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3): 紫砂的前世今生

意文


【正见网2019年10月04日】

宜兴紫砂并非是一般泥土或陶土,是大自然赋予宜兴这方水土的恩赐。

紫砂矿料形成的原理

紫砂矿经测定是形成于2.6~3.5亿年间的自然矿产资源,由於地表的物质不断此升彼降,沉到地表下的物质就不断岩化,当活土沉到地表下与空气隔绝,在风力和水波以及地质压力下逐渐脱水,并不断向岩化进程推进,风化的原始岩矿颗粒层层堆积,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紫砂矿。时代不同,地表的矿物质不同,地形抬升到变成山脉的时候,所看到的断面颜色也有所不同。

由于在地下不同层位的初始矿源因脱水时间的不同,岩化程度也就不同,所以,在黄龙山上可以看到从粘土到花岗石的不同质地的岩化物。

岩化的过程:粘土-高龄土-紫砂(朱泥-红泥-普泥-硬砂泥)-陶土(甲泥)-岩石-花岗石。(网路图片)

当表面开始岩化时,就生成了一条矿脉或一片矿层。这条矿脉就开始由外到里逐步岩化。

矿土之所以能岩化成紫砂,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每一层矿土,可能含铁量有所不同,但分布非常均匀。通过岩相分析,紫砂矿土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系”含铁量高的矿土,其主要组成成分为石英、粘土(高岭土)、水云母、赤铁矿、长石等。所以,黄龙山的紫砂矿,是局部矿和矿脉矿并存。

(网路图片)

黄龙山紫砂矿脉与传说

黄龙山矿区是一座高60米左右的黄石山,石根均在水平线以上。紫砂矿主体矿区即今天的南山、水塘及其周边,主要是东南西三方的丁蜀、洑东、湖㳇、太华、张渚等乡镇。矿区正是位于百渎之间,矿体走向呈斜坡状,水在地下缓慢流动浸泡,故宜兴黄龙山矿料自带水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矿土。

丁蜀镇分布青龙山、黄龙山、乌龟山、蜀山、西山。其中青龙山来自地层深处是石灰岩山,最高是主峰。其余各山势基本分布在青龙山的山背线上。关於这几座山再来说一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太湖里有两条大蛇精,分别为为青龙和黄龙。一天,双龙常常在湖面上穿梭游玩。原本双龙各修各的道,一天正巧碰到一起,各自都称为太湖霸主。互不服气,顿时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湖水泛滥,百姓遭殃。

双龙斯杀争斗直至筋疲力尽,从空中跌落湖里又挣扎上岸,只见青龙一个翻身扑在黄龙身上,黄龙的身子已半截压到泥土里去了,但仍互不服输,斗得不可开交。

此时,东海龙王的乌龟大将巡逻到此,为了百姓安全,便好言相劝。双龙不仅不听勸,反而将乌龟大将打死。这事传到玉皇大帝那里,玉帝大怒,亲自率领天兵天将来收拾这双龙。

到了太湖西畔往下一看,这双龙还在争斗不休。玉帝下令谁去收拾,琵琶金刚挺身而出:“让我前去。”玉帝点头同意。琵琶金刚按住云头,挥弹琵琶,强烈的音波威力震天,穿越云层迷雾直刺双龙,顿时化为两座山,就是青龙山和黄龙山,旁边还有一座乌龟山,由于成“三山鼎立”之势,所以古称“鼎山”,后应用简化字,三山又成丁字形,故改成“丁山”,现在丁山和蜀山合并,称为丁蜀镇。因开采业以及城市化,三座山现只剩残丘。

黄龙山矿区是一座高60米左右的黄石山,石根均在水平线以上。紫砂矿主体矿区即今天的南山、水塘及其周边,主要是东南西三方的丁蜀、洑东、湖㳇、太华、张渚等乡镇。矿区正是位于百渎之间,矿体走向呈斜坡状,水在地下缓慢流动浸泡,故宜兴黄龙山矿料自带水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紫砂矿土。

   

外山料(左)   本山料(右)

