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14) :红泥—娇艳贵气 紫砂泥中之尊(下)

意文


【正见网2019年12月09日】

赵庄鹅黄朱泥   葵仿古壶

朱泥,红艳夺目,高雅瑞气,明清以来一直是制作茗壶的极品材料,泡养后的朱泥壶有油、润、滑、艳的效果,温润如玉,为古今文人雅士公认的紫砂中之极品!

其风格特殊,红润又具砂感,迷人风韵令爱壶之人神醉,人气历数百年而不衰。清朝输出欧美时深受喜爱,朱泥被称之为“红色瓷器”。

在宜兴,朱泥产地不只一个,矿脉不同,天然朱泥的内在矿物成分不同,因此烧出壶的特点也不同。

朱泥的出产地有哪些地区

【朱泥】

1、鹅黄朱泥 : 黄龙山、宝山矿区、赵庄、川埠小煤窑。
2、朱泥 : 黄龙山黄石岩层下部、川埠小煤窑、红卫、赵庄。
3、紫朱泥 : 黄龙山浅表黄石岩层下部、川埠小煤窑。
4、金黄朱泥 : 赵庄沙山。

朱泥属粘土质泥岩。主要产于赵庄沙山、红卫香山一带。黄龙山也产朱泥,虽产量较少,但其中不乏一些绝质上品。黄龙山朱泥一般有两种产出状况,一种是产于浅表黄石岩层下部贴层,出产区域分布较广,矿形琐碎,采掘非常困难,各处朱泥矿料质性差异很大。

还有一小部分产于宝山矿区墨绿泥层的下部贴层。黄龙山朱泥在明清时就很难满足需求,而基本是采用赵庄沙山、红卫香山一带露天嫩泥矿出产的石黄泥、朱泥作为主要用料。或者采用精选紫砂红泥加朱泥等经人工调配,以弥补黄龙山朱泥矿料之缺。

朱泥矿料外观呈多种黄色调,泥性致密块状或团块状结构,质地比较均匀细腻。矿料中一般含有少量微细的白色云母碎片,基本能溶于水呈泥糊状。朱泥可塑性好,大多能制作精巧细薄的造型。因含铁量的不同,烧成后能呈现朱砂色、朱砂紫和海棠红等色。

1.黄龙山鹅黄朱泥

黄龙山鹅黄朱泥包裹在墨绿泥矿之间,含矿量稀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鹅黄色泥性块状,含有细小云母,易碎不坚硬。因泥色純正細膩如鵝蛋黃,故習慣稱鵝黃朱泥。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時較粘,制作时泥性较重,烧成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烧成1130~1140左右。烧成后呈微暗红色,胎质纯正温润,呈梨皮状,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2. 黄龙山朱泥

黄龙山朱泥(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夹存于墨绿泥层与黄石岩层之间,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黄色、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少量和墨绿泥贴层的淡墨色状。

胎质纯正温润,呈梨皮状,表面颗粒质感较强,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是黄龙山朱泥中的极品,泥料极其珍贵!

3.黄龙山紫朱泥

产于浅表黄石岩层下部贴层,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少量的白色状及与上部黄石贴层的暗红色状。因烧成后胎质呈紫红色调,故习惯称为紫朱泥

4.赵庄鹅黄朱泥

产于嫩泥层下部,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因泥色纯正细腻如鹅蛋黄,故习惯称为鹅黄朱泥。有因此泥年糯如年糕,也稱年糕土

製作時泥性較重,烧成温度范围极窄。极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因此对各个环节的工艺要求极高。

5.赵庄金黄朱泥

赵庄朱泥(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产于沙山黃石岩層下部貼層,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表面有与下部青泥贴层的淡灰绿色状及少量亮黑色状。因泥色呈黄色微透红的金黄色调,故习惯称为金黄朱泥

6.川埠乡小煤窑朱泥


小煤窑朱泥(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产于矿料泥层下部,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浅暗青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表面有锈色状及受下部煤层影响形成的黑色状。

7.川埠乡小煤窑鹅黄朱泥

产于嫩泥下部贴层,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因泥色纯正细腻如鹅蛋黄,故习惯称为鹅黄朱泥

8. 红卫小煤窑紫朱泥


红卫紫朱泥(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矿料外观呈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矿料上有与上部面头嫩泥及下部红金底板嫩泥贴层的灰白色状和浅暗红色状。因烧成后胎质呈红中透紫,故习惯称为紫朱泥

9. 红卫村小煤窑朱泥

产于嫩泥层下部,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浅暗青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矿料上有与上部嫩泥贴层的灰白色状及受下部煤层影响形成的黑色状。

10.红卫朱泥

 

红卫朱泥(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矿料外观呈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表面有与上部嫩泥贴层的灰白色状。

