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道德与智慧(三十二)

陆善


【正见网2018年11月28日】

 一、贺若敦将计就计,转危为安

纪元560年(南北朝北周明帝武成二年),湖州(今湖南长沙)城里,北周军司马(官职名)贺若敦的帅府内。有个军官进来,向贺若敦报告说:“报告将军,今天又有23个士兵,偷渡降敌。”贺若敦坐在太师椅上,正在思考着:我的守军,被南陈太尉侯琪,围困在城内,已好几个月了。我军内粮草,也即将用尽。士气低落,军心动摇。最近,经常有士兵偷偷出城投降陈军。起初一天只有三五个,后来发展到一天十来个。贺若敦心想:我的士兵出城逃跑投降敌军,是因为受不了饥腹之苦,我得想办法解决粮萆问题。于是,他先拿出自己的所有存款积蓄,向城内各界,先买些米,给士兵充饥。还得想出一个什么办法来将计就计,破敌取胜呢?湖州城四面环水。投敌的士兵,都是由敌方派人用船,到此岸,把他们接走的。能不能在船上做些文章呢?

第二天,贺若敦吩咐士兵们如此这般……一会儿,士兵们纷纷牵着战马出城,来到河边,对岸边,是对方等侯着的众多船只。士兵们开始牵马上船,当马蹄即将踏上船板时,他们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皮鞭,使劲抽打马匹。那些战马一受到鞭打,纷纷掉头往岸上跑。这些士兵又把马匹拉上船,再次使劲把它们打退。这样反复训练,一连几日,在马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了条件反射;看到了船只,就恐惧起来,任你怎样打,怎样拉,它们也绝不肯上船了。

接着,贺若敦命令二三十名精干的士兵,骑着那些受过训练的马匹,到水边向陈军假投降。
    
“喂,南陈的军爷,我们是来投诚的。请放船过来,接应我们吧!”北周士兵大着嗓子,向南陈那边喊着。
    
“嘿,看啊,今来投降的敌人真多。”南陈官兵,嘻嘻哈哈地把船划过来。船一停靠,南陈官兵立刻上岸,帮助北周降兵把战马牵上船去。可是,这些马匹,一见到船就想到挨鞭子的情景,说什么也不肯上船,用脚踢刨着地面。侯琪的官兵,跟那些马匹,在船边拉拉扯扯的时候,岸边的伏兵四起,他们和那些假投降的士兵一起,把过河来接应的侯琪士兵,全数歼灭,并缴获了所有的船只。敌军死伤惨重,只好撤退,贺若敦被围困城内的局面,立即得到解除。
    
二、尉迟运放火守门,勇退叛贼

纪元574年(南北朝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北周都城长安的皇宫内。“皇儿,长孙爱卿,朕此番出巡云阳宫。维持京师治安的重任,就全靠你们了。”武帝宇文邕,在对儿子宇文直和大臣长孙览,作临行前的交待,“你们要事事站在皇太子一边,处处维护太子的威信,维护京师的安全。” “是是,请皇上放心。”两人跪伏在地上,唯唯诺诺。
   
可是,武帝一离开京城,长安城内,就发生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原来,皇子宇文直,因为没被立为太子,一直心怀不满,早就有了篡权的野心。这次,父亲出巡云阳宫,他见时机成熟,于是便发难了。    
    
这天上午,宇文直带着军队,突然袭击长安肃章门,妄图从这里冲入宫内。长孙览一见到这种情景,大叫着:“你们可不能向我射击,你们可不能向我射击。”抱着脑袋,惊恐地躲进了皇帝的住所,再也不敢现身了。
    
眼看宇文直的人马,就要从肃章门冲入进来了。突然,肃章门边出现了一个人,他是在此轮值的军官尉迟运。一看宇文直到等人,带着武器,直朝这里冲来,他立刻明白:这是在乘机发动兵变了。我要奋勇阻止!不由分说,便动手去关闭城门。正当尉迟运,欲关而尚未关上之时,宇文直的人,赶到了。“快开城门,快开城门!”叛逆的军士们,叫喊着硬往里面闯,与尉迟运发生了激烈的夺门战。尉迟运的手指,也被他们用刀砍伤了。但他不顾伤痛,拼命的把城门关上,将宇文直他们,阻止在门外。
    
宇文直见硬冲不行,便下令放火烧门。尉迟运一见到外面用火烧门,突然心生一计:你们放火我也烧。今天,我就摆个火阵,来阻挡你们。于是,他立刻从宫里,搬来了许多木材、床板等一切可燃物,倒上油,堆积在门内。城门被宇文直在外边放火,烧完后,里面的木材,也被尉迟运主动点燃了。火势更大,宇文直的人马,受火阵所阻,仍无法冲进宫内。大火一直烧了许多时间,宇文直见没法进宫,只得怏怏地带着人马退走了。尉迟运趁势带领留守士兵,奋勇追击,把宇文直打得大败。宇文直为了躲命,逃到荆州去了。
    
