文化溯源的角度看,这个“工”来自于共工。四川宜宾有珙县,这个珙县的命名,其实也是由共工而来。

共工有个恶名昭著的大臣叫相柳。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相柳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我们知道,关于湖北有一句谚语:“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那么“九头鸟”的说法,是不是出自于共工大臣相柳的“蛇身九头”?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我们看,炎帝的赤色与长江的红色一致;代表炎帝赤色文化的容光祝融“落户”于湖南衡山;世袭炎帝的共工融入了长江。无疑,长江的历史角色就是:长江是炎帝赤龙文化承载、延续的之地。

既然以黄帝为代表的黄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是正文化;那么以炎帝为代表的红色赤龙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非正统文化,是负文化。正为阳,负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所以我们看到,黄河以悬河体现的是飞龙,是天龙;而长江以蛇、以蚯蚓体现的是小龙,是地龙。

我们对黄河黄龙文化的历史表现、现实表现,对长江赤龙文化的历史表现、现实表现,分别予以解读。先看长江。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