本山与外山区别

说到紫砂矿料经常提到“本山”这个词:本山料和外山料,两者不仅是地理范围的不同,也代表了不同的紫砂品质。

“本山矿料”
一般是指宜兴丁蜀黄龙山等矿区出产的矿料,从广义上包括黄龙山、大水潭、台西、小煤窑、赵庄、青龙山等地砂矿料。紫砂矿是双层气孔。

“外山矿料”:除了上述范围之外出产的矿料统称为外山料。紫砂陶土是单层气孔。

与黄龙山同属在天目山余脉的长兴、安徽、广德,因地下矿脉相连,存在着大量与紫砂矿相似的紫砂陶土,分布面积在几十到一两百平方公里。这也是如今常见的外山料多为长兴与安徽泥料的缘故。

虽然在色泽和部分性能上和宜兴紫砂矿相似,由于沉积物来源与沉积环境不同,种类和色泽均不如宜兴黄龙山的紫砂丰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差别的,当然价格差异也大。

1.矿料区分

本山料--黄龙山料成分含量较为多元,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等,本身很有层次感,它的颗粒层次也非常丰富。

多为砂质岩,大都是鳞片状沉积矿,含有多种有机物,且具油性,品质更佳。自然裂解后均呈细小的颗粒状,所以成器后透气性好。

外山料--矿料比较单一,且颗粒粗细也不丰富,没有颗粒的层次感。泥质构造和团粒结构与紫砂不尽相同。以前用來做水缸、花盆的。

多是粉质状或石块状,绝大部分无油性。沉积物来源与环境不同,安徽、浙江等外省矿料,质地干枯,釉面多不透亮。

2.成品观感

本山料--烧成後会出现自然“杂质”,也就是五色土的丰富表现。

外山料--烧成外观色泽虽然相似,成器后呈红色或紫红色,泥料的种类和色泽比较单一。成品看起来较为呆板,砂感不强,稳定性和质感比不上黄龙山紫砂矿。

3.泡养区别

本山料--泡养效果明显,优质矿料变化时间更长,包浆更易,呈现出玉质感。

外山料--水色不佳,烧成后难以泡养,泥料的透气性差。少数外山料虽也能泡养包浆,但是包浆很薄,且不会长期逐渐变化。

现今紫砂料实况

近年因为更多的商业考量,开始有人把“本山”的定义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宜兴境内出产紫砂矿的统称。而不是单指约莫500平方米面积大的黄龙山矿区。这也就是上网一查都说:2010年有限度恢复开采,宜兴紫砂矿枯竭是谣言......,的说法是这样原因。

从地质学角度来讲,在同属天目山系界岭矿脉上的其他区出现“类似紫砂矿料”是很正常的,终究根本上也就是“本山”与“外山”的区别;“紫砂”与“紫砂陶土”的区别。

据保守估计,現今丁蜀镇做壶紫砂的消耗量日均15至20吨,而黄龙山出矿紫砂存量与市场所销售量根本对不上账,就是大量的外山、外省矿混充使用。

真正的黄龙山单原矿紫砂矿料,从过去紫砂泥几百块钱一吨,飞涨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人民币)一捆(15公斤)。 买到的未必是真的本山料。 手头囤有黄龙山矿料的泥料场,更是惜售,有些炼泥厂只传给後代,不愿出售。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绝多数紫砂壶并不是黄龙山紫砂矿料,基本是采用外山料或是外地料练制而成。这已经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但是没人愿意也没有勇气承认。

用外山矿料来做壶,没有强硫酸酸洗、添加化工料的,还是属于比较好的,比较有良心的。但是在压低成本的考量以及外山料本身的限制,没有经过处理,是很难当成商品壶來出售的。容后面再来介绍添加化工料的仿制假紫砂壶,这才是害人不浅的东西。

练泥厂当然知道自家矿料的来源,但销售给壶艺人时,沒有人承认自家的是外山料,甚至转换另一种说法說成是本地料”“原矿料”“宜兴原矿紫砂,而壶艺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壶是使用黄龙山原矿料,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为这么珍稀的黄龙山紫砂矿料只会做两种用途:1、让高端客户定制高质量紫砂壶;2、少数储黄龙山矿较多的老练泥企业定向提供壶艺人制作高档紫砂壶。

面对黄龙山的禁採,紫砂矿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兼顾商业市场的情况之下,处处都考验着人心,但是近二十年來所交出的成绩单是:败坏着商业道德、损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产品。

紫砂行业至今已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圖片來自網路)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