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悟“象”字

金先


【正见网2020年05月18日】

在历史进程中,佛家和道家都对“象”字赋予了深层和丰富的内涵;同时,这些内涵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思维方式层面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这里我们不再去探讨“象”字的字形演变了,因为他的字形很简单,最初就是一头大象的形状,即便是现在的这个“象”字看起来也像一头大象。那么,作为动物的大象与作为字的“象”,其背后涵义何在呢?本文就一起来探讨。

一、高层佛家生命

个人所悟,象或许是佛家中的高层生命,是由佛家的特性所创造的,所以象在佛家比较受欢迎。例如:在吠陀神话中,八头大象承托着大陆;而在傣族的创世神话中世界造好后是一头象用脚和鼻撑开了天地;释迦牟尼佛的生母摩耶夫人曾梦白象入怀而受孕;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一头六牙白象;据说不动如来也是以象为坐骑;帝释天也是以象为坐骑;梵语中的“龙”也被译为“象”,佛教中常用“龙象”来指代有成就的高僧大德……此外,佛经中还有诸多与象有关的典故和寓言,此不再赘述。据说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其力量无可匹敌,但象的性情又温善、仪态详和美妙,种种品德非常符合佛家的法理。(很多学者发现,中原地区在先秦时期是有象的。笔者理解,象与龙一样都是高层的生命,但由于人类道德的下滑和世间的变异,这些高级生命慢慢淡出了常人的视野,即便在某些地方还生存着,但其灵性和超能力也被封闭了,从而成为了普通动物。)

从象在佛家的存在来看,或许他为我们的文化带来了两种能力:一是承载力,二是想象力。很多佛家觉者以象为坐骑,同时象又具有力大的特征,可知象有很殊胜的承载意义。那么由象而来的“象”字,或许也同时被赋予了很强大的承载力,承载什么呢?应该是承载高层次的文化内涵。

与“象”字有关的词很多,如“表象”、“形象”、“物象”、“现象”、“印象”、“迹象”、“景象”……而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象”,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象”;但因为“象”背后承载着丰富和深层的内涵,所以人们同时又可以由这些表面的“象”去思索背后更深层、更丰富、更多彩的内涵,这就是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神赋予人的能力,正因为人有了想象力,所以人可以在文学艺术、建造、思想等诸多方面做出丰富而深层的成就,人的生命可以显得多姿多彩、可以很美,而不是机械死板的。我们知道外星人带给了地球科技文明,其实是没有想象力的文明,因为它们的文明形式背后没有那么深层的内涵,没有承载力,层次是极其低下的。

神赋予人想象力的目的,是让人去追寻表面事物背后的那个本真。当然,我们只能说神让表面的东西与高层次相联,从而赋予了人想象力,人具有通过表面的“象”而“想象”背后深层丰富内涵的可能,并不表明每个人都一定会有非常高和正向的想象力。就象孟子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话,是指人都有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的资质,并不表明每个人一定都会成为尧舜,因为那还要看个人是怎样努力的了。

二、“立象以尽意”

《易传》中提到,“书不尽意,言不尽意”,“聖人立象以尽意”。大意是说,聖人的意,是无法完全用书或言来表述的,那怎么办呢?于是就用“象”来承载聖人的意,由此可知,“象”背后就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聖人之意”。《易经》中的八卦(或六十四卦)显示出八种(或六十四种)“卦象”,这些“卦象”很简单,但背后却蕴藏着深层的天机,天机也可以说是“天意”,那么聖人就教人们可以通过卦象来了解天意。

 “立象尽意”其实是神给予了人的一种寻求本真的思维能力。抛开《易经》不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通过表面的“象”来追寻背后真意的方面很多,几乎贯穿了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例如:文字和数字、符号、颜色、事物、人物、动物、场影、仪式、梦境……这些表面的“象”背后都可能会被赋予深层的内涵,层次从低到高皆有。《密勒日巴佛的修炼故事》中有这样一个典故:

上师马尔巴告诉密勒日巴:“你把我给你的酒都喝完了,把田耕得一点不剩,这是你将领受口诀成为法器,达到圆满大觉的徵兆。后来,你供养了我一个有四个柄的铜钵,这是表示你将成为我四大弟子之一。铜钵上毫无一点破隙,表示你烦恼垢轻,身享‘拙火定’大暖乐的征兆。你用空钵来供养我,表示将来在你修行的时候,会有食物困难,遭受饥饿的痛苦。我为了使你的后半生与你的弟子法统得大受用的原故,又为了使有根器的弟子依着口诀的精要生起喜乐的原故,我就装满酥油在空钵中,燃成明灯。为着使你生起广大名声,所以我敲铜钵让它发声。为着净除你的罪业,所以我叫你来建筑息,憎,怀,诛的房屋。我把你从灌顶的会座中赶出去,又做很多不合情理的事情,可是你不起丝毫的邪见;这表示将来你的弟子和法统,学道时能具足信心,精进,智慧,慈悲等一切弟子应具的条件。修道之时,皆能于此生无大贪着,有忍苦精进修行的毅力;最后生起觉受证解,具足慈悲和加持,成为圆满具相的上师。我此口授传承法统将会发扬光大,如月轮增长,光辉无限。儿呀!你要高兴啊!”

