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24):大师默许的闇黑经济(上)

意文


【正见网2020年08月07日】

每一款紫砂壶都有作者,为自己满意的作品落款,不但是一种荣誉感,也表示对作品负责。作者都会在紫砂壶不太显眼的位置,盖上自己的印章。这个优秀传统,自秦汉时期起,各类匠人们就这样做,后起的紫砂工艺也不例外。

在上世纪20年代,顾景舟大师为了谋生,曾到上海一家紫砂作坊为人作嫁,模仿时大彬、陈鸣远等等诸名家的壶型。他回忆说:“那时的紫砂艺人为了糊口,常常是“心是自己的,手是别人的”。仿制名家壶型,如同绘画的临摹,是紫砂艺人学习的过程,当时,落款一定要注明“某某仿某某款制”字样。

紫砂壶的“虚夸职称”与“代工现象”

早期壶与老壶〔一〕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与收藏,但近20年仿制老壶多与乱的程度,可以说更胜以往,几乎没有底线。卖家口若悬河,积非成是、三人成虎、真真假假、故作神秘、令初入门者无所适从。在网路不发达的年代,资讯靠的是口耳相传,因此卖仿老壶者把故事说的活灵活现,你一信,就入瓮了。近年网路资讯传播迅速,受害者更是不计其数。待真相大白时,也只能“望壶兴叹”了。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紫砂热的不断升温,“名家壶”、“大师壶”、“高工壶”受到热捧。各类型拍卖会接连不断,本来用来沏茶的实用器具,被炒到了几百万、上千万人民币,已经严重偏离了紫砂器的本来面目。于是通过“伪造”和“代工”方式出现的中高端紫砂壶(不一定是真本山紫砂),在紫砂市场上就应运而生,大行其道。

现今的中国,本应是社会与经济条件最好的时期,是发扬宜兴紫砂文化的好机遇。事实上,宜兴紫砂并没有在此时真正辉煌,反而看到的是假冒伪劣、虚假浮夸的紫砂品、业内萎靡与不堪。紫砂市场上人人追求职称利益,而唯独放弃真正对艺术的追求。

近30年的紫砂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假大空”和“假恶斗”的浓缩历史,在党文化下思想洗脑下的人民,亲手扼杀了紫砂的生命。

中共党内信奉林彪名言:“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这句话在中共党内不仅没有任何贬义,且可堂而皇之当成标语。如何应用两面三刀的手法,骗取信任,可以看见中共历来在每件大事上所撒的弥天大谎和弄虚作假。上行下效之下,同样的在紫砂行业,买卖撒谎成性,明明知道自己在撒谎骗人,也要继续撒谎骗人。

本篇就先来谈谈“虚夸职称”与“代工现象”这二个问题:

(一) 横空出世的大师----“虚夸职称”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为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以来,紫砂行业就不再平静。自紫砂品的售价与职称搭上关系之后,职称被“神级化”,职称居然与艺术、价格划上等号,有违评定职称的初衷。用职称层级的高低来认定艺术水准,来衡定紫砂壶的价格,在中国的紫砂业确实成为文化堕落的笑话。

现在的宜兴“紫砂大师”满天飞,重要原因是称谓与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作者的职称越高,其作品价格就越高。有职称与无职称的人同样做一把紫砂壶,价格相差可以是几倍甚至百倍,职称,己经成了一个坐地起价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巨大利益的启动下,大多数从业人员热衷于职称的评定。

1.山寨机构颁发的“野鸡证书”

要获得“正规体制”内相应的职称证书,制壶工龄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从工艺美术员到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分别要求制壶工龄是在七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和三十年以上。不同职称、不同制壶工龄,一定程度反映了制壶经验和功力的差别,因此,为了把自己的壶价卖高,便制造“假职称”的方式提升身价与壶价。这现象在紫砂圈内,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职称和荣誉称号,自然是对紫砂艺人的一种肯定,但是,通过政府机构漫长的的职称评级考试,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的事情。而民间机构的职称证书,直接明价售卖,正恰恰符合这些需求,也就投其所好,乱评奖、滥发奖,甚至还可以奉上“世界级艺术大师”的桂冠。