武帝出巡回京后,立即派人活捉了宇文直,治了他死罪。重赏了尉迟运。
    
三、韩褒以计治贼,众贼降服

北周时代,北雍州(在陕西界内)甚为荒野,盗贼很多,时常发生大案。

刺史韩褒上任后,首先着手治盗。他深入民间,秘密查访,发现许多大案,竟是当地一些豪强富户干的。前几任刺史,均惧怕这些地头蛇,不敢治盗,致使盗风滋长。韩褒亦感到此事棘手。思考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那天,韩褒发出请柬,宴请当地所有豪门富户。酒过三巡,韩褒站起,双手作揖道:“我这个刺史是书生出身,新来乍到,请各位多帮忙。听说此地盗贼案很多,可我对于督查盗贼,一窍不通,全靠你们这些人,和我共同分忧啊。”
    
说完,韩褒双手连拍几下,厢房内又走出几十个年轻人。豪门富户见状诧异,原来这些年轻人,都是平常危害乡里的凶顽狡诈之辈,大家顿时提心吊胆起来,不知刺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韩褒对这帮年轻人,笑脸相迎,请之入座用餐。安顿毕,韩褒又道:“今日宴请,有一事安排。从即日起,本官将按地区,划分分管地段,每一段设一主管,主官由该地段的豪门富户担任,而你们在座的年轻人,担任捕头。按住所划分小组。统统实行包干制,凡规定界内发生盗案,必须负责破案,包括几起大案,倘若不能破案,本刺史只得以故意放纵盗贼论处。”当即,一个官吏,持书上堂,宣读了分工及任命。众人大惊,不想当任刺史如此厉害。交头接耳之后,便有个人,诚惶诚恐,上前对韩褒耳语了一番。
    
韩褒微微一笑,不出所料,此招很灵。原来那人,代表所有作过案的豪门富户招供,前些日子的大案,是他们作的,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韩褒取出纸笔,叫他们将作案的同伙写上,然后列册。   

第二天,街上贴了一张很大的布告,说:“自知行盗的人,赶紧前来自首,当即免除他的罪过。本月内,不来自首的人,本人弃市,妻子儿女籍没,赏给先行自首的人。”
    
十天以内,众盗全部自首完毕。韩褒取出名册核对,毫无差错,一律赦免了他们的罪行,允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群盗惊恐畏惧,不敢再胡作非为了。

四、神目如电,百姓断不可欺!

清代袁守定:《图民录》卷1中,记载:

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事笃实而恭敬,这几个字一定要时时刻刻都铭记在心,才行得通。《周易》里的《中孚》一卦,讲的是只要内心诚实,即使用小猪和鱼,作供祭来祈祷神灵,也是可以的。凡是担任地方官的,如果诚心诚意地推行实政,他下面的民众就会受到感动,自然会产生随风响应的效验。这就是说,非常诚实而不受感动的人,是没有的。如果有一丝一毫的虚假和浮夸,那么老百姓是不会受欺骗的,这也是常说的、不诚实就不会有人听从指派。官员的性格脾气、思想方法,老百姓没有不知道的!明明白白地,不可能有任何遮掩和挡隔,能阻挡人民的视线。况且,还有“神目如电,明察秋毫”的天威!一切担任官职的人,怎么能够不诚实呢?
   
五、治理国家首先要亲近人民

清代汪辉祖:《学治臆说》(卷上)中记载:

统治人民,不用担心人民不尊敬,怕的是人民不亲近;尊敬官员是因为畏惧法律。亲近做官的,则是出于感激。要让人民顺从教化,不去亲近是不行的。而亲近人民的方法,在于能体恤人民的痛苦、爱惜人民的力量、节俭人民的财力,以真诚去对待他们,向他们表达自己的信誉,让他们不觉得当官的可怕,而觉得当官的值得感激,这样就有“官民一家”的气象了。人民有求于官府,官府无不答应;官府有需要动用人民的地方,人民没有不乐于承担的。否则,等到事情紧迫,而去使唤人民,必然会有不答应的人。

往往在相邻的两地,同样一件公事,这里能马上完成,那边却始终不能完成。不懂实情的人说:这是没有良民。难道真的是缺少良民吗?并非如此!是官民之间亲与不亲的原因,才导致这样的不同结果。公事经常有轻重缓急之分,所以,治理国家首先要亲近人民。
   
六、轻亵粮食,是不敬天

清代康熙帝:《庭训格言》中,记载:

