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坚志纯,终于成神;心灰意冷,只是常人!(数文)

陆忍


【正见网2019年04月23日】

一、仙人许宣平

许宣平,新安歙县人。唐睿宗景云年间,许宣平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山坞里,自己修建草舍居住。也不知他是否服用丹药,只是从不见他吃饭食。从面容上看,许宣平像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但走起路来,快似奔马。他有时挑着柴草,到市上去卖,担子上总是挂着一只花葫芦及一根弯曲的竹杖。每次卖完柴,他都是醉醺醺地拄着竹杖回去,并且一边走,一边独自吟咏:

负薪朝出卖,
沽酒日西归。
路人莫问归何处,
穿入白云行翠微。

三十多年来,许宣平或拯救人于危难之际,或援助人于疾苦之时。城里有很多人,去山中拜访他,但总见不着面,只见他那草屋的墙壁上题着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
石室南山巅。
夜静玩明月,
明朝饮碧泉。
樵人歌垄上,
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
都忘甲子年。

一些好事之人,大多喜欢吟咏他的诗。有时去长安,还在洛阳、同华间驿道上的馆舍等处,还能见到他写的诗。
    
唐代天宝年间,李白离开翰林院,在东游的途中,经过这些馆舍,看到了许宣平的那首诗,吟咏之余,赞叹道:“这是一首仙诗啊!”李白便向人询问其作者,了解到许宣平的事迹之后,就专门旅游到新安,多次涉溪登山,前去拜访许宣平,但却始终未能遇见。于是,李白就在许宣平的草屋墙壁上,题诗一首:

我吟传舍诗,
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
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
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
归当千岁余。

就在这一年的冬季,野火烧掉了那所草屋,以后便无人知道许宣平的踪迹了。
    
一百多年之后,在唐懿宗咸通七年,郡里有个名叫许明奴的人,家中有个老婆婆,常随同伴,上山打柴。一次,老婆婆独自一人打柴时,在南山中遇见一人,那人正坐在山石上吃桃,桃子的个儿特别大。那人忽然对老婆婆说:“你是许明奴家的人吧?我是许明奴的祖父许宣平。”老婆婆说:“我常听人家说,您已经得道成仙了。”

那人又说:“你回去之后,替我告诉许明奴,就说我在此山中。现在给你一个桃吃,但不得带走。山中虎狼甚多,山神是非常珍惜这桃的。”老婆婆当即便吃那桃,觉得味道甚美,转眼之间就吃光了。许宣平这才打发老婆婆随同其他的打柴人,一起下山。那老婆婆回家之后,便把遇到许宣平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家里人,许明奴家族的人,听后都很惊异。这件事很快就在郡里传开了。从此以后,那老婆婆便不再吃饭食,并且逐渐返老还童,身体轻健,超过常人。到了唐僖宗中和年以后,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很不安定,许明奴便带领着一家人,迁居他处,以避兵乱,而那老婆婆则进入南山中,不再出来。现在的打柴人,也有见到过那老婆婆的,她身穿藤叶编织的衣服,行走如飞。当追赶她时,那老婆婆就飞升山林之上,不见了。

    
(出自《续仙传》)

二、心坚志纯,终于成神;心灰意冷,只是常人!

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叫刘清真的人,与他的伙计共二十人,在寿州采购茶叶,每人购得一驮货,运到陈留时,听说前方路上有强盗。于是就有人指引他们去魏郡。刘清真等人到了魏郡,又遇见一个老僧,指引他们去五台寺。因为去往五台寺的路途遥远,刘清真等人都怕劳苦。于是,那老僧便邀请刘清真等二十人,跟他回到本地的寺院住宿。

刘清真等人私下议论,觉得那老僧,可能是文殊菩萨,就跟随老僧回到本地的寺院了。走了好几里路,才来到那位老僧的寺院。只见寺中殿宇庄严洁净,刘清真等人,顿时全都肃然起敬。老僧便给他们讲解佛法,启发诱导他们领悟佛门真义。于是刘清真等人,都决心出家,跟随着那位长老。
    
过了二十多年,有一天,那老僧忽然对刘清真等人说:“现有魔障将至,你们必遭其害,因此要事先防备。不然就会破坏你们的修行之事。”于是,就让刘清真等人长跪,老僧口中含水,在他们身上喷了一遍,然后,又口诵密法,将刘清真等人,都变成了石头。