于是各种世界级、华人、全球、环球、原X部、商X部、本省和外省XX厅、劳X厅、商X厅、各级XX协会、中国紫砂xx中心、还有企业和学校……山寨社团颁发的证书满天飞。该单位只管收钱就能入会,不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等等事务,甚至只要多交钱,理事,副主席,副会长头衔也能当一当,还有专门的中介机构售卖职称,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


图:山寨机构颁发的“野鸡证书”

只需要交钱,就可以买得一个“高大上”的称号,一时之间,丁蜀镇遍地是高级工艺师。哪怕以前从未接触紫砂行业的人,摇身一变也成为了“大师”。这就是现今紫砂业遍地“名家”、“大师”的由来。拿到证书还得每年交钱,年年得再扒一层皮。难道不是从客户身上找回“血本”吗?

大部分商家也有意散播“职称论”,告诉消费者以职称来选购紫砂壶有保障,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在各种炒作之下,人们对大师的称谓越来越追捧,让人觉得手里没一把“大师”作品是没面子的事。正是利用人的虚荣心,让假“大师”有可趁之机。随后越多初入的壶友受到这些论调的影响,如此一来又影响到紫砂从业者去追求职称。这无止尽的恶性循环,获利最多的是散播歪论的商家。

2.不“称职” 的“职称”

各种紫砂的展览和销售活动上,“高级工艺师”、“大师传人”甚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头屡见不鲜,当你花了大把钞票买回的“大师壶”,登录宜兴工艺美术紫砂专业技术职称查询系统,要么“查无此人”,要么查询到的职称与所标榜的“相去甚远”。

如果上网搜索紫砂壶作者职称,出现的个人信息在非权威部门的网站中,估计是广告费花到位了,(图1),这些网站查职称全都是假的(上述的山寨机构建立的网站)。另外,还有些艺人并不是制壶的职称,是陶刻、泥绘或者造型设计,甚至是美术老师,此类职称并不能证明作者具备制壶的能力,制壶的艺人不可能精通刻绘,反之亦然。在查询职称时务必详细查看。


(图1)

目前紫砂职称证书,大体上分为,第一类是以各个省名义颁发的各类工艺美术师证书〔二〕,第二类是是宜兴人事局出具的专业职称证书。您所费不赀买的“名家”紫砂壶,务必要在【宜兴人社局官网】(圖2)〔三〕查找“职称查询”一栏,紫砂壶作者职称,专业登录精准,造假证,买证,或以其他专业替代的情形,不会出现在官方网站中。


(圖2)


图说:截至2020年7月已经在宜兴人事局登记的各类专业加总有8173位

1954年前后,全中国所有从事紫砂壶制作的艺人加总也就50几人。如今,仅仅在宜兴丁蜀镇上就有数以千计的紫砂制作工坊,而从事紫砂壶制作技艺的艺人更是多达几万人。

在紫砂壶制作行业内,许许多多从业艺人因为没有学历等各种原因,被挡在了职称评定的大门之外,这类人占全部紫砂从业人数的90%左右,这其中不乏有艺术造诣卓尔不凡者、技艺水平高超的佼佼者。

著名的紫砂七老〔四〕他们都没有职称,作品却是紫砂壶中的传世极品,创造了紫砂工艺的巅峰,其艺术成就和对整个紫砂艺术界所作出的贡献至关重要!