朱泥特性:

1、收缩率高,成品率低,这也是朱泥从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的原因。

2、磁性重,结晶度高,敲之有铿镪之金属声,以指弹扣,声脆,音有共振。泥的断面接近瓷器。

3、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泡养包浆后红色沉稳,散发古玉般的珠玑之光。

4.含砂量低。和本山绿泥一样,烧制后几乎看不到颗粒。

5.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


 
黄龙山朱泥壶烧结后 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

‘无朱不皱’、‘无皱不朱’

朱泥是争论较多的一种矿料,很多资料都提到朱泥有‘无朱不皱’、‘无皱不朱’的说法,其实,看过明清朱泥就会发现这个观点并不是绝对的。朱泥壶的壶身有细微的褶皱,是因其垂直收缩大于横向收缩所产生的收缩纹。很多人认为有这样的褶皱才是正宗朱泥壶,以致有些不良商家以皱纹纸包裹以作出假的“褶皱”来欺骗壶友。

  

只要泥料纯正,目数不过细,艺人功底深,加上窑温控制好,制成的朱泥壶是可以没有褶皱的,但是市面上大多数朱泥壶是存在这种褶皱的,或许这样的不完美成就了朱泥壶的完美。

        
起皱   小煤窑朱泥壶(局部)                      

清朝时期朱泥作品(无皱)(网路图片)

制作难度大  自古朱泥无大品

制作朱泥壶相当困难,首先要注意泥料的干湿度,其他泥料的壶坯将要干时,还可以喷点水继续制作,朱泥却不行,必须在泥料干燥之前熟练掌握:打身筒的方向顺序、收口的幅度、泥片厚薄的均匀度,以最快的速度一气呵成做完,而且不能有过多的修整,全程均需谨慎把握,稍有不当,制作时的加工痕迹极易在烧成后显露出来。甚至出现开裂、塌陷、皱褶、变型等等情形。

朱泥其性娇嫩,低张力,收缩比达紫泥系的三倍,高达30%以上,整体拉力也随之增大。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型工艺难度高,成品率大约六~七成。

朱泥壶的成品大多有小瑕疵,自古行家们会说:“没有完美的朱泥壶。”在制壶艺人间流传一句话:“宁愿做十把紫泥,也不愿多做一把朱泥壶”。即使有职称的“名家”,也不是人人都会做朱泥壶,壶艺不到家的壶艺人是不敢碰朱泥的。

目前市面上的朱泥壶容量大多在200毫升以下的小品,大器极难烧成,超过300毫升的就被很多壶艺收藏者视若拱璧。

能拥有传统的全手工工艺制作“形神兼备”、“泥形工俱佳”的朱泥壶,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朱泥的使用建议

久未使用,壶身完全干燥的情况下,不可直接开盖冲入热水,以免“惊裂”。

朱泥壶保温极佳,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大,泡茶时,温壶的第一泡热水不可直接开盖冲入壶底,否则极易开裂。
应先注入约3公分的温水,再注入沸水约至茶壶一半的高度,盖上盖子静置使壶身均匀受热,等热度传至壶盖之後倒出,即温壶完毕。接下来可以开始置茶,冲入第一次温润泡,倒出,接续一般泡茶程序。

川阜小媒窑朱泥  莲子壶

冲茗特性与建议

每一种本山泥料的紫砂壶是不挑茶叶的,泡哪一类的茶都可以。但是壶与茶的特性会有最好的匹配,搭配得当能够更好的发挥两者的效用,相得益彰。故以下是前辈的经验谈所给的建议,个人口感不同仅提供参考。

冲茗特性:

朱泥具泥中王者风范,展扬香而聚甘甜。
密度高,泥门紧〔三〕,吸附作用小,对于茶汤的保香性、亲茶性、扬香性非常好。
泡出的茶汤还原度高,茶香易发挥,茶汤鲜嫩清冽,茶味喉韵有极圆滑的效果。
逼热高,迅速果决毫无矫饰,茶汤明快大方,冲茗醇厚甘甜。

冲泡建议

红泥类的壶适合泡台湾高山乌龙茶、凤凰单丛、铁观音(中、重焙火)、武夷岩茶、生、熟普洱茶。

注:
〔一〕《宜兴紫砂矿料》是2009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供从事紫砂研究和制作的专业人员作参考使用,教科书级的专业图鉴。有加底线的文字者。只选择一个产区做文字說明。

〔二〕【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的馆藏照片,由参观者拍摄后,放在网路上的资源取得。

〔三〕泥门,用来表示紫砂壶烧成后壶身泥料颗粒分布的致密度、松紧度的名词,致密度低的为泥门松,致密度高的称泥门紧。与炼泥、明针及制壶手法都有关系。

紫砂壶展示:唐韵紫砂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