此时,刘清真等人心里十分明白,只是不能走动。不大一会儿功夫,代州的几十个差役,前来捉人,到了刘清真等人的住处,但见一片荒草和石头,只好作罢,迅速离去。

日落之后,老僧又回来,用水将刘清真等喷化、还原成人。刘清真等二十人,已经了解了老僧的神通,知道是遇上了菩萨,都更加努力修行。
    
一个多月之后,老僧又对刘清真等人说:“现在魔障,又将到来,这次必会大力搜捕你们,怎么办呢?我想把你们送到远处躲避,你们是否都愿意去呢?”刘清真等人,同声表示从命。于是老僧便让他们闭上双眼,并告诫说:“第一不得偷看,那样将会坏了你们的大事。一旦觉得到了地面,就睁开眼睛。如果到了山中,见有一棵大奇树,要好好地庇护它。树上长出灵药时,还要吃掉它。”接着又给每人一丸药,说:“吃了这丸药,就不再感到饥饿了。”过了一会儿,那位老僧又嘱咐说:“无论遇到什么特别的事,只应去想:精修佛法!惟有佛门,才是脱离俗世的桥梁!”说罢,老僧便升天而去。
    
刘清真等二十人,闭上双目,只觉得身体冉冉上升,接着便在空中飞行起来。大约过了半日,脚便着地,睁开双眼,只见周围是一片大山林。遇见樵夫打听这里的地名,原来是庐山。走了十多里,果然看见一棵大藤树,树干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绿荫蔽日。刘清真等人高兴地说:“大师所说的奇树,必是这棵了!”于是各自除去一小块野草,坐在地上,看守着那棵大树。
    
几天后,树上长出白菌,鲜艳光泽,总是飘飘而动。众人相互说道:“这就是大师所说的灵药!”大家遂一起动手摘采灵药。准备分而食之。这时,其中有一个人,欺骗了大家,抢先把灵药独吞了。同伴们都极为愤恨,斥责他说:“你违背了大师的教导!”

然而,事已至此,也不能打他。过了一阵,那吞吃灵药的人,忽然不见了。众人抬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他已安坐在树梢之上。刘清真等人又对他说:“你因为吞食了灵药,所以才能升高。”那人竟不再下来。

过了七天,那吞食灵药的人,遍身长出绿毛,忽有仙鹤在他的头顶上翱翔。于是,那人就对另外的十九个人说:“我确实对不起你们!可是,现在已经成仙,我将离开你们,到天上去拜谒玉帝。你们应当自勉,以便早日得道成仙。”

刘清真等人,邀请他到树下来道别。那个成仙的人,并不留恋,遂乘云上升,过了很久才消失。

刘清真等人,没有得到灵药,忽然想起那位老僧曾经嘱咐的话:“无论遇到什么特别的事,只应去想:精修佛法!惟有佛门,才是脱离俗世的桥梁!”从此,有几个人,继续修行,终亦成仙。也有两个,败兴离散,回归人间而去。

正是:心坚志纯,终于成神;心灰意冷,只是常人!常人遇神,有幸、由命。(有的有幸,有的由命!)
(出自《广异记》)
 
三、“驱役六丁”之法,出神入化!

张殖是彭州人,曾遇道士姜玄辨,姜玄辨将“驱役六丁”的法术,传授给了他(张殖)。
    
唐代宗大历年间,西川节度史崔宁,曾有机密要事,派人飞马进京上奏天子。使者出发已经三天了,崔宁忽然在案头的公文、书籍之中,看到写定誊清的奏章正本,还在,原来使者信封中所装的,竟是表章的草稿!盘算人马的能力,是不可能再追上的,崔宁忧心如煎,惶惶不可终日,不知如何是好?崔宁听说张殖会道术,便把他请来,并把此事告诉了他。

张殖说:“这事容易,用不着忧愁!”就点燃了一炉香.把所写的表章正本,放在香台上,那表章忽然飞走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原先送出去的那份表章草稿,已飘落在张殖面前。等到使者送表章回来,崔宁问他,那使者并没有觉察到什么,送上表章的时候,封缄印记依然如故。崔宁深感惊异,对张殖特别敬重!
    
