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谚云“不可按着牛头去喝水”,为官者怎可逼民迫众呢?(数文)

陆文农


【正见网2019年03月22日】

一、君王独乐独享的地方愈小愈少,便愈好!

《孟子•梁惠王下》记载:
 
 齐宣王问孟子:“周文王的狩猎场,纵横七十里,是这样的吗?”
 孟子回答:“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是这样的。”
    
齐宣王又问:“真是那么大吗?”
孟子回答:“真有那么大。可是老百姓还嫌小呢!”
    
齐宣王感到奇怪了,又问:“我的狩猎场,才四十里见方。百姓却仍然觉得大,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周文王的狩猎场,虽然七十里见方,但割草砍柴的人,可以随便出入。捕猎禽兽的人,也可以随便去。它是与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很正常吗?我刚到达齐国边境时,在问清国家的重大禁令后,才敢进入。我听说在国都的郊野,有个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杀死里面糜鹿的人,其罪如同杀人。那么,这简直就成了个四十里见方的陷阱了,百姓觉得它大,难道不合情合理吗?”君王与民众同乐、同用、同享的地方愈大、愈广、愈多,便愈好!君王独乐、独享的地方,愈小、愈少,便愈好!做君王的人,必须切知为要。   
    
二、汉文帝反对穷兵黩武

宋代洪迈《容斋笔记》中,记载:

《史记•律书》上说:“汉高祖厌倦并以行军打仗为苦事,于是停战,与民休养生息。汉文帝即位后,将军陈武等人,商议说:‘南越、朝鲜两地,在险要之处聚集军队,蠢蠢欲动。我方应该等到民心可用时,征讨他们,以统一边疆。’汉文帝说:‘我虽是汉宗室,但想不到自己会被迎立为皇帝。碰上吕氏发动叛乱,才被立为皇帝,我常常战战兢兢,恐怕在皇位上,不能善始善终。而且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即使如愿胜利,也会耗损国财、使人遭殃,百姓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为了什么呢?现在匈奴南侵,边疆官吏没有取得胜利,边疆民众父子长期服兵役,我常常为此痛心悲伤,没有一天忘记。我希望使边防巩固,设立候站,与匈奴互通友好,使北部边疆安静,这样功劳就大了。你们暂且不要商议出兵一事。” 汉文帝仁德开创了文景之治。
    
三、朝廷务必要“择良吏,济黎民”

汉和帝《恤民诏 永元十二年》记载:

近年来,庄稼连年歉收,百姓粮食短缺匮乏。京城里去年冬天,没有下一场大雪,今年春天又没及时下雨,长期的干旱,颗粒无收。使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我实在是痛心疾首。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脱离困境。我仰起头来,询问上天,当今的百姓到底有什么罪过,致使上天降下这样的灾难啊!三公是我的心腹大臣,但没能从他们那里,得到顺承上天,安定百姓的策略。我曾经多次下诏,主管部门一定要挑选好的官吏。

直到现在,依然不加改正,竞相苛虐残暴,侵扰百姓,追求虚名,所任用的下级官吏,仗着上级的势力,做着邪恶之事。因此,命令下达了,反而奸邪之人,大量出现,禁令传到哪里,虚诈欺骗的事,便随之产生。下边的一些执法官吏,把法律条文,故意搞得支离破碎,修饰文字,增加辞语,钱财便由几句巧言换来,而罪名在他们手下罗织而成,我对此非常担忧!作为朝廷的公卿,不考虑帮助天子辨明好坏,那么将怎么使自己不受惩罚呢?等到犯了罪过,受到惩罚,又会使灾难落到百姓头上。如果朝廷内外,上下同心协力,这个弊病,也许会得到纠正,天下就有救了。

朝廷务必要抓紧“择良吏,济黎民”啊!
   
四、俗谚云“不可按着牛头去喝水”,为官者怎可逼民迫众呢?

清代袁守定:《图民录》卷4 记载:

羊续做南阳太守时,先探采当地风俗,然后才推行政务。王质先后做过河南尹及宣州、歙州、池州的观察使,每到一个地方,先研究当地的风俗习惯,然后才专心治理。凡是治理一地,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民间风俗所能够接受的,与之相适应,然后再推行有利于民众的政策。《礼记》上讲:“到一个诸侯国,就要了解它的风俗。”《诗经》中《皇华》这一篇上说,使臣的职责,在于见到忠实可靠的人,就访问商量求善之道。如果不多方面地访问、广泛地商量,又从哪里知道什么是适合的、而据以进行治理呢?不顾及风俗习惯,民众就不能接受。不懂得当地的风俗,做的事一定会有很多错误。本来想治理好,可恰恰与它相反,结果就会民怨沸腾了。俗谚云:“不可按着牛头去喝水。”为官者,又怎可逼民迫众呢?
 
 五、王师当存救民涂炭之心!

《资治通鉴》卷64记载:
 
最初,袁尚派冀州从事、安平人牵招(人名)到上党去监督运输军粮,牵招还没有回来,袁尚已逃到中山。牵招劝说并州刺史高干,迎接袁尚到并州来,合力以等待局势变化,高干不听。牵招于是到东方投奔曹操,曹操便任用他为冀州从事。

曹操又延聘崔琰为别驾,对崔琰说:“昨天,我翻阅冀州的户籍,可以征召到三十万人,所以是个大州。”崔琰回答说:“当今,天下分崩离析,袁氏兄弟自相残杀,冀州的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死尸遍布原野,而无人掩埋。如今朝廷大军进驻冀州,没有听到有慰问民间疾苦,拯救百姓的举动,反而先计算兵员的数量,唯独将此放在首位,这哪里是这里的百姓对您的期望呢?王师当存救民涂炭之心!”

曹操听了这个意见,立即改变态度,郑重地向崔琰道歉。
   
六、推行政令不可急切死板

清代袁守定《图民录》卷4记载:
 
唐音做鸡泽县的县令时,曾经对太守说:“每位上级官员都推行自己的主张,不曾亲眼目睹民众的疾苦,所以多半都要求得急迫和严格,民众依靠在其中协调处理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具体管事的人。如果上司一味急迫和严格,而具体的管理者又不懂得协调处理,那么民众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这真是经验丰富、确有体会的话。凡是上司提出的要求制定的法令有对民众不利的地方,其中那些神机莫测的变化以及轻重快慢等,掌握起来自然有奥妙之处。不死板地遵守教令,尽量照顾百姓利益,就是善于遵守教令。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