在这个故事中,表面的器物、人物的行为、仪式等背后都蕴藏着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开悟的马尔巴上师在这些“象”出现时就已经知道了,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来设置一些行为和仪式以把控未来事情的发展走向,这也可以叫做“立象尽意”。当然,这是修炼有成就者的“立象尽意”,对于常人来说,“立象尽意”的层次就比较低了,例如对梦境的解析, 数字八意味着“发”,六意味着“顺”,结婚要穿大红色,某些特别的日子有什么禁忌等,大多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目前共产党天怒人怨,“败象尽显”,刘伯温的预言、《聖经》的预言、《推背图》的预言等等都纷纷聚焦到了现在,这些“象”的背后,就是“天灭中共”的天意。对共产党仍然痴迷的人们,天象、世象、人象皆已明显,你们还“想象”不到吗?

三、象棋与“盲人摸象”

传说韩信发明了象棋。中国人应该都知道象棋是怎样的,两人对坐下棋,棋盘以楚河、汉界为界,两边各有将/帅、士、相/象、砲、车、马、卒等,表面看来就是在展现当年楚汉相争的战争世象。但是为什么这要叫做“象棋”,而不叫“汉棋”、“战棋”或其它棋呢?个人所悟,既然是“象”,就意味着这只是表象,不是真相,象的背后还有涵义。那么是什么涵义呢?交战的双方都各有一将/帅指挥,但其实真正指挥这盘棋的并不是棋盘上的将/帅,棋盘上的将/帅也是受人指挥的,那么真正指挥的是谁?就是下棋的人!如果我们再引申开来看,当年的楚汉相争其实也是世间表面的“象”,而真正在背后控制着这场战争的,是更高层次的生命,甚至连交战双方的首脑的表现也是高层天意的安排。或许韩信发明象棋是想要告诉世人这个道理吧!

我们或许都看过《封神演义》,世间的表象是武王伐纣,但《封神演义》中却写的是神魔大战,于是很多被无神论洗脑的人就说《封神演义》完全是靠“想象力”乱编的。《封神演义》的作者是一位修道人,他在小说中所展示出的其实是世间表象背后的真相。其实每一个改朝换代的背后,都可能是高层空间有更波澜壮阔的大变动。同样,《西游记》的世间表象是玄奘法师赴西天取经的故事,何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那么多各路神佛和妖魔鬼怪呢?其实《西游记》所写的,也仍然是世间表象背后的另外空间所发生的事。中国人经历过几千年来“象”字文化的浸染,知道表象背后有深意,而一旦被无神论邪说洗脑后,便就只认表象了,自己把自己框死在这个表面空间而看不到高层次的情况,还自以为自己聪明绝顶!

跟象棋同为“棋牌类游戏”的另一种东西——扑克牌也很有意思。虽然扑克牌是西方传来的,但它的真正使命和意义与象棋一样,都是在提醒世人要透过表象去体悟背后的深层含义。现在中国大地可以说到处都在打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人的扑克牌规则中,多把两个小丑(JOKER)作为最大的两张牌,他们把这两个小丑称为“大鬼、小鬼”,或者称为“大王、小王”,其实在正统文化中,K(即KING )才是真正的王,才应该是最大的牌,而小丑怎么成为了最大的牌了呢?这恰恰就是现在中国的世象表现,那个小丑形象的人是魔鬼,但又窃取了王权,所以它最大。中国人在玩牌时都不去关注这是一个小丑,只认它是最有权的,管它是小丑还是鬼,摸到它了就高兴,就以为自己“赢”定了。

《大般涅槃经》中有一个寓言叫“盲人摸象”,说四个盲人没见过“象”,一个摸到象牙,就说象像萝卜;一个摸到耳朵,就说象像蒲扇;一个摸到象腿,就说象像大柱子;一个摸到象尾,就说象像草绳。并且这四个人还执迷于自己所认识的,互不相让,争吵不休。这就是指人认识不到真理的全貌,只认自己摸得着的那部分来以偏概全。现在的所谓“唯物主义者”,只认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否就是“盲人摸象”?

