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大道(十):中庸之道

李道真


【正见网2018年03月16日】

十、中庸之道

中华文化是一体,学习中华神传文化,必须有全局观、全息观,必须有足够的悟性与根基,否则穷尽一生也只能得到中华神传文化的皮毛。

儒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庸之道。前面说了,儒家是从道家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儒家思想必定与道家相连接,而这个连接的窗口就是中庸之道。可以说,跨过中庸,就从儒家进入了道家,中庸思想是儒家的最高思想,是儒家的天门。

所以孔子说:“中庸难道是至高的真理吗?天下百姓脱离中庸已经有很长的岁月了。”(52)

中庸有三境:一般俗人所理解的就是不上不下,不做最好的、也不做最差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对中庸内涵最粗俗表面的理解。第二种就是过犹不及,万事勿过、勿不及,把握好火候、恰到好处,这是一般人对中庸所能理解的最高内涵。第三种就是自然万物和谐平衡、共生共存、整体升华达到完美,这是笔者所看到的中庸高层内涵。

在读这一章之前,请先读上一个专题《解周易八卦与神传文字》,否则可能难以完全理解本章内容。

相生相克

前面论述过道家的相生相克之理,我们人类所在的三界与小宇宙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阴阳、五行之间都存在着相生相克之理,它们都是由相生相克的关系所维系,而产生循环变化。

相生相克是两种关系,即“相生”与“相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前面主要讲了相生,就是万事万物都是正负两面一体同出的,生出善的同时也产生了恶,有了上的同时必有下,有冷必有热,有是必有非,有动必有静……万事万物都逃不过阴阳二象,也就逃不过相生相克。

这正负因素在一体同出而相生的同时,又俩俩相克。如冷热相克、明暗相克、善恶相克、动静相克……相生相克是同时存在的,万事万物在彼此相生的同时又俩俩相克。

比如热在升温变热的同时,必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外界被吸去热量后,就会降温变冷,这就是热生出了冷。反过来冷在变冷的同时,必定要向外释放自身热量,而外界吸收了这热量后,就会升温变热,这就是冷生出热。这是冷热相生。

同时,冷又能克热,能降低热的温度,使热变冷。而热也能克冷,能提升冷的温度,使冷升温变热。这是冷热相克。

同理,明能生暗,使暗显得更暗;暗也能生明,使明更加光明。反过来,暗能抵消明的亮度、明能消减暗的暗度。恶能使善显得更加善良、善也使恶显得更加可恶;同时,恶能抵消善、善也能消减恶……

相生相克的关系是非常奇妙的,它们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循环与平衡,从而产生了阴阳、五行的循环运转,推动了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

平衡点偏移

相生相克是个动态的循环,它必然存在一个平衡点。比如水是流动的,会从高处往低处流,但最终必然有一个水平面,当水面到达水平面位置的时候,就平衡不再流动了。高于或低于这个水平面的水,都会不停的趋于水平面方向流动,这样就会以水平面为核心,形成起伏的波浪。所以在水静止的时候,它们都处于水平面上,这时水平面是静态水平面;当水流动的时候,水平面就被打破而消失,成为“无形”的水平面,但它仍然客观中冥冥存在着,因为所有水都趋向它流动,这时的水平面称为动态水平面。

相生相克在到达平衡位置的时候,就会中和消失,归于大道,隐入道中,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中”,相当于水静止于水平面的状态。相生相克始终在平衡点附近循环变化,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在不脱离平衡点,不超出节度的时候,就是“和”,如同水在水平面上下有节制的波动。这个平衡点相当于道。中,是回归平衡点,归于道中之意;和,是围绕平衡点达到动态的和谐平衡之意,中庸也称为中和。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等情绪还没产生的时候,称为中。产生了喜、怒、哀、乐,但保持节度,不过火,称为和。中,是天下万物之根本。和,是天下万物平衡和谐之道。达到了中和的状态,天地定位,万物相生。(53)

关于中,就是回归于道中,达到道隐无名、自然无为的完美状态。

和,就是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的状态。在天下生出了私,偏离了大道,偏离了平衡点后,就会围绕平衡点,相生相克的发展变化。如果万物的相生相克都能维持一定的节度,不过度,不偏激,平衡点就不会发生偏移,就能使整体维持在平衡点附近,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说,使万事万物在偏离大道后,仍能以道为标准与核心,趋向于大道,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万事万物在大道外围的一定安全区域内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这是和的内涵。

如果万事都喜欢走极端,使相生相克失去节度,那么平衡点就会产生偏移,那么衡量准则也就产生了偏离,就脱离了道的标准。衡量准则产生偏离,是非常可怕的事,会带来“阴阳反背”的天象,阴阳反背的天象一出现,对应到人间,那就是毁灭的征兆。也就是人间的劫数已到了,在成住坏灭的气数轮回中,已走到了灭的时刻了。

什么叫平衡点偏移呢?