崔宁询问张殖学习道术的来历,张殖说:“我的老师姜玄辨,在唐肃宗至德年间,曾于“九龙观”中,舍力焚香数载,因此拾得残缺的经文四、五页,上面记有《太上役使六丁法》秘诀和法术,完备无缺。于是就选择深山幽谷无人之地,依法设坛,日夜坚持诵习,非常专心勤奋。本来经文里说需要十四天,而姜玄辨只用九天,就应验了,霎时间,忽有黑风暴雨来临,很吓人,只见雨下,但坛场却不湿。接着又有闪电霹雳,姜玄辨并不惊恐。过了好一会儿,就见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鬼神,将他围绕起来,姜玄辨也不惧怕。片刻之间,有铁甲兵士数千人、金甲兵士数千人,俯视呐喊,从天而降。姜玄辨也不恐惧。过了许久,那些神兵列队成行,像是在等候什么。这时有一天女,穿着绣花衣服、绣花鞋,头戴武官帽子,佩剑而立,问姜玄辨说:‘既然召唤,有什么要求吗?’姜玄辨请求授与其术。于是六丁神将,携带着兵器很快隐去。从此,每天都有一丁(一位)神将,侍候在身边,凡有所求,无不立刻办理。后来姜玄辨又将这一法术传授给我,并对我说:‘术与道,要相互配合。道无术则无法达到;术无道则无法发展。假若只得术而不得道,就像是想到万里之遥而脚却走不了。得术者虽能万般变化,但终究未从生死簿中除名。所以应当潜心钻研道的奇妙领域,专注于烧丹炼汞,树立功德,以助仪表;修炼魂魄,以存于内心,内外合一,然后才可以到达道的境地,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峨嵋山中有神仙万余人,自从皇人统率以来,设置宫府,安排佐治的官吏,以度引世人。我与你只是看到了道的一点皮毛,远未达到高深玄妙的境地。在龙蛇相交之年,我与你一起上峨嵋入仙府,去拜见得道的真师,那样才有可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我的老师姜玄辨,已隐居二十多年了。今年正是龙蛇相交之际,应当跟随我的老师,登峨嵋、入仙府,不久就要动身前往了。”
    
这一年是大历十二年。张殖与姜玄辨,果然隐去,从此不再见其踪迹。    
(出自《仙传拾遗》)

四、萧静之不由自主的必经之路

兰陵有个叫萧静之 的人,考进士未被录取。萧静之生来就很喜好道术,于是便放弃读书,不再进食,炼气以求长生。就这样,他在漳河岸边盖茅屋,住了有十多年,面容日渐憔悴,齿发脱落。有一天,萧静之照镜子,看到自己变成了这副模样,非常生气,便迁居到邺县,靠做买卖赚钱。没过几年,萧静之财物丰足,就买地建宅。偶然挖出一物,那物状似人手,丰满而润泽,其色微红。萧静之叹息道:“难道太岁神,将要降下灾祸来吗?”当下便将那物煮了吃,味道甚美,很快就吃光了。过了一个月,萧静之的牙齿、头发又重新长出,身体强壮,容貌变得年轻起来,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知缘由。

有一天,萧静之偶然到邺城游玩,遇见一个道士,那道士看着萧静之,吃惊地说:“像你这样的精神气色,一定是吃了仙药了!”道士便要求为他诊脉,诊完脉说:“你所吃的乃是肉芝。此物生在土地里,类似人手,长得丰满而润泽,颜色浅红。吃了肉芝的人,可与龟、鹤齐寿,但必须要隐居在深山密林之中!经过一定的时间,便可得道成仙,切不可使自身混在肮脏污浊的尘世之间!”

后来,萧静之就听从道士的嘱咐,离家出走,隐居修炼。成仙而去。    

原来,他的考不上功名、身体消瘦、齿发脱落,以及后来的得食肉芝…从消业还债,到隐居修炼,都是上苍安排的必经之路。

(出自《神仙感遇传》)

五、两只小花狗引出的奇事

朱孺子是永嘉郡、安国县人,从小就侍奉道士王玄真,隐居在大箬岩。他非常羡慕仙人道术,因此常常登上山岭,挖黄精服用。一天,朱孺子到溪边洗菜,忽然看见岸边有两只小花狗,互相追逐。朱孺子甚感惊奇,就紧随其后,见它们钻入枸杞丛下。回去后,他便把此事告诉了王玄真。王玄真也觉得奇怪,于是就与朱孺子一起去察看,果然又看见两只小花狗,在游戏跑跳。追赶它们时,它们又钻进枸杞丛下。

王玄真与朱孺子,就在枸杞丛下,挖掘寻找,挖到两块枸杞根,形状如花狗,坚硬若石头。洗净之后,便带回去用水煮。而朱孺子则守在炉边,添柴看火,一连三个昼夜,不离炉灶。后来,朱孺子试尝了一下煮枸杞根的汤汁,味道甚美,于是便喝个不停。等到枸杞根煮烂糊了,便去告诉王玄真一起来吃。二人开始吃那枸杞根,不一会儿,朱孺子忽然飞升到前面的山峰上,王玄真惊奇不已。那朱孺子告别了王玄真,便腾云而去。到如今仍俗称那座山峰为童子峰。

王玄真后来把剩下的枸杞根吃尽。他健康长寿,好几辈人,都不知道他的寿数,他始终隐居在大箬岸的西陶山。有些上山采药或打猎的人,有时可以见到他。后来,他也成仙而去。    

  (出自《续神仙传》)---(这是《太平广记》的原注)

 (笔者均据《太平广记》)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