《道德经》中说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真正大的“象”是无形的,个人理解,也许是老子告诉世人,要想了解到真正的象——即真相,就不要偏执于世间的那些有形的东西。同时,佛道两家都倡导“无爲”,“爲”字最初的字形就是一只手牵着一头象的样子——即“以手执象”,那么,佛道两家所要求的“无爲”,或许也是告诉修炼者,不要执着于世间的表象。

四,“意象”与诗的繁荣

中国的诗歌是神传文化中的一朵绚烂的奇葩,古文中曾言“论六书诗经最葩”!诗与文一起在末劫的最后时刻不论是承载宇宙法理还是向世人讲清真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诗的国度。

(一)意象

笔者理解,中国诗歌在走向繁荣的过程中,是以三国为分水岭的。在三国之前的诗歌成就不是很突出,先秦主要是《诗经》和《楚辞》,汉朝主要是乐府和《古诗十九首》,这些成就相对于两三千年的文明历程来说,稍显不足;但从三国时起,杰出的诗人就成群结队地出现,诗歌流派更是蔚为壮观:三国时有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建安风骨”,后来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左思风力”,有以谢灵运、谢眺、陶渊明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有以士大夫为主要群体的“玄言诗”(个人理解玄言诗是属于悟道诗),有以葛洪为代表的“游仙诗”,有以庾肩吾父子为代表的“宫体诗”等等;直至大唐诗歌登峰造极,而后宋朝的词,元朝的曲也纷至沓来,成就斐然。

那种只执迷于肉眼可见之物的“唯物论”思维是不可能写得出好诗的。个人理解,诗歌之所以从三国起开始加速走向繁荣的原因,是因为神传文化在背后加了一把力。除了有很多带有使命的天降诗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上的铺垫,那就是“意象”。从三国时起文人群体就开始流行清谈玄雅,从而对“意象”的概念进行了很深层的阐发,这对后世的诗歌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诗歌中的境界,是由意象构成的,而意象是需要诗人自身的根基和修炼来成就的。

简单地理解,“意象”一词就是指“意”和“象”的结合。象是指人可感观的一切事物,而意是指精神层面的思想、情感、意志、特性甚至更高层面的道。当人类社会由半神半人的状态下落到以人为主的状态时,用肉体细胞构成的感官就无法感知到更深层、更高层的精神特性了,人的肉体感官只能感知到现实世界中的物象,这个时候,聖人就创造了“意象”这种载体,让人能够通过“意象”去感知到更深层的精神特性和境界。诗中的“意象”通常都是一些常见、但又十分风雅的事物,如春江、明月、来鸿、去雁、宿鸟、鸣虫、晚照、晴空、云雨雪风、寒梅、断桥……,但这些事物同时还带有精神特性,于是在诗中就会构成让人留连忘返的境界。这也是“聖人立象以尽意”的另一个意义。

(二)万物有灵

 “意象”这种概念的诞生,还源于另一种精神,那就是“万物有灵”。“万物有灵”这种精神在很多民族的传统信仰中都有,在佛教中也比较突出,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因为有生命,所以它们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也是可以与人沟通的。因此,世间万象都可作为“意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这句名诗,你说到底是花鸟在惊哭 ,还是诗人自己在惊哭呢?这二者似乎都已经融为了一体,这就是所谓“境随心转”,诗人的意与万物的意融为了一体,形成了那样一个悲伤的境界。没有万物有灵的信仰的人是不会承认花鸟与人一样有感情的。

(三)高层生命的特色和修炼的境界

诗是高层生命的生活形式之一,带到人间后既可以用来作为人类追寻高层生命的线索,也可以做为修炼境界的体现。在唐诗中,笔者认为最值得去了解的是诗仙李白、诗聖杜甫、诗佛王维、大诗人白居易四人,因为他们分别是在诗歌中将自己在修炼中的境界体现得最为明显的。诗仙李白的诗中意象,到处都飘逸着一股超凡脱俗的仙气,贺知章初读李白的《蜀道难》,立马就惊叹李白是天上贬落人间的仙人——即谪仙人;诗聖杜甫是靠后天勤奋修为以及恪守儒家的“仁”(忧国忧民)的修养而达到了“聖”的境界;王维的诗中意象,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禅静的境界,被称为“诗佛”;很多人都知道白居易也是修佛的,而且在修炼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诗中处处都显得平易近人,其实这是佛家善的表现。

当然,后世也有很多诗人在个人修炼上走偏了,没有朝着佛道两家的正道去修炼自己,而是为了图一世诗名,刻意去追求诗的标新立异。诗道走偏,必然会带来诗中的意象也走偏,其诗作中的很多意象被蒙上了狂、怪、恶、阴冷、阴森、变异的色彩。例如“诗鬼”等。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中,很多无知文人将中国传统视为落后而横加唾弃,想把这个“旧世界砸烂”后再来“创造一个新世界”,结果把诗写得狂怪阴冷、变异幼稚,有的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有的完全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魔性的表露。例如郭沫若的《天狗》中写“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那样一种狂妄和无法无天的魔王情绪,却被视为前卫或先锋,其实是一种魔的意象,即在诗中把一切可感之物都赋予了魔性。当然还不止是中国,在西方的很多现代派诗歌中这种情况也体现得尤为明显,与现代派的艺术、流行音乐一样,其意象中充斥着暴力、色情、颓废、坠落,甚至公开崇尚撒旦等,例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到处都体现着魔怪的意象,但现代的“学者”在文学评论中将其阐释为是一种“激情”,是一种很高超的艺术手法,实则是现在的所谓“学者”们,已经分不清正邪了。笔者建议读者不要去读那些作品,因为“万物有灵”,那些意象中带着邪恶的灵,读多了便会被其污染心灵。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