比如我们人类的味觉是有一个和谐范围的,在这范围内的味觉,我们都能轻松承受,称为和谐味觉;超出这个范围的味觉,我们就会觉得太强烈刺激,一时难以接受,这就是极度味觉。

我们人认为白开水是没有味道的,假如当你嘴里吃了极端味觉中的苦味,如长时间嚼茶叶后,你再喝白开水,你会发现白开水是甜的。这就是平衡点产生了偏移,使原本没有味道的白开水变成了甜味。再如牙膏很甜,味道很重,属于极端味觉。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这种经验,就是在早上刷完牙后吃水果,发现水果没有味道,像白开水一样。这也是甜味的相生相克临时失度,平衡点偏移而造成的。

以上味道的平衡点失衡只是临时失衡,只是短期失度,不久会恢复原有的味觉。但如果长期都处于那种极端味觉的状态,就会破坏原有味觉平衡点,会造成永久失衡,就再也偿不出原有的味道了。

我再分析得详细一些:

这个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平衡点,就是道的标准,它是先天客观存在的,或称为“中”。相生相克完全回归于平衡点,就是达到“中”的状态,就退出了相生相克,相当于万事万物都回归于道中,达到无为而行的状态。老子的“无为而治”,或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就是处于“中”的状态。

当天下偏离了大道,也就是偏离了平衡点后,那么就必然会陷入相生相克之理中轮回。这时如果能始终保持节度,就会使万事万物的相生相克都围绕着平衡点附近变化,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保持在和谐范围之内。这样就相当于偏离大道后,始终以大道为核心,趋向于大道,保持在大道外围相对安全的区域内,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和”。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就是维持在“和”的状态。

当万事万物在相生相克关系网中,失度、偏激,就会使相生相克失衡,那么平衡点就会发生偏移。这个最初始的平衡点就是道,是万事万物先天客观存在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冥冥中维系、权衡着一切。当平衡点偏离原来先天的位置后,衡量标准就会产生变异,就不再以道为标准,而是以后天形成的新的平衡点为标准,这是最可怕的事。

举个例子,当天下都处于道中的时候,就是万事万物都处于平衡位置的时候,这时不需要衡量标准,因为天下都处于标准中。人们会在道中自然率性而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当天下都偏离了大道后,那么万事万物都偏离了平衡位置,最完美和谐的状态就被打破,那么万事万物就都陷入了相生相克之中,在平衡位置附近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此时虽然天下都偏离了大道,偏离了平衡点,但原有的平衡点没有发生偏移,所以原有的衡量标准没有变,人们都是以大道作为衡量标准,去衡量是非好坏。万事万物都围绕着大道,以大道为核心,在平衡点(大道)附近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当平衡点发生了偏离后,那么衡量标准就偏离了大道,人们就不再以大道为衡量标准,而是以偏离后的位置(新的平衡点)为衡量标准,此时万事万物的平衡就彻底打破,整体都发生了移位,人们所认为的不再是正确的,衡量准则发生了紊乱。

比如刷牙后,味道的平衡点发生了偏移,那么以前无味的白开水变成了苦味,以前甜的水果变成了无味。客观上来讲,不是这些事物的味道发生了变化,而是平衡点发生了偏移,所以衡量标准产生了错位,此时人所认为的甜味就不再是甜味、苦味也不再是苦味。

平衡点发生偏离后,人们的衡量标准,就会偏离客观真理,偏离大道。人们此时认为的好就不再是好,认为的坏也不再是坏。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当人的是非善恶标准完全发生变异后,人就不再是人了,会向魔鬼禽兽转变,走向毁灭!

注:

52 、《中庸》: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53 、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