清朝康熙皇帝训示说:古代的圣人治理水土,教民耕作,依据土地的类别,教导人民耕种,收获五谷。孟子说:“五谷成熟,而百姓得以生活。”可见人们对五谷依赖之重。我曾想过,自天地形成,农民辛勤耕作,风雷雨露帮助成长,耕种收获,使五谷成熟,这并非易事啊!《礼记•月令》上说:“天子以良辰吉日向上天祈求谷物。”此为百姓粮食考虑得实在是非常深切的了,人们怎么能轻易亵渎粮食呢!无奈世上有的人,只知道金玉的贵重,而不知道粮食的贵重,有的丢弃在场地,有的抛弃在路途,甚至有的倾倒在污秽的粪土里,对粮食如此轻视,难道能够说是敬重上天吗?灾年歉收,粮食短缺,当然应当珍惜。丰年粮食多时,也应当爱惜。《诗经》上说:“一粒一粒的粮食,是百姓最珍贵的东西。上帝赐予大小麦,是来养育万民百姓的。”唉!粮食实在是极为重要的啊!

七、古贤论仁者之政

明代杨昱:《牧鉴•心术二》记载:

王质担任苏州通判,知府黄宗旦,抓到私自违法铸钱的盗贼一百多人,委托给王质处理,王质说:“私自铸钱的事情的发生,没有踪迹可寻,你是从什么地方抓到他们的?”黄宗旦说:“我用一定的手段,诱供出来的。”

王质严肃地说:“仁义之人施政,用一定的手段诱供别人,把他们置于死地,自己反倒高兴吗?”明道先生担任县令,把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曾经在座位的右侧书写“视民如伤”四个字,并说:“我经常感到愧对这一座右铭。”    

周敦颐说:“治理天下,不过是纯洁自己的心灵罢了。在行动静止、言语外表、观看聆听方面,不要违背仁、义、礼、知这四种品德,就是纯洁了自己的心灵。”
 
吕本中说:“为人处事,不是以聪明为首要,而是以尽心尽力为紧要;不是以成就事情为紧要,而是以办得便利为最好。”又说:“做官的要旨是,正直而不招致祸害,谦和而不损害道义。在考虑问题时,应周密审慎地想到对人民有益,追求合乎道理。而不是出于私心,专为自己着想。”
   
八、爱民事迹数则

明代杨昱:《牧鉴•抚字二》记载:

召信臣担任上蔡的县长,把百姓视如自己的儿子。后来改任南阳太守,他治理百姓如在上蔡时一样。
 
朱邑担任桐乡啬夫(官职名),廉洁平和不烦苛,做事仁爱,务求有利于他人,没有鞭打侮辱过他人,经常慰问孤寡老人,官吏百姓都爱戴尊敬他。
 
刘虞担任幽州牧,原来幽州靠近荒凉偏远的地区,耗资很大,每年常常调拨青州、冀州的赋税,给幽州弥补不足。当时因为战乱,运输不到,因此刘虞穿着破衣草鞋,不吃肉菜,致力于宽松的政策治理,说服鼓励农耕纺织,开辟上谷县与胡人交易的市场,获得利益,开通渔阳地方丰富的盐铁贸易,百姓欢悦,粮食丰收,每石谷子三十钱。青州和徐州的士人、百姓,躲避战乱,归附刘虞的,有一百余万人,刘虞全部收留,并抚慰救济他们,为他们安家立业,人们都忘记了自己是迁移来的。
    
王宏担任汲郡太守,抚恤百姓如同管理自己的家庭,农耕、纺织、种植、建房、划分田界等事,没有不亲自教导示范,十分仔细周到。
    
公孙景茂,担任道州刺史,喜欢单独一人,骑马巡视百姓之家,察看百姓产业,家中整齐有条理的,在汇集聚会时,予以称赞表扬;如果有过错的,当场训戒开导,而不公开宣扬。因此人们都礼貌谦让,互通有无,男人相互帮助耕种田地,女人相互帮助纺线织布,如同一家人的事情。
    
九、官员没有公廉慈爱,百姓也不会爱戴你

清代袁守定:《图民录》卷3中,记载:
 
汝州防御使(官职名)刘审交,去世,属吏和百姓到皇宫上书,因为刘审交,为官实行仁政,请求留葬在汝州,以便供奉他的坟墓。皇上下诏书同意了。汝州官民,相聚一起,哭着埋葬了刘审交,为他建立祠庙,岁时供奉。太师冯道说:“我曾经做过刘审交的辅佐官,观察他为政的办法,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不能减轻百姓的租赋、免除他们的徭役。他只不过是依着公正廉洁、慈祥仁爱之心去做事。这也是众人所能做的,只不过别人不去做,而刘公偏偏做到了,所以汝州人,才如此爱戴他。”

可见,公正廉洁慈爱,是得民心的根本。只有公廉和慈爱,百姓也会爱戴你。

(均据清代康熙御定《渊鉴类函》)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