(二)大师默许的“造假经济”

由国家认证的“高级工艺师”、“大师”,是对个人紫砂技艺的肯定,理应更加自我精进,攀登艺术成就的更高峰,但多数禁不起利益的诱惑,大兴代工壶生意。受职称认证的人员数量有定论,但是“大师壶”的产量却无法统计。因为紫砂制作仍保持家庭作坊、手工制作,加上藏家上门求壶、上门订制、藏家间赠予和壶壶交换等独特的流通方式,使得紫砂壶产销量无法精准估量。

由于市场对高职称人员的作品需求量大,就出现了高职称工艺师忙于职称评定,自己的壶则找人代工的现象,扰乱了紫砂市场的秩序。

很多壶友往往是“认人不认壶”,哪怕是做得再差的名家大师壶,也比默默无闻者做的精工艺紫砂壶贵的多,这是实际现状。消费者只冲着谁职称高就买谁的壶,也就推高了“代工壶”的市场。

代工壶的合作模式分有两种:

1.    请来“枪手”代工

代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职称较低的人为职称较高的人代工,二、是没有职称的人为有职称的人代工(也有少数高职称者为低职称者代工)。

宜兴有某大师一年至少卖出1000多把壶,平均下来每天就得做出三、四把壶。敲上大师章后,价格是¥几万元甚至好几十万元。大师们忙于追名逐利,常年在外面站台,宣传自己的作品,分身乏术,哪有时间好好静下来制壶呢 ?一天做3-4把也是不可能的任务。

于是请来“枪手”代工,“枪手”制好壶后,再配上真正的大师印章和证书,谁还分得清这壶到底是真是假〔五〕。这种合作模式是圈内公开的秘密,而在消费市场却不能明说。代工现象极为普遍,中高级职称以上的壶艺人,不代工者凤毛麟角,可以千分之几计算。

另一种代工壶是一个师傅年轻时考取了职称,但是没有继续从事而荒废了,现在看到紫砂壶市场如此火热,找到熟识工手给了证书和印章,就代工吧。自己多年不做壶了,连制壶的风格上都找不到破绽。这属于“偷梁换柱”的一类代工壶。

2、壶商向工艺师买断合同

业内人士指,壶商与工艺师签定某些壶款的合同后,买断经销权1至3年,一次性向大师支付一笔费用,商家去找工手制造,反正买家只看职称,工艺如何并不看重,而经销商要做的就是,不停的生产然后变现。还配上该壶与大师的合照、证书无限量印制、甚至拼凑出一本个人作品集,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问题泥料、工艺水准令人大跌眼镜。

另一类“买卖紫砂职称”也早已经明目张胆,无名工手做好壶后,盖上有职称的章:助工的章盖一次只要50元,工艺美术师100-150,高级工艺美术师200-500不等,很多制壶师都是和壶商签约合作,壶架能翻上好几十倍,只要有职称,不用做壶也可以赚钱。

据受控于北京官方“喉舌”的香港文汇报都曾在2017-02-21报导:“一个大师一个品种签一年合同,不费一丝力气,一下子就可拿到200万元,只要做到“如果有消费者上门要求鉴定真伪,说真的就行”,“如果他一年签10个款式,一年的收入就达2千万元”。不过,“炒家绝对比大师赚得更多!”据透露,宜兴去年有几个网络炒家营业额每家达到逾六千万元。”

在合同到期之后,经销商理应结束制壶。有些无良壶商由于手上有了大师持壶照,更加大规模制造,再投入到市场中。那这些就是“假冒壶”了。近年来,看见研高、高工、国工艺师的壶,很多都在跳水大降价,原因就是这类壶太多了,与是大家就一起贱卖,于是开启恶性竞争模式。职称所带来的附加价值被压缩了,市场的竞争把这些步步推向透明化,无疑是穷途末路。

3.“虚假经济”还能繁荣多久

现实紫砂市场中,真假难辨、乱象丛生,貌似滋生繁荣的“虚假经济”还能维持多久?

