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大道(四):王霸之道

李道真


【正见网2018年03月10日】

四、王霸之道

五帝过后,大禹开创了夏朝,“家天下”的朝代制代替了禅让制,中华历史迈入了夏、商、周三代。同时,中华民族也由“帝”道治国时期,步入到“王”道治国时期,由“三皇五帝”时期进入到“三王五霸”时代。

《礼•号谥记》中将夏朝开创者大禹、商朝开创者商汤、周朝开创者周武王,并称为三王。(16)

我们先看看“王”的涵义是什么:

《说文解字》说:使天下百姓纷纷归顺依附的人称为“王”。孔子与董仲舒说:王字为一竖贯穿三横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三才,意为能贯通天、地、人三才的称为“王”。(17)

《管子•真法篇》说:通达于“德”的为王。(18)

《礼记‧谥法》中说:仁义所在者称王。

到了王道治国时期,人心变得更加复杂与污浊,天下更偏离大道了。“王”便贯通天、地、人,制定礼乐制度规正人类的行为,以教化天下,向天下推行仁义,于是天下纷纷归服。

《太平经》中说:帝从天地间参悟出道的智慧,使天下归于和谐平衡,远离凶险,所以称帝。王(施行仁义)使人民万物归顺于他而不受到伤害,所以称王。(19)

帝治时期,人类偏离了大道,但还不算太远,所以帝从天地万物间悟道,发现了维系天地万物和谐平衡的这套机制,从而建立德,以使天地万物回归于和谐。到了王治时期,人类偏离大道已太远了,无法再达到“道”的标准,王便依据道德,以礼乐手段,从外在规范天下百姓的言行,以达到仁义的标准,使天下维持在相对和谐的状态,使人民万物归顺于他而不受到伤害。

再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式微,王道衰弱,人心道德再度败坏,以至于礼崩乐坏,天下诸侯便纷纷称霸,霸道应运而生。

《春秋》中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并称为五霸。(20)

《管子•真法篇》说:达到以武力手段让天下威服的称为“霸”。

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威服天下的叫做“霸”,要称霸,一定得依赖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使天下人心归服的叫做“王”,要称王,不必借助强大的国力。商汤仅凭借七十里的土地而以仁义臣服天下,建立商朝;文王也只凭借百里的土地而使天下人心归顺,创下周朝基业。靠武力,无法使人真心服从,只是让人一时屈从于强力而不敢反抗;凭借仁义道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21)

孟子的话,将王道与霸道的区别说得非常清楚。到了霸道时期,治国方式已由通过仁义教化来归顺人心,转变为以武力强制手段使天下屈从。

东汉桓谭的《新论•王霸第二》中说:上古时有三皇、五帝,而后又有三王、五霸,这些都是天下君王的代表。三皇以道治世,五帝以德化物,三王施行仁义,五霸凭借的是权术智巧。不施用刑罚,没有任何法令制度而使国家大治的称为皇;有法令制度,但不施用刑罚而使国家治理的称为帝;赏善杀恶,让天下诸侯都归顺臣服的称为王;倚仗武力,与诸侯签订盟誓,假借信义矫正天下的称为霸。王,是归往的意思,意思是说王以仁义惠泽天下,令百姓纷纷归往。王道治国,先为百姓除害,使百姓丰衣足食,然后以礼义教化百姓,以刑罚威服百姓,以达到扬善去恶的目的,使天下安乐。霸道治国,好大喜功,令君主尊贵而臣民卑贱,将国家权势全部集中在君主一人的手中,由君主一人发号司令、生杀予夺,然后利用强权威势使法令必行,赏罚必信,使天下百官都得以整治……据说孔门子弟中,连五尺小孩都不屑于谈论五霸的事,因为耻其违背仁义而崇尚权诈。(22)

桓谭将中华治国过程中的特点论述得比较到位,从三皇开始到周朝结束,中华历史中治国的过程,共经历了皇道、帝道、王道、霸道这四个时期。纵观这整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规律:中华治国过程的发展与社会人心的堕落是同步的;也可以说社会人心道德的层次决定着治国方式与社会形态,这是核心所在。

到了战国末期,秦国称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平六国,建立秦朝。他统一了文字与度量衡,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被称为“祖龙”,他首次将“皇”与“帝”合起来使用,创立了“皇帝”的尊号,为后世历朝历代的演绎发展开创了千秋基业。

注:

16、《礼号谥记》说:“夏禹、殷汤、周武王,是三王也。”
17 、《说文解字》: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李阳冰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
18  、《管子•真法篇》:“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
19、《太平经》:帝者,为天地之间作智,使不陷于凶恶,故称帝也。王者,人民万物归王之不伤,故称王。
20 、《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是五伯也。(《风俗通义》引)
21、《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
22、《新论•王霸第二》:夫上古称三皇、五帝,而次有三王、五霸,此皆天下君之冠首也。故言三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其说之曰: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众,约盟誓,以信义矫世,谓之霸。王者,往也,言其惠泽优游,天下归往也。……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仪,而威以刑诛,使知好恶去就,是故大化四凑,天下安乐,此王者之术。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信,法令着明,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此霸者之术……传曰:“孔氏门人,五尺童子,不言五霸事者,恶其违仁义而尚权诈也”。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连载