现今的买壶人对“泥型工”没有鉴别能力的情况之下,往往依靠一纸有职称的证书作为保障,让被利欲心的业者有机可乘。这种恶性循环就像:消费者要卖相好的青菜、要白胖的馒头、要洁白的豆干、于是商人就种出你需要的农药青菜、添加面粉改良剂的胖馒头、用过氧化氢漂白的豆干,然后附上一张“xx认证”证书来卖给你。

消费者应该要学会判别无添加的原食材,是什么长相、吃起来是什么滋味、什么香味、怎样的口感,才不会花高价买到附证书的非天然的食材。

同理,买紫砂壶如果追求:壶把钮三点一线分毫不差;盖子完全密合;像买玉器般以听敲击声清脆辨别;铁熔点、跳砂、风釉认为是瑕疵;喜欢光亮色泽美丽的;所以壶商就投其所好,以强硫酸酸洗去杂质,碳酸钡防腐防风釉,添加玻璃水让壶变光亮,一般陶土再加金属氧化物创造你喜欢的颜色,以手拉坯或是机器制壶让壶型精准,这就是“供需问题”的死胡同。

聪明的买壶者,要更多的从“泥料、造型、工艺”等基本要素去评估一把紫砂壶。因为,真正名人做的壶,没有证书也是真的;假冒名人做的壶,即使附有证书也是假的;真紫砂,不附证书也是真的,伪紫砂,附精美的证书也是假的。在中共统治下的人民,任何东西都能造假的社会,做这些东西岂不易如反掌。

看了这些“内幕”,你还相信紫砂界真有清贫自守的匠人吗?当然还是有本分、兢兢业业的紫砂艺人。他们或许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考不起什么职称,但是老老实实,天天勤勤恳恳地跟泥巴打交道,弄不来炫目的“高大上”头衔,但不代表他壶做不好。

现今乱象的症结“不在壶、而在人”。中共的无神论颠覆了人的认知,覆灭了人的精神,膨胀人的贪欲念,迷失自我。一切问题都是人心不古、道德败坏使然。所有乱象探究都是信仰无神论所带来的恶果,截断了神传紫砂文化。

注:
〔一〕“早期壶”,通常是定义为1955年至1983年间,由宜兴紫砂一厂产制的紫砂壶,又称为早期宜兴紫砂壶。其中,又以文革结束后几年的壶品质最佳。而“老壶”就是1955年之前,直到清末民初的紫砂壶称之。

〔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目前唯一受到国家认可的大师称号,种类有雕刻、陶瓷、刺绣、编织、工艺画、剪纸等约30个门类。但工艺美术领域里各类大师评选鱼龙混杂,近年来的公信力不断受到质疑。

〔三〕宜兴工艺美术(紫砂)专业技术职称查询系统 http://www.yxhr.com.cn/search/gyms.jspx

〔四〕已故的紫砂七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宜兴紫砂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为“技术辅导”,开始了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培养和紫砂工艺的传承工作。

〔五〕说到这一点台湾人也脱不了关系:

由于当时与台湾没有三通,台湾人大多是以探亲的名义取道上海,精明的台湾壶商克服万难来宜兴购壶,在上海静安宾馆常年包房,后来干脆长驻在宜兴上海饭店,由宜兴壶贩子直接送来选货。

从偷夹带回台湾,变为几个人租用航班空运或走水路从厦门海上转运,在1986年以后,当时宜兴出厂价10元人民币的壶,到台湾可以卖120美元,来宜兴贩买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开始有专业的古董商参与。

从1984年开始,台湾人开始注意收藏顾景舟、蒋蓉、吕尧臣、徐汉棠、汪寅仙这批人的高档紫砂壶了,由于他们的壶价格高,数量少,只能订制,于是,台湾壶商们即高调订制,壶拿到手后,就请宜兴当地的高手仿制三到五把高仿品带回台湾。

当然,这类高仿品必须原料、工艺造型、重量达到99%的相似度,甚至,台湾人将电脑刻章带进中国后,比当地刻章更好,更精准了,不管是当代名家还是古代大师,行业外的人根本无法辨认,名人的赝品伪作在台湾收藏者手里越来越多。

于是,台湾人教会了丁山紫砂工艺师代工的诀窍,从此,宜兴进入了紫砂历史上代工最为泛滥的时代,至今变本加厉、无法收拾。

 

图片来自网路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